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二 自然地理环境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3讲 水循环与洋流课件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5593533 上传时间:2019-03-12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3.8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二 自然地理环境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3讲 水循环与洋流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2018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二 自然地理环境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3讲 水循环与洋流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2018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二 自然地理环境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3讲 水循环与洋流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2018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二 自然地理环境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3讲 水循环与洋流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2018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二 自然地理环境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3讲 水循环与洋流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二 自然地理环境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3讲 水循环与洋流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二 自然地理环境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3讲 水循环与洋流课件(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2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 专题二 自然地理环境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3讲 水循环与洋流,第3讲 水循环与洋流,真题1 (2011年高考江苏地理卷)下图为日本及其附近海域震源深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日本及其附近海域震源深度的分布特点是( ) A由北向南深度增大 B由南向北深度增大 C由西向东深度增大 D由东向西深度增大 (2)2011年3月11日,日本以东 海域发生了9级地震,福岛核 电站遭受破坏,其泄漏的污 染物随洋流扩散的主要方向是( ) A西南 B东北 C西北 D东南,真题2 (2011年高考安徽文综卷)下图为某河流局部水系及甲地月平均径流量曲线和降水量柱

2、状图。完成(1)(2)题。 (1)图中甲地河流搬运能力最弱的时期是( ) A11月至次年1月 B2月至4月 C5月至7月 D8月至10月 (2)甲地径流峰值显著滞后于降水峰值的主要原因是( ) A蒸发旺盛 B河道弯曲 C地势起伏 D湿地调蓄 解析 本题组考查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和湿地的功能等知识点,图中“沼泽”“降水量”都是解题的关键信息。第(1)题,根据图例可以看出11月至次年1月径流量最小,径流量小,河流搬运能力就弱,故A项正确。第(2)题,右图中甲地周围是大片的沼泽,沼泽具有吸纳洪水、调蓄流量的作用,故河流径流峰值滞后于降水峰值。 答案:(1)A (2)D,一、水循环 1水循环的过程

3、及其意义,2.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改变局部地区的地面状况来实现。如:,1(2011年北京东城区模拟)“鲇鱼”是2010年全球范围内的最强台风。据此回答(1)(3)题。 (1)台风多形成于( ) 冬春季 夏秋季 低纬度洋面 高纬度洋面 A B C D (2)台风从形成、移动到登陆,主要涉及的水循环环节有( ) 蒸发 地表径流 水汽输送 下渗 降水 地下径流 A B C D (3)从水循环的角度看,台风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有( ) 促进陆地水资源的更新 促进高低纬度地区之间能量交换 塑造地表形态 向海洋输送大量泥沙等物质 A B C D,解析:第(1)题,台风是热带

4、气旋强烈发展的一种形式,多形成于夏秋季节,其源地为热带洋面。第(2)题,台风实质是热带气旋的强烈辐合上升,在此过程中,大量海水蒸发进入大气,台风由洋面移动到陆地上空的过程即为水汽输送环节,在其控制下,中心附近形成狂风暴雨的天气,故选C项。第(3)题,从根本上讲,台风是大气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在其影响下,大量海洋水转化为大气水和陆地水,促进了陆地水资源的更新;同时,台风由低纬度洋面向较高纬度地区行进,促进了高低纬度地区之间的能量交换。选项中都属于陆地径流的作用。 答案:(1)D (2)C (3)B,二、洋流的形成及分布规律 1洋流的形成示意图,2洋流的分布示意图,2利马是世界著名的“旱城”,街道

5、上没有排水沟渠,房屋没有雨檐,百货店中也没有雨具出售。但一年之中,约有半年是大雾弥漫季节。浓雾移动时,如霏霏细雨,当地人称这种浓雾为毛毛雨。结合利马及周边区域图,回答(1)(2)题。,(1)利马多大雾天气,主要原因是( ) A受沿岸暖流影响,空气湿度大 B地处低纬地区,空气对流强烈,水汽上升冷凝 C受沿岸寒流影响,空气中水汽容易冷凝成雾 D位于沙漠地区和盛行西风的迎风坡,空气中尘粒多,水汽易凝结 (2)关于图中甲、乙两地气候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气候类型不同,甲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乙为热带草原气候 B气候类型相同,都是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的热带沙漠气候 C甲地气候的形成与地形、东南信

