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语文 11图文转换模块突破复习课件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5654173 上传时间:2019-03-12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3.1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高考语文 11图文转换模块突破复习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2018年高考语文 11图文转换模块突破复习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2018年高考语文 11图文转换模块突破复习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2018年高考语文 11图文转换模块突破复习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2018年高考语文 11图文转换模块突破复习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年高考语文 11图文转换模块突破复习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高考语文 11图文转换模块突破复习课件(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188页,考试大纲上虽然没有明确给出图文转换题目的样式和要求,但我们通过对考试大纲中所列考试内容的分析,还是可以看出这类题目与考试大纲的联系的。所以,从根本上说,图文转换题还是考查语言运用中的压缩、概括和表达,是对学生观察能力、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考查。,图文转换题综合考查对材料的分析能力,要求从原始材料中筛选信息,进行分析、综合,并运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出观点。图表题要求考生根据图表中的有关内容,分析有关材料,辨别或挖掘某些隐含性信息,或对材料进行综合性评价。考查类型有表文转换和图文转换两种。高考命题有规律可循: 1.选材贴近生活。2007年图文题,内容涉及奥运、旅游

2、、国内经济、官僚作风、少儿节目等话题。2008年图文题,内容涉及粮食问题、汶川地震等话题。2009年图文题涉及抗震救灾、农民工权益、节水、全民读书等话题。这些都是我们身边的新生活、新问题。可见,关注最新生活、关注地域特色应该成为今后命题的重点。 2.考查点相对稳定。2009年的考查主要集中在说明图案内容、揭示图案寓意、揭示画面内涵等方面,秉承了前几年的考查传统,符合考试说明的要求。,根据以上对近几年高考命题情况的分析,结合2010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及考试说明的要求,特对2011年的高考在本考点的命题上作如下几点展望: 1.考查的可能性越来越大。图文转换题是近几年刚刚兴起的一种新题型,2004年

3、第一次出现,各地考卷总共只出现了一道题,到了2007年全国各地的高考试卷总共出现7道图文转换题,2008年出现5套,2009年共有6套,估计这种出现的频率还将继续保持。 2.2011年的高考题在图文转换上若要求变,则可能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命题素材变。素材更新、取材范围更广,更贴近生活,更有实际的价值和意义,当然也可能更具地域色彩。(2)题目样式变。最大的一个倾向就是综合性变强,即使只有一问也很可能隐含多种要求。(3)命题指向变。从2009年的题目来看,具体要求和相关的作答方式已经是多姿多彩,那么2011年的考点设置、命题指向肯定不会拘泥于过去的传统,考生在这方面要多动脑筋。,授课提示:

4、对应学生用书第188页,纵观近几年图文转换命题,大体上不外乎三种题型:一是图表类转换型;二是图画(徽标)类转换型;三是漫画类转换型。下面我们就这几种类型逐一探究: 一、图表类转换型 所谓”图表”指表示各种情况和注明各种数字的图和表的总称,如示意图、统计表等。这种题型一般是提供一个或多个图表,然后设计一至两个题目,或者是描述某种情况,或者是得出一个结论,或者是提出一条建议等。,(2009 年广东卷)下面的图表一和图表二,是有关机构对我国不同群体通过电视获取科技信息情况的调查。请根据图表反映的情况,补充下面文段中A、B、C处空缺的内容(不出现数字),使上下文语意连贯。,根据2005年中国公众科学素

5、养调查,对我国不同群体获取科技信息主要渠道分析的结果显示:女性通过电视科普节目获取科技信息的比例高于男性;不同年龄的群体通过电视科普节目获取科技信息比例也有差异:A ,其中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比例高达95.9。家政人员是电视科普节目的观众主体,而高校教师的比例相对较底,可见,B 。上面的分析结果告诉我们,如果C ,电视科普节目就会更有针对性。 【解析】 本文考查图表转换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首先正确分析图表蕴含的信息,然后根据题干要求正确地组织答案。 图表一的内容显示学历越高,通过电视科普节目获取科技信息的比例就越低,反之越高。图表二则显示了不同职业在通过电视节目获取科技信息上的差异。C处内容是

