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珠海九中九年级化学 复习高效课堂第20讲课件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5605206 上传时间:2019-03-12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3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珠海九中九年级化学 复习高效课堂第20讲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广东省珠海九中九年级化学 复习高效课堂第20讲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广东省珠海九中九年级化学 复习高效课堂第20讲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广东省珠海九中九年级化学 复习高效课堂第20讲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广东省珠海九中九年级化学 复习高效课堂第20讲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东省珠海九中九年级化学 复习高效课堂第20讲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珠海九中九年级化学 复习高效课堂第20讲课件(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0讲 综合探究题专题(2),高效课堂,【高效课堂】,1研究课上,小明同学为了探究氨气(NH3)的某些性质, 做了以下实验,下图中从左向右依次是他做的实验及相应现象。,通过实验,小明同学可得出氨气的三点性质,分别是: ; ; 。,2某中学化学兴趣小组,用自制的酸碱指示剂对KNO3、 NaOH、HCl等溶液的酸碱性进行测定,结果记录如下:,经过探究,发现 根本不宜作酸碱指示剂, 这三种物质中理想的指示剂是,3实验室用铁、氧化铜、硫酸为原料制取铜,某同学设计了两个实验方案;,两个实验方案中,最好的是 ,理由是 。,【高效课堂】 知能内化: 1密度比空气小 易溶于水 氨气溶于水后显碱性。 2胡萝卜

2、;牵牛花瓣汁液 3B 方案B安全、简便、节约原料,专题突破: 题型一 进行猜想与假设类,例题1 室验室开放日,我与小娜、小佳、小华、小丽等同学来到实验室,看到实验桌上摆放着四瓶无标签的试剂,分别是两瓶固体和两瓶液体,我们决定对“固体与液体”之间的反应进行一系列探究。 小娜同学从一瓶固体和一瓶液体中各取少量试剂于试管中进行混合,立即产生了一种无色气体,对气体是何物质,同学们进行了大胆的猜想,小佳同学的猜想可能是 ; ;。 我想设计一个实验证明小佳同学猜想是正确的,实验设计如下:,专题突破: 题型一 进行猜想与假设类,小华想用右上图给定的收集装置收集一瓶小佳同学猜想中的气体,则气体由 (填a或b)

3、端进入。 小丽同学从另外两瓶试剂中各取少量试剂于试管中,发现混合后,固体发生了变化,但无气泡放出。同学们对加入试管中的固体和液体从不同的反应类型、物质类别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猜想: 猜想一: ; 猜想二: ; 猜想三: ;,思路点拨 这是一道联系化学实验室中常有的实际问题而出的实验探究题。主要考察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应注意到:猜想要合理,即有一定的依据。依据初中化学知识应能知道,固体+液体 无色气体有哪几种可能,就有几种猜想。实验方案(步骤或操作)一定要与猜想对应。此气体收集方法是排空气法,确定气体进口应考虑气体与空气的密度大小。各种猜想要符合题意,要抓住固体变化、

4、无气泡放出等重要现象做依据。 答案 (1)CO2;H2(或O2 ) (2)如是CO2(或H2;或O2) 实 验 步 骤现 象 及 结 论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将试管口堵一会儿,点燃此气体;或将带火星的木条插入试管中)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是二氧化碳。或能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或听到爆鸣声,则证明是氢气;或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 (3)中如果是氢气 填 a (如是氧气或二氧化碳填 b ) (4) 猜想一:金属与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 猜想二:金属氧化物与酸溶液反应; 猜想三:碱与酸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 猜想四:氧化物(如CaO)与水发生化合反应 猜想五:可溶于水的固体物,变式训练,将一块光亮的纯铜

