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12.4 德国鲁尔区的探索复习系列课件 中图版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5562586 上传时间:2019-03-12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1.6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 12.4 德国鲁尔区的探索复习系列课件 中图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高中地理 12.4 德国鲁尔区的探索复习系列课件 中图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高中地理 12.4 德国鲁尔区的探索复习系列课件 中图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高中地理 12.4 德国鲁尔区的探索复习系列课件 中图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高中地理 12.4 德国鲁尔区的探索复习系列课件 中图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 12.4 德国鲁尔区的探索复习系列课件 中图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 12.4 德国鲁尔区的探索复习系列课件 中图版(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知识数据库,第十二单元 区域可持续发展,技能数据库,第四节 德国鲁尔区的探索,必修三,【答案】 水陆交通 煤炭 水源 铁矿区 市场 煤炭 钢铁 传统 新兴 第三 科研机构 高等教育 交通 环境保护,一、选择题 鲁尔区是著名的传统工业区图。回答13题。,1下列关于鲁尔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发展基础是交通便利 B发展基础是铁矿资源丰富 C属于分散型的工业化地区 D属于资金密集型的工业区 【解析】 鲁尔区发展的基础是煤炭资源丰富,属于集聚型的工业化地区,是资金密集型的工业区。 【答案】 D,220世纪50年代以后,鲁尔区一度衰落,其内部原因在于( ) A工业结构单一 B煤炭能源地位下降 C世界

2、性钢铁过剩 D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解析】 鲁尔区衰落的内部原因是生产结构单一,外部原因是煤炭能源地位下降、世界性钢铁过剩、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答案】 A 3鲁尔区吸引新兴企业来此落户的措施是( ) A提高煤炭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 B将钢铁工业日益集中到东部地区 C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网 D缩小每个钢铁企业的规模 【解析】 鲁尔区吸引新兴企业来此落户的措施有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网、发展科技,繁荣经济、消除污染,美化环境。 【答案】 C,为应对这次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我国政府出台多项针对性措施其中包括提高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退税率。回答45题。 4受此政策的影响,下列企业将直接受惠的是( ) A有色金

3、属冶炼企业 B石油化工企业 C箱包、玩具企业 D软件开发企业 【解析】 这些工业部门中, 箱包、玩具等劳动力密集型工业是我国主要出口企业,将收益最大。 【答案】 C 5国家出台这一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 提高企业产品附加值 解决大量人口的就业问题 鼓励劳动密集型企业增加出口 促使企业产业升级 A B C D 【解析】 国家出台这一措施的主要目的是鼓励劳动密集型企业增加出口,解决大量人口的就业问题。并不能对企业产业升级起到好的作用。 【答案】 D,二、综合题 6(2009年湖南联考)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材料二 2001年2月,国家计委正式批复,在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建立国家光电子产

4、业基地,即武汉中国光谷。目前,光谷建成了国内最大的光纤光缆、光电器件生产基地,最大的光通信技术研发基地,最大的激光产业基地。光纤光缆的生产规模居全球第二,国内市场占有率达50%,国际市场占有率12%;光电器件、激光产品的国内市场占有率40% ,在全球产业分工中占有一席之地。,(1)莱茵河有着很高的航运价值,试分析莱茵河航运价值高的原因。 (2)简要分析武汉光谷形成的区位因素。 (3)甲、乙两工业区均拥有发达的钢铁工业,试比较两地钢铁工业建立和发展的不同区位条件。 【解析】 本题重在考查调用地理原理分析探究实际问题的能力。甲为长江三角洲基地,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乙为德国鲁尔区,是世界传统

5、工业的典范。联系两图自然和社会经济特征不难分析解答各题。 【答案】 (1)莱茵河流域地处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温和多雨,流量大且稳定,没有明显的枯水期;流经平原地区,落差较小,水流平缓,通航里程长;流经地区经济发达,运输需求大。 (2)交通便利,科技力量雄厚,环境优美,产业基础好,协作条件优越,政府的大力扶持 (政策的优惠)。 (3)甲地为沪宁杭工业区,拥有便利的海洋运输。乙地是鲁尔区,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1.鲁尔区发展的区位条件及对工业发展的影响,2.20世纪50年代德国鲁尔区衰落的原因,典例1 (2009年北京文综)区域合作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向,在增进各国经济互惠与文化交流、促进区域发

6、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回答下列问题。 在欧盟前身“欧洲煤钢联营”成员国中,德国煤矿资源丰富,法国铁矿资源丰富。该组织的成立大大提高了两国钢铁企业的生产效率。,(1)指出该组织成立之初德法两国大型钢铁企业所邻近的城市,并说明布局理由。 (2)说出德法两国之间煤和铁矿石的主要运输方式及其优势。 【思路解析】 解题时要结合文字信息和图像信息,由文字信息得出国家及其矿产,然后结合图找出矿产资源附近的城市即可。据图例和图示信息,即可分析德法两国之间煤和铁矿石的主要运输方式及其优势。 【答案】 (1)分布在杜伊斯堡、梅斯附近。钢铁工业是原料指向型企业,因此靠近煤或铁矿石的产地。 (2)铁路运输,水路