6、一个结论,要综合上面性别、年龄、学历、职业四个方面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 【答案】 A学历越低的群体通过电视科普节目获取科技信息的比例越高。B不同职业的群体通过电视科普节目获取科技信息的比例也有差异。C多考虑性别、年龄、学历、职业等不同因素,考虑不同人群的不同需要。,今年4月12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分别就全球粮食价格飙升可能引发的后果发出预警。阅读下面图表,请你就我国粮食问题写一条宣传标语(16字以内)。 中国粮食产量情况,答:,【解析】 本题属于”图表文字”转换型中的曲线走势图数据题,解答时要遵循以下流程: 首先看清题干,认清要求,本题不是让我们归纳其关系。而是将图表中的信息挖掘

7、出来,然后根据其所反映的情况,再拟写宣传标语。 其次要仔细观察图表,全面准确地捕捉信息,总结规律。观察时要注意图表脚处的文字,进而弄清楚图中两大要素”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的关系及其现状、趋势。 最后是规范答题,题目要求拟写宣传标语,那么语言就应精练,且具有警示性,尤其是不能超过字数的限制。 【答案】 国以粮为本,民以食为天。保护耕地,珍惜粮食。手中有粮,心里不慌。杜绝耕地抛荒,禁止滥占土地。粮食安全问题应当警钟长鸣。,二、图画(徽标)类转换 所谓”图画”是指用线条或色彩构成的形象。徽标、标识图形等都属于图画。徽标是一种常见的考查形式。 (2009年山东卷)请说明右面漫画的画面内容,并揭示其

8、中的寓意,不超过55字。 答: 【解析】 本题考查图文转换和概括画面主题的能力。图文转换,要求考生将画面内容有条理地再现,不能遗漏或再现不准确。回答寓意的关键在于对图中水滴”SOS”的理解。 【答案】 画面内容:一女子正在接水,水龙头开到最大,流出的几滴水呈”SOS”状。寓意:水在呼救,警示我们要节约用水。,右面是以”和谐中华、活力山东”为名字的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会徽,请你认真观察,然后用简洁的文字阐述会徽的丰富内涵。(注:十一届全运会的理念是”和谐中国,全民全运”。)(不少于80字) 答:,【解析】 此题考查图文转换能力。解答时首先要观察会徽的外形,先看其外形像什么,然后结合全运会的理念去分

9、析。 【答案】 会徽以”竞技人形”为主要构成元素,图形中含有多种运动项目,形态之间相互穿插、相互融合,和谐共存,体现了第十一届全运会”和谐中国,全民全运”的理念;同时,以”运动人形”作为会徽主形态,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时代特点。,三、漫画类转换型 所谓”漫画”就是用简单而夸张的手法来描绘生活或时事的图画。一般运用变形、比拟、象征的方法,构成幽默、诙谐的画面,以取得讽刺或歌颂的效果。这种题型实质上也属于”图画文字”转换型,但从漫画角度取材的题目,一直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和热点,所以这里就把”漫画文字”转换型列为一个独立的类型,”漫画文字”转换型与一般的”图画文字”转换型相比,在解题方法上既有共性

10、,又有其个性。 漫画一般主要由标题、画面、寓意三部分组成,标题和画面是显性的信息,而寓意则是隐性的信息。根据这一特点,结合语言表达的考查要求,命题一般会从如下几个角度入手:概括寓意;拟加标题;描述画面;综合考查。,根据下列要求为漫画孵蛋图配上一段文字。 要求:(1)能够揭示漫画的寓意;(2)句式整齐,有讽刺意味;(3)2040字。 答:,【解析】 观察漫画内容,一只母鸡生了一个蛋,就自以为了不得,居然高高在上,爬到椅子上去,把鸡蛋冷落在其下方。这就是漫画的大致内容。然后通过联想,将画面信息跟现实联系起来,母鸡自以为兢兢业业,为蛋付出了很多,而鸡蛋却依然过着凄凉且难以说出的生活。据此再写一段文字

11、就不难了。写的时候,还要注意要求,特别是”句式整齐,有讽刺意味”,更是不能忽视的。 【答案】 母鸡高高在上,自以为劳苦功高;鸡蛋默默在下,说不出冷暖凄凉。,【解析】 本题属于”漫画文字”转换型题目。解答前,首先要审读图画,结合题干中的小注可知画面是鸡(教授)正在给鸭(学生)讲授有关游泳的知识。其次结合两类动物的动作、神态以及黑板上的错别字进行合理想象,即可描绘出画面的内容。在此基础上联系实际进行类比联想,可知作者的创作意图在于讽刺社会上的某种现象,据此拟题即可。 【答案】 内容:画面上,鸡正在给鸭讲有关游泳的知识。鸡道貌岸然地讲着课,盲目而愚蠢的鸭严肃认真地做着笔记。黑板上有英语,而”浅”字却

