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2012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5632412 上传时间:2019-03-1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省2012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黑龙江省2012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黑龙江省2012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黑龙江省2012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黑龙江省2012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黑龙江省2012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2012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庆实验中学20112012年上学期高三期中考试历 史 试 题第卷 选择题(50分)一、在下列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2分,共25小题50分。1“丁卯(日),虏至,掳;己巳(日),河北路镇守(使)往击之,战酣”。这段史料所记述的事件应该发生在以下朝代中的(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217世纪初,一位在华的欧洲人说,“大西近海一国,每岁所入(美洲白银),亦不下数百万,有识者曰:敝地实受多银之害,金银愈多,而货愈贵也。”对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 )“大西近海一国”指西班牙 “大西近海一国”指葡萄牙当时的欧洲发生了商业革命 这种现象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发展A B

2、C D3法国政治思想家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中说道:“美国的联邦宪法,好像能工巧匠创造的一件只能使发明人成名发财,而落到他人之手就变成一无用处的美丽艺术品。”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美国的民主制度具有很强的可推广性B美国的民主制度离不开特定的自然环境、法制和民情C美国的联邦宪法是一件好看而不适用的美丽艺术品D美国的联邦宪法是美国人排除外部思想的影响而独自发明的4有人认为:“民国成立后,国家自国家,社会自社会。”这一观点的含义是( )A辛亥革命成果被袁世凯获取 B民主思想未对民众产生影响C传统社会没有得到根本改造 D各省对共和政体并不认同51919年梁漱溟指出,对五四运动中火烧赵家楼的学生第

3、一要提起公诉,不公诉不足以维持民国初年刚建立的法治;第二要当庭特赦,不特赦不足以维护学生的爱国热情。下列哪项与其观点一致( )A要在法律的框架内理性表达爱国情感 B要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C要维护北洋政府的法治统治 D要用法律阻止学生开展爱国行动6在西北小山村的土坯墙上,写着醒目的黑色标语:“打倒喝我们血的军阀!”“打倒把中国出卖给日本的汉奸!”“欢迎一切抗日军队结成统一战线!”“中国红军万岁!”这一历史场景最早出现在( )A九一八事变前后 B一二八事变前后C西安事变前后 D八一三事变前后7一位同学查阅申报时看到以下报道:“路方面消息,沪平通车昨日起北上车暂以济南为终点,南下车亦有济南开出,惟

4、津浦客车则仍开至沧州,其以北之情形不明。南下各次车抵沪时,均甚拥挤。”(注:表示字迹不清)该报道的历史背景是( )A红军转战陕北,国共军事对峙 B日本全面侵华,平津战事紧张C内战全面爆发,华北战事频繁 D淮海战役正酣,国共两军激战8某本书中有这样一个场景:林彪在一次遛马时,被国民党一士兵误伤,阎锡山命令将林彪送到山西最好的医院去治疗,把这件事向延安作了解释。该场景最有可能发生在( )A国民大革命时期 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9肯尼迪总统曾在此演讲评价它是“人类历史上第一堵不是防范外敌,而是防范自己人民的墙”。它是的工程代号是“中国长城第二”,它是( )A三八线 B北纬1

5、7度线 C柏林墙 D哭墙10从苏联到俄罗斯一直存在对华汉语广播,中国人对其称呼经历了“敌人之声”、“兄弟之声”、“伙伴之声”的变化过程。以下对这三种称呼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兄弟之声”、“伙伴之声”、“敌人之声”B“敌人之声”、“兄弟之声”、“伙伴之声”C“伙伴之声”、“兄弟之声”、“敌人之声”D“兄弟之声”、“敌人之声”、“伙伴之声”11某材料显示:清前期,景德镇民窑接受欧洲人的定制,并经由荷兰人运往欧洲,器型种类包括西式餐具或人物饰像等。对于该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 )A清朝闭关锁国,不可能出现材料中的现象B这可说明民间手工业取代了官营手工业的主导地位C这可说明当时中国的自然经

6、济开始解体D这些定制的瓷器应该多数从广州出口12260年前,瑞典商船“哥德堡号”来华经商,带走大量货物,可惜回航沉没。你认为船上运载的物品产自中国的可能有( )茶叶 丝绸 鸦片 五彩瓷 咖啡A B C D13光绪年间的一本书描绘当时的上海“百货阗(充满)集”,“西人所购者,以丝茶为大宗”,“其售于华者,呢、布、羽毛等物,消亦不细(销售量也不少)”。这反映出( )A民族工业集中于上海 B中国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C上海成为国际大都会 D中国“闭关锁国”局面开始被打破14结合所学和下图中的信息,可以得出的推论是( )古代中国和欧洲的人口曾经长期维持稳定中国人口在宋元时期突然达到第一个高峰伴随着新航

