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镇平一高2012届高三语文第二次月考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5611514 上传时间:2019-03-12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7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镇平一高2012届高三语文第二次月考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河南省镇平一高2012届高三语文第二次月考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河南省镇平一高2012届高三语文第二次月考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河南省镇平一高2012届高三语文第二次月考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河南省镇平一高2012届高三语文第二次月考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南省镇平一高2012届高三语文第二次月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镇平一高2012届高三语文第二次月考(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1年秋期高三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注意事项:本试卷分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1答选择题(第卷1-6题,第卷13-15题)时,每小题选 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2答非选择题(第I卷712,第卷1618题)时,请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卷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卷 阅读题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冷眼看“热词” “热词”是指来源于突发事件或社会现象,经过形象、鲜明和恰当的隐喻性总结,让人们更深刻地记住关键信

2、息的公共焦点词语。近年来,中国互联网上流行的“热词”已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新潮网络语言。“打酱油”、“俯卧撑”乃至“被”之类的热词从词语本身找不到任何流行的理由,而且这些词语往往不是逐渐扩散,而是瞬间的爆发。显然这类热词不是像以往的许多网络语言那样因词语本身的娱乐性导致了流行,大多是因突发的社会事件传播得以派生,而且这类热词几乎无一例外具有较多的政治讽刺意味,反映的是社会“杯具”何其多,人们认为这是中国政治走向民主的一种方式,是中国网络政治化的一种体现。 中国的改革开放自90年代末以来进入了深水区,政治改革尤其步履维艰。在这种现实状态下,网络的政治化可以说是公众表达的常规通道堰塞而造成的政治话

3、语溢出现象。而网络的确为当代中国民众提供了一种新的政治表达可能,有人因此而乐观地预言网络将成为推动中国政治民主建设进程的重要力量。可实际上,人们上网发表意见可能是自由的,但信息如何传播却完全由不得自己,各类网络运营者操控着网络信息的传播。 热词的出现使网络传播形势有了一些改观。一个本来难以扩大影响的社会信息,由于被人从中提炼出具有讽刺性乃至黑色幽默意味的隐喻词语而产生了“陌生化”的情景效果,随即因为网上读者的关注和分享而成为口头禅并被强力传播,进而迅速走红成为热词。显然,热词热起来的社会学原因在于网民自发形成的积极介入态度。在网络日益被运营者操控的形势下,这种对传播的主动介入可以说是普遍网民对

4、“被传播”现实的一种反抗。热词之所以会“热”,也和它的接受环境分不开。在媒体自身权威性不够却又面对公众质疑时,许多“专家”和“权威机构”常常会冒出来强化信息的权威性。弱势的普通民众当然无法与“专家”、“权威机构”对抗,但一些陌生词语“被”“被就业”、“被代表”、“被平均”等等,却凭着机智的反讽破了媒体操控者的意图。普通民众对媒体操控者和所谓“权威”的不信任是热词走红的社会环境,但热词并非只是消极的拒绝。许多因热词而“热”并最终引起社会重视的案例显示,网民传播热词的热情让人感受到的是一种社会关怀的激情。这种激情来自每个网民个人的直觉和判断,来自一个人内在的同情心和正义感。当然,信息的不对称使网民

5、个人的判断无法完全避免错误和偏见,但这并不影响这种社会关怀的舆论价值。这种激情的存在证明,社会上尽管充斥着欲望和不公正,但人们的心灵深处仍然有良知。无论如何,热词的大量出现已成为中国式网络的特色景观,热词将作为有影响力的社会表情符号构成我们这个时代的记忆。1下列关于“热词”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热词”是一种新潮网络语言,它的出现被认为与中国政治走向民主有关。B“热词”往往不是逐渐扩散,而是从本身找不到任何理由就瞬间爆发。C“打酱油”、“被”之类“热词”的流行,与词语本身是否有娱乐性无关。D一个社会信息被人有意加工而产生“陌生化”的情景效果后,才会成为“热词”。2下列理解,不符

6、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人们能在网上自由地发表意见,但由于网络信息的传播受各类网络运营者的操控,这些意见的传播是不自由的。B具有讽刺意味的“被传播”,表现出了主动介入传播的普通网民对网络运营者操控网络信息传播的一种反抗。C网民传播热词的热情,能使某些案例因热词而“热”并最终引起社会的重视,并使人感受到网民社会关怀的激情。D传播热词的网民所展现了的社会关怀的舆论价值,不会由于其个人判断出现错误和偏见而受到影响。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热词的出现和流行表明,政治改革进入深水区和网络为中国民众提供一种政治表达可能之间存在着联系。B从热词的接受环境看,某些媒体操纵者强化信息

7、权威性的意图,常常会被随后出现的热词凭着机智的反讽破坏。C当媒体操控者和所谓“权威”得到普通民众的信任后,热词就会逐渐变“凉”并最终淡出人们的视野。D热词的中国互联网上流行的现象有着中国特色,热词本身所体现的时代特点也会留在人们的记忆。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47题。 欧阳玄,字原功。母李氏,亲授孝经论语小学诸书,八岁能成诵,始从乡先生张贯之学,日记数千言,即知属文。十岁,有黄冠师注目视玄,谓贯之曰:“是儿神气凝远,目光射人,异日当以文章冠世,廊庙之器也。”言讫而去,亟追与语,已失所之。部使者行县,玄以诸生见,命赋梅花诗,立成十首,晚归,增至百首

