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黄冈2011届高考语文二轮备考会 语言运用冲刺方略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5615370 上传时间:2019-03-1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黄冈2011届高考语文二轮备考会 语言运用冲刺方略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湖北省黄冈2011届高考语文二轮备考会 语言运用冲刺方略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湖北省黄冈2011届高考语文二轮备考会 语言运用冲刺方略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湖北省黄冈2011届高考语文二轮备考会 语言运用冲刺方略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湖北省黄冈2011届高考语文二轮备考会 语言运用冲刺方略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北省黄冈2011届高考语文二轮备考会 语言运用冲刺方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黄冈2011届高考语文二轮备考会 语言运用冲刺方略(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二轮复习语言运用冲刺方略烟花三月,草长莺飞,室外春意融融,春光无限。在室内,我们高三的学生却奋斗在没有硝烟的战场。现在我们基本已经结束了高考的第一轮复习。如何搞好第二轮复习,有效地提高高考备考质量,我们写了本冲刺方略,希望对大家备考有所参考。一 目标论述:高考中语言运用部分历来被称作“高考的试验田”,它的最大特点是变化和创新,以检测学生能力为目的,是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综合检测。虽然分值不高,但是这个题目却是检查学生语文能力的风向标,因为一个学生的语文素养的高低可以从这个部分反映出来,或者说,这个部分做得好的同学,一份高考语文试卷基本上能够做得较好。因而研究语文高考语言运用部分对高考非常重要,

2、如何应对从而熟练把握语用题,我觉得应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研究高考试题,二是总结规律找方法。二 研究高考试题(考查意向分析)高考语用题虽然有变化有创新,但是如果仔细分析的话,概括起来一句话是“返璞归真”。所谓“反璞”是指近几年高考语用题没有什么很大的变化,特别是从“新”的角度来看形式变化不多。可以这样说,近几年高考语用题的题型都是高考中已经出现了的,有的甚至是考过多次了的,即使是实行新课改的省份也是如此。语用题的“归真”体现为三个特征。1.是还原语文的真实面目,有点省份直接还原语文文本,并以此为材料。如湖北卷以课本的人物来补写,四川卷则以荷塘月色中的一句话作为仿写的对象,这样让学生明白一个道理

3、就是高考也是在考平时。又比如最近的我们黄冈3月调研题,以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写一段场景描写。2.是体现社会之“真”。语文的“真”在于社会生活,学生要关注生活中真实的事件和真正的情感。如四川汶川地震的很多画面,重庆对“水火山城”的解释,安徽对国计民生的关注,北京对方阵的解说,山东对节约资源的关注等。这些题目都在很大程度上考查学生的社会性。3.是提升学生的能力和品德是语文教育之真。高考语用题要体现这些方面。如学生的实用性,一个学生要走进社会首先要有实用,高考中语用题中就要求学生如何说话,说得体的话(浙江的得体),福建还考查心里咨询,广东考查写致谢词;其次是人文个性。也就是对现象的

4、认识和看法,如天津的写推广语、广东的写启示、湖北的写理由、福建的写看法,这些特征真正实现语用题来实现考察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总结近几年高考语用题,在应对2011年高考语用题的时候我们就要把把握这些特点,我觉得就是要“把握根本”,这个根本就是“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把握了这个“根本”,就找到了复习的方向。下面谈几点在复习中要注意的体会。1.是关注文本。课本是最好的语用规范文本,经典作品、经典语言是学生学习语言的最好的根本,典型性的故事、代表性的材料都是学生吸取养分的最好方式,高考也不会放过这个好材料的。如湖北卷已经是连续三年直接从课本中引出材料,这样的检测,既做到了经典和实用相结合、课内和

5、课外的相结合、还做到了兴趣和个性相结合、已知和未知的相结合,学以致用。因此在复习时要多注意课本中经典的小说、戏剧、散文,特别是那些写人写物的有代表性的文段和句子,还有潜台词的句子,要多读、多设计、多推敲。2.是关注生活。生活是学生实际的根本,生活中有许多鲜活的材料:每天都发生的国内外大事和小事,值得关心的有意义的生活现象,引人争议的社会热点和焦点。往往这些材料都会成为高考关注的对象,语用题的首选。关注国计民生,不仅体现一个学生的人文素养,还可以看出学生的社会责任、社会品质和社会价值观,这也是高考对选拔人才的需要。国内外有很多的事情值得关注。如金融危机、气候会议、房产、最近出现的日本和云南地震甚