12、写错了。 标题:外行领导内行误人子弟;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纸上谈”泳”终觉浅;教鸭游泳鸡为师;老师是个门外汉不懂装懂;”专家”授课。,观察这幅漫画,请描述画面内容,语言要生动,并给这幅漫画拟一个标题。(注:讲课的是鸡,听课的是鸭) 内容: 标题:,1.(2009 年全国卷)下面是”沈阳全民读书月”活动的标识,请从构形角度说明标识的创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65个字。,解析:本题是一个图文转换题。要准确理解构成该标识的各种元素,领会它们所表现的设计意图。 答案:该标识以”书”和”沈阳”的首写拼音字母为设计元素,体现活动的主题与地域;翻开的书和两书交汇处的眼睛,对”开卷有益”作出微妙表达

13、。,2.(2009年浙江卷)为下面这幅图片拟写解说词,要求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方法,能揭示画面的内涵。(不少于50字),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修辞和图文转换的能力。这是一道描写类语言运用题。解答时一要明确画面的构成要素,即什么人在做什么;二要把握画面的动态特征,即动作像什么;三要理解画面的寓意,即画面揭示了什么;四要满足题干中的所有要求。 答案:这是一幅坐在轮椅上的残疾运动员奋力击球的感人画面。她挥动球拍,展开青春的翅膀;驰骋球场,追逐人生的梦想。,3.(2009 年安徽卷)下图有三个板块,请先用一句话对三个板块的内容作整体概括,再各用一句话作分别概括。 整体概括(18字以内): 分别概括(每句1

14、2字以内): 解析:本题考查图文转换和概括的能力。本题要求进行整体概括、分别概括。虽然整体概括的要求在前,按照逻辑思维顺序,还是先局部后整体。谈的是农民工工资(清理旧账、支付专项检查)问题,谈的是农民工保险(人数增加)问题,谈的是农民工子女上学(学校增多、开展”共享蓝天行动”)问题。每个板块都进行了对比(2008年和2009年)。并且都涉及农民工的权益,这样概括起来就比较容易了。 答案:整体概括:我省多方面加强维护农民工权益工作。 分别概括;清查农民工工资支付问题 扩大农民工保险范围。 关心农民工子女教育。,4.(2009 年四川卷)右边是一张汶川特大地震中抢运伤员的照片。这张照片震撼人心,请

15、对此写几句简明得体、鲜明生动的话,表达你的颂扬之情。(100字以内) 答:,解析:注意紧扣”颂扬之情”体现”语言得体”,运用修辞和饱含深情的语句体现”语言鲜明生动”,所写语句简要不啰嗦,才能凸显”语言简明”。当然,所写内容必须紧扣画面内容。 答案:(示例)说什么非亲非故?道什么生人熟人?你们肩上扛着垂危生命,垂危生命连着一颗颗滚烫的心。山高算个啥,翻过去!无路也要行,踩着乱石攀登!这就是大爱无疆,有什么谊比这更长?这就是舍己救人,有什么情比这更深?,5.根据要求为漫画大扫除写一段文字。 要求:(1)概括说明画面主要内容。(2)点明漫画寓意。(3)40字60字。 答:,解析:(1)概括画面内容,

16、应先审读画面,观察漫画的构成要素。通过观察可知画面有三个同学,且有文字标明了各自的身份同学、同学、班长;再看他们的行为,两个同学挥汗如雨在扫地,班长”笔挺”地站在一旁。(2)通过漫画标题和画面内容,联系现实生活,不难揣摩出画面的寓意。这幅漫画具有讽刺性,但它不是讽刺某个人,而是一种社会现象。 答案:画面上有三个学生:女同学和男同学正大汗淋漓地打扫卫生,班长袖手旁观。这幅漫画讽刺了不以身作则的干部。,一、应答技巧 1.概括主题的方法 概括画面的主题,先要认真细致地观察分析画面的内容,找出其讽刺或颂扬的对象或行为(有标题的,一般多是标题)。然后挖掘隐含信息,进一步提炼概括画面所揭示的主题。通常要采取联想的方法,由物及人,彰显意义。 2.拟加标题的技巧 标题是漫画的眉目,它有揭示漫画寓意或揭示讽刺对象的作用。拟定标题先要弄清漫画讽刺的主体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