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 文言文复习《邹忌讽齐王纳》人教新课标版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5582530 上传时间:2019-03-1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下册 文言文复习《邹忌讽齐王纳》人教新课标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 文言文复习《邹忌讽齐王纳》人教新课标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 文言文复习《邹忌讽齐王纳》人教新课标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 文言文复习《邹忌讽齐王纳》人教新课标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 文言文复习《邹忌讽齐王纳》人教新课标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年级语文下册 文言文复习《邹忌讽齐王纳》人教新课标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语文下册 文言文复习《邹忌讽齐王纳》人教新课标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年级: 班级: 姓名: 考号:装 订 线2011年精选题1. 下列字的注音都正确的一组是( )。 A.臣妾(q) 呋(y)丽 朝(zho)服衣冠 B.孰(sh)与 弗(f)如 皆朝(cho)于齐 C.窥(ku)镜 期(q)年 数(shu)月之后 D.旦(dn)曰 暮寝(qn) 时时而间(jin)进2. 下列加横线词用法与其他各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吾孰与徐公美 B.吾妻之美我者 C.皆以美于徐公 D.君美甚3. 找出下列与“忌不自信”句式相同的一项( ) A.君美甚 B.能谤讥于市朝 C.甚矣,汝之不惠 D.夫晋,何厌之有4. 对“今齐地方千里”一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现在齐国这个地

2、方有数千里的土地。B.现在齐国的土地方圆千里。C.今天齐国这个地方有数千里的土地。D.今天齐国土地方圆有千里之多。5. 请列举三个出自战国策的成语。 6.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1.以下三句是从原文中抽出来的,它们合理的排序是( )。 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2.下列“王之蔽甚矣”翻译正确的是( )。 A.大王的毛病实在太多了 B.大王受蒙蔽太厉害了 C.大王的私心太重了 D.大王受蒙蔽得太深了7. 阅读下文,回

3、答问题。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映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曰,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曰,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1.对下列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邹忌修八尺有余 修:身高 B.朝服衣冠 服:服装 C.窥镜而自视 窥:照 D.客之美我者 美:认为美 2.下列

4、句子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 旦曰,客从外来,与坐谈 A.早晨,有位客人从外面进来,和他坐着交谈。 B.第二天,有位客人从外面进来,和他坐着交谈。 C.早晨,从外面进来一位客人,和邹忌坐着交谈。 D.第二天,从外面进来一位客人,和邹忌坐着交谈。 3.下列句子与“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句式相同的是( )。 A.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B.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C.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D.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4.对“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讽”理解正确的是( )。 A.从反面讽刺 B.含蓄地嘲讽 C.从正面说服 D.委婉地规劝 5.将下列对邹忌的赞美,语气由轻到重排列。其妻曰

5、:“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正确的顺序是 。 6.下列句式与其他各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忌不自信 B.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C.又弗如远甚 D.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7.下列语言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妻子赞美于前,比较于后,发自内心,出自真情。 B.“徐公何能及君也!”-小妾急急回答,惟恐不能表白感情,似乎战战兢兢。 C.“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客从容言之,貌似深思熟虑,实则阿谀逢迎。D.邹忌问妻子用生活化的“我”,显得亲切而随和,邹忌问小妾与客,用书面语“吾”,显得生硬,表现了一种傲气。 8.上

6、文的中心意思可以概括为 。8.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关。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郭隗先生曰:“臣闻古之人君,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亲信的侍臣)言于君曰:请求

7、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马死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今王诚欲致士,先从隗始;隗且见事,况贤于隗者乎?岂远千里哉!,于是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乐毅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自赵往,士争凑燕。1.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语。(1)能谤讥于市朝者( )(2)今齐地方千里( )(3)反以报君( ) (4)天下必以王能市马( )2.下列加横线的词语,用法与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A.陈太丘与友期 于是不期年 B.皆以美于徐公 所求有甚于生者 C.时时而间进 安事死马而捐

8、五百金 D.王之蔽甚矣 横柯上蔽3.乙文中郭隗向燕王讲了一个千里马的故事,他的目的是什么? 4.邹忌和郭隗作为大臣在进谏时都采用了什么样的方法?起到了什么效果? 9.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予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和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1.下面对文中画线句子中的“之”的用法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两个“之”用法相同,都是结构助词“的”。 B.两个“之”用法相同,都是动词“去、到”。 C.

