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第四单元 第二节 自然灾害与人类 以洪灾为例课件 鲁教版必修1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5579514 上传时间:2019-03-12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4.7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 第四单元 第二节 自然灾害与人类 以洪灾为例课件 鲁教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高中地理 第四单元 第二节 自然灾害与人类 以洪灾为例课件 鲁教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高中地理 第四单元 第二节 自然灾害与人类 以洪灾为例课件 鲁教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高中地理 第四单元 第二节 自然灾害与人类 以洪灾为例课件 鲁教版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高中地理 第四单元 第二节 自然灾害与人类 以洪灾为例课件 鲁教版必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 第四单元 第二节 自然灾害与人类 以洪灾为例课件 鲁教版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 第四单元 第二节 自然灾害与人类 以洪灾为例课件 鲁教版必修1(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节 自然灾害与人类 以洪灾为例,【民生新闻】,记者今日下午3点在石家庄市新世隆超市看到,以往最高只有56毛钱的白菜目前已涨价到1.2元。由于运输困难,导致货源紧缺,最低时促销曾卖3毛2的白菜现在已经翻了三番,仍然供不应求。,1自然灾害 (1)概念:自然灾害是指在_发生的, 对_和_构成危害的事件 (2)对人类影响较大的自然灾害分类,(3)自然灾害的影响 自然灾害严重影响_, 威胁_ 2认识洪水和洪灾 (1)洪水的概念:_ _ (2)洪灾的概念:_ _,(3)洪灾给人类带来的损失,3.洪灾的形成原因 (1)洪水致灾的基本环节 _; _ (2)洪水形成的基本原因,4.洪灾的防治措施,1洪水的形

2、成及危害,2.长江洪灾的成因及综合整治措施,长江防洪综合整治措施:,3我国自然灾害频繁而严重的原因 (1)我国地处世界两大地震带交会处,地壳活动强烈,是世界上地质灾害比较频繁的国家。 (2)我国季风气候特征明显、降水季节不均衡和年际变化大,使不同地区以及同一地区的不同季节,交替出现水旱灾害。,(3)由于乱砍滥伐,过度放牧,导致水土流失、荒漠化加重。 (4)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分布很不平衡,一旦发生灾害,给社会经济造成的影响往往比人少地多的国家严重。 (5)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基础比较薄弱,对防灾、减灾的投入相对不足。,洪灾的成因及防治措施 (1)我国洪灾频发的原因是什么? (2)

3、我们应该采取哪些应对措施?,总结归纳我国洪灾频发的原因: (1)降水集中程度高,集中于夏秋季节,全国大部分地区59月降水量占全年的比重高达80%左右。 (2)季风气候的不稳定性,降水年际变化大。 (3)乱砍滥伐,植被破坏严重。 (4)水利设施年久失修,河道淤塞,行洪能力差。 (5)大量河道、湖泊被淤、被填,缺乏蓄洪、滞洪场所。,综合分析防洪减灾措施主要分为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两类。 工程措施主要包括:兴修水库,退耕还湖,提高对洪水的调蓄能力;修筑堤坝,防止洪水漫溢;疏浚河道,加快泄洪速度;开辟分洪区,开挖分洪道,降低洪水水位等。,非工程措施主要包括:增强人们对灾害问题的认识,提高人们防灾减灾的

4、意识;严格控制滥砍乱伐,逐步提高森林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建立统一的减灾防灾管理体制,将减灾防灾纳入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发展计划;建立统一的抗洪抢险指挥管理系统,拟定居民的应急撤离计划,设置防洪保险基金和加强洪泛区土地管理;加强灾前水利建设投入与减灾科研投入,变被动救灾为主动防灾和抗灾等。,(2011深圳高一质检)自然灾害是自然异变(自然异常变化)与人类相互作用的产物,是人类文明进步面临的极大威胁之一。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下列事件属于自然灾害的是( ), 4.14玉树地震 2009年9月15日台风“巨爵”登陆广东 2009年11月19日至21日,英国遭遇千年一遇特大洪水 2009年9

5、月8日河南灵岩发生矿灾 “飞蝗蔽日,食禾至尽,民大饥相食” 2011年3月11日发生9.0级地震,失踪2万多人 A B C D,(2)第(1)题中的自然灾害属于气象灾害的有( ) A B C 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自然灾害定义、种类、特征。解决该题关键抓住以下几点: (1)发生在自然界中的对人类生命和财产造成损失的自然事件才是自然灾害。(2)发生在大气圈中的灾害属于气象灾害。 答案: (1)C (2)B,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图中字母代表的城市名称: A_,B_,C_, D_,E_,F_。 (2)长江洪水对_危害最为严重,其洪灾形成的原因是: 自然原因: a_ _; b_ _。,人为原

