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如皋市第一中学2012年高二地理学业水平测试模拟练习(6)新人教版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5604958 上传时间:2019-03-1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6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如皋市第一中学2012年高二地理学业水平测试模拟练习(6)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江苏省如皋市第一中学2012年高二地理学业水平测试模拟练习(6)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江苏省如皋市第一中学2012年高二地理学业水平测试模拟练习(6)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江苏省如皋市第一中学2012年高二地理学业水平测试模拟练习(6)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江苏省如皋市第一中学2012年高二地理学业水平测试模拟练习(6)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如皋市第一中学2012年高二地理学业水平测试模拟练习(6)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如皋市第一中学2012年高二地理学业水平测试模拟练习(6)新人教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2年江苏省学业水平测试地理模拟系列练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一单项选择题读“四川省地形与交通线分布示意图”,完成12题。1四川省交通线路较稠密的地区是A川北山地 B川西高原 C川南高原 D川东盆地2川西高原地区的交通线主要沿A山脊缓坡分布 B山谷低地延伸 C河流流向伸展 D城镇居民点分布读“塔里木盆地”图,在盆地的四周是由冰雪融水补给的河流冲积而成的冲积扇,绿洲就在冲积扇的中下部。这些地区人口集中,农牧业较为发达,交通便捷。据此回答35题。铁路公路河流聚落山脉沙漠湖泊3塔里木盆地城镇主要分布在( )A山间低地 B山谷地带 C盆地中部 D山前冲积扇4塔里木盆地交通线从整体看呈( )A网状

2、分布 B“之”字型分布 C线状分布 D环状分布5影响塔里木盆地城镇和交通线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A地形 B气候 C水源 D土壤下图所示区域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之说,读图完成6-8题。6.图中公路线的选择,主要是考虑了A气候因素 B居民点分布 C地形因素 D工业分布7.图示区域位于我国的A东北地区 B东南地区 C西北地区 D西南地区8.图示区域多发性的自然灾害是A台风 B寒潮 C泥石流 D洪涝9.在山岳地区,公路常建造成“之”字型,原因是( )A为了降低线路坡度 B增加线路长度,发展旅游C为了通过更多的山村 D为了增加山区线路密度 10台湾岛修建的铁路是半环状的环岛铁路,没有直接联系东西

3、部的横向铁路,据下图思考,这样选择路线主要是考虑了哪种因素对铁路建设的影响?( )A 地形因素 B河流因素C气候因素 D矿产因素读“地质时期气候变化图”,完成1113题。11地质时期大冰期共有A2次 B3次 C4次 D5次12恐龙繁盛时期(侏罗纪)的气候特点是A温暖干燥 B温暖湿润 C寒冷干燥 D寒冷湿润13近百年来全球气候的变化趋势是A气温升高,降水增多 B气温升高,降水减少 C气温降低,降水增多 D气温降低,降水减少14. 读18602002年全球平均气温距平变化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1860年1900年气温变化最小 B 1860年1920年全球平均气温较低C 1920年1940年

4、气温持续上升 D 1980年以来,寒冷与炎热交替树木年轮是气候变化的历史证据。读某地树木年轮示意图,回答15-17题。15该地近百年气候的变化是 A寒冷温暖寒冷交替变化 B温暖寒冷温暖交替变化 C暖干暖湿暖干交替变化 D湿冷干冷湿冷交替变化16引起其气候周期变化的因子最可能是 A人类不断大量排放二氧化碳 B黄赤交角的变化 C太阳活动的周年变化 D人类不断破坏森林17在M时期,该地最可能出现的自然现象是 A雪线上升 B暖冬频繁 C海平面下降 D河流水灾常年发生中国第21次南极考察队在顺利凯旋的同时,带回了此次考察的最大收获之一,在南极冰盖最高点成功钻取的长达135米的冰芯。冰芯尤如史书,记载着不

5、同时期气候和环境的变化,通过对冰芯的研究,科学家可以揭示古气候发生变化的规律,并通过这些规律预测未来气候的演变趋势。读材料回答18-19题。18在世界范围内,冰芯研究受到科技界的青睐是因为( )A提取冰芯容易 B极地冰川更新循环周期长 C南极环境污染小 D南极气候变化不大19美国科学家最近公布的几项研究表明:南极洲冰川的融化速度正在加快。如果这种现象加剧,将会造成( )A海平面显著下降 B大气和海水温度的升高C南极大陆补给周围海域的水体增加 D南极大陆周围海域的盐度明显上升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认识和利用资源的深度和广度在不断加强。据此回答2021题。20.下列资源属于非可

