高中生物 第14讲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5668504 上传时间:2019-03-12 格式:PPT 页数:135 大小:1.0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 第14讲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135页
高中生物 第14讲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135页
高中生物 第14讲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135页
高中生物 第14讲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_第4页
第4页 / 共135页
高中生物 第14讲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_第5页
第5页 / 共1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 第14讲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 第14讲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1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必修 遗传与进化 第一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第14讲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走进高考 第一关:教材关,基因的分离定律发现者:奥地利人 ,进行豌豆的杂交实验,实验现象:P:高茎矮茎F1:高茎(显性性状,表现一致)F2:高茎:矮茎31(性状分离),:P:DDddF1:Dd(等位基因 测交目的:F1 类型测F1基因型验证对分离现象解释的正确性,分析:如解释正确,应有Dddd1Dd1dd的结果,实验:F1矮茎30株高34株矮,结论:杂交实验的数据与理论分析相符,即测得F1基因型为 ,从而证明对分离现象理论解释的正确性,孟德尔,隐性,Dd,实质等位基因位于 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具有独立性,是分离的

2、基础),F1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_ 随同源染色体分开而分离,随配子传递给后代 意义指导育种培育_,一对,等位基因,显性,性状:应连续自交,直到确认不再发生 为止,方可推广,培育 性状:后代中一旦出现此性状就是 ,便可推广 遗传病预防 遗传病:禁止近亲结婚, 遗传病:尽量控制患者生育,性状分离,隐性,纯合子,隐性,显性,解读高考 第二关:考点关考点1,1.交配类型 (1)杂交:基因型不同的生物个体之间的相互交配,一般用表示。 (2)自交:基因型相同的生物个体之间的相互交配。植物体的自花传粉和雌雄同株的异花传粉都属于自交。自交是获得纯系的有效方法,一般用 表示。,(3)测交:杂种子一代与隐性个体相

3、交,用来测定F1的基因型(属杂交)。 (4)回交:杂种子一代与亲本或与亲本基因型相同的个体杂交。 (5)正交和反交:是一相对概念,如果甲作父本,乙作母本为正交,则乙作父本,甲作母本为反交。,2.性状类型 (1)性状:生物体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的总称。 (2)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3)显性性状:杂种子一代中显现出来的性状。,(4)隐性性状:杂种子一代中未显现出来的性状。 (5)性状分离:杂种自交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叫性状分离。 (6)显性相对性: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杂种子一代中不分显隐性,表现出两者的中间性状(不完全显性)或者是同时表现出两个亲本的

4、性状(共显性)。,3.基因类型 (1)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若控制相同性状可称相同基因)。 (2)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用大写英文字母表示。 (3)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用小写英文字母表示。,4.个体类型 (1)表现型: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 (2)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 (3)纯合子:由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如DD、dd、AABB、AAbb)。,(4)杂合子:由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如Dd、AaBb、Aabb、AabbCCdd)。,说明:只要有一对基因杂合,不管有几对纯合,该个体即为杂合

5、子;只有每一对都纯合时,才叫纯合子。,特别提醒:相对性状的概念要同时具备三个要点:同种生物,同一性状,不同表现类型。 基因型是表现型的内在因素,表现型则是基因型的表现形式。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在相同环境下,基因型相同,则表现型相同;在不同的环境下,基因型相同,表现型可能不同。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简单表示如下:表现型基因型(内因)环境条件(外因)。,等位基因 a.存在:存在于杂合子的所有体细胞中。 b.位置: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 c.特点:能控制一对相对性状,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d.分离的时间: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 e.遗传行为: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6、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纯合子自交后代仍是纯合子,能够稳定遗传;杂合子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不能稳定遗传,其后代中既有纯合子,也有杂合子。,深化拓展:,本节的概念比较多,要注意联系在一起,多作比较,可以采用如下的概念图,帮助理解记忆。,例析1(2010杭州模拟)采用下列哪组方法,可以依次解决中的遗传问题( ) 鉴定一只白羊是否纯种 在一对相对性状中区分显隐性 不断提高小麦抗病品种的纯合度 检验杂种F1的基因型 A.杂交、自交、测交、测交 B.测交、杂交、自交、测交 C.测交、测交、杂交、自交 D.杂交、杂交、杂交、测交,答案:B,解析:鉴定生物是否是纯种,对于植物来说可以

7、用自交、测交的方法,其中自交是最简便的方法;对于动物来说,则只能用测交方法。要区分一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可以让生物进行杂交,有两种情况可以作出判断,若是两个相同,性状的生物个体杂交,后代中有另一个新的相对性状产生,则亲本的性状为显性性状;若是不同性状的生物个体杂交后代中只出现一种性状,则此性状为显性性状。不断地自交可以明显提高生物品种的纯合度。测交的重要意义是可以鉴定显性个体的基因型。,方法技巧:鉴定某生物个体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当被测个体为动物时,常采用测交法,这是因为多数动物繁殖率较低,让其与隐性类型相交,可以提高后代隐性个体出现的几率,后代若有隐性类型出现,可认为待测个体为杂合子,没

8、有隐性个体出现则是纯合子。当被测个体为植物时,测交法、自交法均可以,但自交法较简便。,互动探究11:(2010名校示范卷)下列关于杂合子和纯合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多选)( ) A.杂合子的双亲至少一方是杂合子 B.纯合子的细胞中无等位基因 C.纯合子自交的后代是纯合子 D.杂合子自交的后代全都是杂合子,答案:BC,解析:杂交是指基因型不同的两个亲本的交配,自交是指基因型相同的两个亲本交配,两个纯合子的亲本,如AA和aa交配,其后代为杂合子(Aa),这样可排除选项A;纯合子如AAbb只能产生一种类型的配子,故无等位基因,自交后代不出现性状分离,是与亲本表现型相同的纯合子,因此选项B和C正确;如

