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部分名校2015届高三历史1月份统一考试试题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5654449 上传时间:2019-03-1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部分名校2015届高三历史1月份统一考试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云南省部分名校2015届高三历史1月份统一考试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云南省部分名校2015届高三历史1月份统一考试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云南省部分名校2015届高三历史1月份统一考试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云南省部分名校2015届高三历史1月份统一考试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云南省部分名校2015届高三历史1月份统一考试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部分名校2015届高三历史1月份统一考试试题(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历史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1页至6页,第卷7页至12页。考试结束,将答题卡交回。满分300分,考试用时l50分钟。第I卷 (选择题,共140分)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24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政治体制显著不同,但在政治理念方面却有相同之处,相同之处体现在A“

2、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 B“天下一家”“大一统”C“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 D“天人合一”“敬德保民”25子路问:“闻斯行诸?” ,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 ,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感,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材料反映了孔子A.以人为本 B因材施教 C启发引导 D教学相长26“眼珠子,鼻孔子,朱子高于孔子;眉先生,胡后生,后生长于先生。”这是中国对联艺术中非常典型的双关联。下列对“朱子高于孔子”喻意的最佳解释是 A.朱熹的学说比孔子

3、更科学 B.朱熹建立了系统的理学理论 C.朱熹继承和发展了儒家学说 D.朱熹对儒学的贡献比孔子大27卖豆腐起家的太原王氏是明清时期的著名晋商,该家族“以商贾兴,以官宦显”,继而大兴土木。这一现象对经济发展所产生的消极影响主要是 A官商结合导致官场腐败 B奢侈之风污染社会风气 C抑制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 D商业垄断阻碍社会进步2820世纪初北京城流传着这样一个笑话:庚子年的某一天,李中堂(李鸿章)请八国公使参加烛光晚宴,其中有一道名菜蒸熊掌。八国公使见了美味却还要故作矜持。宾主一落座,李中堂正要说话,突然一阵风吹过,蜡烛全被吹灭,黑暗中传出一声惨叫。过了一会儿,蜡烛重新点燃,只见日本公使趴在桌子上

4、人事不醒,他的右手抓着熊掌,手背上插着七把明晃晃的刀叉。该笑话讽刺了 A李鸿章代表满清政府大肆出卖国家主权 B大清帝国已经沦为任人宰割的“熊掌” C西方列强在文明友好的幌子下瓜分中国 D西方列强共同宰割中国,日本贪欲最强烈291776年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说到:“中国向来是世界上最富的国家,就是说土地最肥沃,耕作最精细,人民最多而且最勤勉的国家。然而,许久以来,它似乎就停滞了。今日关于中国的报告,与500年前视察该国的马可波罗的记叙比较,几乎没有什么区别中国的财富就已完全达到了该国法律制度允许的发展程度。”由此亚当斯密认为中国经济停滞的根源是A农耕经济的落后 B西方国家的侵略C人口压力的沉重 D

5、封建专制制度的束缚30下表是中国某一时期不同所有制企业总产值对比表(单位:%)。年代全民集体公私合营私营个体手工业开始年41.53.2430.720.6结束年54.517.127.20.041.2这里的 “某一时期”最可能是指 A.五四时期 B.抗战时期 C.过渡时期 D.文革时期31著名史学家杰弗里巴勒克拉夫认为:“世界史不仅仅是世界各地区史的总和,若将其分割再分割,就会改变其性质,正如水一旦分解它的化学成份,便不再成其为水,而成了氢和氧。”这一史学观反映出的世界历史的特点是 A趋同性 B全球性 C多样性 D整体性32智者学派指出:法律、正义只是人所约定的习俗。为了避免互相伤害,人们相互约定

6、不伤害别人,这是政府创立的基础。正义的本质和起源在于人们实践了先前的约定。该观点被称之为“人类最早的社会契约论”。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智者学派重视永恒的正义 B智者学派重视法律的作用 C启蒙运动萌发于古代希腊 D遵循人性是法律制定的依据33法国史学家菲利普内莫在罗马法与帝国的遗产中提出:“罗马人创造了西方意义上的人本身。”下列能够印证这一说法的是 A罗马法维护了贵族的利益 B罗马法界定并保护了私有财产权 C罗马法缓和了社会矛盾,促进了社会稳定 D罗马法开创了现代资本主义法制的先声34钱乘旦在在传统与变革之间英国文化模式溯源中写道:“大贵族的所有利益已经在下院得到很好的代理工商业者的利益却几乎全

7、无代表”这种状况引发运动的最终结果是 A推翻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 B建立起君主立宪制C无产阶级赢得被举权 D工业资本家逐渐进入政权中心35为了抵制马歇尔计划对东欧国家的影响,苏联从1947年开始先后与罗马尼亚、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保加利亚和阿尔巴尼亚签订了一系列贸易和经济协定。由于这些协定主要由苏联外交部长莫洛托夫操作产生,因此一般统称为莫洛托夫计划。以下关于该计划说法正确的是A有利于东欧各国的经济快速恢复和高速发展 B苏联防止了所有东欧国家的“离苏倾向”C继承该计划的经互会有利于苏联对东欧国家的控制D加剧了美苏争霸的紧张局势40.(25分) 一个民族或一个历史时期的“政治文化”,对于相应的地

