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宜昌市一中2011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5615646 上传时间:2019-03-1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宜昌市一中2011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湖北省宜昌市一中2011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湖北省宜昌市一中2011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湖北省宜昌市一中2011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湖北省宜昌市一中2011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北省宜昌市一中2011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宜昌市一中2011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宜昌市一中2011年春季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题考试时间:2011年4月26日上午9:0011:30 试卷满分:150分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括号内读音全对的一组是( )A蹙眉(c) 瓦楞(lng) 供销(gng) 逡巡(qn)B宫绦(to) 笑靥(yn) 谬种(mi) 藩篱(fn)C草窠(k) 商贾(g) 湍急(tun) 懵懂(mng)D驽马(n) 栈道(zhn) 广袤(mo) 瞋视(chn)2下列各组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崔嵬 饿莩 工夫茶 扪心自问 人烟阜胜B霓裳 歆享 拗不过 娇生惯养 不肖子孙C撕打 萦绕 银镯子 出其制胜 锲而不舍 D璀璨 敕造 一

2、摊泥 步履蹒跚 察颜观色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前不久,这里曾山洪爆发,致使公路堵塞,交通瘫痪,来往车辆久久不能通行。B美军15日在太平洋上空发射一枚射程3000公里的中程弹道导弹,导弹最终落在我国东北外部海域。著名军事专家、央视评论员宋晓军对此义愤填膺,他认为美国试验导弹系统针对的目标明显是中国和朝鲜。C但凡是人,都有少年时,少不更事,张狂不得体,后来不得不改弦更张。眼前就有两个少不更事的人,一个是韩国总统李明博,另一个是日本首相菅直人。D5月将至,临近大学毕业,宜昌人才市场最近人满为患。一走进市场大厅,就会听见沸反盈天的喧闹声。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3、A高明除了班里和学生会的工作外,还承担了校广播站“音乐不断”“英语角”栏目主持,居然没有影响学习成绩,真让人佩服。B政府有关部门将今年物价涨幅的控制目标设在约4.8%左右,这个指标创下近五年来年度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调控目标的新高。C社区主任接受采访时表示,去年大家做了很多调解工作,今年会更多地为受到情感和生活困扰的人们提供帮助,让他们不再那么痛苦,那么不知所措。D于谦为人正直,不畏强暴。他短暂而壮烈的一生,是他那四句自勉诗的真实写照。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A“有一块石头磨磨刀子该多好,”老头儿检查了一下绑在桨把上的绳子以后说:“我应该带一块石头来。”B三鹿集团的第二批

4、财产将于4月7日在石家庄公开拍卖,曾以联合竞拍体方式成功拍下三鹿首批破产包的三元集团是否会继续参与竞拍?竞拍的底价究竟会达到怎样的数字?已成为百姓议论的话题,更成为市场关注的热点。C深受广大观众喜爱的央视节目非常6+1,最近传出要换主持人的消息。针对此事,央视在记者会上表态:绝不换人。D曹雪芹少年时代曾经在南京过过一段“锦衣纨袴”“饫甘餍肥”的生活,晚年住在北京西郊,生活贫困,“举家食粥酒常赊”(敦成赠曹雪芹)。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中国的两河文明近几十年来,在长江流域发现了不少重要的新石器时代、铜器时代的考古遗址。于是,有人借用一个老词儿,称中国的上古历史是

5、又一个“两河文明”。 中国的“两河”,比原来常说的“两河”,即西亚的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要长大得多,两岸也辽阔得多。中国的“两河文明”需另有个说法。 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历史上有苏美尔等古老文明发祥,两河合力浇灌,养育出灿烂的成就。两条河流在人文发展上有明显的“一体化”特点。 中国的黄河、长江,在养育早期文明方面,很难说一体化。黄河流域的仰韶文化、龙山文化与长江流域的新石器文化不同,是两大类各自成长的原始文化,互不统属。即使到了铜器时代,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的人文关系也不是那么清楚。最早何时共尊一个王权,还是个尚待研究的问题,不过显而易见的一点是,黄河、长江的统一比西亚那两河的统一要难得多

6、,也伟大得多。 在中国早期国家阶段,所知力量最大的王权,即夏朝和商朝,都在黄河流域。黄河流域的夏王权势力是否曾到达长江流域,历史学家对此多抱怀疑态度。商朝的势力到没到长江,本来也是否定的人多,赞成的人少,但是最近几十年来的考古发现提供了一些有利于赞成派的观点,问题开始变得有趣。 首先是1974年湖北黄陂盘龙城商代遗址的发现,各种铜器、陶器的风格与郑州商朝都城遗址的相同。根据这些实物证据推测,很可能是黄河流域商朝的一支贵族率人来到这里筑城定居。如果这位贵族不是偶然来到这里,而是履行商王的一项部署,那么我们可以说黄河流域商朝的王权到了长江。 不过,盘龙城商朝据点的政治意义,必须有更实际的经济、军事

7、或信仰的说明,才站得住。无端的领地扩张在商代是不应存在的。在长江流域,不断有铜器时代的重要遗址发现,犹如惊人重笔勾勒出长江流域的铜器文明,最有名的当属江西新干大洋洲、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在考虑盘龙城商朝据点的战略意义时,一批商周时代的铜矿遗址在长江中游的发现尤其值得注意,它可能提示着北方早期王权凯觎长江的一个重要原因。以文明特征而论,没有铜器不成商朝,商王朝对于铜矿资源的控制一定不吝代价。所以一些考古学家推测,盘龙城商朝据点与控制长江中游的铜矿可能有关系。经济的需求(铜矿)导致政治行为(诸侯据点),在理论上没有问题,在史实上也很有可能,也许黄河与长江的政治结合就是这样开始的。 6联系全文,下列

