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选修,含解析)新人教版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5654568 上传时间:2019-03-12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3.2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2014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选修,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13-2014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选修,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013-2014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选修,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2013-2014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选修,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2013-2014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选修,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2014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选修,含解析)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2014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选修,含解析)新人教版(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上海理工大学附属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选修,含解析)新人教版考生注意:1. 本考试为闭卷考试;考试时间90 分钟,满分 100 分。2. 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回答必须按规定写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概无效。3. 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并留下了足够的答题空间,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要错位。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40分)战国时期,齐国在国都临淄的稷门附近开办了一所学校,称稷下学宫。稷下学宫是当时最著名的文化与学术中心,这里名士云集,他们常常就时政各抒己见,进行讨论和争鸣。出现“稷下争鸣”的主要社会原因是( )A.

2、齐国国王喜好结交天下名士B.稷下学宫学术氛围浓厚,思想自由C.“士”是中国古代最早的知识分子D.社会处于变革时期,各家提出治国救世之道【答案】D【解析】考察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的大变革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现象,各学派发表自己的见解,各抒己见,进行讨论和争鸣。材料正是这种现象的反映。故应选D。孟子将孔子“仁”的观念发展为“仁政”学说,其逻辑起点是( )A.人性本善 B.人性本恶C.“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 D.“仁政”是儒家追求的目标【答案】A【解析】考察对孟子思想的认识。孟子。战国时期儒家的著名代表人物,提出“性本善”的主张,认为人性本善。这时孟子主张“仁政”的

3、思想基础。故应选A。儒学的发展经历了汉代“经学化”和宋代“哲学化”的两个阶段,其中儒学在宋代“哲学化”主要体现在( )A.传统的儒家学说体系已面临着新的严峻挑战B.宋代儒生摒弃佛道,直接继承了孔孟的“道统”C.宋代儒家学说体系的形成中,吸收并融合了佛、道思想D.宋代儒家学说重视思辨,并就宇宙本原问题召开深入探讨【答案】D【解析】考察对宋明理学的认识。宋代的时候,儒学发展到理学的阶段,其中尤以程朱理学最为著名。理学家认为,“天理”是万物的本原,万物只有一个天理,先有理而后有物。这是理学的核心思想。理学家们还提出“格物致知”的主张。分析选项,D项符合题意。故应选D。多数学者都认为,至迟到殷商时代,

4、中国已经出现了史学的萌芽,其论断的主要依据是( )文字产生 历法出现专职记事的史官出现 神话传说开始流行A. B. C. D. 【答案】A【解析】考察史学研究。结合所学可知,史学产生的基本条件有:一是文字的发明;二是历法的产生;三是史学意识的产生。分析选项,A项符合题意,故应选A。下表是中国古代某部史著目录,据此判断,该目录出自( )凡例序御制l 卷第一 周记一起戊寅(前403)尽壬子(前369)凡三十五年l 卷第二 周记二起癸丑(前368)尽庚子(前321)凡四十八年l l 后晋纪 后汉纪 后周纪(卷280卷294)A.史记 B.史通 C.资治通鉴 D.文史通义【答案】C【解析】考察对国民大

5、革命的认识。依据所学可知,史通与文史通义都属于史学理论方面的著作。而材料反映的是编年体史书,史记是纪传体史书;资治通鉴是编年体史书,时间上也符合题意。故应选C。佛教带给许多民族的不仅是宗教信仰和一套道德标准,而且还有文化体系、建筑式样等。下列建筑深受佛教文化影响的是( )【答案】B【解析】考察佛教文化影响。结合所学可知,佛塔是各地佛教文化的一个重要体现。故应选B。梁启超认为:“史者何?记述人类赓续活动之体相,较其总成绩,求得因果关系,以为现代一般人活动之资鉴者也。其专述中国先民之活动供现代中国国民之鉴者,则曰中国史。”在梁启超看来,撰写中国新史学所要坚持的宗旨是( )A.传纪人类社会活动,探究

6、其因果关系B.按照现代人的要求重新解读中国历史C.为全体国民写史,写全体国民的历史D.总结校勘中国历史上的主要成就得失【答案】C【解析】考察梁启超的史学观。材料“以为现代一般人活动之资鉴者也。其专述中国先民之活动供现代中国国民之鉴者,则曰中国史。”可知,梁启超认为历史使全体国民之历史,故写史要“写全体国民的历史”。分析选项,C项表述符合题意,故应选C。观察右图,基督教的发源地位于( )A. B.C. D.【答案】B【解析】考察基督教的起源。结合所学可知,基督教产生于西亚地区,图中正是这一地区,故应选B。在中世纪的欧洲政治结构中,教权与王权的关系总体看是( )A.王权高于教权 B.教权高于王权C

7、.王权与教权相互补充 D. 王权与教权相互对峙【答案】C【解析】考察对中世纪教权与王权的关系的认识。中世纪前期,教权依附世俗王权并支持王权,政教关系比较和谐;中期王权与教权既斗争又妥协,斗争是常态;后期教权服从王权。故应选C。右图是为纪念法国大革命爆发100周年,法国人“创作的一件能象征19世纪技术成果的作品。”这件作品的技术成果主要来自( )A.文艺复兴B.启蒙运动C.英国工业革命D.第二次工业革命【答案】D【解析】考察第二次工业革命。结合所学可知,钢铁工业在得出工业革命时期得到迅速发展,埃菲尔铁塔体现了这一成果。故应选D。某学者评价近代的一场运动:“(该运动)就是要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