6、因: a_; b_。,(3)防洪措施有: _ _; _ _; _ _; _ _。,解析: 长江洪灾的成因:锋面雨带在长江流域滞留时间较长,导致南北支流同时来水,洪水叠加。人类活动对长江中上游山区植被的破坏,中游围湖造田,加剧洪灾发生的频率和强度。荆江河道“九曲回肠”,排水不畅,抬高水位,加剧长江洪灾。,综合治理长江的首要任务是防洪,主要的措施为:重点治理荆江河段:主要工程是人工裁弯取直工程和荆江分洪工程;兴建其他分洪、蓄洪工程以及水库,调蓄洪水;加固江防大堤工程;实施长江上、中游防护林工程,保持水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也是以防洪为主,兼顾其他效益的综合工程。,答案: (1)重庆 武汉 南京 上海

7、 攀枝花 宜宾 (2)中下游平原地区 a.长江支流众多,南北分布,有些年份雨带在本区长时间滞留 b荆江段特别弯曲,水流不畅,泥沙淤积,成为地上河 a.中上游植被破坏 b中下游围湖造田 (3)营造中上游防护林,保持水土 退耕还湖 兴修水利 重点治理荆江段,采取加固大堤、裁弯取直等工程措施,一、选择题 1(2010试题调研)2009年11月12日,石家庄市教育局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暴雪灾害应对处置工作确保师生安全的通知,下列内容可能出现在此通知中的是( ) 组织师生进行紧急撤离演练,明确撤离信号、路线和地点,确保遭遇险情时能及时、安全撤离,严禁学生下海或在水库中游泳,不许学生到海边观潮,更不能到海滩

8、戏水 迅速组织人员,以危旧房屋、学生宿舍、简易食堂、车棚、树木等易被积雪压塌的设施为重点,进行全面安全隐患排查,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对校内水、电气设施加强监控,避免因冻裂引发事故 A B C D,解析: 暴雪造成的积雪和降温容易引发房屋垮塌、水管冻裂等次生灾害。属于防汛措施,属于防御台风的措施。 答案: D,据史料记载,晋咸和三年(328年),榆次:雨雹破瓦、折木、苗稼荡然。据此完成24题。 2材料中的自然界灾害属于( ) A气象灾害 B水文灾害 C生物灾害 D地质灾害,3在晋咸和三年的雨雹灾害中,主要造成的影响是( ) A人员伤亡 B财产损失 C自然资源毁失 D环境受到污染 4榆次位于山西省,

9、自然灾害频发的原因是( ) A位于黄土高原,地形崎岖 B季风气候大陆性强,气温降水变率大 C受太行山脉的影响,降水量大 D位于非季风区,气候要素多变,解析: 雨雹等灾害是孕育在大气圈层中,属于气象灾害。从材料中可知,本次雨雹灾害主要是产生了“破瓦、折木、苗稼荡然”的破坏,属于财产损失。气温和降水等气候要素,因位于陆地内部受海洋影响小,变率增大,非常容易出现异常的变化,这往往成为气象灾害的诱因。 答案: 2.A 3.B 4.B,二、综合题 5中国是自然灾害频发地区,因气象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占所有自然灾害的70%,其中旱灾造成的损失最大,达50%。俗话说“水灾一条线,旱灾一大片”。结合以下材料,回

10、答问题。,材料一 旱灾在中国分布区域广,旱情类型多。东北地区盛夏干旱,“三天一小干,五天一大旱”;华北地区春旱严重,有“春雨贵如油”的说法;长江地区有农谚“春旱不算旱,夏旱减一半”;华南地区夏秋连旱;西南地区四季均可发生旱灾,而最严重的是冬春连旱,2010年的罕见旱灾铺天盖地而来,持续时间之长、受旱范围之广、受旱程度之重历史少见。土地龟裂,河道断流,麦苗枯死,饮水无源,材料二 中国东部雨带示意图(下图)。,(1)中国最干旱的地区和旱灾最严重的地区在分布上有什么区别?分析各自产生的原因。 (2)试从地理学的角度解释“水灾一条线,旱灾一大片”。,解析: 准确从材料和图中雨带的时间、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提信息。,答案: (1)最干旱的地区是西北地区。 原因是:深居内陆,海洋上的水汽难以到达。 旱灾最严重的地区是华北地区。 原因是:工农业发达、人口城市密集、需水量大,水资源缺乏。 (2)水灾受锋面雨带的影响,雨带呈带状分布;而旱灾是受大陆气团和反气旋天气系统控制形成的,因此呈片状分布。,练规范、练技能、练速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