9、前一个“之”是结构助词“的”,后一个“之”是动词“去、到”。 D.前一个“之”是动词“去、到”,后一个“之”是结构助词“的”。 2.下列译文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为女杀彘-杀猪给你吃。 B.子而不信其母-孩子就不再相信母亲的话。 C.妻适市来-妻去到集市回来。 D.婴儿非与戏也 不可以和孩子做游戏。 3.对曾子的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曾子谈论的是孩子的学习方法。 B.曾子谈论的是父母教育孩子的方法。 C.曾子谈论的是孩子应如何对待父母的教育。 D.曾子谈论的是父母应该从生活上关心孩子。10.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江乙对楚宣王 楚宣王问群臣曰:“吾闻北方之畏昭奚恤。也,果诚何如

10、?”群臣莫对。江乙对曰:“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今王之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而专属0之昭奚陋。故北方之畏奚恤也,其实畏王之甲兵也-犹百兽之畏虎也。” 注昭奚恤:楚国贵族,楚宣王的名将,在中原各诸侯国中有较大影响。专属:单独地托付。 1.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 (1)群臣莫对( ) (2)虎求百兽( ) (3)天帝使我长百兽( ) (4)子以我为不信( ) 2.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语,其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11、( )。 A.吾闻北方之畏昭奚恤也 B.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 C.今王之地方五千里 D.故北方之畏奚恤也,其实畏王之甲兵也 3.分别比较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的意思,对其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虎求百兽而食之 天帝使我长百兽 子无敢食我也 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 A.两个“百兽”意思不同,“无”和“不”意思也不同。 B.两个“百兽”意思不同,“无”和“不”意思相同。 C.两个“百兽”意思相同,“无”和“不”意思也相同。 D.两个“百兽”意思相同,“无”和“不”意思不同。 4.对这段文字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楚宣王问“吾闻北方之畏昭奚恤也”这个问题,表明楚宣王担心昭奚恤影响太大,自

12、己将会受到昭奚恤的威胁。 B.江乙在他所说的寓言故事中表达的含义是,北方是因为畏惧昭奚恤而畏惧楚宣王的。 C.“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这句话的潜台词是,“大王您不知道北方怕您,却认为他们是怕昭奚恤”。 D.“犹百兽之畏虎也”是在委婉地告诉楚宣王,北方怕的是您,因而昭奚恤对您没有威胁。11.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中国古代传记文学的成熟,应该从司马迁的史记开始。史记是我国古代第一部以人物为中心的伟大的历史著作,同时也是我国古代第一部以人物为中心的伟大的文学著作。从历史的角度讲,史记开拓了我国古代2000多年来以人物为中心的历朝“正史”的先河;从文学的角度讲,史记第一次运用丰富多彩的艺术手法,向人们

13、展现了栩栩如生的人物画廊。 史记之所以能在历史与文学两方面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这一方面固然取决于司马迁个人的天才与其特殊的人生经历,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先秦时期已经产生了相当卓越的文学著作,这些著作对司马迁的历史观、文学观、审美观的形成及其具体的艺术操作,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左传国语战国策的许多章节,其叙事写人的方法,其描述用语以及其人物辞令的巧妙,都已经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所不同的就在于它们还都不是以人物为中心,它们的写人仍然是为了叙事。先秦也曾有过名称上类似于传记的著作,如晏子春秋,可惜它的目的仍不是写人,而像是一本轶闻趣事的资料汇编,完全没有剪裁。因此,真正以人物为中心的传记文学的创始人,只能归于司马迁了。 史记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