8、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自己理智无能为力。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 该运动是( )A.文艺复兴运动 B.宗教改革运动C. 启蒙运动 D.新文化运动【答案】C【解析】考察对启蒙运动的认识。康德认为人不是他人的工具,而是自身的目的,即应当以人为本,人是一切发展过程的最终价值取向。他的理性批判最终确立了人类的主体地位。材料反映了这个思想。故应选C。观察右图,从史学角度看,该书的价值主要体现在( )A.是基督教经典,不能作为史料引用B.是研究早期希腊历史的第一手资料C.是研究早期罗马历史的第一手资料D.是了解早期地中海东岸地区宝贵史料【答案】D【解析】考察历史研究。结合所学

9、可知,圣经不仅仅只是一本宗教读物,其中融合着历史、文化、政治、经济。它与希腊文明一起,形成了今天的欧美文化的源头。分析选项,D项表述准确。故应选D。法国大革命爆发3年后路易十六在关押期间阅读了启蒙思想家的著作,这才如梦初醒般、辛酸地叹息说:“是伏尔泰、卢梭灭亡了法国!”可是,伏尔泰和卢梭早在革命爆发十一年前就已经去世了。路易十六所叹息的是( )A.是他们的思想动摇了其在法国统治的基础B.是他们的追随者武装起来推翻了他的统治C.痛悔未能重用伏尔泰、卢梭等维护统治D.幡然悔悟并自责实行专制统治是错误的【答案】A【解析】考察启蒙思想的影响。伏尔泰和卢梭是法国启蒙运动的著名代表人物,他们宣扬“人人生而

10、平等”“人民主权论”反对封建君主制度,人民有权力推翻封建统治的暴政,他们还提出天赋人权构建了资产阶级法律民主基础,解放了法国人民的思想,为新兴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取代封建贵族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为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的舆论准备。分析选项,A符合题意。故应选A。早在400多年前,英国某乡村牧师就发现,以前40个人赖以生存的地方,现在只有一个人和他的一名牧人就把它占为己有。导致此现象主要原因是( )A.宗教革命 B.英国革命C.工业革命 D.圈地运动【答案】D【解析】考察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从材料的时间“400多年前”的提示及材料内容“一个人占有40个人生存的地方”反映的正是英国圈地运动的情况。故应选

11、D。英国工业革命是近代世界经济革命的开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也一直被认为是近代政治革命的开端。下面对这两次革命之间的关系的叙述,较为准确的是( )A.英国革命严重破坏了英国社会经济,工业革命是对其的恢复B.这两次革命具有互补性,客观上都促进了英国的现代化进程C.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原有的社会结构,导致了英国革命爆发D.工业革命壮大了新贵族和资产阶级队伍,为英国革命提供前提【答案】B【解析】考察对英国工业革命和资产阶级革命的认识。从因果关系上看,C、D错误,颠倒了因果。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虽对英国经济有一定的破坏,但不至于“.英国革命严重破坏了英国社会经济”,况且,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联

12、合统治,为英国工业革命提供了首要的政治前提条件,故A项错误。B项表述正确揭示二者之间的关系,故应选B。早期英国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途径有( )圈地运动 鸦片贸易 殖民掠夺 黑奴贸易商业贸易A. B. C. D.【答案】B【解析】考察英国的资本原始积累。英国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主要通过:对内,依靠圈地运动掠夺土地及剥削;对外,主要依靠殖民侵略与掠夺、海外贸易及血腥的黑奴贸易等。通过要求的是早期的情况,故不合题意,含有此项的均可排除,故应选B。小王在参观某遗址时,以表格的形式记录了该遗址出土的文物(如下表)。由此可以推断该遗址( )A.先人的生活距今有1万多年B.先人生活在原始平等生活中C.当时的社会

13、分化已经较明显D.金属工具开始用于农业生产【答案】C【解析】考察中国早期文明。从表格的内容可判断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遗址。新石器时代晚期距今大约四五千年,故排除A;有宫殿说明有贫富差距,故B错误,C正确;从工具的原料看依然是石制或骨制,没有金属工具,故D错误。故应选C。从世界历史的角度看,有“启蒙世纪”之称的是( )A.17世纪 B.18世纪 C.19世纪 D.20世纪【答案】B【解析】考察对启蒙运动的认识。从启蒙运动的时间看,启蒙运动的高潮是18世纪的法国,这时人才辈出,思想灿烂,是名符其实的“启蒙世纪”。故应选B。1870年德国学者谢里曼根据荷马史诗中有关“木马记”的记载,在土耳其小亚细亚

14、的西萨立可发掘出了特洛伊城址,经研究确认,这座城市存在于公元前3000年至公元前4世纪。从史学研究的角度看,这次发掘( )A.改变了荷马史诗的性质B.丰富了研究罗马帝国的史料C.是对“诗文证史”方法的一大创新D.是历史二重证据法运用的成功范例【答案】D【解析】考察历史研究。材料反映的是史实记载与考古遗址发现相互印证,正是历史研究中二重证据法的典型运用。分析选项,D项符合题意,故应选D。17世纪以来,促进英国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主要能源是( )A.煤炭 B.内燃机 C.木材 D.石油【答案】A【解析】考察人类能源的应用。古代社会,人们主要的能源是木材。到了近代社会,随着生产的发展,煤炭逐渐成为主要能源;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电力和石油业逐渐成为人类应用的主要能源之一。故应选A。21.全球通史:“19世纪欧洲对世界的支配与其说是以其他任何一种手段或力量为基础,不如说是以蒸汽机为基础。”能够为这一观点提供支持的评价是,蒸汽机( )A.使煤变成了可以利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