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声音是什么 课件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ppt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5603985 上传时间:2019-03-12 格式:PPT 页数:17 大小:811.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1声音是什么 课件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1.1声音是什么 课件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1.1声音是什么 课件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1.1声音是什么 课件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1.1声音是什么 课件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声音是什么 课件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1声音是什么 课件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ppt(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物 理,新课标(SK)八年级上册,一、声音是什么,一、声音是什么,导 学 设 计,学点1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一、声音是什么,实验1:说话时(声带在振动)用手轻轻地按颈部喉咙部位,体会此时手指的感觉 实验2:将发声的音叉(音叉在振动)触及面颊,说说此时面颊有什么感觉 问题1:发声的物体在 _,_停止,发声也停止,即声音是由物体的_产生的,振动,振动,振动,一、声音是什么,问题2:物理实验时,常常将不易观测的量转换成容易观测的量,这种方法叫转换法在用音叉探究声音的产生的实验中,将音叉的振动转换成_,将微小的振动放大,面颊的震感,一、声音是什么,学点2 声音的传播与声速,实验设计:如图113所示,在

2、广口瓶内放一个正在发声的手机,逐渐抽取里面的空气,比较听到的声音有什么变化?,一、声音是什么,分析与论证:当广口瓶内有空气时,能听到声音,当广口瓶内的空气不断减少时,听到的声音越来越小,最后听不到了 问题1:通过这次实验,发现声音的传播需要_ 问题2:在上述实验中,由于目前抽气设备很难将广口瓶中抽成真空,但随着空气的不断减少,听到的声音越来越小,可以推出“真空不能传声”,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做_(填一种研究方法) 问题3:声音可以在_、_、_中传播,但不能在_中传播,通常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_,介质,实验推理法,固体,液体,气体,真空,340_m/s,应 用 示 例,类型一 声音的

3、产生,一、声音是什么,例1 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小明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小华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水面激起了水花通过对这两个实验现象的分析,你能得出的结论是:_.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_,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在桌面上撒一些纸屑或放一些轻小物体,一、声音是什么,解析 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发声的音叉激起水花,都说明了发声的物体在振动;敲桌子发声,桌子肯定在振动,但是这种振动的幅度很小,不容易观察到,想要放大这些振动,可以在桌面上放些轻小物体

4、,如撒些碎纸屑等,点评 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重在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凡是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可以利用转换法放大这些振动,便于观察,一、声音是什么,类型二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例2 2013遵义中考 2013年4月20日,四川雅安发生了7.0级强烈地震,造成了大量伤亡,其中一个原因是发生地震时没有采取合理的自救措施,若一个人在发生地震时被埋在废墟下面,以下自救措施合理的是( ) A就地静止等待 B大声呼救 C使劲向有缝隙的地方钻爬 D用硬物敲击墙壁、水管等物传出声音,D,一、声音是什么,解析 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知道声音可以在气体、固体、液体中传播,且声音在固体中的

5、传播速度大于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A选项中,救援人员是根据是否有生命迹象判断是否有人并进行施救的,如果静静等待会失去被救的机会,故该选项不可行;B选项中,大声呼救,会耗费体力,且地面上的人不易听到,故该选项不可行;C选项中,见缝隙就钻,从废墟中爬出来,可能会造成不必要的损伤,故该选项不可行;D选项中,因为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所以可以通过敲击废墟板或墙壁产生声音并通过固体向外传播,这样可以引起救助人员的注意,从而获救,故D选项可行,一、声音是什么,类型三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例3 关于“声速”,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回声的传播速度小于原声的传播速度 B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大 C物体

6、振动得越快,声音的传播速度越大 D声音的传播速度与物体的形状无关,D,解析 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传播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温度不同,传播介质不同,声音的传播速度就会不同,课 堂 小 结,一、声音是什么,当 堂 检 测,知识点1 声音的产生,一、声音是什么,1如图114所示,小红做有关声现象的实验时,一个正在发声音叉的贴近面颊,有“麻”的感觉,这一现象说明了_,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解析 当音叉发声时会振动,如果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贴近面颊,可以感觉到音叉的振动,所以此实验说明了声音产生的原因,知识点2 声音的传播,一、声音是什么,2如图115所示,将正在发声的手机悬挂在广口瓶内,再把瓶口封上,这时你

7、将_(选填“能”或“不能”)听到手机的铃声;如果逐渐把瓶内的空气抽去,你听到的手机铃声_(选填“不变”“变大”或“变小”)此实验说明_,能,变小,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一、声音是什么,3如图116所示是小明所做的一个听声的实验他将衣架悬空挂在细绳的中央,请小华用铅笔轻轻敲打衣架,使声音通过_传入他的耳朵接着,小明将细绳绕在手指上,再用手指堵住双耳,仍可以听到铅笔敲打衣架的声音,这时听到的声音是由_(选填“空气”或“细绳”)传到耳朵的,空气,细绳,解析 小明第一次听到的敲打衣架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播的,第二次听到的敲打衣架的声音是靠衣架和细绳(固体)传播的,知识点3 声速,一、声音是什么,4打雷时,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的原因是_若小敏同学在看到闪电后1.5 s听到雷声,则雷电发生地距小敏的距离为_,解析 打雷时,闪电和雷声是同时发生的,但光速比声速快,所以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光速大于声速,510 m,知识点4 声能,一、声音是什么,5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喇叭的前方,当喇叭中发出较强的声音时,可以看到烛焰在_,这说明声波能传递_,晃动,能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