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腾冲县第六中学2014-2015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新人教版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5654194 上传时间:2019-03-1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9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腾冲县第六中学2014-2015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云南省腾冲县第六中学2014-2015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云南省腾冲县第六中学2014-2015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云南省腾冲县第六中学2014-2015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云南省腾冲县第六中学2014-2015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云南省腾冲县第六中学2014-2015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腾冲县第六中学2014-2015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新人教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云南省腾冲县第六中学2014-2015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一、 知识积累与运用:(18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2分) A. 酝酿(ning) 枯涸(h) 应和(h) 刹那(ch) B. 停滞(zh) 感慨(gi) 水藻(zo) 竦峙(sng)C. 栖息(q) 着落(zha) 蜷曲(qun) 模样(m)D. 梦寐(mi) 寥廓(lio) 威慑(sh) 黄晕(yn)2. 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贮蓄 偌大 朗润 混为一潭 B.震落 沧海 炫耀 整装侍发 C.烘托 阴蔽 清冽 梦寐以求 D.遮蔽 宽敞 急躁 鸦雀无声3、下列加点的成语运用

2、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妈妈在抽屉里翻来覆去好几遍,可还是没有找到自己的身份证。B.我,一个芸芸众生,虽没有显赫的家庭背景,但我有一双巧手和一颗不服输的心。C.面对公安机关的审问,这个犯罪分子刚毅不屈,拒不承认自己入室抢劫的罪行。D.但是,为了这样一个短暂和细小的生命,为了这样一个脆弱和卑微的生命,上苍给它制作出来的居所却有多精致、多仔细、多么地一丝不苟啊! 4.下面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A能否熟练规范地书写汉字,是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汉字书写的基本要求。B5月21日毕业联欢会过后,小雅那优美的舞姿和动听的歌声时常萦绕在我的耳畔。C各地中小学建立和完善了校园安全工作机制。

3、D. 为避免中小学校园不再发生踩踏事故,教育局要求学校经常性地开展安全教育活动。5、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了一道银边。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A、 B、 C、 D、6、古诗文填空,前题必做,两题选做一题。(8分)我寄愁心与明月,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是怎样的呢?论语十二章中对此进行了这样的阐述:“,。”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一诗中

4、包含旧事物中孕育新事物的哲理名句是:-,-。晏殊的浣溪沙中被誉为“天然奇偶”的名句是:,。 _,则是无信;_,则是无礼。(陈太丘与友期) 二、综合性学习(7-8小题,共6分)7、幽默一刻。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回答问题。(2分) 一作曲家带着自己创作的曲子向一位著名的音乐大师讨教。在听演奏的过程中,这位大师不断地脱帽。演奏完毕,作曲家连忙问道:“大师,是不是屋里太热?”大师说:“不热。我有碰到熟人就脱帽的习惯。在阁下的曲子中我碰到那么多熟人,不得不连连脱帽。”这位大师答话的意思是: 8、认真观察下面一幅漫画,按要求答题。(4分)(1)给这幅漫画拟一个标题,5字以内。(2分) (2)这幅漫画讽刺了什

5、么现象?(2分) 三、阅读(共36分)(一)、读下列首小诗,回答问题:(4分)弱小的草呵!骄傲些罢只有你普遍的装点了世界9、这首小诗出自 ,作者是_。(2分)10、请写出你对这首小诗的理解,并谈谈你的感受。(2分)_(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共10分)河中石兽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竞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日:“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四闻之,又笑日:“凡

6、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1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二石兽并沉焉 并:尔辈不能究物理 物理:1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是非木柿 如是再啮 B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士卒多为用者 C一老河兵闻之 当求之于上流 D山门圮于河 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13翻译下列句子

7、。(4分)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2分)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2分14你从这则故事中得到怎样的启示?(15字以内)(2分) (三)阅读下面短文,完成1519题。(共11分)散步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和话,就象小时候我很听她的话一样。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的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绿芽也密了;田野里的冬

8、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使人想起一样东西生命。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边,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

9、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对我说。这 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15、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能否与括号内的词语换用?为什么?(2分)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度)过了一个严冬。-16、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听她的话一样”这句话的意思是:(2分) 17、“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他强壮的

10、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高大的父亲”这句话里的“早已”与“还”、“强壮”与“高大”能否互相调换?为什么?(3分) 18、“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的含意是什么?(2分)19、这篇短文反映了一家人之间怎样的思想感情?并谈谈你的感悟?(2分)(四) 阅读下列语段,回答2024题(11分)我长大了小的时候想长大,于是盼着早些进入中学,早些成为大人。 终于考进了心目中理想的中学。带着一份喜悦对父母说:“爸、妈,我长大了,我进中学了。”父母一脸笑意:“不,孩子,成为中学生并不代表你成为大人。” 于是,我继续等着“长大”的到来。

11、在脸上发现了第一颗青春痘,带着一份期盼对父母说:“爸、妈,我长大了,我有青春痘了。”父母一脸笑意:“不,孩子,青春痘并不证明你长大。” 渐渐,“长大”在繁忙的学业中被淡忘了。 后来,搬了家。家与车站有一段很长的路,于是邻家的孩子总是用自己的自行车捎我一段。 A那是一个阴雨蒙蒙的清晨雾气很重,路上很滑。一不小心,邻家孩子的自行车撞倒了人,我被重重地摔在地上。没有等我反应过来,邻家的孩子已扶起自行车逃之夭夭。我终于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事,这样的事还是走了为好,但是,当我要起步时,却发现被撞的是位瘦小的老太太。 许多人围了过来。我有些惭愧,于是,我低着头帮老太太拾起散落在地上的菜。突然在人群中我竟发现了

12、父亲那深邃的目光。我开始害怕,今天闯这样的祸,回去会怎样呢? 我把老太太送回家,才发现她的儿女并不孝。老太太丝毫没有责备我的意思,她只是说她很寂寞。于是,我说,我会常常去看她。 我并不想敷衍她,我决定这么做。 然而,我不知道如何面对父母。 小心翼翼地回到家,准备先做“乖宝宝”,然后再坦白交代,想来会少些责骂。 晚饭桌上,气氛并不如想像的恶劣,而且桌上也多了几样我爱吃的小菜。 饭时,我小心地边吃边看着父亲。父亲很和蔼,不时夹菜给我。我等待着父亲的训斥,而父亲却只是询问了老婆婆的情况,嘱咐我一定要多陪陪老婆婆。 依然记得那天父母在睡前语重心长地对我说的话:“孩子,你懂得了什么叫责任。”我终于感觉到父母承认了我的长大;我也终于明白,长大并不像考上中学那么容易,也不像长青春痘那么简单。长大,意味着承担责任。 的确,并不是所有长大的人都能够承担责任的;然而,能够承担责任的人却一定是长大了。 20、文中画线句子A是 描写,作用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