7、路开辟世界人口出现第二个高峰世界人口数量急剧攀升主要是缘于工业化A B C D15有人曾指出,孙中山的思想道德是同“防止资本主义的愿望结合在一起的”。这具体指的是( )A民族主义思想 B民生主义思想C民权主义思想 D国民革命思想16据统计,“九一八事变时外国人投资有428%集中在上海”,“七七事变前,外国人的银行业投资有792%集中在上海,进出口和商业有80%、工业有6710%”。造成上述变化的原因是( )A东部沿海受外国经济渗透最早 B日本不断扩大侵华战争C国民政府忙于内战忽视建设 D内地民族工业力量薄弱17罗斯福新政中,为规范的企业悬挂“蓝鹰”标志,它是印第安人崇拜的神鹰,它属于( )A图

8、腾崇拜 B自然崇拜 C祖先崇拜 D神灵崇拜1819491956年,中国农村生产关系变化的趋势是( )A封建土地所有制农民土地所有制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B封建土地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封建剥削制度个体小农经济社会主义合作经济D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哈佛大学的校训是:“与柏拉图为友,与亚里士多德为友,更与真理为友。”对此认识不正确的是( )A重视传统,尤其以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人文理性传统B强调追求真理是最高的原则C保证了哈佛能够继往开来、传承创造、不断地推陈出新D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思想直接成为美国独立战争的思想武器20文化名人胡适称:“我在学堂里的

9、名字是胡洪”,“直到考试留美官费时(1910年)我才正式用胡适的名字。”直接影响胡适改名的著作应该是( )A魏源的海国图志 B张之洞的劝学篇C梁启超的变法通议 D严复的天演论21光绪辛丑年,林纾“恶其名不典”,把汤姆叔叔的小屋易名为黑奴吁天录,林纾真正的动机是( )A纠正斯托夫人给小说取名的不当 B林纾“不谙西文”,故作典雅C“触黄种之将亡”,爱国保种 D声援美国黑人反对种族歧视22歌德在评述某人的学说时写道:“自古以来没有这样天翻地覆地把人类意识倒转过来。因为若是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那么无数古人相信的事物将成为一场空了,谁还相信伊甸的乐园、赘美的颂歌和宗教的故事呢。”歌德称颂的人是( )A哥

10、伦布 B牛顿 C哥白尼 D达尔文23著名学者卓鸿铭说:“咸同年间,粤匪扰乱。清廷如一丛病之躯,几难著手。得一时髦郎中湘乡曾姓者,拟方名曰,服若干剂来见转机。”材料中省略的字最可能是( )A洋务清火汤 B新政补元汤C宪政调味汤 D革命销魂汤24有学生研究学习小组确立了“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艰难历程”的研究课题,拟分五部分搜集资料:第一部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第二部分,救亡图存,君主立宪;第三部分,;第四部分,欲变社会,先变思想;第五部分,柳暗花明,以俄为师。其中,第三部分的标题应该是( )A五四精神,旗帜高扬 B民主共和,三民立宪C国共合作,国民革命 D武装割据,开创新路25弗洛姆深刻地指出:“1

11、9世纪的问题是上帝死了,20世纪的问题是人死了。”你认为以下哪种理解正确( )A19世纪宗教信仰不存在了,20世纪人们因缺少信仰而失去人生意义B19世纪人从神学束缚中解放,20世纪人类陷入信仰危机和精神困境C19世纪强调人的价值,20世纪人类面临传染病、灾难和污染的威胁D19世纪科学快速发展,20世纪科学面对伦理道德的巨大挑战第卷 非选择题(50分)二、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2627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2830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条件要求做答。(一)必考题(35分)26某研究课题小组在对太平天国运动的研究中搜集到了以下几组史料,阅读后回答相关问题。(16分)材料一天

12、下多男人,尽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女子,尽是姐妹之群,何得存此疆彼界之私,何可起尔吞我并之念。洪秀全原道醒世训,1843年材料二逆贼洪秀全杨秀清称乱以来,於今五年矣。荼毒生灵数百余万,蹂躏州县五千余里,所过之境,一概抢掠罄尽,寸草不留。此其残忍惨酷,凡有血气者未有闻之而不痛减者也。粤匪窃外夷之绪,崇天主之教。士不能诵孔子之经,而别有所谓耶稣之说、新约之书,举中国数千年礼、议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荡尽。曾国藩讨粤匪檄,1852年材料三1862年,“借师助剿”前夕,英国在上海的舆论喉舌华北捷报载:“太平革命是一场血污的运动它不是反清的革命,而只是反对一切安乐的、富有的,以及和平的人民的血腥的十字军谁能说尽太平军给中国社会和物质繁荣所带来的痛苦与破坏?他们所造成的损失真是无法计算的!他们所犯下的罪行真是罄竹难书的!”材料四1863年,英国传教士致函香港日报编辑说:“关于叛军(太平军)情况及叛军性格的可怕记述,早就使我急欲访问南京,亲自去观察一下这些记述究竟有多少真实性南京城外商业兴旺。古老的城垣里面,田地耕种良好,四乡也一样。小麦、大麦、大豆均极富饶。城内的居民生活显然较扬子江沿岸诸城优裕。新的商店和优美的房屋正在建筑中。居民一般衣着良好。妇女们来来往往,从事于南方妇女所做的日常工作,老人们则带领孙儿玩耍。我们到了任何地方都受到了尊敬和友好的接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