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10.1 中国自然地理复习系列课件 中图版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5571326 上传时间:2019-03-12 格式:PPT 页数:64 大小: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 10.1 中国自然地理复习系列课件 中图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高中地理 10.1 中国自然地理复习系列课件 中图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高中地理 10.1 中国自然地理复习系列课件 中图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高中地理 10.1 中国自然地理复习系列课件 中图版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高中地理 10.1 中国自然地理复习系列课件 中图版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 10.1 中国自然地理复习系列课件 中图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 10.1 中国自然地理复习系列课件 中图版(6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知识数据库,高端数据库,第十单元 中国地理,技能数据库,第一节 中国自然地理,区域地理,考情预测 1考情总结: (1)从考查内容看,主要涉及:以某区域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地理要素为背景,分析其成因的分布规律,评价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区域特点和差异的比较;区域内资源的配置,人类生产和生活与区域环境的协调发展。复习过程中要注意加强对区域定位我国不同区域的基本地理特征的掌握以及知识的灵活应用。 (2)从考查方向看,通常以我国某局部区域图为载体,考查我国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或以等值线图为背景,考查相关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状况。 (3)从题型上看,以综合题为主,选择题也有一定比重。, 2备考建议:

2、(1)重视以下考点内容:我国自然地理特征、不同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我国区域经济发展问题。 (2)题型重视综合题。 (3)联系现实热点,以我国重点工程(高速铁路建设、新能源开发、河流整治、澳门回归十周年、横琴岛经济开发区、黄河三角洲开发、西部大开发、两岸关系新发展)和时政热点区域的地图为载体,或以数据、图表为媒介,考查综合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和学以致用的能力。,1. (2009年江苏地理) 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依据居住环境、生态环境等14项指标,对我国200个城市2006年度宜居状况做了评估。图中数字是前30名的城市在各省级行政区的分布个数。读图回答(1)(2)题。(双选),(1)前30名城市个数较

3、多的省级行政区组合是( ) A湘、粤、闽 B苏、皖、鄂 C京、辽、鲁 D沪、浙、赣 (2)西北地区的城市未排入前30名,其主要限制因素可能是( ) A自然条件 B旅游资源 C城市建筑 D生态环境 【点拨】 本组题主要考查对中国政区认知及中国西北地区环境、资源的综合认知。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我国各省级行政区划的轮廓特征、名称等。 【解析】 第(1)题,将各组合中前30名城市个数计算出来即可。第(2)题,西北地区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限制了西北地区城市的发展。 【答案】 (1)AB (2)AD,2(2009年宁夏文综)中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有多条河流从东、南、西三面注入,北部有水道通往长江,湖泊

4、水面呈现“冬季一条线,夏季一大片”的景象变化。鄱阳湖是候鸟迁徙途中的重要栖息地。回答(1)(3)题。 (1)鄱阳湖在冬季成为迁徙鸟群重要栖息地的原因是( ) A湖滩面积大,水浅 B湖底砂砾石广布,水质好 C湖区少有大雾,能见度好 D湖泊受人类活动影响小 (2)鄱阳湖冬、夏水面景象变化的原因是( ) A湖底有线状洼地,冬季河道封冻,夏季来水量大 B湖底平坦,入湖水量夏季大于冬季 C湖底有线状洼地,水位季节差异明显 D湖底平坦,长江顶托作用季节变化明显,(3)过去50年来,鄱阳湖湿地大面积减少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水土流失加速湖泊淤积 B围湖造田 C气候变干造成湖泊水位降低 D湖区地壳明显抬升

5、【点拨】 本题考查洞庭湖面积的变化、原因以及洞庭湖在生态环境中的重要性。 【解析】 第(1)题,鄱阳湖成为候鸟栖息地,条件在于气候(纬度低、气候适宜,适宜越冬)、湿地面积广、滩涂、浅滩等鸟类活动的场所多。第(2)题,“一条线”、“一大片”反映出湖区水域轮廓的变化,可从水量、水位的变化进行分析。第(3)题,“湿地减少”、“湖泊面积减少”这些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受自然和人为两方面原因影响,但人为原因占主导,即围湖造田、湿地开发或引水灌溉致使湖水水量下降。 【答案】 (1)A (2)C (3)B,3(2009年江苏地理)小明计划考察某地,地理老师建议他最好把时间安排在8月至10月,要带上墨镜、遮阳帽、

