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1.5地球的结构课件 湘教版必修1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5611596 上传时间:2019-03-12 格式:PPT 页数:61 大小:6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1.5地球的结构课件 湘教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2018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1.5地球的结构课件 湘教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2018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1.5地球的结构课件 湘教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2018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1.5地球的结构课件 湘教版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2018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1.5地球的结构课件 湘教版必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1.5地球的结构课件 湘教版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1.5地球的结构课件 湘教版必修1(6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5课时 地球的结构 考点突破 考点一 地球的内部圈层 基础梳理 1.地震波可分为 波和 波,能在固体、液 体中传播的是 ,只能在固体中传播的是 。 的传播速度更高。地震波在不 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 。 2.科学家根据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把地球内部 划分为 、 和 三个主要圈 层,三层之间的界面依次为 和 。,纵,横,纵波,横波,纵波,不同,地壳,地幔,地核,莫霍面,古登,堡面,3.地壳是地球表面以下、 以上的固体外壳。 到莫霍面时,地震波速度突然 。地壳的平 均厚度约为 千米,其厚度变化规律是:海拔 越高,地壳越 。 4.地幔下界面在地表以下 千米处。地幔上 层物质呈 ,主要由含 的硅酸盐

2、类矿物组成,由上而下,铁、镁含量逐渐增加。,莫霍面,增加,17,厚,2 900,固态,铁、镁,5.岩石圈是指 和 。岩浆的发 源地是 。 6.地球的核心部分称 ,被 面所包围。 根据地震波波速变化又分为 和 。横 波不能在 中传播,表明其为 状态。,地壳,上地幔顶部,软流层,地核,古登堡,内核,外核,外核,液态或熔融,深化探究 地壳的结构特征及内部差异 (1)地壳在地球表面分为大陆地壳和大洋地壳两部分,其中大陆地壳较厚,大洋地壳较薄,厚度不均是地壳的结构特征之一。 (2)地壳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硅铝层,一般只在大陆地壳部分存在,是一个不连续圈层;下层为硅镁层,是一个连续圈层,因此硅铝层的不连续

3、分布也是地壳的特征之一。 (3)软流层位于上地幔上部,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4)岩石圈的范围包括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与地壳,软流层是由塑性物质组成的。,强化专练 1.关于地壳和岩石圈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岩石圈就是整个地壳 B.岩石圈为地壳的一个组成部分 C.地壳和上地幔是由岩石组成的,合称岩石圈 D.地壳为岩石圈的一个组成部分,所以岩石圈的 厚度大于地壳 解析 地壳和上地幔顶部构成岩石圈。,D,考点二 地球的外部圈层 基础梳理 1.大气圈 (1)含义:包裹地球的 ,是 的基础条件之一。 (2)特点:随高度增加,大气密度 。 (3)上界:高度为 千米。 2.水圈 (1)状态:由 水

4、、固态水和 水组成。 (2)分类:按 可分为 、陆地水、 和生物水。,气体层,地球生命,生存,迅速下降,2 0003 000,液态,气态,存在的位置和状态,海洋,水,大气水,3.生物圈 (1)分布:广泛分布于 、大气圈和 中的生物世界。 (2)作用:与地壳、大气圈和水圈共同组成了地 球的生态系统,生物是这个系统中的 和最 活跃的因素。,地壳,水圈,主体,学法指导 1.列表说明外部圈层的含义、分布、特征,2.生物圈的特殊性 (1)生物圈是有生命存在的圈层,而其他的圈层 如大气、水、岩石都是生物生存的无机环境。 (2)从范围上看,生物圈与众不同,它与其他圈 层交错分布,其界线不像其他圈层那样分明,

