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2011届高三语文第二次月考新人教版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5611481 上传时间:2019-03-1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2011届高三语文第二次月考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河南省2011届高三语文第二次月考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河南省2011届高三语文第二次月考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河南省2011届高三语文第二次月考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河南省2011届高三语文第二次月考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南省2011届高三语文第二次月考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2011届高三语文第二次月考新人教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郸城一高高三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第卷 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我个人认为,中华文化虽然博大精深,内涵非常丰富,但是它最主要的一个特征就是人本精神,它始终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文化,是以人为一切价值判断的出发点的一种文化。这与世界其他民族的文化是有所区别的。我们从中国远古的神话看起。在世界各民族的神话中,很多的主要人物都是天上的神灵,希腊神话中的诸神,都是住在奥林匹斯山上的,他们在天上俯视着人间,他们为人间恩赐幸福,有时也为人间带来灾难。但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就不是这样的。我们的大禹治水,我们的女娲补天,我们的后羿射日这些神话里的主角都是凡间的人,都是人间某些具

2、有非凡本领的、建立了丰功伟业的杰出人物,是某些氏族首领的代衷。因为他们造福于民,或者为民除害,所以他们的人格就升格为神格,这样才构成了中华的神话谱系。在先秦时代,虽然诸子百家争鸣得很厉害。各种思想流派都提出了不同的观念,但我觉得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精神,就是当他们思考问题的时候,不管是思考社会还是思考自然,他们的出发点在人,他们最后的落脚点也在人,这是一种人本文化、人本思想。 先秦诸子百家中对后代影响最大、后来成为我们中华文化主流的两派,可能就是儒家和道家。这两派虽然互相论争,看上去好像水火不相容,但是它们的共同点就是非常重视人。所不同的是,道蒙所重视的是个体的生命价值,而儒家所重视的是群体的利益

3、儒家是在重视个体的基础上更重视群体,重视一个家族、一个宗族乃至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利益。所以在价值观方面,儒家与道家是互补的,是相辅相成的。因为中国的古人,我们中华民族的先民,他们所处的自然环境不是非常优越,所以他们不能像印度人那样在热带森林里简易地谋生,非常容易地维持生命。我们在黄河流域,在这个水深土厚、气候也不是很温暖的地方而且有滔滔的大河需要治理,不治的话就会有水患。所以对中华民族来说,如果太强调个体生命而忽视群体利益的话,就不利于我们这个民族的生存、繁衍。因此,以儒家的孔孟之道为代表的这种伦理观念、道德理想,就历史地被选择为我们这个文化的核心精神。也就是说,道家只是一种补充,儒家才是核

4、心。这不是由于儒家特别善于宣传,善于著书立说,或是某个杰出的儒者努力奋斗的结果,这是一种自然的选择。 (选自莫砺锋杜甫诗歌讲演录) 1下列对“中华文化”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生存发展中形成的一种以人为一切价值判断的出发点的以人为本的文化。 B大禹治水、女娲补天、后羿射日,这些神话中的人物行为体现了中华义化精神,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 C中华文化是一种与世界其他民族文化在起源上、价值判断的出发点上都完全不同的特有的民族文化 D先秦诸子百家在思考社会和自然的时候,他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人,体现着中华文化的人本精神 2下列对文意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5、是 ( ) A中华文化的神话谱系是由某些具有非凡本领的建立了丰功伟业的杰出人物由人格升为神格而形成们。 B中华文化与世界其他民族文化的区别在于它始终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民族文化,其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在人。 C儒家也重视个体的生命价值,只是在此基础上更重视一个家族、一个宗族乃至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利益。 D作为中华文化核心精神的孔孟之道,是适应中华民族的生存而产生,又适应了中华民族生存而发展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作者认为从中华民族的生存和繁衍来看,注重群体利益是出于一种民族生存的选择。 B道家所重视的个体生命价值与儒家所重视的群体利益在中华文化中是互补的。相辅