6、防晒霜、羽绒服和防水服等物品。按照老师的建议,小明顺利地完成了考察活动。回答(1)(2)题。 (1)小明考察的目的地是( ) A青海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 B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 C四川大熊猫自然保护区 D内蒙古大草原 (2)下图的四幅照片中,由小明在考察地拍摄的是( ),A B C D,【点拨】 本组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景观照片等信息的获取能力及对相关中国地理知识的掌握。 【解析】 第(1)题,材料提示小明的考察时间为810月,为我国夏季,所带物品有墨镜、遮阳帽、防晒霜,说明日照强烈,羽绒服说明气温低、温差大,防水服说明有较强烈的雨雪天气。第(2)题,四川大熊猫自然保护区,青海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

7、内蒙古大草原,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 【答案】 (1)A (2)B,4(2009年广东地理)长江上游地区地形复杂,自然资源较丰富,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8001600mm之间。根据所学知识和下列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长江上游流域的优势自然资源有_、_、_等。 (2)重庆三峡库区水土流失面积比重最大的土地类型是_;在地形坡度525范围内,随着坡度的增大,水土流失面积比例_。 (3)长江上游流域水土流失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多选)( ) A植物种类增加 B土壤肥力降低 C涵养水源能力下降 D泥沙淤积河道和湖泊 E增加降水量,引发滑坡、泥石流 (4)分析影响该区域水土流失的自然因素。 (5)提出该区

8、域水土流失的治理对策。 【点拨】 本题考查对流域开发及综合治理等知识的掌握情况;考核获取图表信息、结合区域地理知识对所获取的信息进行判断、分析和综合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体现了地理学科的综合性。,【解析】 第(1)题,据甲图图例可知,当地水资源、矿产资源丰富,加之该区域地形高低落差大,包括我国横断山区在内,故水力资源、生物资源(森林资源)丰富。第(2)题,据乙图可知,重庆三峡库区水土流失面积比重最大的土地类型是旱地,据丙图可知,在地形坡度525范围内,随着坡度的增大,水土流失面积比例增大。第(3)题,长江上游流域水土流失主要原因是植被破坏,流水侵蚀加剧。其结果是植被涵养水源能力减弱、小气候湿度减

9、小,肥沃的表土流失使土壤肥力下降,流失的土壤在河道、湖泊淤积使其泄洪能力降低,导致水旱灾害频繁。植物种类增长应该是生态环境改良的结果。第(4)题,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自然因素有降水、地形、土质条件、植被状况。第(5)题,水土流失治理的主要对策是恢复自然植被。,【答案】 (1)水资源 水力资源 矿产资源 生物资源(森林资源)(任选三个) (2)旱地 增大 (3)BCD (4)自然因素:降水(强度);地形坡度;土质条件;植被状况。 (5)治理对策:(封山育林)保护植被;退耕还林还草(增加地表植被覆盖);建设水土保持工程;实施生态移民;调整产业结构。,一、中国的地形,二、中国的气候,三、中国的河流和湖

10、泊,四、中国的自然资源,【答案】 西高东低 多种多样 面积广大 相差不大 相差很大 冬季风 海洋 夏季风 夏季风进退规律 大陆性季风气候 雨热同期 气候复杂多样 青藏高原湖区 品种齐全 分布不平衡 类型多样,1.结合地势三级阶梯图分析我国地形特征及意义,(1)地势特点: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 (2)地势意义:地势西高东低,有利于海洋上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形成降水;使我国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东西交通,方便沿海和内地的经济联系;同时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 (3)地形特点: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 广大,平原面积小。 (4)地形意义 有利影响:地形多种多样,为我国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提供了

