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同步练习3 粤教版必修1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5629368 上传时间:2019-03-1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同步练习3 粤教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中语文《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同步练习3 粤教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中语文《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同步练习3 粤教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中语文《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同步练习3 粤教版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中语文《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同步练习3 粤教版必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同步练习3 粤教版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同步练习3 粤教版必修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同步练习3基础与能力训练(一)基础知识1下面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叨(do)天因循(xn)长沮(j)乳臭(xi)未干B桀(ji)溺夤(yn)缘淫佚(y)骁(xio)勇善战C渣滓(z)蹶(qu)倒真谛(di)集腋(y)成裘D狙击(j)琐屑(xi)敷衍(yn)泾(jng)渭分明2下面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意境要经过洗练,表现意境的词句也要经过推敲,才能脱去渣滓,达到精妙境界。B他们在道德学问事功各方面都决不会有成就,万一以庸庸得厚福,也是叨天之幸。C他毕生东奔西走,席不瑕暖,在陈绝过粮,在匡遇过生命的危险。D我们的时代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时代了,孟子所说的种种磨

2、折,我们正在亲领身受。3下面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叨天:沾光,受到好处。附丽:依附,附着。B夤缘:喻拉拢关系,向上巴结。洗练:简练。C淫佚:纵欲放荡。因循苟且:沿袭旧的,敷衍应付。D蹶倒:摔倒,比喻失败或挫折。敷衍:表面上应付。4下列各句中,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修改不是创作,切忌不要改变原意,尤其应注意,能调整语序就不增删,能改一处解决得了的,就不要改动两处,改病句也要简要高效。B共青团中央、全国学联与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共同发布的2004年中国大学生消费与生活形态研究报告表明,大学生群体正呈现出越来越明显的四大特性。C就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人民网与人民日报国内政治部从1

3、月26Et起联合在网上开展调查,选出了10个百姓关注的问题,并给予公布。D天安门广场、北大红楼等7个景点,已被国家旅游局定为北京首批红色旅游景点。对于天安门广场是否收门票的问题,旅游局新闻发言人方泽华给予了否认。5把下面的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只填序号)(1)大概,春日融融,秋波澹澹。(2)我却想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季节。(3)历代文人不知写了多少春花秋月,却极少有夏的影子。(4)有闲情逸致的人,自然不喜欢这种紧张的旋律。(5)而夏呢,总是浸在苦涩的汗水里。答:6结合实例,简要说明本文“层层推进的论证方式”。答:7名句续写: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孟

4、子)8文学常识填空:朱光潜(1897-1986),著名、文艺理论家、翻译家。他的作品有(任选一部填写)。(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914题。“抵抗力”是物理学上的一个术语。凡物在静止时都本其固有“隋性”而静止。要使它动,必须在它身上加“动力”,动力愈大,动愈速愈远。动的路径上不能无抵抗力,凡物的动都朝抵抗力最低的方向。如果抵抗力大于动力,动就会停止,抵抗力尽管低,聚集起来也可以使动力逐渐减小以至于消灭,所以物不能永动。静止后要它续动,必须加以新动力。这是物理学上一个很简单的原理,也可以应用到人生上面。人像一般物质一样有惰性,要想他动,也必须有动力。人的动力就是他自己的意志力。意志力愈

5、强,动愈易成功:意志力愈弱,动愈易失败。不过人和一般物质有一个重要的区别:一般物质的动都是被动,使它动的动力是外来的;人的动有时可以是主动,使他动的意志力是自生自发自给自足的。在物的方面,动不能自动地随抵抗力之增加而增加;在人的方面,意志力可以自动地随抵抗力之增加而增加,所以物质永远是朝抵抗力最低的路径走,而人可以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物的动必终为抵抗力所阻止。而人的动可以不为抵抗力所阻止。9文段在写人的意志力之前为什么要写物理学的动力原理?答:10作者提出“人可以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的理由是什么?答:11这一段主要运用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好处?答:这是一个琐屑的事例,其实世间一切事情都可作