8、域或时期的政治制度和政治活动有深刻的影响。“祖宗之法”是中国传统儒家政治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西方的“政治文化”则呈现不同的特点。材料一 宋太宗在即位诏书中说:“先皇帝创业垂二十年,事为之防,曲之为制,纪律已定,物有其常,谨当遵承,不敢逾越。”宋代士大夫们在谈及国家的政治取向、制度原则时,经常与“祖宗之法”联系起来,从这个意义上说,“祖宗之法”就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两宋对于“祖宗之法”的强调,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宋代中央集权的活力与僵滞,权力机构的分立与集中,文武制衡关系的形成,乃至赵宋王朝的兴与衰,处处都会遇到所谓“祖宗之法”的问题。摘编自陈苏镇主编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研究材料二 在启蒙运动中,“

9、人们逐渐相信,当前人类活动的各方面已非过去所能比拟,将来在各个领域注定会出现没有止境的进步”。(P.L.拉尔夫等世界文明史)“由于人类是可以改善的,因此他们认为变革和进步可以逐步改良社会当时的政治、经济和宗教制度必须进行改革”。(P.T.马修斯等西方人文: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在启蒙运动的上述政治理念的影响之下,19世纪的欧洲发生了一系列重要的政治变革。19世纪欧洲政治变革大事记年代事 件1830年法国七月革命,建立七月王朝,实行君主立宪制度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议席1848年法国二月革命,建立第二共和国1861年撒丁王朝基本统一意大利,实行君主立宪1867年英国议会改革

10、,城市工人获得选举权1871年德意志统一,颁布德意志帝国宪法,实行君主立宪制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男性公民均获得选举权,法国共和制度最终确立1884年英国议会改革,农村工人和矿工获得选举权材料三 康有为在孔子改制考中宣称:孔子以前的历史,是孔子为了改变当时的社会状况,而按照自己的理想假托先王的言行写出来的宣传作品,目的是为了实现社会改革。康有为以此证明孔子也是一位维新派,并打着孔子托古改制的旗号要求进行社会改革。康有为认为,事情是向前发展的,远的、旧的必将败亡,近的、新的终将兴起,因此,就要变法维新。这样,康有为的孔子改制理论就冲击了遵守旧法、恪守祖训的顽固派。李斌顿挫与嬗变:晚清社会变革

11、研究(1)结合材料一并依据所学知识,在标示的中任选两点,予以说明。(6分)你如何评价宋朝这种特别重视“祖宗之法”的政治取向?(4分)(2)材料二反映了欧洲怎样的政治文化理念?(2分)依据上表,概括19世纪欧洲政治变革的主要方面?(6分)(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简述康有为对待“祖宗之法”的看法,简要评论这些看法。(7分)41.(12分) “双重革命”北大历史学教授钱乘旦认为:“工业革命一旦启动,就立刻对周边造成巨大压力,而法国是最早受到压力的地区,也最早体会到必须追上英国的步伐,所以法国在19世纪面临着双重革命,虽然历经曲折、遭遇困难,但从结果看,到19世纪末法国还是做得相当不错”。请以“双

12、重革命”为主题,叙述法国19世纪的发展之路。(12分)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一:(北周武帝曰)“佛经广叹崇建图塔,壮丽修造致福极多。此实无情何能恩惠,愚人相信倾竭珍财徒为引费”;“父母恩重沙门不敬,悖逆之甚国法不容”;“求兵于僧众之间,取地于塔庙之下”。自废(佛)已来民役稍希(稀),租调年增兵师日盛。东平齐国,西定妖戎,国安民乐,岂非有益? 摘编自道宣广弘明集材料二:唐代后期,由于佛教寺院土地不输课税,僧侣免除赋役,佛教寺院经济过分扩张,损害了国库收入,与普通地主也存在着矛盾。唐武宗于会昌五年(845)四月,下令清查天下寺院及僧侣人数。八月令天下诸寺限期拆毁,没收寺产良田数千

13、万顷,奴婢十五万人,僧尼迫令还俗者共二十六万零五百人。政府从废佛运动中得到大量财物、土地和纳税户。这是一次寺院地主和世俗地主矛盾的总爆发,佛教遭到的打击是严重的,佛教徒称之为“会昌法难”。摘编自百度百科(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周武帝唐武宗灭佛的背景。(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周武帝唐武宗灭佛的影响。(7分) 46(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材料一:1917年,杜亚泉在战后东西文明之调和一文中,认为世界大战的爆发,在于西方国家的经济冲突,及与之相应的思想观念。他对我国人民传统的爱和平、讲中庸、尚仁义、重民本及均贫富等思想是很推崇的,这也是他认为我国传统文化可以救西方之弊的因素。当然,他也很明白,不学习西方,不足以救中国的贫弱,所以他一再强调对本国的传统文化必须有“确信”,但又不能“自封自囿”,而要“以彼之长,补我之短”。同年7月,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发表今日中国之政治问题一文,明确表示“所谓新者无他,即外来之西洋文化也;所谓旧者无他,即中国固有之文化也两者根本相违,绝无折中之余地”。“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国情等鬼话来捣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