11、有利条件。 不利影响:山区多,平原少,给大规模商品化生产、管理带来了困难;同时山区由于地形崎岖,交通闭塞,经济文化相对落后,而且耕地资源不足。 2主要的地形区 (1)主要的山脉,(2)四大盆地,(3)三大平原,(4)四大高原,典例1 读我国沿32 N地形剖面图(图甲)和各类地形比例扇形图(图乙),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中反映我国地势的总特征是_,呈阶梯状分布。这种地势特征对我国河流流向的影响是_ 。 (2)写出图甲中代号表示的内容。 山脉: _ , _ , _ 。 地形区:A. _ ,B. _ ,C. _ 。 其中作为阶梯分界线的山脉有 (填序号)。 (3)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以高原、盆地为

12、主,下列地形区中,位于第二级阶梯上的有(多选) ( ) A青藏高原 B长江中下游平原 C黄土高原 D华北平原 E四川盆地 F东北平原 G南岭 H塔里木盆地 (4)我国地形类型齐全,复杂多样。如图乙所示,我国各种地形类型中,比重最小的是_;图中字母M代表的地形类型是_。 (5)习惯上,人们把山地、丘陵和比较崎岖的高原统称为山区。我国山区面积广大,资源丰富,在发展_、_等方面,往往具有优势。,【思路解析】 图甲反映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受其影响我国许多大河西源东流;32 N纬线自西向东依次经过喜马拉雅山脉、青藏高原、横断山脉、四川盆地、巫山、长江中下游平原;横断山脉为地势第一、二级阶梯的

13、分界线,巫山为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我国第二级阶梯上的地形区有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黄土高原等,青藏高原地处第一级阶梯,长江中下游平原、华北平原、东北平原、南岭位于第三级阶梯;由图乙可看出,各类地形类型中山地占33%,比重最大,丘陵比重最小,只有10%,M是指我国的平原比重;山区地势起伏较大,不利于发展种植业,但有利于发展林业、畜牧业及采矿业和开发旅游业。 【答案】 (1)西高东低 大河自西向东流(西源东流) (2)喜马拉雅山脉 横断山脉 巫山 青藏高原 四川盆地 长江中下游平原 (3)CEH (4)丘陵 平原 (5)(林业、畜牧业)采矿业 旅游业,准确记忆我国的主要山脉和地形区 (1)从平

14、面图上掌握我国主要山脉、高原、平原、盆地和丘陵的分布位置及它们之间的相对位置; (2)结合省级行政区的分布记忆; (3)结合经纬线记忆,即以某条经(纬)线为依据掌握这条经(纬)线穿过的我国主要地形区;(4)根据河流进行记忆;(5)根据地形剖面图进行记忆。,读我国沿某线地形剖面图,回答(1)(3)题。,(1)d处山脉为( ) A天山 B阴山 C太行山 D秦岭 (2)b处发展农业生产的主要障碍不包括( ) A盐碱 B台风 C风沙 D旱涝 (3)由a到c沿线地表植被水平变化着重体现了( ) A纬度地带性 B经度地带性 C垂直地带性 D方向地带性 【解析】 根据经纬度可判断d处山脉为太行山。b处为黄淮

15、海平原,盐碱、旱涝、风沙是其发展农业的三大障碍。由a到c沿线植被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过渡到亚寒带针叶林,体现的是纬度地带性。 【答案】 (1)C (2)B (3)A,1.我国冬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及原因,2.降水分布和时间分配规律及原因,3.气候特征及评价,典例2 (2007年上海地理)读中国东部地区梅雨期起讫等日期线图,回答问题。,(1)在多年平均情况下,福州梅雨起始日是_,徐州梅雨终止日是_ 。 (2)在多年平均情况下,杭州梅雨的持续天数约_天,宜昌的梅雨持续天数约_天。 (3)我国东部地区梅雨起始日期的早晚、梅雨天气持续天数长短的空间分布特点是: 自南向北: _自东向西: _(4)上海有的年份梅雨季节较常年明显偏长,有的年份梅雨期间雨天很少(这种情况俗称“空梅”),其原因分别是_。,【思路解析】 本组题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