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攀枝花市米易中学2011届高三历史10月月考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5593051 上传时间:2019-03-1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7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攀枝花市米易中学2011届高三历史10月月考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四川省攀枝花市米易中学2011届高三历史10月月考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四川省攀枝花市米易中学2011届高三历史10月月考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四川省攀枝花市米易中学2011届高三历史10月月考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四川省攀枝花市米易中学2011届高三历史10月月考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川省攀枝花市米易中学2011届高三历史10月月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攀枝花市米易中学2011届高三历史10月月考(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川省攀枝花市米易中学2011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西方学者认为,公元前6公元前3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人类意识”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在当时的中国,最具典型意义的现象为A诸子并立、百家争鸣 B以法为教、焚书坑儒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崇儒尚佛、兼收并蓄2、在一个记者会上,温家宝总理答记者关于物价上涨的问题时说:“我一边看网,一边脑子里想起一段话,就是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 。温总理所引诗句体现了百家争鸣时期A墨家思想 B儒家思想 C法家思想 D道家思想3、下列经济、文化等文明成就,属于四川的是 春秋战国的井盐

2、 三国发明的馒头 汉墓帛画 东汉说唱俑A B C D4、 1974 年 3 月,在维修都江堰时发现了一尊深埋河床下4. 5米,高2. 9米的石像(见图 6 )。据华阳国志蜀志记载:李冰修建都江堰完工后, 作三石人,立水中,与江神约:水竭不至足,盛不没肩。”由此判断,李冰立石像的目的是 A调节航道 B昭示后人工程竣工 测量水位D邀约江神按需放水5、俗话说:“黄河百害,唯富一套。”历史上河套地区一直是汉族和北方少数民族争夺的核心地带。下列对这一地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战国时匈奴曾长期控制该地区B秦灭六国后,击退匈奴,取得该地区的控制权C汉武帝时期出兵匈奴收复该地区D隋唐以后该地区一直处在中原政权的

3、管理之下6、2008年5月10日,胡锦涛主席访问了日本奈良的唐招提寺。该寺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当初是为从唐朝来的鉴真和尚建的道场。以下研究鉴真东渡历史的方法和途径中最不可靠的是A、查阅历史文献 B、参观唐招提寺 C、咨询专家学者 D、观看故事片鉴真东渡7、有网友发帖讨论科举制时说:“自秦以来,科举兴于世,始以八股为试,学子彻夜秉读。然科举追求功禄,令学子神经麻木,岂真学识矣!”该帖表述与史实相符之处是( )A科举制的创立B科举制的贡献C八股取士的开始D八股取士的弊端8、唐人张籍贾客乐中有关商人“年年逐利西复东,姓名不在县籍中。农夫税多长辛苦,弃业宁为贩宝翁。”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商人为追

4、逐利润往来奔波 B农民赋税沉重,被迫弃农经商C商人好逸恶劳,弃农经商 D商人赋税沉重,被迫弃商经农9、右图中的长安、洛阳、扬州、成都、广州、泉州、明州、登州被称为唐代八大城市。由此可以获取的正确历史信息有:城市分布重心由黄河流域迁移到长江流域 扬州和成都成为超越两都的政治经济中心 政治都会与经济中心重合的特征依然存在 开放的对外政策使沿海港口城市走向兴盛A B C D10、“李纲在抗金时,先使用火箭射击,后来采用幕僚建议,采用突火枪,战绩不错。晚上休息时大声朗读活字印刷本岳飞的满江红,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以上叙述有几处错误 A.0处 B.1处 C.2处 D. 3处11、清末以来,美国形象在中国

5、教科书中所发生的变化和教科书对美国历史的解释,反映了近百年中国的美国研究及中国人认识美国的里程,以下哪一项反映的是民国初年中国人心中的美国形象A火车时代,堪比道家所言“乘风而行” B战略盟友,民主国家C纸老虎,一天天坏下去 D政治典范,民权楷模12、有人说,孔子的作品“从未为中国人内心提供一个可以对抗世俗权利的价值体系,提供的是一切围绕权利转。儒学如果是宗教的话,便是伪宗教;如果是信仰的话,便是伪信仰;如果是哲学的话,便是官场化社会的哲学。从这个意义上说,儒学是对中国人有罪的。”这段言论在历史上最早可能出现在A、洋务运动时期 B、维新变法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新文化运动时期13、1922

6、年秋,孙中山在上海召集有共产党员参加的会议,其中心议题应该是A、制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B、通过中国国民党宣言C、研究国民党改组计划 D、讨论把旧三民主义发展到新三民主义14、1925年毛泽东沁园春雪:“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其中“谁主沉浮“揭示了作者当时思考的关于中国革命的问题是 A.建立政党,发动反帝反封建革命的问题 B.建立革命统一战线,进行国民革命的问题C.反对国民党右派的叛变,组建革命队伍的问题 D.国民革命领导权的归属问题 15、国旗是一个国家的象征和标志,国旗的变迁记载着历史的演变历程,从下列中国国旗的演变中,能深刻体现的是清