7、运输。运量大,运费低。,(2009年青岛模拟)读鲁尔区产业人数的变化图(甲)和鲁尔区大气污染物含量的变化图(乙),回答下列问题。,(1)鲁尔区的第二产业的主导工业是_等,其最早形成工业区的主要区位因素是_ 。试分析其产业结构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2)鲁尔区在冬季易出现严重的大气污染事件,据下表中的数据,判断一天中污染程度最大发生在_(时间段)上。,A34时 B78时 C134时 D1924时 (3)根据乙图分析,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鲁尔区的环境质量发生了什么变化?其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4)德国鲁尔区的莱茵河曾遭受严重污染,鱼虾难觅,如今却清澈洁净,成为欧洲人休闲度假胜地之一,试分析该

8、河得到成功治理的有效途径。,【解析】 本题通过统计图和表同时提供数据及信息,首先联系鲁尔区发展的区位条件,得出鲁尔工业区的主导产业部门和工业区位因素。然后根据表中的数据判断出一天中污染程度最大的时间为78时,因为此时易出现逆温现象,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鲁尔工业区的大气污染物均变化图是解答鲁尔区环境质量变化的重要依据。原因的分析需要结合鲁尔区不同年代产业结构的变化。 【答案】 (1)煤炭、钢铁、机械、化学工业 能源(煤炭) 世界经济结构的调整;钢铁、煤炭等工业的衰退,高科技产业的发展;环境污染加重等。 (2)B (3)大气污染物含量呈波状下降,环境质量明显好转。原因:产业结构调整,重污染企业规模

9、减小,轻污染或无污染的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比重提高;采取了减轻和消除污染的相关技术措施;绿化美化环境。 (4)调整工业布局;严格控制工业废水、废气的排放;建立完善的废弃物回收装置和污染处理系统;开展大规模的植树造林等。,典例2 东北地区是我国以机械等部门为主的老工业基地。表甲为东北产业结构变化表,图乙是东北某城市以煤炭为主导产业的产业结构调整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1)请简述东北地区发展机械工业的有利区位条件。 (2)产业结构调整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主要措施之一。与1978年相比,2005年产业结构的变化特点是_。 (3)乙图中,字母A表示_工业,B表示_工业。 (4)工业旅游是指以工业生产

10、场所、工业产品、工业生产工艺过程等为主要吸引物开发的旅游项目。开发工业旅游最主要的条件是( ) A资源的游览价值 B地区接待能力 C市场距离 D旅游环境承载量 (5)试分析图乙所示产业结构调整模式的优点。,【思路解析】 本题是以图表为载体,考查工业区位分析、工业生产、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调整等知识,以及图表阅读、分析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第(1)题,机械工业的有利区位条件分析要结合教材中区位问题分析的一般方法,了解工业主要的区位因素,同时再结合我国东北地区的区域地理知识组织答案。第(2)题,阅读表格,对比2005年与1978年三大产业的比重,不难得出结论。第(3)题,为机械工业提供原料的是钢

11、铁工业,为造纸和木材加工提供原料的是森林工业。第(4)题,从题目提供工业旅游的概念可知,要发展工业旅游,前提是有能吸引游客、且与工业有关的旅游资源。第(5)题,通过阅读图乙,其产业结构调整由原来以煤炭为主,发展成以煤炭、森林等资源为依托,有资源综合利用的各种工业,且发展食品工业、旅游等部门。这必将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益,减少环境污染等,为老工业基地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答案】 (1)原料丰富;能源充足;市场条件好;交通便利;技术基础好;国家政策支持。 (2)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产业比重下降,但依然保持优势;第三产业比重大幅上升 (3)钢铁 森林 (4)A (5)避免煤炭资源枯竭

12、带来的经济衰退;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就业机会;保护生态环境。,德 国鲁尔区从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对经济结构进行大规模的调整。读鲁尔区产值结构图(图中表示1958年,表示2005年),回答(1)(2)题。,(1)图中反映鲁尔区经济结构调整前后的显著变化是( ) A重工业比重下降,轻工业比重上升 B第三产业迅速发展 C园艺业比重增大 D钢铁工业比重上升,化学工业比重下降,(2)调整后,鲁尔区的炼铁厂集中到西部,有的炼铁高炉还建到了荷兰海边,主要原因是( ) A盛行风会将烟尘吹向海洋,减轻大气污染 B靠近鹿特丹港及莱茵河,降低运费 C可将铁矿石炼铁后的废渣提供给荷兰填海造陆及作建筑材料 D炼铁需要大量冷却水,西部水源丰富 【解析】 第(1)题,读三角坐标图可知,点钢铁工业、第三产业、化学工业的比重分别约为65%、15%、20%;点钢铁工业、第三产业、化学工业的比重分别约为38%、32%、30%。由两点的数值很容易得出,钢铁工业比重下降,化学工业比重上升,第三产业由15%到32%明显上升,从图中看不出园艺业比重的变化。第(2)题,德国鲁尔区由于资源、环境等问题,炼钢厂搬到荷兰海边,靠近港口,有利于就近利用进口的铁矿石,降低费用,利于降低成本,提高利润。 【答案】 (1)B (2)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