6、至影视中的现象如蜗居等,这些都可以有意识让学生去概括、去评价,要注意引导学生从两个方面去辨证看问题,从积极层面去认识生活中的美;还可以设计一些概括类的题目和评价类的要求进行训练。3.是关注地方特色。高考虽然是一种同一的要求,但形式是分省命题的方式,语用题更多的体现是各省的地方特色,如人文风情,地域风貌等;还有就是各省在命题时有自己的特色,如湖南的文章评析几成定例,江苏的语用题很讲究变化,广东的最赋予创新意味和关注社会状况,四川的精神引领等都是各省高考的特色。在复习时我们首先要注意收集这方面的资料,积极面对做到心中有数,同时我们还要很好利用网络资源,要把面放宽些,特别是体现地方色彩的社会风貌、节

7、日等要关注。4.是关注新课程标准。2011年是不同寻常的一年,不仅有很多关注的大事,而且也是我们国家全面推行新课程标准的一年,这点在高考语用题目中肯定会体现。当然有些省份中高考试卷中已经体现得很充分了,如江苏、福建、天津等,而其他的省份虽然没有在考试中达到那个标准的年限,但是在高考命题中会做好准备,承上启下也是很有必要的,因而关注新课程标准是应对高考的另个根本。在复习时要加强课外的阅读,加强文本的综合训练,加强人文精神的认识等,还可以在课本教学中有意识引进一些杂粮加以补充,既提高学生的兴趣,也是应对高考的有效手段。但是这些只是一个大的方向指导,具体的解题方法也是要好好把握的。三方法引导(失误例

8、析)1、随意乱写,毫无章法,不识材料的扩展重点 扩展语句要求在已有信息或结合上下文语境,或明确材料中要扩展的重点内容的基础上,运用联想、想象的手法,扩展所要求写的内容,从而使语句更加充实,完整,丰富。但是很多人误以为只要扩充开去就可以,要不没有注意题干要求的扩展重点,要不忽视了提供的上下文语境或材料内蕴,从而导致扩展的语句脱离了情景要求,或偏离了扩展重心,出现应扩展的不写,不需要扩展的随意乱写的错误。 【易错典例】(2010年高考四川卷)“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南山”是陶渊明不经意间所见,请对诗中“南山”之景展开合理想象,进行生动描写,表达诗人的“悠然”之情。(100字内) 易错诱因解

9、析:此题在解答时最易犯的错误在于没有理解诗句的内容和重点,只是想当然地对“南山”之景做了一番描写,而忽视了诗中人物、景物及情态的隐含信息。首先把握题干信息,要关注“南山”之景、生动描写和“悠然”之情几个解题要点,以及“描写不超过100字”的要求。本题表面上是想象“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南山”之景,实际上与全诗的内容及情感紧密相连。这首诗是陶渊明饮酒诗中的一首,以情为主,融情入景,写出了诗人归隐田园后生活悠闲自得的心境,尤其是后六句写出了南山的美好晚景和诗人从中获得的无限乐趣。因此要在原诗内容及情旨范围内扩展,把“南山”之景与“悠然”之情有机结合起来。 答案示例:抬眼望去,没有红叶谷的缤

10、纷,没有盘龙山的造化,也没有巫山的迷幻,朴素简单。墨绿中交织着枯黄,黑灰里透露着淡彩。暮色渐临,南山只是隐隐地把轮廓显现,南山静谧古朴,让人心情悠然。 2、不合要求,忽视语境,不合段落展开的题型特征 扩展语句题型以情景演绎式扩展和中心扩展型为主,一般要求是根据提供的某一情景或上下文语境,作合理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或提供一句话、几个词语、一首诗,然后按照规定要求进行扩展。但是很多人忽视了题干要求和语境要求,从而导致扩展出来的内容不合题型要求,或在句式上不合表达需要,或在内容上与情境氛围背离,或评点分析偏离语段核心信息。【易错典例】(2010年高考福建卷)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年来

