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长亭送别》同步练习4 苏教版必修5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5632411 上传时间:2019-03-1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长亭送别》同步练习4 苏教版必修5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中语文《长亭送别》同步练习4 苏教版必修5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中语文《长亭送别》同步练习4 苏教版必修5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中语文《长亭送别》同步练习4 苏教版必修5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中语文《长亭送别》同步练习4 苏教版必修5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长亭送别》同步练习4 苏教版必修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长亭送别》同步练习4 苏教版必修5(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长亭送别习题基础知识1下列各组字形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筵席煎熬栖惶亲眷B蹙眉携手顷刻厮守C狼籍淋漓解剖讫今D罗帏青鸾暮蔼胸臆(导析:注意形近字的区别。)2选择使用最恰当的一组词语填空()(1)虽然眼底人千里,且_生前酒一杯。(2)恨不倩疏林_住斜晖。(3)遥望见十里长亭,_了玉肌。(4)晓来谁_霜林醉?总是离人泪。A干留瘦染B尽挂减染C饮留消点D尽挂消点(导析:由炼字来体会曲词意境。)3选择句中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A莺莺在长亭送别张生,真是黯然销魂。B白马将军的确救下莺莺,使崔相国一家终于破镜重圆。C莺莺有心与张生举案齐眉,怎奈老夫人从中作梗。D莺莺对感情是执着的,她害怕这一别从此劳燕分飞

2、。(导析:成语的使用要注意切合语境,尤重对象。)4选出对下列各句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合理的一项()(1)晓来谁染霜林醉?(2)笑吟吟一处来,哭啼啼独自归。(3)若见了那异乡花草,再休似此处栖迟。(4)泪流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峰华岳低。A(1)反问(2)夸张(3)借代(4)对偶B(1)比拟(2)对比(3)借喻(4)对偶C(1)比拟(2)对偶(3)借喻(4)夸张D(1)比喻(2)对偶(3)借代(4)夸张(导析:揣摩不用修辞如何说,比较之,修辞出矣。)5下面一组句子中,属于化用或改选古人诗词名句的一项是()(1)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2)伯劳东去燕西飞,未登程先问归期。(3)未饮心先醉,

3、眼中流血,心内成灰。(4)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5)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A(2)(3)(5)B(1)(2)(3)C(1)(3)(4)D(1)(2)(4)(导析:熟悉有关的诗词名句,注意语言积累。)阅读端正好,完成68题。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6这支曲子中作者选择了哪些景物?(导析:筛选索检材料知识。)7在“晓来谁染霜林醉”一句中,“染”和“醉”历来为人所称道,这两个词妙在何处?(导析:将句子与这两词原来的适用对象比较。)8对这支曲子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支曲子主要采用了寓情于景的手法。B整支曲子是通过主人公对暮秋郊野景色的感受,

4、抒发其无可排遣的离愁别恨。C所选择的几种带有季节性特征的景物融为一体,构成了辽廓萧瑟令人黯然的境界。D“晓来”两句是自然景物的客观再现,其中“总是离人泪”是对前一问句的回答。(导析:对人物眼中的景物要与人物情感联系起来。)阅读选段,完成910题。滚绣球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马儿屯屯的行,车儿快快的随,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9“马儿屯屯的行,车儿快快的随”中“屯屯”与“快快”自相矛盾吗?10选出对这段文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A像端正好一样,这支曲子也是女主人公的内心独白。B莺莺希望能

5、用柳丝把张生的马和她的车系在一起,还希望时光不再过去,意在表达不再分离的依依之情。C滚绣球是从正面刻画莺莺与张生难分难舍的复杂内心世界。D这段心理独白生动地表现出女主人公既充满怨恨又无可奈何的愁苦心情。链接赏析阅读导引下面一诗一词都是描写离别的名篇,所使用的手法同中有异。阅读时要弄清抒情的层次,各自使用了什么手法,达到了怎样的艺术效果。无题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雨霖铃柳永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

6、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11对无题解说不正确的是()A诗人以相见之难来衬托分别之难,未见时的相思在离别时的依依不舍面前,好像也减轻了一些,这种感受貌似无理却极见真情。B作者以双关的手法和比喻的手法,写出思念之绵长和痛苦。C眼前分别在即,作者却已想到了分别后“晓镜”和“夜吟”的情形,扩大了抒情空间。D作者嘱咐对方要经常通音讯,以慰思念的愁肠。E从“夜吟应觉”之“应”和青鸟的典故,可以推测诗中的主人公是女性。12对雨霖铃解说不正确的是()A上阙以清秋之景衬托离别的心境,情景交融,并直接描写了不忍

7、分手的动作神态。尤其是以空廓的楚天来形容愁绪漫无边际。B下阕从眼前的分别设想别后明朝寂寞之情和经年孤寂之感,反过来加强了眼前的离愁别绪。C“良辰好景虚设”的“虚”,“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的“纵”、“更与何人说”,强烈地表达了爱情的专一忠诚。D“杨柳岸晓风残月”为千古名句,因为杨柳依依,使人动依依惜别之情,念折柳送别之俗。晓风清寒,使人离开情人温暖怀抱后的凄冷心境再度加强,残月更令人想起人间的不圆。13将这两首诗与长亭送别对比阅读,理解不正确的是()A“相见时难别亦难”可以说明崔莺莺“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的心境。而“东风无力百花残”则是她离别前身心的准确描述。B莺莺临别嘱咐张生的内容