6、如此看。历史上许多伟大人物之所以能有伟大成就,大半都靠极坚强的意志力,肯向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例如孔子,他是当时一个大学者,门徒很多,如果他贪图个人的舒适,大可以坐在曲阜过他安静的学者生活。但是他毕生东奔西走,席不暇暖,在陈绝过粮,在匡遇过生命的危险,他那副奔波劳碌栖栖惶惶的样子颇受当时隐者的嗤笑。他为什么要这样呢?就因为他有改革世界的抱负,非达到理想,他不肯罢休。论语长沮桀溺峰足以见出他的心事。长沮桀溺二人隐在乡下耕田,孔子叫子路去向他们问路,他们听说是孔子,就告诉子路说:“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意思是说,于今世道到处都是一般糟,谁去理会它,改革它呢?孔子听到这话叹气说:“鸟兽不可

7、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意思是说,我们既是人就应做人所应该做的事;如果世道不糟,我自然就用不着费气力去改革它。孔子平生所说的话,我觉得这几句最沉痛,最伟大。长沮桀溺看天下无道,就退隐躬耕,是朝抵抗力最低的路径走;孔子看天下无道,就牺牲一切要拼命去改革它,是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他说得很干脆,“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12请写出选段的中心句。答:13“这是一个琐屑的事例,其实世间一切事情都可作如此看”一句中,“琐屑”“如此”分别指什么?答:14作者将孔子与长沮桀溺二人比照着写,有何用意?答:(三)课外拓展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520题。我对命运这样说(一)你是谁?冥冥

8、时空中,何处是你的家乡?哪里是你的归宿?你知道吗?我叩问过一万次关于你的谜。你跟人类,跟随着世纪,来也神秘,去也神秘;歌也匆匆,哭也匆匆。我分明感到你就在身边,为什么看不到你的眼睛,见不到你的身影。你这有声有色的虚无,无影无踪的实有。我看不见你,但我感到你的存在,你的呼唤,你的权威。我曾抚摸过你的残暴,也抚摸过你的温柔;曾抚摸过你的专横,也抚摸过你的仁厚。我知道你游荡在爱与恨之交,生与死之界,但我看不见你,不知道你是什么模样。昨夜我在梦里见到你,你仿佛是一个马戏团的戏子,带着小丑的高帽,挥动着枯萎的树枝,戏弄着所有的看客。古往今来,有人匍匐在你的脚下,有人颤抖在你的面前,或作绝望的抗争,或作希

9、望的祈求,你都无动于衷。你高傲又谦卑,悭吝又豁达。你随时都可以拥抱我,随时都可以抛弃我。今日你赠给人们以鲜花,明日却洒给人们以苦泪。我和你,总是隔着一层雾。雾中看着你,只有解不开的朦胧,穿不透的模糊,猜不完的玄奥。(二)你把贫穷带给善良的茅屋,把皮鞭交给狂妄的庸夫,把花环赠给无聊的骗子,把洪水带给纯朴的村落。可是,我又听到你的辩护:我并非魔鬼,我是天使。我有天使的彩翼和彩梦。是我把你带到母亲的怀抱生命永恒的热土;你一降生就进入温馨的家园,家园里有生命的泉水,洁白的乳汁。因为有这家园,你童年的灵魂,才无须到处漂泊。我给探求者献以创造的极乐,对颓废者罚以精神的虚空,把怯懦者安顿在阴冷的墙角,为刚强

