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 6.2博大精神的中华文化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5589450 上传时间:2019-03-12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4.1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政治 6.2博大精神的中华文化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高中政治 6.2博大精神的中华文化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高中政治 6.2博大精神的中华文化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高中政治 6.2博大精神的中华文化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高中政治 6.2博大精神的中华文化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政治 6.2博大精神的中华文化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政治 6.2博大精神的中华文化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一、独树一帜 独领风骚,中华文化的内容极为丰富,既包括教育、历史、哲学、道德方面的内容,也包括文学、艺术、科学技术方面的内容。,教材探究1:,特色:辉煌灿烂,博大精深。文化内容覆盖社会各阶层;园林设计地域差异明显,南多体现居者闲适心境,北多体现皇权尊荣显贵;传统科技发达,许多古代科技居世界前列。 贡献:传统文化光辉灿烂,曾长期走在世界前列。中华文化圈的形成及传播对亚洲乃至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宋元时期中国的三大发明先后传到西方,对近代西方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了巨大推动作用。,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德国文豪歌德在谈到中国文学时说:“当中国人已拥

2、有小说的时候,我们的祖先还正在树林里生活呢!” 黑格尔认为:中国诗词可以“比较欧罗巴文学里最好的杰作”。,(1)作用:文学艺术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有独到的作用 (2)特点:文学艺术历史悠久而辉煌、内涵丰富而绚丽、风格鲜明而独特 , 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 (3)地位:世界文学艺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3、科学技术,都江堰的创建,以不破坏自然资源,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为人类服务为前提,变害为利,使人、地、水三者高度协调统一。使川西平原成为“水旱从人”的“天府之国”。,李约瑟在国科学技术史一书中,列举从公元1世纪 到18世纪由中国传到欧洲等地的重要

3、发明,有26项。 1中国的数学早于西方几百年,形成了以计算见长、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特点的数学理论体系。 2中国的天文历法以农业应用为本,对天体位置的计算十分精确,历法应用的规模之广、延续的时间之久为世界罕见。 3古代中国的蚕丝织物,令当时的欧洲人特别钟爱,由此带来了“丝绸之路”的长期繁荣。 4中国的瓷器名扬四海,在中世纪的西方比黄金还贵。 5中国铁器也在世界上领先了二千年之久,其产量、质量都令西方称羡不已。 6中国的农学著作发表之早、数量之多为世界之最。 7中国医药学自成一家,为世界瞩目。,教材探究2:,选择你最熟悉的一项,谈谈自己的见解。,造纸术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廉价耐用的纸张很快取代了欧洲

4、中世纪长期使用的书写材料羊皮纸和小牛皮纸,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火药传入欧洲,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使封建城堡不堪一击,跨驿兵器耀武扬威的骑士阶层日益衰落;火器的进步还促进了欧洲采矿业和金属制造业的发展。 指南针的使用,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 欧洲人还借鉴中国的印刷术,造出了自己的活字印刷机,大大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和社会的进步。从此,西欧率先迈入近代社会,创屿出众多让世界发生剧变的成果。,中国古代科技的地位:长期处在世界的前列,对人类的文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请问:图表说明了中国古代科技的什么情况?,恩格斯:“现在几乎所有的人都承认,发

5、明火药并用它朝一定方向发射重物的是东方国家。在中国,还在很早的時期就用硝石和其他引火剂混合制成了灭火剂,并把它使用在军事上和盛大典礼中。” 著名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这三种东西已经改变了世界的面貌。第一种在文学上,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由此又引起了无数的变化。这种变化如此之大,以至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宗教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 美国汉学家德克卜德:“纸对后来西方文明整个进程的影响无论怎样估计都不会过分。“,从都江堰的核心秘密,谈你对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特点、地位认识。,地位:长期处于世界前列。,特点:

6、注重实际运用,具有整体性和实用性的特点。,意义: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和艰苦奋斗精神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生动体现。,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一、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独特性,2中国的科学技术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二、一方水土,一方文化,教材探究3:,你能说明吴越文化和滇黔文化的差异吗?与本地文化相比,有什么特点?,吴越文化流动和开放性强,滇黔文化内敛性强。 特点是历史悠久,内涵丰富,文化底蕴深厚,特点相对稳定,具有明显的地域风情。,2008年月至明年月,教育部将在北京、天津、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江西、湖北、广东、甘肃等省(市)中小学开展京剧进课堂试点,一