5、是 一个跨圈层的圈层。 (3)生物圈不仅包括了地球上的全部生物,而且 包括了生物生存的无机环境,因此,它的组成与 结构与其他圈层相比最为复杂。,强化专练 2.有关生物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生物圈是指地球上的所有生物 B.生物圈是和地壳完全平行的、包围在地壳外围 的一个圈层 C.生物圈占有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及岩石 圈的上部,它是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相互渗 透、相互影响的结果 D.岩石中生物没办法生存,因此生物圈与岩石圈 没有联系,解析 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它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是一个跨圈层的圈层,并且和这些圈层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6、答案 C,考向调研 考向一 地震波特点及应用 【例1】在不同介质中,地震波的传播速度是不同 的,科学家就是利用这一原理,根据地震波在地 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探知地球内部结构的。据 此回答(1)(2)题。 (1)下列有关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地震波波速突然变化处,上下层次的物质组成 存在很大差异 B.地震波向下传播的过程中,波速一直在增加 C.地震波中的横波不能通过软流层 D.在任一深度都是横波的速度大于纵波,解析 由于地震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根据地震波波速的突然变化,可以推测该处上下层的物质组成存在很大差异;横波能通过软流层传播;在任一深度,横波的速度都小于纵波

7、。 答案 A,(2)有关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正确叙述是( ) A.划分地壳和地核的是古登堡界面 B.地核部分的温度、压力和密度都较小 C.在莫霍界面下,纵波的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 则完全消失 D.在莫霍界面下,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 解析 在莫霍界面下,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明显增 加;在古登堡界面下,纵波的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则完 全消失。这两个界面分别是地壳和地幔、地幔和地核的 分界面。,D,反思归纳 地球的圈层结构所涉及知识较多,记忆量大,且这些知识之间都是并列关系,如纵波与横波、内部圈层与外部圈层等,因此在学习时应多通过对比、列举比较等方法进行,这样既有助于搞清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

8、系,也有助于加深知识的记忆,避免出现知识间的相互混淆。,【预测1】浅层地热能是在太阳能照射和地心热产生 的大地热流的综合作用下,存在于地壳下近表层 数百米内的恒温层中的土壤、砂岩和地下水里的 低温地热能。浅层地热能是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资 源,其开发利用对于节能减排、保护环境具有重 要作用。据此回答(1)(3)题。 (1)浅层地热能存在的内部圈层是 ( ) A.地壳 B.地幔 C.地核 D.软流层,(2)浅层地热能的主要来源最可能是 ( ) A.太阳辐射 B.地面辐射 C.大气辐射 D.地球内部 (3)对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浅层地热能太分散,根本不可开发利用 B.浅层地

9、热能属可再生能源,可循环开发利用 C.浅层地热能分布普遍,目前人们已普遍使用 D.浅层地热能虽可开发,但由于技术要求高,目前 仍处于论证阶段,还未开发利用,解析 本题通过浅层地热能开发为背景材料,考查地球内部结构及能源开发利用。第(1)题,浅层地热能主要存在于地表以下数百米内,在陆地地壳平均深度范围内。第(2)题,浅层地热能埋藏浅,主要来自地球外部太阳辐射能,少量来自地球内部。第(3)题,浅层地热能属可再生能源,目前在某些地区已得以开发利用。 答案 (1)A(2)A(3)B,考向二 地球内部圈层结构 【例2】地震波在不同媒介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 科学家利用这一原理探究地球内部结构。据此回 答

10、(1)(2)题。 (1)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时,科学家们发现在 距离地面大约2 900千米深度处横波速度突然降 低为零,纵波速度也突然降低,这说明了( ) A.地球内部存在着岩浆 B.该深度上下层次的温度变化明显 C.大陆地壳与大洋地壳的厚度不同 D.该深度上下层次的物质组成存在很大差异,(2)人们在生产活动中还常利用地震波 ( ) A.传递声音信号 B.进行地质探矿 C.调查农作物虫害情况 D.测量山峰的高度 解析 在不同物质组成的介质里,地震波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其中横波只能通过固体物质,而纵波可通过固、液、气各态物质,因此,根据地下2 900千米处的波速变化可知,该处上下层物质组成存在较

