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课件(3) 新人教版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5588493 上传时间:2019-03-12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9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课件(3)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高中语文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课件(3)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高中语文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课件(3)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高中语文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课件(3)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高中语文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课件(3)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课件(3)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课件(3) 新人教版(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0届诗歌鉴赏专题,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1 回顾诗歌的表技技巧 2 了解诗歌表达技巧题的设题方法 3 学习诗歌表达技巧题的一般解题步骤 4 学习解答表达技巧类的诗歌鉴赏题,学习目标,2、(08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登金陵凤凰台(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2)“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一、典型例题,答案:比喻。(1分)诗人把“浮云”比成那些蒙蔽君王的奸邪小人,把“日”比成皇帝,浮云遮住了自己望长安,自己不得

2、见长安,自然不会被统治者所重用。(1分) 尾联表达了诗人这样的思想感情:忧君王为奸邪所蒙蔽,忧奸邪为非作歹;(1分)忧贤者包括自己不得任用,忧国忧君忧民。(1分),二表达方式,表达方式,记叙、议论、说明,抒情,直接抒情,间接抒情,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三、写出下列诗句的表达方式: 1、朝进东门营,暮上河阳桥。 2、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3、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4、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朝进东门营,暮上河阳桥。 (记叙) 首句交代入伍的时间、地点,次句点明出征的去 向。,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白描) 这两句纯用名词组成,写早行情景宛然在目,称 得上“意象具

3、足”的佳句。把旅人住在茅店里,听 见鸡声就爬起来看天色,看见天上有月,就收拾 行装起身赶路等许多内容都有声有色地表现出来 了。作者于雄鸡报晓、残月未落之时上路也算得 上“早行”了,然而已经是“人迹板桥霜”,这真是 “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啊!,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借景抒情) 阴霾欲雨的天色,四望一片迷蒙,本来就因相思而久久不寐的人心情不免更加黯淡。而这种心情反过来更增加了相思的浓度。但自己这样一个旅宿思友、永夜不寐的人,却能因聆听枯荷秋雨的清韵而略解相思,稍解寂寥,所以反而深幸枯荷之“留”了。“留”、“听”二字就蕴含了这种不期而遇的意外喜悦。,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4、 (议论) 议论不落传统说法的窠臼是杜牧咏史诗的特色。 在惋惜、批判、讽刺之余又表明了“败不馁”的道 理,也是颇有积极意义的。,抒情手法,常见的抒情手法有: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 借景抒情 寓情于景,以乐写哀,江碧鸟愈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以乐写哀 “情乐则景乐,情哀则景哀”,诗人的高妙之处就是把情融入景中,通过景传达自己的喜怒哀乐,做到情景的交融。以乐景写哀,更见其哀。如: 绝句(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析】本诗作于广德二年(764),当时诗人客寓成都,亟思东归,因战乱道阻,未能成行,所以有后两句的叹息。但诗的前两句却勾画

5、了一幅幅浓丽的春日画面,极言春光融洽。如此美景,何以思归?原来这是以乐景写哀情。如此谋诗,才能写出诗人归心殷切: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鲜明对照,反衬诗人思乡之情更加浓厚。,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06福建卷) 端居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 端居:闲居。素秋:秋天的代称。 问: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这首诗第三、四句的最大特点是借景抒情(1分)。诗人借助对“青苔”、“红树”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写,(1分)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现色彩,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表达了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 。(2

6、分),典型例题,(07江苏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送 人 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1)“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答案: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1分)翘首远望,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路途艰难,祝福平安的关切之情;山高水长,前程迷茫的郁闷之情。(3分),鉴赏诗歌的景和情,答题要点: 1、从“景”的角度: 通过联想、想象展现诗中所描绘的画面。 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两个双音节词) 2、从“情”的角度: 分

7、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判断“景”和“情”是否和谐一致。(一致: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不一致:反衬) 引入术语,总结该诗的思想感情。,描写手法,常见的描写手法有:正面描写、侧面描写、虚实结合、动静结合、细节描写、白描,1、细节描写,细节,就是文学作品中最有情趣、最耐人寻味、最能引起人们想象的片刻;或写人物的一句话,一个动作,一颦一笑;或写平常生活场景中的一瞬。 简单来说,细就是细微,在其不经意中的特写镜头似的放大,节就是关键,对整首诗歌表达情感、刻画人物的重要作用。,秋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试析此诗写了生活中哪个“寻常”的细节?表达了他什么样的