6、风、暖流有关 D乙地气候是受沿岸洋流影响形成的,解析:第(1)题,位于南美洲西海岸的利马,由于受到秘鲁寒流的影响,空气中水汽容易冷凝成雾。第(2)题,图中甲地属于热带雨林气候,成因主要有:纬度较低,气温较高;终年受东南信风控制,位于山地迎风坡,降水丰沛;沿海有暖流经过,增温增湿。图中乙地属于热带沙漠气候,成因主要有:位于东南信风背风坡,降水稀少;受沿海寒流的降温减湿作用影响明显。 答案:(1)C (2)C,河流的主要补给形式与水文特征,例1 (2011年高考浙江文综卷)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示意图,表为下图中甲、乙两城市的气候资料。完成下列问题。,圣劳伦斯河是世界上水位最稳定的河流之一,说明其原因。

7、比较、河段水文特征的差异。 解题导引 河流的水文特征一般包括流量、含沙量、结冰期、汛期、流速等。圣劳伦斯河水位较稳定的原因可从图表中提取有效信息分析。 解析 河流径流量受河流补给形式与流域内的湖泊、植被覆盖率、水利工程等要素影响。由表得知该区域降水季节变化较小;且上游有五大湖调节,所以水位稳定。河段在河段上游,结合水文特征要素便能得出结论。 答案 流域内降水的季节变化小;五大湖的调节作用明显。河段较河段流速快;封冻期短;流量小。,洋流的分布与地理意义,例2 下图中箭头表示洋流,、分别表示在该海域不同季节洋流的流向。读图完成(1)(2)题。 (1)关于图中洋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洋流反映出该

8、海域冬季洋流流向 B洋流的性质都是寒流 C洋流为受东南信风影响形成的洋流 D洋流使沿岸地区形成了温带荒漠 (2)当图中西北部海域洋流流向为所示时,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开普敦正值温和多雨的季节 B南极地区科考繁忙 C华北平原的小麦正是收割的时候 D亚欧大陆等温线向高纬凸出,解题导引 根据经纬度判断图示海域名称。根据洋流的分布规律判断洋流所表示的季节、洋流的名称。 解析 第(1)题,图示海域位于印度洋,洋流是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是冬季洋流流向,是夏季洋流流向;是南赤道暖流,受东南信风影响形成;是西澳大利亚寒流,沿岸地区的热带荒漠气候形成的主要因素是大气环流,西澳大利亚寒流对沿岸气候起降温减

9、湿作用,加剧沿岸地区的荒漠化程度。故选C项。第(2)题,结合上题解析可知,当图中西北部海域洋流流向为所示时,为北半球冬半年,A、C、D三项为北半球夏半年,故选B项。 答案 (1)C (2)B,解题技巧 北印度洋海区季节的判断 (1)根据北印度洋的洋流定风向,风向定季节,(2)根据印度洋的赤道逆流判定北半球冬、夏季节,1厄尔尼诺现象 主要是指有些年份,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的海面温度异常升高的现象。其影响主要有:赤道附近中、东太平洋海温上升,大气对流活动加强、降雨增多、暴雨频繁、洪涝成灾;西太平洋及印度洋一带,由于海温下降,大气对流活动减弱,降水减少,旱灾严重;太平洋和大西洋地区发生的热带风暴比常

10、年偏少。 2拉尼娜现象 主要是指赤道附近中东太平洋海面温度异常降低的现象,其影响主要是赤道附近太平洋东西部的温度差异增大,引起气候异常和水旱灾害。,考查洋流的分布及影响。,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09年冬至2010年春我国西南地区连续出现干旱少雨天气,导致人畜用水困难。2010年夏,我国南方连续出现十多次暴雨和特大暴雨天气,导致严重的洪涝灾害,引发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同时欧美等地也出现了暴雨洪涝灾害,这说明全球极端灾害天气增多。 材料二 2010年春云南省遭遇60年一遇的严重旱灾。,材料三,(1)图乙中表层洋流形成的动力是_。 (2)请在图乙中标出底层

