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宇宙的未来》同步练习7 苏教版必修4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5630313 上传时间:2019-03-1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宇宙的未来》同步练习7 苏教版必修4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中语文《宇宙的未来》同步练习7 苏教版必修4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中语文《宇宙的未来》同步练习7 苏教版必修4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中语文《宇宙的未来》同步练习7 苏教版必修4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中语文《宇宙的未来》同步练习7 苏教版必修4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宇宙的未来》同步练习7 苏教版必修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宇宙的未来》同步练习7 苏教版必修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宇宙的未来自主广场我夯基我达标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迅速()一束()解剖()扁平() 扁舟() 氛围() 卷轴() 卷起() 坍缩() 混沌() 诘问() 诘屈聱牙() 解析:此题中的加点字有如下几类:“速”“束”是形近音不同,“剖”“氛”“坍”“沌”是容易读错的字,“扁平”“扁舟”、“卷轴”“卷起”、“诘问”“诘屈聱牙”是三组多音字。 答案:sshpubinpinfnjunjuntndnjij 2根据拼音写汉字。 折zhn()b()益尺hu() ()然失色脉lu()s()愿 分别为:折衷、裨益、尺蠖、黯然失色、脉络、夙愿3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虽然太阳能量的总和

2、每秒钟都在递减,然而远在它的熵达到最大值之前,地球上的能源就早已_了。 (2)从科学史看来,一直存在一种“还原”倾向,把复杂的现象_为一些最简单的最原始的因素的作用。 (3)太阳会肿胀成一颗所谓的红巨星,直到它把地球和其他更_的行星都吞没。 (4)许多人不喜欢人择原理,因为它似乎太_于我们自身的存在。 A.告竭归并临近倚仗 B.告罄归并邻近依赖 C.告竭归结邻近倚重 D.告急归纳临近器重 解析:“告竭”“告罄”都可以表示财物等用完,但“告竭”多用于自然资源消耗完了,“告罄”多用于货物卖完了;“告急”则表示“快要用完”的意思。“归并”,并到一起;“归结”,总括而求出结论;“归纳”,归拢并使之有条

3、理。“邻近”可用于时间和空间;“临近”只用于空间。“倚仗”,偏重借助于某人的威望或力量;“依赖”,偏重于自己不起作用;“倚重”,偏重某一方面;“器重”,重视,用于下级。 答案:C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运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一堆砖石虽然可以建成宏伟的纪念碑,却可以搭成一座马棚,它们的区别究竟何在。 B.水一旦落到坝底,就处于不能再做功的状态。 C.在艺术的创作中,往往有一个重复和变化的问题。 D.尽管预言宇宙的未来有困难,但科学家仍未失去信心。 解析:A句是并列关系,应该把“虽然却”改为“既也”。 答案:A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运用不当的一项是() A.青岛队主教练汤乐普根据这种情况,决定

4、让这员新丁“吃小灶”,先单练一周,然后再随队训练。 B.建筑风格、样式既要和谐统一,全局完整,又要避免千篇一律,单调枯燥。 C.曾几何时,古人就已经“把酒问青天”开始了对宇宙的探索。 D.背景与主题间简繁的强烈对比是画家惨淡经营的匠心所在。 解析:C句的“曾几何时”指时间过去没多久,不适用于古人。 答案:C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科学的推断是认识客观世界的一种办法,作出科学的假设与科学的推断并非不无关系。 B.这一新发现将大大丰富人类能源认识的范围,并为新能源的寻找开辟领域。 C.数学与文化论述了数学作为人类文化组成部分的几个特点,论证了数学文化在人类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D.在艺

5、术创造中,只有重复而无变化,作品就必须散漫零乱;只有变化而无重复,就容易单调枯燥。 解析:A句应删去“并非”;B句“丰富”与“范围”不搭配;D句“必须”改为“必然”。 答案:C 我综合我发展一、阅读理解(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但我们现在还做不到这一点。我们现在所用的化学推进火箭不能提供完成远程飞行所需的推力。火箭发动机中的燃烧是非核燃烧,燃料的燃烧效率很差,不能提供足够力量。火箭燃料箱不能携带足够的燃料。 核推进系统就强多了,而这种系统正在研究中,裂变反应堆释放能量的方式与原子弹和核电厂一样,采用现代技术就可以实现。它们提供的加速度将远远高于光速的1%,在34星期中可到达外行星,

6、用400年的时间到达半人马星座。 核聚变是实现核推进的另一种更好的方法,这是太阳、其他恒星和氢弹释放能量的方式。遗憾的是,在受控核聚变中,现有技术也不能释放足够的能量。未来的宇宙飞船可能根本不必携带燃料。例如,帆船或宇宙飞船配有直径为数百英里的帆,在飞行过程中可以从太阳风(太阳发出的高能、高速带电子流)获取能量。从理论上说,这类宇宙飞船能达到飞往恒星所需的1 g加速度。梦想家们也在设计其他的异想天开的技术,例如物质反物质发动机(一种能将在空间中广泛分布的氢原子聚集和集中起来用作核燃料的新发明)。7不能成为第段所说的“做不到”的原因的一项是() A.火箭发动机的燃料是非核燃烧。 B.火箭燃料箱的

7、体积太小,因而不能携带足够的燃料。 C.我们现在所用的化学推进火箭不能提供完成远程飞行所需的推力。 D.燃料的燃烧效率很差,不能提供足够力量。8“在受控核聚变中,现有技术也不能释放足够的能量”一句中的“也”的作用是() A.对现有技术不能释放足够的能量深表遗憾。 B.与正在研究中的核推进系统进行比较。 C.与“火箭发动机中不能提供足够力量”相呼应。 D.对未来的宇宙飞船可能根本不必携带燃料的期望。9从所选的段落看,不属于未来设想的一项是() A.将在空间中广泛分布的氢原子聚集和集中起来用作核燃料。 B.帆船或宇宙飞船配有直径为数百英里的帆,在飞行过程中从太阳风获得能量。 C.用太阳、其他恒星和

