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专题复习 我的家乡- 湖北省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5576610 上传时间:2019-03-12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3.4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 我的家乡- 湖北省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 我的家乡- 湖北省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 我的家乡- 湖北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历史专题复习 我的家乡- 湖北省(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的家乡湖北省一、书中要点:1、湖北省位于我国的中部,简称鄂东邻安徽省,东南邻江西省,南邻湖南省,西邻重庆市,西北邻陕西省,北邻河南省。处于“居中傍水,承东启西,贯通南北”的地理位置,它有利于我省的经济发展(湖北的区位优势)。2、湖北省位于中部经济地带,它处于东部与西部经济地带之间的过渡地带,有利于与东部和西部、南部和北部省份之间的经济联系,起着“承东启西,贯通南北”的作用。3、湖北省大部分位于长江流域的中游地段。处于我国地势的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之间,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有利于电力工业的发展4、湖北省的所辖的12个市、个自治州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个林区神农架林区、个省直管市,省会城

2、市武汉5地形复杂多样。有山地(鄂西北山地、鄂西南山地),有丘陵(鄂北岗地、鄂东北低山丘陵、鄂东南低山丘陵),有平原(江汉平原)。它有利于湖北省发展多种经营,同时对湖北省的经济发展也有不利的一面。6地势起伏大。“三面高,中间低”。7湖北段长江的最大支流汉江和第二大支流清江。8“江汉纳千河”即向心状长江水系结构,是由湖北省西、北、东三面高,中间低的地形结构造成的。9湖北省千湖之省。湖泊主要分布在江汉平原,洪湖为最大的湖泊。10.湖北省湖泊减少的原因是围湖造田,湖泊面积缩小后带来的危害是水产资源急剧减少、江河水量的调蓄能力减弱。解决办法是退耕还湖。11.湖北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是湖北也是我

3、国的气候资源。土地类型多样,为发展多种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12.湖北省已形成以种植业为基础,农、林、牧、渔业协调发展的部门结构。13.水稻和小麦是湖北省主要的粮食作物。棉花是湖北省主要的经济作物;淡水养殖居全国第二位,武昌鱼极负盛名,枝江以下的长江沿江是我国最大的天然淡水鱼苗产地。江汉平原是全国重点粮、棉和淡水养殖基地。14.湖北省的农业地域结构呈半环状分布,这与湖北省三面高,中间低的地势特征以及复杂多样的地形类型是分不开的。15.湖北省发展工业的优越自然条件(资源较丰富(除有丰富的水能资源外还有矿产资源大治铁矿和江汉油田),水陆交通便利,科技力量雄厚)16.钢铁工业是湖北省的支柱产业之一,集

4、中分布在鄂东地区,已形成以武汉、黄石、鄂州为基地的钢铁工业产业带;汽车工业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已形成以武汉、孝感、随州、襄樊、十堰为基地的汽车工业产业带;湖北是我国中部地区的水能仓库,目前在长江干流清江汉江形成了全国乃至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生产基地,建有三峡水利枢纽工程,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长江)、丹江口水电站(汉江)、隔河岩水电站(清江)。17.湖北省目前已经形成以武汉、黄石、鄂州为基地的武黄高新技术产业带。特别是以武汉光谷为代表的武汉东湖高新区更为著名。18.湖北省的交通运输形成了以陆路为主,内河航运、航空运输联运的立体交通网络。19.湖北城市集中分布在中东部,呈沿江河、沿铁路(公路)线分布。“九省通衢”武汉市,湖北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中国内地最大的水陆交通枢纽。历史文化名城襄樊市(2011更名襄阳)又是湖北的汽车城;水电之都宜昌市。20湖北“”两圈一带“”的建设武汉城市圈、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湖北长江经济带。二、典型例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