11、洋流的运动方向,并在海区上空画出一个热力环流。 (3)简述图乙中东南亚和南美洲的天气状况。 (4)与正常年份相比,此时图丙海区上空形成的热力环流有何变化,对东、西两岸天气状况带来怎样的影响? (5)结合材料一、二,说明我国云南发生干旱和南方多特大暴雨的原因。 解析:第(1)题,图中洋流为赤道暖流,是受信风带影响造成的。第(2)、(3)题,图乙中底层洋流是上升的,根据表面海水温度可绘制出海面上空的热力环流,并可以分析在此环流形式下对东南亚和南美天气的影响。第(4)题,从图丙中可知,太平洋东部海域均温低于常年平均值,而西岸则高于平均值,使热力环流加强,东岸更加干旱,西岸降水偏多,易发生洪涝灾害。第

12、(5)题,我国云南的干旱和南方暴雨均与锋面有关。,答案:(1)信风 (2)如下图,(3)大洋东岸(南美洲)盛行下沉气流,天气晴朗干燥;大洋西岸(东南亚),盛行上升气流,多阴雨天气。 (4)热力环流将加强。大洋东岸下沉气流强盛,气候更加干旱;大洋西岸,上升气流旺盛,降水更多,易发生洪涝灾害。 (5)云南干旱:冬春季节冷空气势力强,干燥的冬季风影响云南,西南季风难以到达云南,不能在云南形成锋面。 南方暴雨:冷空气势力较强,南下冷空气与北上的暖湿气流长时间停留在我国南方,锋面长时间停留在南方地区。,河流流量过程线图的判读(以下图为例),(1)识别图中纵、横坐标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单位及数值,特别是纵

13、坐标。两图中横坐标均表示时间,甲图中纵坐标为河流流量与降雨量,乙图中纵坐标为河流流量与温度。 (2)以横坐标的时间变化为主线,分析其水文特征。注意过程曲线弯曲变化的时段、峰值的流量。如图,甲河流量较大,汛期出现在47月份,冬季是枯水期。乙河流量较小,温度越高,流量越大,冬季出现断流。 (3)结合河流的径流量,并对照河流补给确定河流的补给形式。甲河流量与降雨量的对应关系明显,说明以雨水补给为主;乙河流量与气温的对应关系明显,说明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 (4)确定河流所在区域的气候特征。甲河水量丰富,主要分布于我国东南沿海的季风气候区;乙河水量较小,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北内流区,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14、下面甲图中PQ为晨昏线的一部分,图示陆地地势较为平坦;乙图中的年径流量曲线是从甲图中A、E两处测得的。读图回答(1)(2)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PQ间的实际距离约为30 km B该地位于南半球,PQ线为晨线 C该地位于北半球,PQ线为昏线 D图中河流径流的季节变化小 (2)关于图中河流说法正确的是( ) 流向为由E到A 流向为由A到E 甲图所示季节该河流补给湖泊 甲图所示季节该湖泊补给河流 A B C D 解析:第(1)题,夏季,同纬度陆地温度高于海洋,因而陆地部分等温线应向高纬弯曲,由此可知该地位于北半球;北半球各地此时应是昼长夜短,故图中PQ线应为昏线。第(2)题,图中E处

15、河段的径流变化幅度明显小于A处河段,其原因应是受到了湖泊的调节作用,因此,E处河段应处于湖泊的下游地区,河流应由A流向E;该地位于30N40N的大陆西岸,应为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河流处于枯水期,两种水体的补给关系应为湖泊水补给河水。 答案:(1)C (2)C,一、选择题 下图为新疆塔里木河流域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塔里木河的补给水源主要是( ) A雨水 B季节性积雪融水 C地下水 D冰川融水和雨水 2经过综合治理,塔里木河下游河道连续断流三十多年的状况已成为历史。造成塔里木河下游多年断流的原因包括( ) 该河为内流河,流向下游时水量逐渐减小 流域内的人口不断增长 工农业用水量大增,使下游的水量逐渐减小 流域内水资源的合理配置 A B C D,解析:第1题,塔里木河是中国第一大内流河,由发源于天山的阿克苏河、发源于喀喇昆仑山的叶尔羌河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