8、,见者骇异之。年十四,益从宋故老习为词章,下笔辄成章,每试庠序,辄占高等。弱冠,下帷数年,人莫见其面。经史百家,靡不研究。延祐元年,诏设科取士,玄以尚书与贡。明年,赐进士出身,授岳州路平江州同知。调太平路芜湖县尹。县多疑狱,久不决,玄察其情,皆为平翻。豪右不法,虐其驱奴,玄断之从良。贡赋征发及时,民乐趋事,教化大行,飞蝗独不入境。改武冈县尹。县控制溪洞,蛮獠杂居,抚字稍乖,辄弄兵犯顺。玄至逾月,赤水、太清两洞聚众相攻杀,官曹相顾失色,计无从出。玄即日单骑从二人,径抵地谕之。至则死伤满道,战斗未已。獠人熟玄名,弃兵仗,罗拜马首曰:“我曹非不畏法,缘诉某事于县,县官不为直,反以徭役横敛培克之,情有

9、弗堪,乃发愤就死耳。不意烦我清廉官自来。”玄喻以祸福,归为理其讼,獠人遂安。召为国子博士,升国子监丞。致和元年,迁翰林待制,兼国史院编修官。时当兵兴,玄领印摄院事,日直内廷,参决机务,凡远近调发,制诏书檄。更张朝政,事有不便者,集议廷中,玄极言无隐。科日之复,沮者尤众,玄尤力争之。诏修辽、金、宋三史,召为总载官,发凡举例,俾论撰者有所据依。史官中有悻悻露才、论议不公者,玄不以口舌争,俟其呈稿,援笔窜定之,统系自正。至于论、赞、表、奏,皆玄属笔。五年,帝以玄历仕累朝,且有修三史功,谕旨丞相,超授爵秩,遂拟拜翰林学士承旨。十七年春,乞致仕,以中原道梗,欲由蜀还乡,帝复不允。时将大赦天下,宣赴内府。

10、玄久病,不能步履,丞相传旨,肩舆至延春阁下,实异数也。是岁十二戊戌,座于崇教里之寓舍,年八十五。帝赐赙甚厚,追封楚公,谥曰文。 (选自元史欧阳玄传,有删节)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日记数千言,即知属文属:连缀B抚字稍乖,辄弄兵犯顺乖:违背C不意烦我清廉官自来意:意料D玄喻以祸福,归为理其讼喻:打比方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欧阳玄才干卓异的一组是( )(3分)异日当以文章冠世,廊庙之器也 下笔辄成章,每试庠序,辄占高等经史百家,靡不研究 县多疑狱,久不决,玄察其情,皆为平翻科目之复,沮者尤众,玄尤力争之至于论、赞、表、奏,皆玄属笔ABCD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

11、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欧阳玄学习过孝经论语小学等著作,很小就能背诵,一天能记下几千字。部使者让他作诗,他立刻作成十首。B欧阳玄上任后不畏惧当时的豪门大族,严惩了虐待奴仆的这些人。他赋税征调及时,使得芜湖县的政治清明。C武冈县有人聚众打杀闹事,很多官吏对此无能为力,但欧阳玄却能够以自己清廉的官声正确处理,武冈于是安定了下来。D皇帝特别看重欧阳玄,让他兼理国史院事务,参与决策机要事务,还让他负责编修史书。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言讫而去,亟追与语,已失所之。(3分) (2)更张朝政,事有不便者,集议廷中,玄极言无隐。(4分) (3)云无心以出岫

12、,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舟中二首(其一)陈师道 恶风横江江卷浪,黄流湍猛风用壮。疾如万骑千里来,气压三江五湖上。岸上空荒火夜明,舟中坐起待残更。少年行路今头白,不尽还家去国情。注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作者因党争之祸受牵连被罢职。这首诗作于离任途中。风用壮,表示风力壮猛。8第三、四句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请作简要赏析。(6分)9这首诗表现出作者怎样的复杂情感?请简要分析。(5分)(三)名句默写(6分)10 (1)狗吠深巷中, 。 (陶渊明归园田居) (2)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 驾一叶之扁舟, 。(苏

13、轼赤壁赋) (3)地崩山摧壮士死, 。 (李白蜀道难) (4) ,此时无声胜有声。 (白居易琵琶行) (5)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李密陈情表)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作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作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对应大题号下方的方框涂黑。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我的第一只鹅俄国巴别尔 六师师长萨维茨基远远望见我,便站了起来,他身躯魁伟健美得令我惊叹,他两条修长的腿包在紧箍至膝弯的锃亮的高筒靴内。 我将暂调我来师部的调令递呈给他。 “执

14、行命令!”师长说。“执行命令,你想把你安排到哪儿都行,除了前沿。你有文化吗?”“有,”我回答说,很羡慕他青春的刚强和活力,“是彼得堡大学法学副博士” “原来是喝墨水的,”他笑了起来,大声说,“还架着副眼镜。好一个臭知识分子!他们也不问一声,就把你们这号人派来了,可我们这儿专整戴眼镜的。怎么,你要跟我们住上一阵子?” “住上一阵子,”我回答后,便跟着设营员去村里找个下处住下。 设营员把我的小箱子扛在肩上。我面前是环形村道,黄不棱登的,像南瓜。天上,奄奄一息的太阳正在吐出粉红色的气息。 我们走近一幢绘有花环的农舍,设营员站停下来,突然面带歉意地微笑着说: “我们这儿专拿戴眼镜的开涮,劝阻不了。功劳再大的人在这儿也会气得肺都炸裂。您呀,给娘们点颜色看看,哪怕是最本分的娘们,那就能取得战士们的好感” 他掮着我的箱子倒着脚,走到我紧跟前,又倒退一步,心一横,跑进了第一个院场。哥萨克们正坐在干草上相互修面。 “喂,战士们,”设营员一边打招呼,一边把我的箱子放到地上,“根据萨维茨基同志的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