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河源市南开实验学校七年级语文下册 30 诗词五首西江月 明月别枝惊鹊课件 语文版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5597933 上传时间:2019-03-12 格式:PPT 页数:17 大小:1.8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河源市南开实验学校七年级语文下册 30 诗词五首西江月 明月别枝惊鹊课件 语文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广东省河源市南开实验学校七年级语文下册 30 诗词五首西江月 明月别枝惊鹊课件 语文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广东省河源市南开实验学校七年级语文下册 30 诗词五首西江月 明月别枝惊鹊课件 语文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广东省河源市南开实验学校七年级语文下册 30 诗词五首西江月 明月别枝惊鹊课件 语文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广东省河源市南开实验学校七年级语文下册 30 诗词五首西江月 明月别枝惊鹊课件 语文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东省河源市南开实验学校七年级语文下册 30 诗词五首西江月 明月别枝惊鹊课件 语文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河源市南开实验学校七年级语文下册 30 诗词五首西江月 明月别枝惊鹊课件 语文版(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南宋】辛弃疾,西江月 (明月别枝惊鹊),词是古代诗歌的一个分支,也称曲、曲子词,又因句子参差不齐而称长短句,而最常见的是“词”这个名称,相当于我们现在的歌词。词,早先都是入乐的,要按照曲调的要求来写,所以作词又叫“填词”。每一个曲调都有一个名称,叫“词牌”,源于唐初,宋朝大盛。主要分为豪放、婉约两大流派。,辛弃疾(1140-1207)字,号_。历城(今山东济南市)人,_(朝代)著名。是继苏轼之后又一位伟大的“派”词人,与苏轼齐名,并号称“”,史上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著有。,一、作者简介:,幼安,稼轩,南宋,爱国词人,苏辛,豪放,稼轩长短句,辛弃疾的瓢泉岁月:,1161年,辛弃疾自22

2、岁率领2000多家乡父老兄弟起义抗金,便把洗雪国耻、收复失地作为自己的毕生事业,20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可是,他中年却屡屡蒙受谗劾,赋闲20年,一生抱负未得伸展,终因忧愤而卒。据说他临终时还大呼“杀贼!杀贼”。瓢泉,是这位爱国词人南渡后的最后归宿地。,辛弃疾其词:,辛词继承了苏轼豪放词风和南宋初期爱国词人的战斗传统。 辛词以豪放为主,但又不拘一格,沉郁、明快、激励、妩媚,兼而有之。 他善于运用比兴手法和奇特想象,对自然界的山、水、风、月、草、木都赋予情感和性格,并有所寄托。他还善于吸收民间口语入词,尤其善于用典、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文句,往往稍加改造而别出新意。,明 月 / 别 枝 /

3、惊 鹊 清 风 / 半 夜 / 鸣 蝉 稻 花 香 里 / 说 丰 年 听 取 / 蛙 声 / 一 片 七 八 个 星 / 天 外 两 三 点 雨 / 山 前 旧 时/ 茅 店 / 社 林 边 路 转 / 溪 桥 / 忽 见,西江月,二、整体感知:,【南宋】辛弃疾,上阕,下阕,“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明亮的月光照到枝头,惊飞了另一枝头的喜鹊,微风吹来,惹得蝉儿在半夜里嘶鸣。,“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漫村遍野的香气,一片蛙声欢唱丰收前景,喜悦之情萦绕心头。,“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天边有几颗星星,山前下了几滴小雨。从前土地庙周围的树

4、林边有一家茅草盖的旅店,啊,过了溪上的小桥,转个弯,它就忽然现出来了。,夏末秋初,半夜,三、合作探究:,1.这首词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物?时间是什么时候?从哪些词可以看出?,2、怎样理解“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惊,鸣,视觉、听觉、触觉,动静结合,3、没有到秋收的季节,为什么作者说是“丰年”?,稻花香,蛙 声,嗅觉、听觉,4、天气有何变化?,云起雨将至,5、词人避雨赶路的行踪如何?心情怎样?,忽见,惊喜、高兴,6.整首词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上 阕,下 阕,清新、欢跃的乡村夜景,稻花飘香,丰收在望,雨将来时急忙赶路,愉快 喜悦,写景:,视 觉:明月 惊鹊 星 茅店 社

5、林 溪桥,听 觉:鸣蝉 蛙声,嗅 觉: 稻谷,触 觉:清风 雨,抒情:丰收在望的喜悦,四、小结:,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怀?,表现了词人被美妙的夜色所陶醉怡然自得、淡泊潇洒的心态以及对丰收前景的喜悦之情。,五、巩固训练: 1. 本节课所学的词的作者是 ( )。他是( )爱国词人。 2.这首词中的对偶句有( )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懂得了学习诗词要注意把握诗词的( )美、( )美和( )美。 4.词表达了词人( ) 的感情。,辛弃疾,南宋,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音韵,意境,含蓄,被美妙的夜色和丰收的 前景所陶醉,西江月预习提纲,1.借助参考资料,了解“词”这一文体及本文作者辛弃疾,疏通文意,背诵并默写全词。 2.这首词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物?时间是什么时候?从哪些词可以看出? 3.怎样理解“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4.没有到秋收的季节,为什么作者说是“丰年”? 5.词人避雨赶路的行踪如何?心情怎样? 6.整首词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