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专题复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整理]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5616763 上传时间:2019-03-1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热点专题复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整理]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热点专题复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整理]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热点专题复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整理]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热点专题复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整理]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热点专题复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整理]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热点专题复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整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热点专题复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整理](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热点专题复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整理盐城市田家炳中学 高三政治备课组一、背景材料材料一: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 提出,全面建设小康,就是要使社会更加和谐,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这次中央全会提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重要概念。这一概念的提出,使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由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样的三位一体,扩展为包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内的四位一体。决定将其正式列为中国共产党全面提高执政能力的五大能力之一。胡锦涛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

2、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材料二:二0 0五年社会蓝皮书提出构建和谐社会要注意理清以下五大关系:一是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关系,全面落实科学的发展观。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实现社会各个方面的和谐发展。二是正确处理激发社会活力与维护社会稳定的关系,为改革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既充满活力又富有秩序的社会。一方面,我们要通过改革,激发社会各阶层的创造性活力,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另一方面,也要注意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

3、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在保持社会生机和活力的前提下谋求社会秩序的和谐稳定,始终做到“活而不乱”。三是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先富与共富的关系,妥善协调不同社会阶层、群体和地区之间的利益矛盾。实现共同富裕和社会公平是和谐社会建设的两根支柱。建设和谐社会,必须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先富与共富的关系,既要通过完善市场体制,提高资源配置和利用效率,又要通过宏观调控,在分配中维护社会公平;既要鼓励先富,又要防止两极分化;既要保护发达地区、优势产业和先富群体的发展活力,又要高度重视和关心欠发达地区、比较困难的行业和群众。在加快发展的同时,要把维护社会公平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四

4、是正确处理行政管理与社会自我管理的关系,打造社会管理新格局。要按照“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总要求,在进一步提高党和政府管理社会的效能的同时,善于通过村民自治、社区自治组织,社会团体、行业组织、中介组织以及工青妇等群众组织和各类群众代表会议等,形成社会管理的整体合力。五是正确处理发挥传统政治优势与创新群众工作机制的关系,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建立一套确保我们党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实现、维护和发展好人民根本利益的长效机制。材料三:2005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强调,着力解决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突出问题,维护

5、社会稳定,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继续实行积极的就业政策。(二)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三)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整顿和规范分配秩序,努力解决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促进社会公平。(四)高度重视解决城乡困难群众基本生活问题。(五)要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六)做好政府立法工作,重点加强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等方面的立法。(七)推进司法体制改革,维护司法公正。依法纠正各种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八)认真实施信访条例,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九)建立健全社会矛盾纠纷调处机制,完善社会稳定的预警体系和应急处理机制,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十)进一步加强

6、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十一)依法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十二)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减少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等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十三)增强国家安全意识,构建维护国家安全的机制。二、相关链接1 政治常识(1)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切实行使国家的各项职能。第一,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切实行使国家的政治职能。一方面要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活动,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另一方面要协调人民内部利益和矛盾,维护社会安定和团结。第二,切实行使经济职能,坚持科学发展观,统筹人与自然、经济与社会、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之问的关系。实现国民经济全面、协调、可

7、持续发展。第三,切实行使文化职能,发展先进文化,加强公民道德和诚信建设,弘扬民族精神,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第四,切实行使公共服务职能。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建立公共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维护社会稳定。(2)构建和谐社会必须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构建和谐社会是党科学执政的新理念;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要求,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才能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民主与法治共同构成和谐社会的基础。构建和谐社会,必须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实现党的领导、人民民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3)构建和谐社

8、会必须依法切实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我国公民与国家是和谐统一的关系,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依法保护人权和公民的各种合法权益(如农民工合法权益);公民必须依法行使各种权利和自由,坚持权利与义务的统一。(4)构建和谐社会体现了我国国家机构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对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是我国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为准则和工作宗旨。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体现了我国的国家机构是人民利益的捍卫者和执行者,一切国家机关都是为人民办事的,一切国家机关的工作人员都是人民的公仆,是为人民的利益而工作的。各级、各类国家机关都要通过自己的职能行使切实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5)坚持民

