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4课《竹溪记》同步练习 苏教版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5588506 上传时间:2019-03-1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8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4课《竹溪记》同步练习 苏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4课《竹溪记》同步练习 苏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4课《竹溪记》同步练习 苏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4课《竹溪记》同步练习 苏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4课《竹溪记》同步练习 苏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4课《竹溪记》同步练习 苏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4课《竹溪记》同步练习 苏教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竹 溪 记 同步练习一、基础知识1 给下面加点字注音绝徼海外( )或芟而去焉( )偃蹇孤特( )绝无声色臭味可好( )孑孑然( )蓊然( )裘马( )酣嗜( )吾重有所感矣( )稿死( ) 2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余尝游于京师候家富人之园( )吾江南人斩竹而薪之( )而京师人苟可致一竹( )以其难致而又多稿死( )京师人乃宝吾之所薪( )吾意其亦无以甚异于竹之在江以南( )取诸其土之所有者( )余以谓君真不能与有力者争( )是以自古以来,知好竹者绝少( )而能不溺乎其中( )3翻译下列句子以其难致而又多稿死,则人益贵之。译文: 呜呼!奇花石,诚为京师与江南人所贵。译文: 以此言之,世之好丑,亦何

2、常之有乎?译文: 竹固可以不出江南而取贵也哉!吾重有所感矣!译文: 4下列加点词的含义相同的有(答案不止一项)( )A、固 齐人固善盗乎(晏子使楚) 竹固可以不出江南而取贵也哉B、素 或素不产竹之地子敬素好琴人琴俱亡C、好 以为绝无声色臭味可好子敬素好琴人琴俱亡D、贵 诚为京师与江南人所贵 则人益贵之E、间 而间谓余曰其间千二百里(郦道元三峡)F、诸 而漫然取诸土之所有凡诸富人所酣嗜二、阅读竹溪记选段,回答5-10题余尝游于京师候家富人之园,见其所蓄,奇花石无所不致,而所不能致者惟竹。吾江南人斩竹而薪之。其为园,有竹据其闻,或芟(同“删”)而去焉。曰:“母以是占我花石地。”而京师人苟可致一竹,

3、辄不惜数千钱,然才遇霜雪,又稿而死。以其难致而又多稿死,则人益贵之。而江南人甚或笑之曰:“京师人乃宝吾之所薪。”呜呼!奇花石,诚为京师与江南人所贵。然穷其所生之地,则绝徼海外之人视之,吾意其亦无以甚异于竹之在江以南。而绝徼海外,或素不产竹之地,然使其人一旦见竹,吾意其必又有甚于京师人之宝之者。是将不胜笑也。语云:“人去乡则益贱,物去乡则益贵。”以此言之,世之好丑,亦何常之有乎?5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见其所蓄 蓄:搜集 B、奇花石无所不致 致:有C、斩竹而薪之 薪:以为柴薪 D、又稿而死 稿:干枯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奇花石无所不致

4、京师人苟可致一竹B、则人益贵之 物去乡则益贵C、其为园 诚为京师与江南人所贵D、以此言之 以其难致而又多槁死7翻译下列句子为现代汉语(4分)(1)母以是占我花石地 译文: (2)人去乡益贱,物去乡则益贵。译文: 8细读选文,试比较:江南人、京师人与绝徼海外之人三者对竹的态度有什么不同的好恶之情?作者这样比较有什么用意?答: 9写出选文中揭示主旨的句子(2分)答: 10你知道还有名人特别喜欢竹?你能写出名人咏竹的诗句吗?答: 【延伸拓展】一、品读下文,回答1-4小题明 日 歌钱 泳后生家每临事,辄曰“吾不会做”,此大谬也。凡事做则会,不做则安能会耶?又,做一事,辄曰“且待明日”,此亦大谬也。凡事

5、要做则做,若一味因循,大误终身。家鹤滩先生有明日歌最妙,附记于此:“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皆蹉跎。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1解释加点词此大谬也( ) 万事皆蹉跎( )2“因循”一词原意是“迁就旧习惯”,在文中针对 的错误说法,它的意义变成了 。3“百年明日能几何?”这句话意思是 ,主要告诉我们 ,从而印证了本文的观点: 。4翻译句子我生待明日,万事皆蹉跎。译文: 参考答案1Jio shn jin xi ji wng qi sh zhng go 2曾经 把当柴烧 假使 同“槁”,枯。 把当作宝贝 料想 之于 认为

6、 因此 迷恋 3译文:正因为它难以寻觅而又多枯死,那么人们就更珍爱它。哎!京城人竟把我们看做柴草的当作宝贝。如此说来,事物的美好和丑恶,又有什么固定不变的标准呢?啊!竹子本可以不出江南而受重视啊!对此,我有深深的感受啊!4ABC 5B 6A 7(1)不要让它占了我种花置石的地方。(2)人离乡就愈贱,物去乡就愈贵。 8江南人:斩竹而薪之。京师人:苟可致一竹,辄不惜数千钱。绝徼外之人:一旦见竹,必又有甚于京师之人宝之。作用:充分显示出人“物去乡而益贵”的心态,从而得出“事之好丑,亦何常之有”的结论。 9世之好丑,亦何常之有乎? 10略 延伸拓展1(1)错误(2)虚度光阴 2且待明日 拖延下去、得过且过 3人的一生“明日”能有多少呢? 不能让时间白白地消失 要做事就要立刻去做,不能拖延等待 4我一生老是等待明天,那么什么事情也办不成,时间倒白白地虚度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