8、对“另有个说法”含义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与西亚两河文明比较,中国的两河文明在人文发展史早期“一体化”的特点不明显。 B与西亚两河文明比较,中国两河文明“一体化”的过程显得艰难得多,也伟大得多。 C西亚的两河流域,文化上互相统属,政治上共尊一个王权,但中国的两河流域与此不同。 D西亚的两河流域,合力浇灌,共同养育出灿烂的文化成就,而中国的两河流域并非如此。 7下列对“黄河、长江的统一比西亚那两河的统一要难得多,也伟大得多”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两河流域辽阔宽广。 B黄河流域的文化与长江流域的文化各自成长,各成体系。 C中国两河之间相距遥远。 D领地扩张在商代是不应存在的

9、。8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的“两河”要比西亚的“两河”长大、广阔得多,因此,中国的“两河文明” 要比西亚的“两河文明”灿烂得多,伟大得多。 B黄河流域的仰韶文化、龙山文化与长江流域的文化,自成体系,互不统属,可见, 中国的古代文化没有出现过“一体化”。 C到目前为止,在长江流域只发现了商朝据点遗址和一批商周时期的铜矿遗址,这说 明北方王朝对长江流域的控制不会早于商代。 D以文明特征而论,没有铜器就不成商朝。四川广汉三星堆铜器文明遗址的发现,说 明商朝的政治势力已经控制了四川广汉。 9本文中谈到两河“共尊一个王权”,其最重要证据是什么? 三、(9分,每小题3分)

1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黄履庄小传 清 戴榕黄子履庄,予姑表行也。少聪颖,读书不数过,即能背诵。尤喜出新意,作诸技巧。七八岁时,尝背垫师,暗窃匠氏刀锥,凿木人长寸许,置案上能自行走,手足皆自动,观者异以为神。十岁外,先姑父弃世,来广陵,与予同居。因闻泰西几何比例轮捩机轴之学,而其巧因以益进。尝作小物自怡,见者多竞出重价求购。体素病,不耐人事,恶剧嬲,因竟不作,于是所制始不可多得。 所制亦多,予不能悉记。犹记其作双轮小车一辆,长三尺许,约可坐一人,不烦推挽能自行;行住,以手挽轴旁曲拐,则复行如初;随住随挽,日足行八十里。作木狗,置门侧,卷卧如常,惟人入户,触机则立吠不止,吠之声与真无二

11、,虽黠者不能辨其为真与伪也。作木鸟,置竹笼中,能自跳舞飞鸣,鸣如画眉,凄越可听。作水器,以水置器中,水从下上射如线,高五六尺,移时不断。所作之奇俱如此,不能悉载。 有怪其奇者,疑必有异书,或有异传。而予与处者最久,且狎,绝不见其书。叩其从来,亦竟无师傅,但曰:“予何足奇?天地人物,皆奇器也。动者如天,静者如地,灵明者如人,赜者如万物,何莫非奇?然皆不能自奇,必有一至奇而不自奇者以为源,而且为之主宰,如画之有师,土木之有匠氏也,夫是之为至奇。”予惊其言之大,而因是亦具知黄子之奇,固自有其独悟,非一物一事求而学之者所可及也。昔人云,天非自动,必有所以动者;地非自静,必有所以静者。黄子之奇,其得其奇

12、之所以然乎? 黄子性简默,喜思,与予处,予尝纷然谈说,而黄子则独坐静思。观其初思求入,亦戛戛似难,既而思得,则笑舞从之。如一思碍而不得,必拥衾达旦,务得而后已焉。黄子之奇,固亦由思而得之者也,而其喜思则性出也。 黄子生丙申,于今二十八岁,其年月日时,与予生期毫发无异,亦奇也。因附书之。 虞初新志黄履庄小传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而其巧因以益进 因:沿用,承袭 B随住随挽 挽:挽救C凄越可听 可:可以 D尝作小物自怡 自怡:自我消遣11下列各项,全都能证明“黄子之奇”的一组是( )手足皆自动 体素病,不耐人事 日足行八十里读书不数过,即能背诵 固自有其独悟 黄子性简默

13、,喜思A B C D12下列对本文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黄履庄少极聪颖,不仅读书几乎能过目成诵,而且七八岁时即能制作出诸如双轮小车,木鸟之类的奇器。B作者与黄履庄同年同月同日出生,黄履庄在机械制造方面取得如此高的成就,令作者在不断称奇之后,反思不已。C文章围绕奇才制奇器这个中心来写, 虽然赞叹黄履庄才奇,但更进一步想强调奇才并非天降,而是努力不懈的结果。D黄履庄因为身体不好,而且讨厌人没完没了的纠缠,常常拒绝别人的求购请求,所以制作的奇器数量不多。四、(26分)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有怪其奇者,疑必有异书,或有异传。(3分)译文: (2)黄子之奇,其得其奇之所以然乎?(3分) 译文: (3)如一思碍而不得,必拥衾达旦,务得而后已焉。(4分)译文: 14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8分)白 雁顾文昱(元) 万里西风吹羽仪,独传霜翰向南飞。芦花映月迷清影,江水含秋点素辉。锦瑟夜调冰作柱,玉关晨度雪沾衣。天涯兄弟离群久,皓首江湖犹未归。注羽仪:仪仗队列中用羽毛装饰的旌旗类。霜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