5、片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表面变黑。对黑色物质的来源,提出你的二个预测(假设),并设计一个或几个实验来证明你预测的正确性。,答案,专题突破: 题型二 设计探究方案类,例题2 化学反应往往伴随着一些现象发生,但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没有明显的现象。某小组的同学为了验证二氧化碳确实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反应,他们分别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两种装置。请回答: 照装置A挤压胶头滴管,可观察到U形管中的红墨水液面左高右低,甚至红墨水被吸入集气瓶中,原因是 化学方程式为:,专题突破: 题型二 设计探究方案类,按照装置B,把胶头滴管中的NaOH溶液挤入烧瓶中,松开铁夹,此时可看到的现象是: 现有石灰石、稀盐酸

6、、NaOH溶液、澄清石灰水等药品,同学们设计了一个制取CO2、并证明CO2确实与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的实验装置。请模仿右图的“图例”,在右图虚框中直接补画出完整的实验装置图。图中试剂 能证明CO2确实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的实验现象是,专题突破: 题型二 设计探究方案类,为了进一步证实CO2与NaOH溶液已经发生了反应,同学们双设计了如下方案: 取实验后的NaOH溶液, 第一组同学滴加 ,现象为 ;第二组同学滴加 ,现象为 。他们虽然看到的现象不同,但都能证实CO2与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 通过本实验的探究,我们得到一个启示:保存氢氧化钠溶液时应该 。,思路点拨 该题是一道一实验为基础的综

7、合性探究题。第现象的 原理都是NaOH与CO2的反应使瓶内气压减小,从而使红墨水移动,或形成红色喷泉。在完成实验装置图时,应注意长颈漏斗插入液面以下,广口瓶中的 导管也应插入液面以下,导出气体的导管伸入广口瓶内部少许。 答案 压强减小,红墨水被大气压压入集气瓶 CO2+2NaOH =Na2CO3+H2O 烧瓶中形成红色喷泉 绘图 石灰水 a不变浑浊 稀酸 冒气泡 CaCl2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密封保存,变式训练,已知过氧化钠加入水中发生了如下反应:,过氧化氢又能分解放出氧气。 (1)检验过氧化氢的实验方法是_,溶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 (2)小华为了证明过氧化钠加入水中生成了氢氧化钠,

8、在生成的溶液中滴加了几滴无色酚酞试液,观察到的现象是溶液先变红后褪为无色。 请你对此现象进行探究。(只要提出假设、方案,不需要说出方案实施的具体结果。) 假设一:生成的过氧化氢使溶液褪色。 方案一:在稀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再滴加过氧化氢溶液,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假设二:_。 方案二:_。,答案(1)向过氧化氢溶液中加二氧化锰或对其加热, 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生成的气体 (2)假设二:生成的氧气使溶液褪色 方案二:在稀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再通入氧气, 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专题突破: 题型三 形成结论或解释类,例题3 铝是重要的轻金属,广泛应用于航空、电讯和建筑等领域。 铝亦有其特殊

9、的性质,试根据以下信息填空或简答。 (1)按金属的活动性顺序,铝比锌 。但是将铝片和锌粒分别投入稀硫酸中,铝片表面产生的气泡却比锌粒少而慢。为了探究铝与酸反应的规律,小强将已被砂纸打磨过的相同大小的6枚铝片,分别放人下表所示溶液中进行实验。,注:“一”表示铝表面产生气泡很小且慢;“”表示铝表面产生气泡较大且快。 “1 :4”表示用1体积的37浓盐酸与4体积的水混合所得溶液。,专题突破: 题型三 形成结论或解释类,()根据上述表格内容,你认为铝与酸反应产生氢气的速率,除了 跟酸溶液中氢离子浓度有关外,还可能受到 、 、 、 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2)小芳将长条状铝片的一端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片刻

10、,轻轻摇动 铝条,受热一端会左右摇晃,却不像蜡烛那样滴落。为究其原因, 小芳查阅资料得知:铝的熔、沸点分别是660、2460;氧化铝的 熔、沸点分别为2054、2980。 请解释上述实验现象: 。,思路点拨 由金属活动性顺序我们可知,铝比锌活泼。从上面实验探究的 现象我们可以得出:铝与浓盐酸反应最快是两个“+”,其次铝与稀盐酸、铝 与稀硫酸且加入少量氯化钠固体、铝与稀硫酸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较慢的 是铝与稀硫酸和铝与稀硫酸加少量硫酸钠固体。通过比较我们可以看出,铝 与酸反应产生氢气的速率可能与氢离子浓度(和比较),氯离子的浓度 (和比较)有关。(2)铝条加热后易变成氧化铝,而氧化铝的熔点高于铝

