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兰州一中10—11学年高二政治下学期期末考试 理 新人教版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5616811 上传时间:2019-03-1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兰州一中10—11学年高二政治下学期期末考试 理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甘肃省兰州一中10—11学年高二政治下学期期末考试 理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甘肃省兰州一中10—11学年高二政治下学期期末考试 理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甘肃省兰州一中10—11学年高二政治下学期期末考试 理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甘肃省兰州一中10—11学年高二政治下学期期末考试 理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甘肃省兰州一中10—11学年高二政治下学期期末考试 理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省兰州一中10—11学年高二政治下学期期末考试 理 新人教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甘肃省兰州一中20102011学年第二期末考试高二政治(理)试题说明:本试卷分为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答案写在答题页上,交卷时只交答题页。第卷(选择题 共60分)一、选择题:在下列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选出。每小题2分,共60分。1.唐代诗人杜牧面对焦土的阿房宫无限感慨地说:“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杜牧的“感慨”蕴涵的哲理是 ( )A.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 B.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C.内外因在事物发展中同等重要 D.事物的变化发展取决于内因的作用2.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变化发展包

2、括量变和质变两种状态,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量变和质变的根本区别是 ( )A事物的变化是前进还是后退B事物的数量是增还是减C事物的变化范围是大还是小D事物的性质是否发生了根本的变化3.“言今日难于前日,安知他日不难于今日乎?”。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 ) 它揭示了新事物发展的道路是艰难曲折的它肯定了新事物的发展道路是一帆风顺的它不懂得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是一切新事物发展的途径它看不到新事物的发展前途是光明的A B C D4形而上学是与唯物辩证法根本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形而上学的错误在于( )A认为意识的内容来源于人脑 B否认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C否认物质是运动的主

3、体 D否认矛盾,孤立地、静止地、片面地看问题5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汶川发生了8.0级特大地震。“大灾过后必有大疫。”在这一认识的指导下,各级政府和卫生部门都积极采用各种手段防疫灭菌,逐村挨户帮助群众掌握防护常识和操作手段,避免了疾病的流行。这突出体现了 ( )A人类的活动具有创造性B人有主观能动性,能够认识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C实践基础上产生的认识具有预见性、目的性和计划性D人类认识世界的能力是无限的6.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坚持正确的取向,使我们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有益于人类,有益于国家,有益于集体,起码不应当损害集体、国家、人类的利益。这是讲 ( )A. 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同尊重客观规

4、律、客观条件结合起来B. 发挥主观能动性一定要端正主观动机C. 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还受一系列主观因素的制约D. 利益出发点的问题就是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问题7毛泽东同志指出:“我们看事情必须要看它的实质,而把它的现象只看作入门的向导,一进门就要抓住它的实质,这才是可靠的科学的分析方法。”这一论断指出了( )认识的根本任务 认识的根本目的 现象与本质的联系 认识发展的动力A B C D8“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这两句古诗启示我们,观察事物要( )A善于区分整体与部分 B善于区分新旧事物C善于把握事物的共性 D透过现象抓住本质9“眼见不一定为实”,这主要是因为 ( )A 认识包

5、括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B.现象包括真相和假象C.经验有直接的和间接的 D.本质是眼睛看不见的东西10科学理论与真理、理性认识的联系是 ( )科学理论是真理,真理是正确的理性认识理性认识不等于真理,真理不等于是科学理论它们都是从实践中来并对实践具有反作用它们都是一种知识体系A. B. C. D. 11人们在实践基础上发挥思考的作用,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这是 ( )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的过程认识不断深化、发展的表现A B C D人们认识事物时,既要对事物及其过程的有关有素进行分析,又要对事物从整体上进行综合把握。据此回答12-13题。12分析与综

6、合相结合的科学思维方法是由 所决定的 ( )A认识的根本任务 B世界的物质性C事物的客观性质 D人类思维的规律13下列关于分析与综合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综合就是对通过分析和分解的各个要素进行机械相加分析与综合是统一的科学思维方法要在综合指导下进行深入分析要在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综合A B C D爱因斯坦认为:“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化的源泉。”据此回答14-15题。14下列对爱因斯坦的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是 ( )A人们获得知识的价值不大B合理想象会促使人们的认识不断发展C想象是一种令人惊奇的思维能力D人们只要充分发挥想象力,就能推

7、动事物的进步15想象是一种令人惊奇的思维能力,我们要使想象成为实实在在的推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动力,关键在于 ( )A 充分发挥人的思维潜能,敢于想象B 人的认识能力是否得到进一步发挥C 运用分析和综合相结合的思维方法D 立足已知事实,根据已知的规律,进行合理的科学的想象16下列活动中属于实践活动的是 ( )炼钢、耕地 经商 看电影 政治体制改革 学生写作业 A B C D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的活动,是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据此回答17-19题。17实践之所以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这是因为 ( )A实践是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的客观存在B实践是

8、主观反映客观的活动C实践的主体、手段和对象都是客观的D实践的结果是客观的18人们种田先有打算和筹划,造房起楼先有设计的图纸 ,吃药治病有处方,国家建设则有短期计划和中长期计划。这表明 ( )A实践活动是以认识活动为起点的,认识活动是实践活动自身的一部分B人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其活动与自然本身的活动没有本质区别C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的活动,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D先有认识后有实践,人的认识能力是人区别于万物的本质特征19实践是有意识的能动性的活动,与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是统一的,这是因为 ( )只有人的意识符合客观要求,人们才能达到改造客观世界的目的认识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都是人的主观

9、能动性表现人的实践活动总是在意识指导下进行的有目的的活动有意识的实践活动总是追求达到一定的改造客观世界的目的A B C D20有人学习了愚公移山的故事后,认为愚公真“愚”,为什么不用炸药炸,用汽车运呢?这种观点主要错在否认了 ( )A实践的客观性 B实践的能动性 C实践的社会性 D实践的历史性21鲁迅说:“田园诗人陶渊明如果没有劳动人民供他吃穿住用,那他就不但没有酒喝,而且也没有饭吃,只有饿死在东篱旁边,哪里还能吟出什么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呢?”这段话所蕴含的哲理是 ( )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和源泉B劳动群众的生产实践是人们从事精神生产的物质前提C生产实践对社会的存在和发展起决定作用D

10、劳动群众创造物质财富,知识分子创造精神财富22.恩格斯说:“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说明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D.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23从实践到认识与认识到实践相比较,从某种意义上说 ( )A前者更重要,因为没有实践就没有认识B前者更重要,因为只有理性认识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C后者更重要,因为它体现了人的主观能动性D后者更重要,因为认识的最终目的是把理性认识应用于实践人民日报载文指出:“我们一定要适应实践的发展,以实践来检验一切,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运用所学知识,据此回答24-25题。24之所以要以实践来检验一切,是因为 ()A实践是在意识指导下的活动B实践是变革客观对象的活动C实践是主观认识同客观事物联系的桥梁D实践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25我们必须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这是因为 ( )A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本身所固有的联系B理论与实践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C矛盾存在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D矛盾的主次方面是相互影响的26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 )A实践的观点 B矛盾的观点 C发展的观点 D联系的观点27南宋著名诗人陆游诗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对此句的正确理解是 (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