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2012届高三历史第三次月考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5615428 上传时间:2019-03-1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0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2012届高三历史第三次月考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河北省2012届高三历史第三次月考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河北省2012届高三历史第三次月考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河北省2012届高三历史第三次月考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河北省2012届高三历史第三次月考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北省2012届高三历史第三次月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2012届高三历史第三次月考(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北正定中学2012届高三第三次月考试题(历史)第卷(选择题 共45分)一、选择题(各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1分,共45分)1近十多年来,家谱作为一种历史文献,受到了史学界的高度重视,成为除正史、地方志、考古资料以外最重要的资料来源。家谱取得这一地位的最主要原因是它( )A记载了某一家族的兴衰荣辱 B能起到凝聚社会群体力量的作用C增加了历史材料的种类数量 D能弥补正史缺载和地方志粗疏的缺陷2法国史学家谢和耐教授认为:周朝建立后,“商朝自己的世系却未曾中断过,它继续存在于河南西部的宋国,安阳王权的古老传统在那里保持下来了。”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商朝自己的世系没有中断,是因为商王的子孙又重

2、新建国B商朝时期的首都在河南安阳C周给商王的子孙以封邑,封地就是当时的宋国D周朝时代不但分封了同姓家庭,也分封了一些异姓世家。3有人说:“分封制是一把双刃剑,它同时给予中央集权和地方势力以合法性。至于哪处势力能够在激烈的政治搏斗中获胜,那就完全要看它的实力了。”下列地方势力的行为不具有“合法性”的是( )A周显王三十五年,齐侯婴自称齐威王B晋文公加派鱼盐之税C秦孝公任命商鞅为左庶长,进行变法D魏文侯以吴起为将,编练新军4. 2010年第一期中华文摘载文指出,20世纪90年代“省管县”改革就在浙江开始试点,到现在已经在全国近20个省进行试点。回顾历史,阅读下表:秦朝至唐末地方行政建制简表秦朝以郡

3、辖县,地方行政为两级制两汉汉武帝把全国划分为十三个监察区,东汉形成“州郡县”三级制隋朝废郡,地方行政回到两级制唐末形成了道、州、县三级制上表反映出的主要问题是( )A古代中国政治的诡秘多变,反复无常 B地方行政分层决策中的矛盾与困局C古代王朝执政能力和效率不断提高 D从秦朝到唐末中央集权不断得到强化5元史地理志中“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 下列关于元朝地方行政区划设置表述错误的是A现河北省地域是由中书省直接管理的“腹里” B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C行省之下,分别设道、府、州、县 D西藏归宣政院管辖6下表所示为唐代明经、进士两科的考试内容,从中可以

4、看出进士科与明经科相比初试二试三试明经选札记或左传之一及孝经论语尔雅,每经帖十条口答诸经大义十条答时务策三道进士选礼记或左传之一及尔雅,每经帖十条作诗、赋、文各一篇作时务策五道(摘编自陈茂同中国历代选官制度)A更为重视对考生经义记忆和解读能力的考查B弱化考生对儒家经书学习的倾向较为明显C对考生文学素养和处理时务能力的要求较高D成为当时录取考生数量最多的一种考试科目7唐摭言载:“进士科始于隋大业中,盛于贞观、永徽之际。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以至岁贡(注:“岁贡”指由地方贡入国学监的生员)常不减八九百人。”此则材料主要说明了( )A隋唐时期官吏主要来源于科举选官 B唐朝进士科地位重

5、要,为世人敬仰C科举制是维护君主专制统治的工具 D科举制促进了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8利玛窦在中国札记中说,虽然我们已经说过中国的政府形式是君主制,但它在一定程度上是贵族政体如果没有与大臣磋商或考虑他们的意见,皇帝本人对国家大事就不能作出最后的决定所有这类文件都必须先由大臣审阅然后呈交给皇帝。利玛窦认为中国明朝时( )A君主制不是中国政府的主要形式 B内阁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君权C君主与于内阁大臣拥有同等的决策权 D内阁掌握着明朝的行政大权9近代中国人慨叹:“泰西公法,于平等之国设领事官,不过保护其民之商务,如有词讼及科罪,仍由各国之地方官照例科断。惟于中国、土耳其不以平等之例相待。”这种现象( )A

6、在辛丑条约签订后开始出现B客观上有利于自然经济的瓦解C说明中国政府丧失了官吏任免权D反映了中国的司法主权已不完整10当代著名历史学家雷姬在谈及民族主义时说:“一个正义的运动,只有情感是不够的,民族主义也一样。没有理性的指导和束缚,就很容易被各式各样的人所利用。”下列能够论证上述观点的是( )A义和团运动 B太平天国运动 C维新变法 D辛亥革命11一篇历史论文中指出:北洋舰队是洋务派标榜“御侮”、“自强”的样板,苦心经营凡二十年,耗银3000余万两,北洋海防经费支出总额,相当于同期江南制造局以及福建船政局从创办到中法战争爆发17年总支出之和这种情况对于一个近于崩溃的封建国家是更不胜负担。这段材料