8、情感?,诗中作者写了这样一个细节:家书将要发出时,又觉得有话要说,故“又开封”。一个“又开封”,将“万重”意绪无从表达又恐表达不尽的复杂心态婉转表现出来,耐人寻味。所以又打开信封补写。作者客居洛阳见秋风起,从而引起对家乡亲人无限的深切思念。,闻乐天左降江州司马 元稹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作者自己被贬他乡,且在“垂死病中”,当听到挚友遭贬消息时,竟“惊坐起”。一个极富表现力的细节,惟妙惟肖地摹写出作者当时陡然一惊的神态,表达了对朋友命运的深切关怀,道尽了友情的真谛,情深意浓,诗味隽永,耐人咀嚼。,采莲子皇甫松 船动湖光潋滟秋,贪看年少信船流。 无端

9、隔水抛莲子,遥被人知半日羞。 抛莲子,是少女抓起一颗莲子(那是她初恋的一颗心),扔过水面,扔向那少年。无端,点少女之冲动。这一抛莲子,实在是太大胆,连少女自己的矜持也置之于不顾了。这个充满戏谑、挑逗和爱慕的一掷,进一步活灵活现地表现出江南水乡姑娘大胆热情的性格。 半日羞,抛了莲子后,才猛然感到远处有人看见呐!也许是岸上的旁人,也许是邻舟的女伴吧。这多难为情啊!姑娘红着脸,低着头,羞惭了大半天。“半日羞”的窘态,则展现了一个初恋少女特有的羞怯,诗中主人翁的形象因而更丰满可爱。,总结:古典诗歌细节的作用有哪些?,1、刻画人物形象,塑造人物性格; 2、表达出复杂、细微的思想感情; 3、具体准确地反映

10、了事物的特征; 4、增强了诗的形象性和艺术感染力,深化了诗的主题思想;,2、虚实结合,(1)当前之景为实。指现实眼前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 (2)已逝之景为虚。指作者曾经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但是现时却不在眼前。如“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3)未来之景为虚。这是还没有发生的景象,它表现的情将一直延伸到未来而不断绝。故写愁,将倍增其愁;写乐,将倍增其乐。如柳永雨霖铃中云:“今霄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设想别后的景物:一舟离岸,词人酒醒梦回,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柳梢。 (4)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为虚。诗人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

11、实,以虚象显实境。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仙境就是一个虚象。诗云:“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李白描绘了一幅美好的图景,图景的美好反衬出现实的黑暗。,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问:哪些是实景,哪些是虚景?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慨?,答:诗中的“野草”、“夕阳”、“燕”等是实景,而六朝古都的繁华是虚景。我们从中不难想像出当年宫殿歌舞之盛、美人之多、珍宝之富,可如今野草遍地,荒凉无比,表达了作者昔盛今衰、物是人非的感慨。,(以实写虚),塞上听吹笛 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

12、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天山。,一、二句实写景,描写的内容是胡天北地,冰雪消融,牧马的季节到了。傍晚,战士赶着马群归来,天空洒下明月的清辉。在如此苍茫而又清澄的夜景里,不知哪座戍楼里吹起了羌笛,那是熟悉的梅花落曲调啊!三、四句以实写虚,将“梅花落”拆用,仿佛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片,它们四处飘散,一夜之间和色和香洒满天山。此诗抒写战士们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因为胡地没有梅花),写出了他们的浓浓的思乡情。,夜雨寄北 (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参考答案】诗中两次写到“巴山夜雨”。第一次实写,是作者身临其境之景;第二次虚写,是作者想像团聚时刻、西窗共话时的回忆之景。由此来表现作者对对方的思念之情。 望江南 (南唐)李煜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参考答案】词的前两句是实写,表现自己的遗恨;后三句是虚写,表现自己梦中回到江南、依旧过着繁华似锦的生活的情景,虚实对比,更突出亡国之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