9、AABb中有一对等位基因,即为杂合子,可形成两种类型的配子;AB和Ab,自交后代会出现性状分离,后代有杂合子,也有纯合子,因此D选项也可排除。,互动探究12:豌豆的高茎基因(D)与矮茎基因(d)的根本区别是( ) A.基因D能控制显性性状,基因d能控制隐性性状 B.基因D、基因d所含的密码子不同 C.4种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不同 D.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不同,答案:C,解析:不同的基因含有不同的遗传信息,关键在于不同基因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碱基顺序)不同。A项说法正确,但不是根本原因;B项密码子在mRNA上面不在基因中;D项D、d是一对等位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考点2 一对相对

10、性状的实验,1.人工异花传粉的实验操作 (1)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 自花传粉:两性花的花粉落到同一朵花的雌蕊柱头上的过程。 异花传粉:两朵花之间的传粉过程。在不同植株的异花传粉中,供应花粉的植株叫做父本,接受花粉的植株叫做母本。,(2)人工异花传粉的过程,特别提醒:两次套袋的目的都是为了避免实验过程中,由于风、虫等传粉造成的干扰,以确保实验的科学性和结果的准确性,增强结论的说服力,3.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测交 (1)方法:让F1与隐性纯合类型相交 (2)作用:测定F1配子的种类及比例,测定F1基因型,判断F1在形成配子时基因的行为 (3)结果:与预期的设想相符,证实了: 是杂合子,基因型为 产生

11、和两种类型比值相等的配子 在形成配子时,烄 等位基因彼此分离,例析 (江苏,)下列有关孟德尔豌豆杂 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 .孟德尔在豌豆开花时进行去雄和授粉,实现亲本的 .孟德尔研究豌豆花的构造,但无需考虑雌蕊、雄 发育程度 .孟德尔根据亲本中不同个体表现型来判断亲本是 纯合 .孟德尔利用了豌豆自花传粉、闭花受粉的特性,答案:,解析:项中,去雄应在开花前;项中,需要考虑雌蕊和 雄蕊的发育程度;项中,根据亲本中不同个体表现型无法判断亲本是否纯合。,方法技巧:豌豆是雌雄同株,自花传粉、闭花受粉的植株, 因此杂交时应有去雄、套袋、人工授粉等措施。而有些植株是 单性花,杂交时只进行套袋和人工授

12、粉就可以了,如玉米、菠 菜、黄瓜等。,例析 (连云港调研)水稻中的非糯性() 对糯性()是显性,非糯性品系所含的淀粉遇碘呈蓝褐色,糯性品系所含的淀粉遇碘呈红褐色。下面是对纯种的非糯性与糯性水稻的杂交后代的观察结果,其中能直接证明孟德尔基因分离定律的一项是 ( ),杂交后亲本植株上结出的种子()遇碘全部呈蓝褐色 产生的花粉遇碘酒后,一半呈蓝褐色,一半呈红褐色 自交后结出的种子()遇碘后,呈蓝褐色, 呈红褐色 测交后所结出的种子()遇碘后,一半呈蓝褐色,一半呈红褐色,答案:,解析: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是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的等位基因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随同源染 色体分离,分别进入到

13、不同的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 代。所以证明分离定律就是通过检查产生的花粉是不是的分离,对应本题,就是检查花粉遇碘后,是否是一半呈蓝褐色,一半呈红褐色。,互动探究2: 下图为豌豆的一对相对性状遗传实验过程图解,请仔细阅图后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的亲本中,父本是_,母本是_,高茎,矮茎,(2)操作叫_,操作叫_;为了确保杂交实验成功,的操作过程中应注意,时间上要在 _进行,操作过程中要_,操作后要 ,干净全部彻底 套纸袋,去雄,授粉,花粉未成熟之前,(3)红花(A)对白花(a)为显性,则杂种种子播下去后,长出的豌豆植株开的花为_色 (4)若P皆为纯合子,让F1进行自交,F2的性状中,红花

14、与白花之比为_,F2的基因型有_,且比值为 _,解析:豌豆是自花传粉植物,且是闭花受粉不同性状的豌豆杂交时,应在花粉成熟前适时去雄,然后进行人工授粉,红,3:1,AAAaaa,1:2:1,考点3 对分离定律实质的理解,1.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 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 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 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1)等位基因的独立性:等位基因虽然共存于一个细胞 内,但分别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既不融合,也不混杂,各 自保持独立,(2)等位基因的分离性:由于等位基因在杂合子内独立 存在,在减

15、数分裂形成配子时,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彼此 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3)随机组合性:受精作用中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均等, 等位基因随配子遗传给子代,2.基因分离定律的细胞学基础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开 下图表示含一对等位基因Aa的精(卵)原细胞进行减数 分裂的图解:,从图中得知:基因型为Aa的精原细胞可能产生两种类 型的精子(雄配子),即A和a的精子,比例为1:1基因型 为Aa的卵原细胞可能产生两种类型的卵细胞(雌配子),即 A和a的卵细胞,比例为1:1 3.适用条件:真核生物有性生殖时的细胞核遗传,深化拓展:,某些致死基因导致性状分离比发生变化 (1)隐性致死:隐性基因同时存在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 上时,对个体有致死作用如: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红细胞异 常,使人死亡;植物中的白化基因(bb),使植物不能形成叶绿 素,从而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而死亡,(2)显性致死:显性基因具有致死作用,如人的神经胶症 基因(皮肤畸形生长,智力严重缺陷,出现多发性肿瘤等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