8、,可用“青鸟殷勤为探看”一言以蔽之。C把眼前的离别在更广阔的时空上展开,想到异地,想到以后,这一手法,这三首诗词曲全都用到了。D长亭送别与这一诗一词的区别是,它不仅仅抒发一种离愁别恨,还把这种感情放在反抗封建礼教和鄙视功名利禄的背景下,因而更有深刻的意义。创新思维14根据莺莺在本折戏中的表现,以第一人称写一段文字来直接剖露她的心迹。(导析:联系莺莺的性格特征和她对张生深挚的感情。)15莺莺和张生最终有情人终成眷属,但以老夫人的严厉和世故,他们从此是否能过上幸福的生活呢?依据你的理解,写一部西厢后记。(导析:提要即可。)参考答案1B(A恓惶C迄今D暮霭)2B3B(指夫妻之间经离乱或变故又团圆。这

9、里对象误。)4C5B6云天,黄花(菊花)、西风(秋风)、大雁、霜林7“染”不仅把外在的感受化为具有动态的心理过程,而且令离人的涟涟别泪,宛然如见。“醉”既写出了枫林的色彩,更赋予了在离愁的重压下不能自持的人的情态。8D9不能。这里说的是女主人公希望张生的马能走得更慢些,自己的车子跟得更紧一些,使两情依依的双方能更亲近一点,呆的时间更长一点。10B(改为“莺莺希望能用柳丝把张生的马绊住。”)11A(并没有“未见时的相思好像也减轻了一些”的意思。)12A(以前景的渺茫,衬托去意彷徨。)13B(崔莺莺临别祝福的内容更丰富复杂,还有惜别担忧之情。)1415(略)(二)课内语段阅读阅读下面一段曲词,完成

10、以下各题。正宫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耍孩儿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伯劳东去燕西飞,未登程先问归期,虽然眼底人千里,且就尽生前酒一杯。未饮心先醉,眼中流血,心内成灰。四煞这忧愁诉与谁?相思只自知,老天不管人憔悴。泪添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峰华岳低。到晚来闷把西楼倚,见了些夕阳古道,衰柳长堤。一煞青山隔送行,疏林不作美,淡烟暮霭遮蔽。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我为甚么懒上车儿内,来时甚急,去后何迟。收尾四围山色中,一鞭残照里。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1对正宫端正好一曲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通过莺莺对暮秋郊野景色的感受,抒发了

11、情人分别的痛苦压抑的心情。B蓝天的白云,萎积的黄花,南飞的大雁,如丹的枫叶,它们在凄紧的西风中融成一体,构成了寥廓萧瑟、令人黯然的境界。C“晓来”两句,使客观景色带上了浓重的主观色彩,构成一种“无我之境”。D“染”、“醉”二字,不仅把外射的感受化为具有动态的心理过程,而且令离人的涟涟别泪,宛然如见。后者既写出了枫林的色彩,更赋予了在离愁的重压下不能自持的人的情态。(答案:C。“晓来”两句应为“有我之境”。王国维人间词话云“有我之境物皆着我之颜色”“无我之境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该句有主观色彩当为“有我之境”。)2对耍孩儿一曲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司马青衫”系用典,出自白居易琶琵行中“江州

12、司马青衫湿”一句;B“伯劳东去燕西飞”亦系用典,化用了乐府诗东飞伯劳歌中的诗句;C“虽然眼底人千里,且就尽生前酒一杯”句是借酒浇愁,及时行乐的表现;D“眼中流血,心内成灰”,这是莺莺送别张生悲戚、依恋、怨恨的集中表现。(答案:C。应为借酒饯行非为“借酒浇愁,及时行乐”。)3下列对一煞一曲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夕阳”一句,看似乎易,含情极深。日夕薄暮,本是当归之时,而今却挥袂远别,人何以堪!B一个“古”字,不但平添了许多苍凉况味,而且把别离的凄苦之情推及古今,它包含着人物内心的许多“潜台词”,也启示着读者观众的丰富联想。C“无人语”三字既道出了环境的寂静,更刻绘了莺莺“笑吟吟一处来,哭啼啼独

13、自归”的孤独感和无处可诉的痛苦心理。D“来时”一句,直抒胸臆,表现莺莺留恋美景,留恋情人的情怀。(答案:D。留恋美景显然不当。)4“到晚来闷把西楼倚,见了些夕阳古道,衰柳长堤”一段曲文,多处化引了古诗文语句,下列不属此列的一项是:A“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相见欢B“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C“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D“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李煜浪淘沙令(答案:D。该句写的是亡国之痛,不是离别之愁。)5试以长亭送别最后一句“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李后主虞美人中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秦观江城子中“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中“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作一比较分析。(答案:都是写愁高手。将抽象的感情化为具体的物象,都饶有新意,各具特色。李煜将愁变成了水,秦观又将愁变成随水而流的东西,李清照又进一步将愁搬上了船,王实甫则把愁装在了车上。都很自然贴切,不着痕迹,且均意境完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