11、,我国不少人喜欢西方的一些节日,如圣诞节、愚人节、父亲节、母亲节、感恩节等。 材料二:据报道,春节期间,纽约帝国大厦亮起了代表喜庆和吉祥的彩灯向华人拜年,农历大年初一被定为该州的法定节日。在英国,近50万人从英国各地聚集到有“伦敦心脏”之称的特拉法加广场和唐人街,看龙腾狮舞,品中国小吃,享受鞭炮声和欢笑声中浓浓的中国年味。 你对上述现象有何看法?请简要阐述。(150字左右) 易错诱因解析:此题在解答时最易犯的错误在于没有看准所给语境的现象本质,而是就事论事发表看法,或脱离材料谈些无关紧要的看法,或针对细枝末节的地方进行片面的评点,或观点亮出与扩展论述不和谐。 解答本题要把握住题目所提供的材料,

12、自己的看法要由此而发。本题首先要看准上述两则材料,从两个语段中找出共性的东西,这是准确扩展的前提;在扩展的时候,要留意个人认识的出发点是否基于题目材料,观点是否合理且能自圆其说,扩展论证是否既扣住材料又不局限于此。由两则材料的共同指向可以得出下面三个观点:我们要继承民族文化遗产;过年,只要快乐就行;正确引导,健康过节。然后根据自己的选择有效扩展即可。 答案示例:正确引导,健康过节。所谓“节日”,就是一种纪念性的日子,过节就是精神的洗礼。不论是过中国的传统节日,还是过外来的“洋节日”,都可视为文化的折射与传播,我们应该“取其精华”,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精神家园更加温馨。每一个人对节日的看法

13、与过法可能不一样,我们应该加以正确引导,把节日过得更加健康,更有意义。(其他观点言之成理即可) 3、偏离主旨,随意编造,概括不明材料的内容要点 在压缩语段进行内容的概括时,要从材料本身入手,搞清楚材料写了什么人,什么事,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发生,有何作用影响,尤其是对内容和主旨的理解,否则就概括不了材料的内容要点,或者偏离材料的主旨。许多考生在提炼材料的主要内容(如主旨、中心观点、核心要点等)或给材料拟标题、写导语时,容易犯抓不住材料的主要信息或要点的毛病,自己归纳、概括时偏离了材料主旨或题目要求,随意编造,造成答题错误。解答这类试题首先要明了材料的主旨,透过主旨分析语段的内在构成系统,进而破

14、解语段的信息要点组成。 【易错典例】(2010年高考浙江卷)概括下面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5字) 对于五四时期的新文学阵营而言,所谓“新”,代表着晚近的先进的事物,代表着现在和未来的发展方向,而“旧”则是落后的腐朽的事物,是应该抛弃和埋葬的,可是在旧文学阵营的眼中,所谓“新”,只是新潮的、还未经过时间考验的东西,往往昙花一现,其中有太多需要去掉的夸饰和虚伪,而“旧”则是经过历史检验的真理,是过去的精华所在。 易错诱因解析:此题在解答时最易犯的错误在于只看现象不抓本质,忽视了语段的内在主旨态度,或只从一个层面出发而片面作答,或只概括现象而不作抽象概括,或忽视语段特征而散失内容要点。 概括

15、文字主要内容一般要求考生将一段话中的主要信息筛选出来,概括为一句话。该题中语段内容发生的时间五四时期,陈述对象新文学阵营和旧文学阵营,陈述的主要内容对“新”与“旧”的不同解释,进而可以看出该语段的主旨是新旧文学阵营对“新”“旧”的不同价值判断。 答案示例:五四时期新、旧文学阵营对“新”“旧”的理解有差异。(或:新、旧文学阵营对“新”“旧”的价值判断不同。) 4、信手选用,一意孤行,句式不合整体意境氛围 有时语段的压缩与选用句式的考查结合起来,既要注意对语段内容的重要信息进行筛选概括,又要恰当地选用句式。很多考生不懂选用句式的做题技巧,只是凭自己的语感或好恶,而不考虑所选句子与上下文语境在表达对

16、象、感情基调、整体风格、内在逻辑、句式结构等方面的一致性,一意孤行,最后所写语句与语段整体意境氛围不协调。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分析把握段意、句意,弄清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然后选择合适的句式进行概括。 【易错典例】(2010年高考重庆卷)将下面画横线的三个分句压缩到10字以内,填写在空格处。压缩后的句子需句式一致并保留原意。 当别人为你做什么时,你要有一颗感恩的心;当别人不肯为你做什么时,你也应视之为理所当然;当别人为你无私付出时,你更应该视作对你的恩赐。哪怕是一缕阳光,一束清香,或者一杯水。 易错诱因解析:此题在解答时最易犯的错误是没有理解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及衔接,以及整体上的和谐性,或另起炉灶编制新的话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