7、朝黄龙旗 中华帝国旗 民国五色旗 人民共和国国旗A. 中国领土的变化 B. 人民地位的变化 C. 思想文化的变化 D. 国家观念的变化16、周恩来在一次国际会议上发言:“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于目前正在她的邻邦进行的战争和战争扩大的危险,不能不加以密切的注意。中国人民认为:朝鲜战争停止了,现在,印度支那战争同样应该停止。”据此可知这次会议是A万隆会议 B日内瓦会议C中苏建交谈判 D第26届联大17、18世纪末,美国政府曾规定:“西部土地由联邦政府出售,出售的最小单位为640英亩,售价640美元,必须在一个月内付款,概不零售。”这种规定A调动了农民的参战积极性,有利于平定南方叛乱 B满足了农民的土地要

8、求,有利于西部的开发C圆满地解决了美国农村的土地问题 D体现了种植园奴隶主和资产阶级占有土地的要求18、在建国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城乡居民都要凭票购买棉布。1983年12月1日,商业部通告全国:敞开供应棉布,取消布票。从此,曾长期使用的布票成为历史文物。上述政策的变化表明 中国的经济状况发生了很大改变 政府不再单纯以行政手段调配资源 中国逐渐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 政府决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A B C D403020101750 1800 1830 1860 1880 1900 时间ABCD19、右图中的A、B、C、D四条曲线代表的四个国家分别是A中国、英国、美国、德国 B英国、中国

9、、德国、美国C中国、美国、英国、德国 D英国、德国、美国、中国20、“月黑雁飞高,林彪夜遁逃。无需轻骑逐,大火自焚烧。”是时任新中国外交部长乔冠华对“九一三”事件的讽刺。 “九一三”事件客观上宣告“文革”在理论和实践上的破产,与“文革”时期在政治、经济方面的混乱状况形成鲜明反差的是:外交成就捷报频传。下列词语符合新中国七十年代外交特点的是A“另起炉灶”、“分道扬镳”、“一线连片” B.“扫庐请客”、“安贫乐交”、“柳暗花明”C“左右开弓”、“韬光养晦”、“和而不同” D.“化敌为友”、“跨洋握手”、“三分天下” 21、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在各阶段都取得过辉煌成就。下列表述准确的是( )第一个五

10、年计划完成,东北成为重要工业基地 60年代在钢铁、石油和尖端科学等领域成就突出武汉、南京长江大桥和京九铁路的修建,促进了南北交通新时期建成宝钢、葛洲坝、大亚湾核电站等工程项目ABCD22、我国改革开放30年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下列关于对外开放这一基本国策的表述,不准确的是A在平等互利基础上吸收外资发展外贸B对福建海南最早实行特殊优惠政策C形成了点线面结合的全方位开放格局D对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23、1981年9月,叶剑英委员长发表谈话,具体阐述和平统一祖国的“九条方针”时指出:国家统一后,台湾可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并可保留军队;台湾现行社会、经济制度不变,同外国

11、的经济、文化关系不变;私人财产、房屋、土地、企业所有权和外国投资不受侵犯;欢迎台湾各界人士通过各种渠道、采取各种方式提供建议,共商国是。对上述方针政策的正确理解是 ( )可用“一国两制”的办法完成祖国统一台湾可以保留现行资本主义制度中央政府不干涉台湾的外交事务尊重台湾各界人士的正确意见ABCD24、电影秋菊打官司中叙述:女主人公秋菊不愿接受乡里的调解,在把自家产出的红辣椒满车地运到集市上去卖,得到足够盘缠后,一直往县里、市里申诉,最后,打人的村长败诉,秋菊嬴了官司。秋菊打官司能够成行和能够打嬴官司,说明该故事反应的历史时期大致处于A.20世纪50年代初 B.农业合作化时期 C.文化大革命初期

12、D.20世纪80年代中期二、非选择题25、(12分)时势造英雄,英雄影响时势。在人类社会发展的长河中,有无数杰出人物,以其思想和行动影响着历史发展的进程。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子为政,焉用子欲善而民善矣。 论语材料二 :始皇刚毅戾深,乐以刑杀为威,专任狱吏而亲幸之,海内愁困无聊。陈登原国史旧闻 (秦)富者田连阡陌,而贫者无立锥之地田租、口赋、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 来源: http:/ HTTP:/WX.JTYJY.COM/ 汉书食货志 于是使御史案问诸生(儒生),诸生传相告引(互相揭发)。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 皆坑之咸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后。 史

13、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 : (唐太宗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由是二十年间,风俗简朴,衣无锦绣,财帛富饶,无饥寒之弊。 贞观政要材料四: 是岁(贞观4年)断死刑二十九人,几致刑措(民不犯法,刑无作用),东至于海,南至于岭(岭南),皆外户不闭 旧唐书卷三太宗本纪 (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资治通鉴卷198请回答:来源: http:/ (1)据材料一指出孔子的政治主张。(1分) (2)据材料二,概括秦朝迅速灭亡的主要原因及其具体表现。(3分) (3)概括材料三中唐太宗的治国思想,指出这一思想和材料一的联系。(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