9、主集中制原则,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充分发挥和调动两个积极性。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一方面,中央在制定政策时要充分考虑地方合理的利益要求,另一方面,地方要服从和顾全大局,正确运用国家赋予的必要权力。我国“宏观调控”任务之所以繁重,就是不少地方都在“自以为是地发展”,忘掉了全国一盘棋,造成了省与省、部门与部门、领域与领域之间的关系紧张,这种现象不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6)政府必须依法行政。政府在征地、拆迁及补偿费问题上必须依法行政,如果不能依法行政,就会激化人民内部矛盾,严重影响干群关系,损坏政府形象。(7)构建和谐社会体现了中国共

10、产党的先进性和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的提高、成熟。构建和谐社会是党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体现,是党在长期执政过程中不断探索执政规律的结果,体现了党的先进性和执政能力的提高。党提出这一执政新理念,也体现了党对国家和社会生活的政治领导。(8)构建和谐社会,必须继续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充分发挥政协的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能。(9)构建和谐社会,必须继续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认真贯彻落实好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维护民族团结,促进共同发展。(10)构建和谐社会,必须认真落实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

11、应,形成信教群众与非信教群众政治上相互平等,信仰上相互尊重的和谐局面。(11)构建和谐社会是一项伟大的系统工程,它关系到现代化建设和全面小康目标的实现,关系到党的执政地位和人民政权的巩固。2经济常识(1)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利于在全社会范围内实现公平与正义,逐步缩小城乡之间、地区之问、社会成员之间的贫富差距,最终达到共同富裕。(2)保持公有制为主体和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将“两个毫不动摇”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进程中,使二者相互促进、相互融合、共同发展。让各种所有制经济发挥自身优

12、势,以平等的身份、同样的机会和相同的起点参与竞争。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各种资本形式的积极性,致力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打下坚实可靠的物质基础。(3)我国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其体现的原则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实行这种分配制度既有利于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致力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增强各生产要素的活力和创造性,也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维护社会安定与团结。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作保障,现阶段的分配制度能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4)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

13、是维护社会成员合法权益,实现社会安定的根本性措施。其中,社会保险的普及和完善是社会稳定的安全网,对企业来说也是减压器,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然要求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制度。(5)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切实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大力实施再就业工程。(6)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的调节作用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弱点和缺陷,必须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以保障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有序运行。(7)遵循市场交易原则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制假售假违背了市场交易的基本原则,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利。制假售假违背了市场交易的平等、公平和诚实信用原则。遵循市场交易原则

14、是市场经济有序、按规则运行的基本条件。违背市场交易原则,必将导致失信泛滥,市场秩序混乱,破坏社会风气,影响市场交易活动的正常进行,甚至会导致信用危机,影响社会稳定。制售假冒伪劣产品侵犯了消费者的安全权、知情权和公平交易权。不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立。因此,遵循市场交易原则和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有助于在全社会范围内树立诚信意识,保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顺利构建。(8)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消费者在市场上作为购买者的一方居于极其重要的地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是否得到充分行使,是否得到充分尊重和维护,不仅影响到生产经营者的效益,而且关系到社会关系的和谐、协调。3哲学常识(1)

15、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进入新世纪,我国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利益关系更趋复杂,社会矛盾骤增甚至尖锐化,群体性事件开始增多等客观实际,要求我们确定解决上述问题的办法、机制。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共产党不失时机地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2)意识具有能动作用,科学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并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一起构成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其意义非常重大,不仅有助于推进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而且对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也意义非凡。(3)坚持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反

16、对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坚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我们既要以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为重、为先,同时也要尊重和保障公民合法的正当的个人利益,既要看到整体利益、长远利益,又要看到局部利益和群众的眼前利益,只有这样,才能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4)坚持适度原则。要把发展的速度、改革的力度与人民群众可承受的程度结合起来,切不可一味追求速度和力度而影响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5)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人民内部矛盾与敌我矛盾是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解决的方法是完全不同的。人民内部矛盾的解决只能靠民主的方法来排解,靠法制的方法来保障。(6)事物的性质主要地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关键机遇期。在这一阶段,机遇与挑战并存,希望与困难同在。但我们应清楚地认识到机遇大于挑战,希望总会战胜困难。面对新形势,我们应分清主流与支流,增强信心,加快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