6、相成的。 C儒家文化在社会发展变化中始终占据着核心地位,这是中华民族生存的自然选择的结果。D因为中华民族文化的核心精神是儒家文化,所以儒家思想的演变,就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演变。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煜字重光,初名从嘉,景第六子也。煜为人仁孝,善属文,工书画,而丰额、骈齿,一目重瞳子。自太子冀已上,五子皆早亡,煜以次封吴王。建隆二年,景迁南都,立煜为太子,留监国。景卒,煜嗣立于金陵。大赦境内。遣中书侍郎冯延鲁修贡于朝廷,令诸司四品已下无职事者,日二员待制于内殿。 三年,泉州留从效卒。景之称臣于周也,从效亦奉表贡献于京师,世宗以景故,不纳

7、。从效闻景迁洪州,惧以为袭己,遣其子绍基纳贡于金陵,而从效病卒,泉人因并送其族于金陵,推立副使张汉思。汉思老不任事,州人陈洪进逐之,自称留后,煜即以洪进为节度使。乾德二年,始用铁钱,民间多藏匿旧钱,旧钱益少,商贾多以十铁钱易一铜钱出境,官不可禁,煜因下令以一当十。拜韩熙载中书侍郎、勤政殿学士。封长子仲遇清源公,次子仲仪宣城公。 五年,命两省侍郎、给事中、中书舍人、集贤勤政殿学士,分夕于光政殿宿直,煜引与谈论。煜尝以熙载尽忠,能直言,欲用为相,而熙载后房妓妾数十人,多出外舍私侍宾客,煜以此难之,左授熙载右庶子,分司南都。熙载尽斥诸妓,单车上道,煜喜留之,复其位。已而诸妓稍稍复还,煜曰:“吾无如之

8、何矣!”是岁,熙载卒,煜叹曰:“吾终不得熙载为相也。”欲以平章事赠之,问前世有此比否,群臣对曰:“昔刘穆之赠开府仪同三司。”遂赠熙载平章事。熙载,北海将家子也,初与李谷相善。明宗时,熙载南奔吴,谷送至正阳,酒酣临诀,熙载谓谷曰:“江左用吾为相,当长驱以定中原。”谷曰:“中国用吾为相,取江南如探囊中物尔。”及周师之征淮也,命谷为将,以取淮南,而熙载不能有所为也。 开宝四年,煜遣其弟韩王从善朝京师,遂留不遣。煜手疏求从善还国,太祖皇帝不许。煜尝怏怏以国蹙为忧,日与臣下酣宴,愁思悲歌不已。 煜性骄侈,好声色,又喜浮图,为高谈,不恤政事。七年,太祖皇帝遣使诏煜赴阙,煜称疾不行,王师南征,煜遣徐铉、周惟

9、简等奉表朝廷求缓师,不答。八年十二月,王师克金陵。九年,煜俘至京师,太祖赦之,封煜违命侯,拜左千牛卫将军。其后事具国史。 (节选自新五代史南唐世家作者欧阳修)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3分) A善属文,工书画 工:擅长 B世宗以景故,不纳 纳:接受 C八年十二月,王师克金陵 克:完成 D太祖赦之,封煜违命侯 赦:赦免5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李煜勤于政务的一组是( )(3分) 汉思老不任事,州人陈洪进逐之,自称留后,煜即以洪进为节度使。 煜性骄侈,好声色,又喜浮图,为高谈,不恤政事。 分夕于光政殿宿直,煜引与谈论。商贾多以十铁钱易一铜钱出境,官不可禁,煜因下令以一当十。 七年,

10、太祖皇帝遣使诏煜赴阙,煜称疾不行。太祖赦之,封煜违命侯,拜左千牛卫将军。 A B C D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李煜为人仁而且孝,有很高的文学造诣。他额头很宽,前齿两个并成一个,有一只眼睛两个瞳人。因为他的五个哥哥都早死,李煜幸运地被封为吴王。B李煜向周朝称臣的时候,留从效也奏表章贡品献到京师,宋世宗不接受。留从效怕李景来袭击,于是派他儿子留绍基到金陵去纳贡,而留从效已病死,泉州人将他的族人一并送到金陵,另推立副使张汉思。 C在乾德二年时,开始使用铁钱,民间多私藏旧钱,旧钱更加少了,商人很多用十个铁钱换一个铜钱带出州境,官家无法禁止,李煜因此下令以一枚铜