11、大差异,2 900千米以下为非固态物质。同理可知,如果地下某处存在矿产资源的话,那么它的物质组成肯定与周围地区有差异,地震波经过该处时,其波速会发生异常变化。 答案 (1)D(2)B,【预测2】新华网2009年4月22日消息:今年4月22日 是世界第40个世界地球日,我国纪念世界地球日的 主题是“认识地球,保障发展了解我们的家 园深部”。而直接观察陆壳的“大陆科学钻探” 是伸入地球内部的“望远镜”,是解决人类发展 所面临的资源、灾害和环境三大问题的重要手段。 目前我国大陆科学钻探最深的科学井位于江苏省 东海县毛北村,井深为5 158米。据此回答 (1)(2)题。 (1)我国科学钻井的深度位于

12、( ) A.地幔 B.地壳 C.地核 D.软流层,(2)大陆科学钻探工程的实施,被称为“伸入地球 内部的望远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我们人类对地球内部结构的研究成果是通过直接 观测得到的 B.到目前为止,人们对地球内部的认识大多是通过 地球物理等间接方法获得的 C.大陆科学钻探工程可以揭示整个地球内部的物质 组成与结构构造 D.科学钻探并不能有效地监测某些地震活动,解析 本题组以第40个地球日主题为背景材料,主要考查地球圈层结构及意义。第(1)题,该科研钻深5 000多米,而地壳的平均厚度为17千米,故B选项正确。第(2)题,目前我们人类对地球内部的认识主要是依靠物理方法间接获得的

13、,大陆科学钻探成功后可揭示的只是大陆地壳的物质组成等信息,也可监测地震活动。 答案 (1)B(2)B,对点训练 题组一:地震波特点 地球内部的结构,人类无法直接观察,到目前为止,主要来自对地震波的研究。据此回答12题。 1.在地下2 900千米处,纵波的传播速度突然下降, 横波完全消失,可推测地球内部圈层当中为液体 的是 ( ) A.软流层 B.上地幔 C.下地幔 D.外核,2.地震发生时,附近轮船上的人的感觉是( ) A.左右摇晃 B.上下颠簸 C.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 D.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 解析 地震波分为纵波和横波,横波能使人左右 摇晃,只能在固体中传播;而纵波能使人上下颠 簸,

14、可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结合题目条 件可得出结论。 答案 1.D 2.B,题组二:地壳的厚度特点 读“我国大陆部分地壳等厚度线图”,完成 34题。 3.图示地区的地壳厚度 ( ) A.由西向东逐渐增厚 B.由北向南逐渐增厚 C.由东向西逐渐增厚 D.由南向北逐渐增厚,4.图中M和N所对应的地形区分别是 ( ) A.塔里木盆地、吐鲁番盆地 B.青藏高原、四川盆地 C.黄土高原、汾河谷地 D.四川盆地、大别山区 解析 第3题,由图中等值线的数值可直接读出。 第4题,根据图中的经纬度定位可确定M、N的位置。 答案 3.C 4.D,题组三:地球圈层结构特点 地球是一个以地心为中心的同心圆圈层结构。

15、据此回答56题。 5.地球内部各圈层中,厚度最大的是 ( ) A.地壳 B.上地幔 C.下地幔 D.外核 6.地球外部圈层中,具有连续而不规则特点的是 ( ) A.大气圈 B.水圈 C.岩石圈 D.生物圈 解析 第5题,地壳平均厚度是17 km,上地幔不 足1 000 km,下地幔厚度约2 000 km,外核厚度 约2 250 km。第6题,水圈是由地球表层水体构成 的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D,B,7.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一个世人永远铭记的时刻,四川汶川发生了8.0级特大地震。这场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地震瞬间袭来,山崩地裂、江河寸断,数万人被夺去生命,几百万同胞失去家园。2009年5月12日14点20分,纪念四川汶川特大地震一周年纪念活动在映秀镇举行。,材料二 地球内部圈层示意图(见下图),(1)地震发生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 ) A.地震通过地震波向外释放出能量 B.地球的内能主要来源于太阳辐射 C.地震发生时,首先到达地面的是地震波中的横波 D.发生在海洋中的强烈地震不会对人类产生危害 (2)结合材料二判断两个不连续面A为 , B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