8、氢弹释放能量的方式实现核推进。 D.用化学推进火箭提供完成飞行所需的推力。10下列不符合所选段落意思的一项是() A.采用太阳、其他恒星和氢弹释放能量的方式即核聚变的方式,可以实现核推进。 B.由于现有技术水平有限,即使使用核聚变的方式也不能释放足够的能量。 C.为帆船或宇宙飞船配备直径数百英里的帆,飞行过程中从太阳风获得能量还仅仅是一种设想。 D.将在空间中广泛分布的氢原子聚集和集中起来用作核燃料也仅仅处于设计阶段。参考答案: 7.解析:B项,“火箭燃料箱的体积太小”原文没有根据。 答案:B 8.解析:“也不能释放足够的能量”意思是“也不能提供足够力量”,自然是和“火箭发动机中不能提供足够力

9、量”相呼应的。 答案:C 9.解析:D项,第一段有“我们现在所用的化学推进火箭不能提供完成远程飞行所需的推力”,可见“化学推进火箭”是现在使用的,不属于未来设想。 答案:D 10.解析:“核聚变是实现核推进的另一种更好的方法在受控核聚变中,现有技术也不能释放足够的能量”,B项把原文的“受控核聚变”改成了“核聚变”。 答案:B(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6题。人的意义 怎样才算一个现代的人呢?依周作人的说法,在中国,“讲人的意义,从新要发见人”,是在新文化运动时期才真正开始的。那时候人们怎么讲“人的意义”呢?不妨来看两篇当时最有影响的文章。 一是胡适的易卜生主义,它这样归纳易卜生对“人”的要

10、求:“他主张个人须要发达自己的天才性,须要充分发展自己的个性。”随后引出那一段脍炙人口的直言:“你要想有益于社会,莫如把你自己这块材料铸成器。有时候我真觉得全世界都像海上撞沉了的船,最要紧的事还是救出自己。”现代的“人”被解释为“个人”,对“人”的“发见”,也被具体化为个人与社会的新的关系的“发见”。胡适从头到尾,都是把他对“人”的看法,放在“人人如何面对社会”的论述框架中来展示的。 二是周作人的人的文学,它先列出“人”的定义:“其中有两个要点,(一)从动物进化,(二)从动物进化。这两个要点,换一句话说,便是人的灵肉的二重的统一。”接着引申道:“我们所谓的人类正当的生活,便是这灵肉一致的生活。

11、所谓从动物进化的人,也便是指与这灵肉一致的人。”这似乎是开辟出一片与易卜生主义完全不同的视野,它呈现的是人自身不同侧面的关系,而不仅仅是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可是,周作人并没有顺着灵肉一致的思想继续往下讲,他讲头一转:“这样的人的理想生活,应该怎样呢?首先便是改良人类的关系,彼此都是人类,却又是各是人类的一个。所以须营造一种利己而以利他、利他便是利己的生活。”又折入易卜生主义的视野了。由此往下,一路都是讲个人与群体的关系,最后以耶稣“爱邻如己”的训诫结束了对“人道主义”的阐发,文章开头拓出的那一片新的视野,随之缩小到几近于无。 在这里,我只想指出一点,胡适、周作人对于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的强调,即便是

12、切合了时势的需要,一旦它成为“发见人”的主导方向,“我如何挣脱社会束缚”这一问题遮没了人们思考“人的意义”时候的大部分视野,那就会造成极大的限制。许多人的生活的重要方面,譬如“灵”与“肉”的关系,人的各种社会需求政治、经济、审美、爱情等等之间的关系,理智与情感的关系,人的身心常态与非常态的关系,以及其他许多方面,都会被排除在对“人”的思考之外,当然,这些方面并不能完全自外于人与社会的关系,但它们绝不等同于这种关系,倘若你只从人与社会的关系方面去把握人,那就很难避免狭隘和武断。11第1段中画线语句“从新要发见人”的含意是什么?12第3段中画线的“易卜生主义的视野”指的是什么?13第3段中画线的“

13、那一片新的视野”指的是什么?14(1)在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上,胡适强调的是_。 (2)在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上,周作人强调的是_。15作者对如何思考“人的意义”这一问题,所持的观点是什么?16下面对文章的分析、理解,符合原文的两项是() A.胡适认为“现代人”就是相对于社会的独立人,他强调了个人对于社会的重要性,个人不必服从社会,强调了个人奋斗。 B.周作人对“人”的理解,注意到了对人自身特性的认识,意识到了人灵肉的二重性,但由于时势的影响没能就此深入论述。 C.周作人在谈论“人”的理想生活时,强调要改良人类的关系,强调“爱邻如己”,在当时比胡适一味地强调个人发展有进步意义。 D.如果在思考“人的意

14、义”的时候,“我如何挣脱社会束缚”这一问题遮没了人们的大部分视野,就会对人的社会责任认识不足。 E.没有社会、政治、经济,就无从谈起人,因此,人的种种社会需求政治、经济、审美、爱情等之间的关系,就是人与社会的关系。参考答案: 11.(1)在新的层次上认识人的意义。(或对人的认识赋予新的含意。) (2)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3)人自身不同侧面的关系。 12.(1)发展个人(2)兼爱他人 13.要关注个人与外在社会的联系,但更要关注人自身内在诸侧面间的关系。(或:应该从人与社会的联系中去研究,更应该对人自身丰富的内在特质进行研究。) 14.解析:C项,周作人在谈论“人”的理想生活时,强调要改良人类的关系,但是又强调“须营造一种利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