7、( )A反映了清朝政府重视海防 B正确指出了北洋舰队灭亡主因C揭露清朝政府统治腐朽的根源 D揭示了甲午中日战争必然结局12某年,清政府户部奏议说:“就中国目前财力而论,实属万不能堪。然而和议既成,赔款已定,无论如何窘急,必须竭力支持。”同时,“很多汉人目睹了满族政权毫无希望的领导能力后,转向了革命。”据此,与奏议中“和议”“赔款”相关的是( )A第一次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3国学大师章太炎作了一首唱词:“地狱沉沉二百年,忽遇天王洪秀全;满人逃往热河边,曾国藩来做汉奸”他对洪、曾二人的历史评价不同,主要着眼于( )A学术上,洪破除迷信,曾尊孔扬盂B性别上,

8、洪提倡男女平等,曾主张男尊女卑C民族上,洪排满革命,曾效力满族D阶级上,洪代表农民阶级,曾代表地主阶级14“中山不死,国共求同”是北大学生欢迎连战时打出的标语。孙中山为国共“求同”方面做出的突出贡献是( )A领导进行北伐,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B召开国民党一大,把共产党改造成了国民党C接受了中共反帝反封建的主张,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D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政策,迫使袁世凯下台15“争取一省与几省首先胜利,没有工人阶级的罢工高潮,没有中心城市的武装暴动,决不能有一省或几省的胜利。不特别注意城市工作、想以乡村包围城市,单凭红军来夺取城市!是一种极错误的观念。”对上述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A

9、中国革命必须走中心城市武装暴动的道路B工农武装割据正确革命道路尚未被全党认可C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仍处于高潮D中共没有找到一条正确革命道路16蒋介石一生曾先后10次登上时代周刊的封面,右图是1942年6月时代周刊的封面,这一封面的文字标题最有可能是( )A“在孙陨落之后升起”B“挺过了艰苦的五年,接下来会更艰苦”C“一旦犯错即犹如爆竹爆炸”D“一切为了抗日,没有什么牺牲是过于昂贵而不能舍弃的”17在西北小山村的土坯墙上,写着醒目的黑字标语:“打倒喝我们血的军阀!”“打倒把中国出卖给日本的汉奸!”“欢迎一切抗日军队结成统一战线!”“中国红军万岁!”这一历史场景最早出现在( )A西安事变前后B一

10、二八事变以前C九一八事变前后D八一三事变以后18蒋介石在1937年南京失守后发表告国民书,声称:“中国持久抗战,其最后决胜之中心,不但不在南京抑且不在各大城市,而实寄于全国之乡村与扩大强固之民心。”这说明( )A国民党决心与共产党合作抗日B国民党统治中心转向农村C国民党决定开辟敌后抗日战场D国民党号召国民奋起抗日191957年3月25日,周恩来在谈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时说:“中国如果采取联邦制,就在各民族间增加墙,增加民族纠纷。因为我国许多少数民族同汉族长期共同聚居在一个地区,有些地区汉族都占很大比重,若实行严格的单一民族的联邦制,很多的人就要搬家所以我们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策。”对此材料的理

11、解,正确的是( )联邦制不利于各个国家的民族团结与发展在民族聚居区都要实现民族区域自治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由我国历史与国情决定的实现民族区域自治,利于民族团结,利于社会稳定A B C D20周恩来总理强调,为了抵抗美国的侵略和威胁,同苏联结盟是必要的,但是“不能把自己的党和国家的独立性丢掉”;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对于各国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不同而产生的矛盾与分歧,鲜明地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说“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这说明( )A在中苏结盟时期,我国的外交政策与苏联保持高度一致B与苏联结盟,是抵抗美国对中国侵略与威胁的根本保证C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新中国外交的根本保

12、证D“求同存异”是我国处理与亚非国家关系的基本原则211955年4月,毛泽东主席曾撰文提出:“应把五项原则扩展到所有国家的关系中去。”他还说:“中国愿意同一切国家包括美国在内和平共处。”下列相关认识中,正确的是( )A此后,美国很快就派基辛格秘密访华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最初是为了处理好中国与邻国关系而定的C毛泽东主席的话标志着中国要放弃“一边倒”的外交政策D毛泽东主席见证了中美建交的过程221971年11月8日美国时代周刊封面人物为周恩来。左上角写着:“The Chinese are coming”,美国人发出这样的感慨主要是因为( )A周恩来出席日内瓦会议 B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C中美关

13、系开始正常化 D美国乒乓球队访华232009年春天的伦敦,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金融峰会新闻中心的时间显示墙上,只悬挂着3个时钟,依次为“华盛顿时间”、“伦敦时间”和“北京时间”。“北京时间”开始于( )A鸦片战争,中国被卷入现代化漩涡B中华民国成立,近现代史上中华民族命运第一次转折C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D改革开放,中国人民从此富起来24下列重大国际关系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欧洲共同体正式成立 美国从越南撤军不结盟运动开始兴起 中日邦交正常化AB C D25右图为漫画梅开三度,该漫画最能反映( )A亚太地区成为整个世界的经济政治中心B国际力量对比的变化撼动了两极格局C世界形势总体上趋向缓和D国际关系中地缘政治完全取代意识形态26奥巴马执政百日一文对中美关系的概述:美国是中国之民国立宪的榜样、二战抗日的盟军、朝鲜战争的对手、七十年代制衡苏联的新盟友、改革开放的模仿对象,九十年代制裁中国的牵头人,世贸组织的介绍者,台湾现状的维持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实行总统制 朝鲜战争是冷战背景下的局部“热战”制衡苏联是中美关系正常化的重要因素 美国的干涉是中国分裂的重要国际因素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