6、再生资源的是( )A气候资源 B森林资源 C太阳能资源 D矿产资源21.内燃机的出现标志着世界能源进入( )A木柴时代 B煤炭时代 C石油时代 D核能时代22.下列有关自然资源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的分类是绝对的 B若可再生资源开发利用不当,其再生周期会延长 C森林破坏后,生态环境不可能发生不可逆转的变化 D在任何利用方式下,可再生资源都可以再生23.世界能源消费真正进入“煤炭时代”是在( )A内燃机发明使用之后 B18世纪60年代煤炭消费量超过木柴后 C19世纪中期以煤炭为原料的钢铁工业建立后 D20世纪初,人类利用煤炭的规模空前扩大后24.下列关于煤炭资源及其

7、利用的说法,错误的是( )A至20世纪初,世界能源进入了“煤炭时代”B产业革命促进了煤炭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和使用 C18世纪中期以前,煤炭在人类能源消费中占据首位 D到20世纪60年代初期,世界能源进入“石油时代”25.下列有关人类对资源利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农业社会阶段,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对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不大B、工业化初期和中期,煤、铁等矿产资源对资源性产业和工业布局有着决定性影响C、后工业化阶段,产业布局对自然资源的依赖性增大D、工业化后期,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深度有所降低26.关于自然灾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自然灾害是发生在地球表层系统中,能造成人们生命和财产损失

8、的自然事件B人类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变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影响范围和危害程度C自然灾害不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而且还会带来各种间接损失D自然灾害不会影响社会稳定和持续发展27.一般来说,影响洪涝灾害发生的较大的因素是( )A地形 B气候 C植被 D河道28.下列人类活动可能会引发洪涝灾害的发生或加剧危害程度的是( )A植树造林 B蓄洪泄洪 C围湖造田 D修建水库29.我国东部地区经常发生洪涝灾害的最主要原因是( )A地势西高东低,水流湍急 B影响我国的夏季风强弱不同C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 D台风的影响所致30.我国最为常见、危害范围较广的自然灾害是A旱涝 B地震 C台风 D寒潮二判断题

9、31聚落就是房屋建筑的集合体。()32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掌握了越来越多的工程技能,能够在崇山峻岭中和大江大河上修建现代化的交通设施。()33雪线就是年降雪量和年消融量相等的平衡线。()34. 可再生资源是取之不尽,持续可用的资源;非可再生资源是数量有限,不可持续利用的资源。()35. 目前世界上利用最广泛的能源资源是太阳能。()36据科学观测,全球冰川面积在逐渐减少,这是全球气候变暖的一种表现。()37.山区的公路多沿河谷地带修建,主要是因为河谷地带热量和水源条件好。38.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在减弱。39.长江流域地区的开发核心是矿产资源,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10、洪涝灾害。40.有些自然灾害的发生是不可避免的,监测预报是一种有效的防灾减灾措施。三综合题41阅读下表中的修路数据资料(20世纪80年代),回答地形类型土石方(104m3)桥梁(延长m)隧道(延长m)造价(万元)A3524无6070B111245106170200(1)根据表中的数据判断A、B两种地形, 为平原地形, 为山地地形。(2)在 处修路受地形的限制较少,交通线路走向主要考虑 分布;在 处修路限制性因素较多,交通线路建设要尽量与等高线 ,多呈 字形。(3)A地形在我国 (北方/南方)地区分布较广,B地形聚落位于 ,特点主要是 。(4) (填字母)地形修路的技术要求高; (填字母)地形易

11、出现滑坡等地质灾害。42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能源构成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下图反映了能源消费构成的变化。请完成(1)大约在_世纪_年代以后,人类利用化石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的比重超过了生物能源。造成这种变化的历史条件是_。(2)据测算,我国工业产品能源、原材料的消耗占企业生产成本的75左右,如果能降低1个百分点,就能取得100多亿元的效益。我国应采取哪些措施降低能耗?43根据下列材料回答。 材料一:2003年67月,我国淮河流域遭受了前所未遇的水灾,200万公顷农田受到威胁,被水围困人口达210万,倒塌房屋15万间,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逾180亿元。材料二:淮河流域图(图11)(1) 我国最为常见的自然灾害是 , 。(2) 试从以下三方面分析淮河流域洪涝灾害多发的原因。气候: ;地形: ; 水系: 。(3)简述治理淮河洪涝灾害的工程措施。(4)沟通我国南北方的内河运输干线A是 。这条水运干线随着我国 工程东线的实施,将发挥新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