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同步练习6 苏教版必修4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5630167 上传时间:2019-03-12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同步练习6 苏教版必修4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高中语文《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同步练习6 苏教版必修4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同步练习6 苏教版必修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同步练习6 苏教版必修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知能同步训练1选出与例句破折号用法相同的一项。例句: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里还不到两分钟,等我们再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睡着了但是已经是永远地睡着了。 A任何一门理论科学中的每一新发现它的实际应用也许还根本无法预见都使马克思感到衷心喜悦。B各国政府无论专制政府或共和政府,都驱逐他。C每年特别是水灾,旱灾的时候,这些在日本厂里有门路的带工D火刑纪念乔尔丹诺布鲁诺2“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里还不到两分钟,等我们再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是永远地睡着了。”对这段话的感情色彩理解正确的项是: A这段文字表达了恩

2、格斯对马克思的沉痛悼念之情。B“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里还不到两分钟”就出了意外,失去了最伟大的导师和亲密的战友,有痛惜之情,但主要是作者自己深深的自责。C这段文字可看出恩格斯沉痛之中又有敬重、痛惜、宽慰之情,感情细腻而又复杂。D作者受情境所限,以“停止思想”和“永远地睡着了”代替“逝世”,以“两点三刻”“还不到两分钟”渲染内心的伤感和遗憾,虽悲痛而不失自持。3与“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修辞相同的项是: A他爬起来跌倒,跌倒爬起来继续挣扎着前进。B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C“祥林嫂?怎么了?”我又赶紧追问。“老了”。D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

3、晴。4揣摩语言,完成习题。正因为这样,所以马克思是当代最遭嫉恨和最受诬蔑的人。各国政府无论专制政府或共和政府,都驱逐他;资产者无论保守派或极端民主派都竞相诽谤他、诅咒他。他对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们当作蛛丝一样轻轻拂去,只是在万分必要时才给以回敬。现在他逝世了,在整个欧洲和美洲,从西伯利亚矿井到加利福尼亚,千百万革命战友无不对他表示、和,而我敢大胆地说: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1)这段话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A对比B衬托C欲扬先抑D夸张(2)在文中方框处依次填入三个词,应是: 、 、 (3)“他对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们当作蛛丝一样轻轻拂去”这句话有什么艺术特点?它有何含义?_

4、(4)理解:“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_阅读下面文字,完成59题。每个追求者都渴望成功,然而,还有比成功更宝贵的东西,这就是追求本身。我宁愿做一个未必成功的追求者,而不愿是一个不再追求的成功者。如果说成功是青春的一个梦,那么追求即是青春本身,是一个人心灵年轻的最好证明。谁追求不止,谁就青春长在。一个人的青春是在他不再追求的那一天结束的。在精神领域的追求中,不必说世俗的成功,社会和历史所承认的成功,即便是精神追求本身的成功,也不是主要目标。在这里,目标即寓于过程之中,对精神价值的追求本身就成了生存方式,这种追求愈执著,就愈是超越于所谓的成败。一个默默无闻的贤哲也许更是贤哲,一个身

5、败名裂的圣徒也许更是圣徒。如果一定要论成败,一个伟大的失败者岂不比一个渺小的成功者更有权被视为成功者?能被失败阻止的追求是一种软弱的追求,它暴露了力量的有限。能被阻止的追求是一种的追求,它证明了目标的有限。 周国平比成功更宝贵的5在方框处应填入的两个词语分别是:、 6文中所讲的“比成功更宝贵的”是: A青春的梦 B追求本身C成功的喜悦 D生命的延伸7对“渺小的成功者”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软弱的成功者B取得小成绩的人C年轻的成功者D在失败面前成功是渺小的8“我宁愿做一个未必成功的追求者,而不是一个不再追求的成功者。”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_9对划“ ”的句子理解不正确的项是: A精神追求本身的成

6、功不是追求的主要目标。B追求的目标在于追求的过程。C只要有追求就可以了,成败无所谓。D执著追求的意义超越所谓的成败。参考答案1C 2A 3C 4(1) A (2)尊敬、爱戴、悼念 (3)这句话运用了比喻修辞,含蓄发人深思。它具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说明敌人对马克思的攻击很多,但十分无力;二是说明马克思对敌人十分蔑视,表现了马克思崇高的思想境界。(4)“许多敌人”都是因阶级利益冲突而结下的,都是无产阶级的敌人,说明马克思不存私念,为人无懈可击。这种含蓄的评价高度赞扬了马克思的光明磊落、大公无私的高尚革命精神。 5成功,浅薄 6B 7C 8人不应在成功面前停下,而应不断地追求。追求的本身比短暂渺小的成功要有意义得多。 9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