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六章 第四节 眼睛和眼镜习题(无答案)(新版)北师大版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5654502 上传时间:2019-03-1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六章 第四节 眼睛和眼镜习题(无答案)(新版)北师大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六章 第四节 眼睛和眼镜习题(无答案)(新版)北师大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六章 第四节 眼睛和眼镜习题(无答案)(新版)北师大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六章 第四节 眼睛和眼镜习题(无答案)(新版)北师大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六章 第四节 眼睛和眼镜习题(无答案)(新版)北师大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眼睛和眼镜一、基础巩固1、眼睛好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 ,它们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 ,形成物体的像。2、物体在人眼的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 立的(填“正”或“倒”)。3、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使远方某点的光会聚在 的_面(填“前”或“后”)。而远视眼正好相反。所以,近视眼应用 镜进行矫正。远视眼应用 镜进行矫正。4、人眼的晶状体可以凋节。如图所示。在A、B、C、D四种光路中,描述正常眼的成像情况的是 ;描述近视眼的成像情况是 。描述远视眼成像情况的是 。5、人上了年纪以后,一般容易产生老花眼。那是因为睫状体的调节能力下降,不能有效使晶状体收缩,所以不容易看清

2、近处的物体。所以老花眼应该算是 视眼的一种。6、人眼能看见物体是因为物体在眼睛的视网膜上形成( )A、正立放在的虚像 B、倒立放大的虚像C、正立缩小的虚像 D、倒立缩小的实像7、老奶奶患有近视眼,看报时要用放大镜。为了看到更大更清楚的像,她常常这样做( ) A、报与放大镜不动,眼睛离报远一些 B、报与放大镜不动,眼睛离报近一些 C、报与眼睛不动,放大镜离报远些D、报与眼睛不动,放大镜离报远一些二、能力提高1、老花镜的“度数”等于它的焦距的倒数乘100。小红爷爷的老花镜戴着正合适,但不知道老花镜的度数,你能帮小红设计一个测老花镜度数的最简单的方法吗?所用器材:操作步骤:计算公式:2、小午在学习了

3、“近视眼及其矫正”后,知道了产生近视眼的原因是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远处物体射来的光聚在视网膜前,到达视网膜时已经不是点而是一个模糊的光斑了,如图甲所示。小午想能否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这套装置模拟近视眼看远处物体模糊的情景呢?请你帮小午完成这一实验的设计并描述实验现象。在实验中增加什么器材可以进一步模拟近视眼的矫正?说出你的方法和操作步骤。3、小红的妈妈带小红到医院去做了治疗近视的准分子手术,已戴了几年眼镜的小红一下子就把眼镜取掉了。根据你的知识,你能猜想一下准分子手术是怎么做的吗?和同学一起查阅有关资料并到医院现场调查,看一看自己的猜想对不对。4、社会调查:结合近视眼的特点睫状体紧张无

4、法放松,晶状体变厚无法变薄,想一想生活中导致眼睛近视的行为中包含的科学道理。并将导致近视的原因在这里做一个归纳。5、阅读材料: 人类和某些动物的眼睛很像一架照相机。眼球内的晶状体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我们看物体时,是通过睫状肌的伸缩来调节晶状体的曲度。改变晶状体的焦距,使不同远近的物体都能在像距相同的视网膜上生成清晰的倒立实像。 眼睛与照相机的不同处是:人的眼睛是通过调节焦距来获得清晰的像,普通照相机是通过改变像距使像变得清晰。 由眼睛的调节作用所能看清的最远点,正常人的远点在极远处。眼睛所能看清最近的点,叫近点,正常人的近点约距眼10 cm。看物体时间较长也不易感到疲劳的距离叫

5、明视距离,正常眼的明视距离为25 cm。从眼的光心向物两端所引的两条直线的夹角叫视角。视角越大,对物体的观察就越清楚。 请同学们根据上述短文回答以下问题:(1)人眼能看到的像是 的 像,眼睛与照相机的不同之处是 ;(2)正常眼睛观察的最近距离为 ,最佳距离为 。【答案】一、基础巩固1、 凸透镜;视网膜 2、 倒3、 视网膜;前;凹透;凸透 4、 AC;D;B 5、 远6、 D 7、 B 二、能力提高1、 以米为单位用刻度尺测量镜面到地面上光点的距离,用f表示计算公式:镜片度数D=l00f2、 略 3、 略 4、 略 5、 倒立;实;人眼是通过调节焦距,照相机是通过改变像距使像变清晰10 cm ;25 c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