10、者展示宽广的道路。所有锲而不舍的寻找者,都是我的友人。我给他们艰难险阻,只是为了激发他们的生命的巨浪;我逼迫他们流下的眼泪,只是为了洗明求索的眼睛。(三)她是谁呢?我说不清。她该半是魔鬼,半天是天使;半是狼,半是鸽子;半是我的敌人,半是我的朋友。给我这么多痛苦,给我这么多折磨,给我这么多虚幻的期待,给我这么多实在的战斗。每天都在奔波,但不知道,奔波是为了战胜她给我的厄运,还是为了去接受她给我的诱惑?生命中那些难忘的欢乐,不知道是她的赠予还是我的汗水的报酬?让她去吧,我不再思索。让她去吧,我不再困惑。我相信她是强大的,但我也并不软弱。我相信可以成为她的主宰,即使主宰不了,也决不甘心作她的奴仆。我

11、甩开她的阴影,将自己寻找,自己选择,自己造就自己的心灵,自己保卫自己的魂魄。我自己赋予自己以强大的力量,挟着她,让她和我一起追求。即使挟不住她,也不会让她牵着走。让我浩歌而癫狂,我不愿意;让我煮酒而沉沦,我不愿意;让我颂扬命运的铁拳,我不愿意;让我背叛自己的良知,我不愿意;让我停止求索的脚步,我不愿意;让我冻结胸中的火焰,我不愿意;让我谴责辛勤的园丁和他的不成熟的花朵,我不愿意。不管她是魔鬼还是天使,我都不被她征服。不屈服于命运之神的诱惑与调遣,这才是人的生活。15把下列句子填入文中,顺序正确的一项你这货真价实的魔鬼,我已看穿你的罪恶:我思索了漫长的时日,无法驳斥命运之神的辩护。还没有记忆的时

12、候,你就闯进我的生活。ABCD16第一部分中“有声有色的虚无,无影无踪的实有”的含义是什么?答:17简要分析第三部分中“我相信她是强大的,但我也并不软弱”一句所蕴含的思想感情?答:18通观全文,简要分析作者对“命运”认识的发展过程。答:19作者在文中使用“你”“我”“她”三种人称来指“命运”,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答:20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A文中两处加点的“不知道”含义不同,第一部分中的“不知道”表现了作者无法把握“命运”的迷茫,而后者则表明作者为“命运”已经有了较为深入的认识。B“你把贫穷带给善良的茅屋”一句充满着对“命运”不公的谴责,其中的“茅屋”一词使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指贫

13、穷的人。C“可是,我又听到了你的辩护”一句在结构上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内容上表明作者完成了对“命运”认识的根本转变。D文章结尾用七个“我不愿意”表明作者不屈从于“命运”的主宰。其中作者将自己比作一团“火焰”,显示了作者战胜“命运”的信心。E本文结构严谨,语言酣畅,富有诗意,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充分表现了作者不屈服于“命运”的唯物主义精神。【参考答案】(一)基础知识1.B(A叨to天;C渣滓z;D泾jng渭分明)。2.C(“席不瑕暖”应为“席不暇暖”)。3.B(“洗练”本来有“简练”的意思,但在文中是“提炼”的意思)。4.B(A表意不明,“切忌不要”中删去“不要”;C语序不当,“1

14、0个”移到“关注的”之后;D搭配不当,“是否”与“给予了否认”照应失当)。5.(3)(1)(5)(4)(2)。6.作者在第二部分里,逻辑思维非常严密,采用层层推进的方式,先是从抵抗力谈起,由物理学到人,再从人的本身谈起,强调人要克服惰性,必须要有坚强的意志力,不怕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然后又以孔子为例,从历史的角度去分析得出了:历史上许多伟大人物之所以能有伟大成就,大半都靠极坚强的意志力这一结论。再从现当今的角度去分析人应该克服懒惰,提倡奋斗精神。最后,上升到了一个高度,从国家、民族的角度出发,指出了中华民族的兴旺发展史也就是民族的奋斗史。7.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孟子。8.美学家文艺心理学谈美诗论西方美学史(任选一部填写)。(二)课内阅读9.作者先写物理学的动力原理,目的是联系人生的动力,引出意志力,从而说明人可以“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的原因。10.人的动力就是他自己的意志力,意志力可以自动的随抵抗力的增加而增加,所以人就可以朝抵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