7、至九年级学生将学唱首京剧经典唱段。在音乐课程当中加入京剧的曲目。,京剧进课堂不宜“一刀切”,多位广东籍全国人大代表认为,京剧固然是“国粹”,但其他地方戏曲剧种同样是“瑰宝”,我们浙江人喜欢越剧,应该让各地中小学生结合实际学习本地传统戏曲,这样才更有利于戏曲文化“百花齐放”。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文化特点。,请针对此事谈谈你的看法?,综合探究,毕竟是一方水土,一方文化,一方水土 一方文化,中华文化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1、区域文化形成的原因: 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 2、不同区域文化之间的关系: 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既渐趋融合,又

8、保持着各自特色。,南方园林,北方园林,多民族的国家,蒙古的舞蹈奔放,豪情,爽朗流畅; 苗族的舞蹈,质朴,浓郁,风情再现; 新疆的舞姿自由舒展,绚丽而精彩; 彝族的铜鼓舞柔和而细腻; 藏族的舞姿宗教色彩浓郁,长袖善舞; 高山族的舞步简单而尽兴; 朝鲜族跳舞是轻快,典雅,动中有静。,各民族文化的地位:,多民族文化的意义:,各民族文化的关系:,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自己的民族特性,各民族文化间相互交融、借鉴、吸收,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 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2.中华文化的民族性,教材探究4:

9、,你还知道哪些少数民族舞蹈?有什么特点?能举一些著名曲目和乐器吗?,蒙古的舞蹈奔放,豪情,爽朗流畅; 苗族的舞蹈,质朴,浓郁,风情再现; 新疆的舞姿自由舒展,绚丽而精彩; 彝族的铜鼓舞柔和而细腻; 藏族的舞姿宗教色彩浓郁,长袖善舞; 高山族的舞步简单而尽兴; 朝鲜族跳舞是轻快,典雅,动中有静,蒙古族 马头琴 马头琴 哈萨克族玛依拉 我的花儿,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其原因是在于它具有的包容性。谈谈你对中华文化包容性的理解?,拓展探究:,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重要原因之一:特有的包容性。,三、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民族性,含义:求同存异(和睦相处)、兼收并蓄(吸收借鉴

10、)。 意义: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重要原因之一:特有的包容性。,三、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体现: 思想上“道并行而不相悖,万物并育而不相害”。 在汉民族文化基础上,不断吸收不同地域、周边少数民族优秀文化。 批判吸收外域文化,“儒、释、道”并存。李炜:多宗教和谐共存 体现中华文化包容性,3、中华文化的力量,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激励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克服艰难险阻、战胜内忧外患、创造幸福生活的强大精神力量,也是激励每一个中华儿女共同创造祖国美好明天的不竭力量之源。,(

11、2010年高考安徽卷38)2010年世博会在上海举行。某校高三(1)班同学以“走进世博,聚焦世博”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同学们通过查阅、上网等途径收集资料,组织课堂讨论,发表看法: 甲同学:上海世博会是文化世博。中国馆的建筑设计凸显汉字、京剧、中国红和水墨画等中国元素,政体布局体现了中华文化悠久的的“和谐”思想;国家馆馆内用高科技手段向观众展示古代四大发明、清明上河图等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的精华;安徽管一徽派建筑标志性元素“马头墙、小青瓦而为外墙装饰,馆内通过徽剧、黄梅戏,凤阳花鼓”等民间艺术的展示,让观众领略新安文化皖江文化和淮河文化的质感。,课堂练习,(1)请你结合甲同学的发言,分析说明其中蕴

12、含的中华文化特征。(12分) 【答案】悠久的“和谐”思想,上下五千年文明的精华等,说明中华文化历史悠久、一脉相承,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征。 丰富的中国元素,独特的徽派建筑,多样的民间艺术等,说明中华文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体现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特征。 各种文化和谐共处,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或“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独树一帜 独领风骚,一方水土 一方文化,中华之瑰宝 民族之骄傲,1、丰富的内涵,2、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3、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1、区域文化形成的原因,2、不同区域文化之间的关系,1、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原因,3、中华文化的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