11、钱当十枚铁钱用,客观上有利于商业流通。D李煜曾因韩熙载尽忠,能率直说真话,想起用为宰相,而韩照载后房有侍妾数十人,李煜因此觉得难以为相,于是降而授予韩熙载右庶于之职,分司南都。后韩熙载将众妓女尽行斥逐,李煜很高兴,恢复他的职位。但韩熙载反复无常,李煜最终没让韩熙载为宰相。7把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遣中书侍郎冯延鲁修贡于朝廷,令诸司四品已下无职事者,日二员待制于内殿。(2)煜尝怏怏以国蹙为忧,日与臣下酣宴,愁思悲歌不已。(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8-9题【双调】水仙子游越福王府 乔吉笙歌梦断蒺藜沙,罗绮香馀野菜花。乱云老树夕阳下,燕休寻王谢家。恨兴亡

12、怒煞些鸣哇。铺锦池埋荒甃,流杯亭堆破瓦,何处也繁华?【注】福王:南宋理宗的弟弟赵与芮。蒺藜:喜生长在沙地中的一种野草。王谢家:指东晋时王导、谢安等高门望族、富贵豪门。荒甃(zhu):坍塌的砖块。8.这首曲似乎全在写景,作者想通过这些景物描写抒发怎样的思想感情?联系曲的内容作答。(5分)9.此曲在景物描写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请结合曲中的句子加以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子曰:“君子坦荡荡, 。”(论语十则)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苏轼念奴娇)人非生而知之者, 。(韩愈师说)四十三年,望中犹记, 。(辛弃疾永遇乐)“ ,为伊消得人憔悴

13、。”(人间词话十则)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 。(杜牧阿房宫赋)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25分)你必须做出选择 (奚同发)音乐学院的最后一次考试,他整装而坐。同学们的琴声从耳边飘过,那一刻,他眼里噙满泪水。算算从儿时岁练琴至今近二十年,他从来没有真正喜欢过拉琴。连他自己都想不明白,一个人竟然可以做一件自己不喜欢的事情这么久!上了音乐学院,他仍然是那种很规范的学生。老师一再对他说,你的技术真不错,可小提琴是门艺术,仅仅靠技术是不够的。 他知道,主要是没感情。虽然与一把琴相伴了这么多年,但他对琴真的缺乏感情。儿时练琴,是在父亲一次次强迫下开始的,迄今为止,都弄不明白

14、为什么父母那么逼着他拉琴。甚至,父亲上班后,还专门用摄像机对着他,看他是否在练琴。多年来,练琴似乎成了他与父亲之间的一次次智力较量。他从来没有办法战胜父亲,比如说,家里为什么父亲在时就有电,父亲外出就没了电,直到考上音乐学院附小他才弄清楚,是父亲把门外的电闸关了。想趁父亲不在家看电视或打电脑游戏,根本不可能。那时候,每天除了上学,几乎所有的时间都在练那该死的琴,就连做梦都是如此。也曾上台演出,也参加了全国比赛,也获得过掌声和鲜花,但这一切并不能让他因为小提琴而快乐起来。一旦拉琴,一种从心底浸漫过来的忧郁,让他无法进入真正的音乐世界。老师多次提示他,如果能够把这种感觉融入拉琴,一定会有不凡的表现。但是他所有的情感只能存在于拉琴前后,一旦握琴在手,弓弦相遇,就成了赶乐谱,一段接一段,直到把它们拉完。起初见到他的教授们,一个个对他都充满信心,这么小的年龄就有这么好的技术,完全可以调整过来。直到他从附中考入音乐学院,大家才失望地说,可惜了,可惜了。没有人能改变他。他成了学院众所周知的“另类”。不过,大家都在关注他,人们实在想看看,他到底会变成个什么样子 终于站在老师们面前,这是他在音乐学院的最后一次拉琴,毕业考试的最后一项是自选曲目。当老师用目光示意他可以开始后,他的弓子一反常态地先是在琴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