11、。 答案 (1)活泼 C1 SO42 温度 (2)加热条件下,铝表面易被氧化成致密的高熔点氧化膜。这层膜可以将膜 内熔融的铝包裹起来,而不会产生滴落现象,专题突破: 题型四 对探究过程的反思与评价类,例题4 为了测定蜡烛中碳、氢两种元素的质量比,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右图所示的实验。实验步骤如下:先分别称量蜡烛、装置、装置的质量。按图示连接好仪器装置,点燃蜡烛,同时从a导管口抽气。一段时间后熄灭蜡烛,再分别称量蜡烛、装置、装置的质量。实验数据如右表。, ,(1)该实验中测得水的质量为 g, 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g (2)由该实验数据计算,蜡烛中碳、氢元 素的质量之比为 (3)装置和装置的顺序能否

12、颠倒? (填“能”或“不能”)。,(4)理论上,装置和装置增加的总质量大于蜡烛失去的质量,其原因是 (5)该实验能否准确测出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 (填“能”或“不能”),,思路点拨 装置中的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能够吸收反应产生的水分, 因此装置增加的质量就是生成水的质量;装置能够吸收二氧化碳, 因此装置增加的质量就是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由于该反应并不在 密闭的容器中进行,而是在空气中进行,空气中含又二氧化碳和水, 所以装置、分别还可以吸收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因此该装置 不能准确地测出蜡烛中碳、氢元素之间的质量比。该装置的顺序不能 颠倒,因为装置既能吸收二氧化碳也嫩吸收水。 答案 (

13、1)18 44 (2)6:1 (3)不能 (4)与消耗的蜡烛比较, 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中增加了参加反应的氧气所含氧元素质量 (5)不能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也能被装置、装置吸收,变式训练,为了探究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否需要光,小刚同学设计并完成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请 你对他的实验进行分析,然后回答有关问题。,(l)实验时首先将植物放在黑暗处,其目的是使叶片中的 运走耗尽 (选填脂肪或淀粉)。 (2)图中a选用的液体应该是 (选填“酒精 或“清水)。 (3)滴加碘液后叶片变成了蓝色,说明叶片中产生了 。 (4)小刚的实验设计中有不足之处,表现在没有设置 实验。 (5)请你写出完善该实验的具体方法。,答

14、案(l)淀粉 (2)酒精 (3)淀粉 (4)对比 (5)将叶片的一部分进行遮光处理作为对照; 或选用两株植物做实验,黑暗处理后一株放在光下, 一株继续放在黑暗处作为对照。,【有效练习】,1青色的生虾煮熟后颜色会变成红色。一些同学认为这种红色物质可能就象 酸碱指示剂一样,遇到酸或碱颜色会发生改变。就这些同学的看法而言应属 于科学探究中的( ) A实验 B假设 C观察 D做结论 2厨房是同学们的家庭实验室,同学们可以利用家庭生活用品来做化学实验, 对化学进行探究。下列实验不能利用厨房中的物品来完成的是( ) A探究铁制品在什么条件下生锈 B.制取无壳鸡蛋 C鉴别食盐和纯碱 D.检验自来水中是否含有氯离子 3报载一辆满载浓硫酸的槽罐车在路上因车祸翻倒,浓硫酸大量泄露。为了 不污染旁边的水源,下列采取的措施适宜的是( ) A. 用水冲洗泄露的浓硫酸 B. 将熟石灰撒在泄露的浓硫酸上 C. 将氧化钡撒在泄露的浓硫酸上 D. 用土将泄露的浓硫酸掩埋,【有效练习】,4对下列实验过程的评价,正确的是( ) A某固体中加入稀盐酸,产生了无色气体,证明该固体一定含有CO32- B某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