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高一生物 第5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基础测试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5562217 上传时间:2019-03-12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年高一生物 第5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基础测试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2年高一生物 第5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基础测试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2年高一生物 第5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基础测试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2年高一生物 第5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基础测试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2年高一生物 第5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基础测试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年高一生物 第5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基础测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年高一生物 第5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基础测试(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5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基础练习第一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1 、下列关于酶的叙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 酶都有消化功能; 酶的本质是蛋白质,蛋白质都是酶; 酶能够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具有专一性、高效性; 酶促反应与外界条件无关; 淀粉酶能促进淀粉水解; 酶只有在生物体内才起催化作用 A. B. C. D. 2 、同一个体内各类活细胞所含的酶( )。 A. 种类有差异,数量相同B. 种类有差异,数量不同 C. 种类无差异,数量相同D. 种类无差异,数是不同 3 、在测定胃蛋白酶活性时,将溶液的 pH 由 10 降到 2 的过程中,胃蛋白酶的活性将( )。 A. 不断上升B

2、. 没有变化C. 先升后降D. 先降后升 4 、将乳清蛋白、淀粉、胃蛋白酶、唾液淀粉酶和适量水混合装入一个容器内,调 整 pH 至 2.0 ,保存于 37 的水溶锅中,过一段时间后,容器内剩余的物质是( )。 A. 淀粉、胃蛋白酶、多肽、水 B. 唾液淀粉酶、淀粉、胃蛋白酶、水 C. 唾液淀粉酶、胃蛋白酶、多肽、水 D. 唾液淀粉酶、麦芽糖、胃蛋白酶、多肽、水 5 、进入冬眠的动物代谢极为缓慢,最根本的原因是( )。 A. 体内酶的活性低B. 气温低C. 进食少D. 耗能少 6 、在生物体内,各种化学反应之所以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其原因是( )。 A. 酶的催化反应具有高效性 B. 酶的催化反

3、应具有多样性 C. 酶的催化反应具有专一 D. 酶的催化反应具有稳定性 7 、加酶洗衣粉能够除去衣物上的奶渍和血渍,因为它含有( )。 A. 脂肪酶B. 蛋白酶C. 淀粉酶D. 氧化酶 8 、酶的基本组成单位是( )。 A. 氨基酸B. 核苷酸C. 核糖核苷酸D. A 或 C 9 、人在发高烧时食欲降低,感觉食之无味,其原因是( )。 A. 体温升高,导致肠胃不能及时排空 B. 体温升高,完全抑制了消化酶的分泌 C. 体温升高,消化酶的活性受到影响 D. 体温升高,破坏了体温调节系统,从而影响了肠胃的吸收 10 、 1962 年,科学家里斯和普兰特等用电子显微镜观察衣藻、玉米等植物的超薄 切片

4、,发现在叶绿体的基质中有 20.5mm 左右的细纤维存在。用 DNA 酶处理这种细纤维,细纤维会消失。由此证明叶绿体中含有的这种经纤维结构是( )。 A. 酶B. RNA C. DNA D. 核酸 11 、把酶放在 0 和 100 的温度条件下处理后,酶均失去活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经过 0 处理的酶的活性能够恢复 B. 经过 100 处理的酶的活性能够恢复 C. 经过 0 处理的酶的空间结构遭破坏 D. 经过 100 处理的酶被水解成了氨基酸 12 、血液凝固是一系列酶促反应的过程。在下列哪种体外温度条件下,采集到的血 液凝固最快?( ) A. 0 B. 15 C. 25 D

5、.35 13 、验证酶的高效性实验成功的关键是( )。 A. 试管是否干净 B. 肺脏是否新鲜 C. 卫生香(或火柴梗)是否点燃 D. 所用肝脏研磨液的多少 14 、研究认为,用固定化酶技术处理污染具有很广的应用前景。如将从大肠杆菌中得到的磷酸三酯酶固定到尼龙膜上制成制剂,可用于降解残留在土壤中的有机磷农药。与微生物降解相比,其作用不需要适宜的( )。 A. 温度 B. pH C. 水分 D. 营养 15 、下图中,横轴表示酶的催化反应条件,纵轴表示酶的催化反应速率,能正确反映温度、 pH 和底物浓度与酶催化反应速率关系的曲线分别是( )。 A. 甲、乙、丙 B. 甲、甲、乙 C. 甲、丙、乙

6、 D. 甲、甲、丙 1 、 D 提示 首先明确酶的概念。根据概念可知,酶是一种有机物,这种有机物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它具有催化作用,而不是只具有消化作用,科学实验研究表明;胃蛋白酶、唾液淀粉酶等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 RNA 。所以说酶的本质是蛋白质的是错误的,蛋白质都是酶也是不正确的。蛋白质种类很多,有功能蛋白质和结构蛋白质之分。酶的特性告诉我们,酶具有高效性、专一性,并且需要适宜的条件。 2 、 B 3 、 B 提示 胃蛋白酶的最适 pH 为 1.5 左右,在 pH 为 10 时,酶已丧失活性。所以尽管 pH 为 10 降至 2 ,但胃蛋白酶一直没有活性。 4 、 A 提示 在 pH

7、为 2.0 时,唾液淀粉酶已经失活,蛋白质均被胃蛋白酶水解。 5 、 A 6 、 C 7 、 B 8 、 D 提示 绝大多数酶的成分是帽白质,少数酶的成分是 RNA 。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 RNA 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 9 、 C 提示 发烧时,体温升高高于体内酶的最适温度,使相关消化酶的活性降低。 10 、 C 提示 因为酶有专一性,用 DNA 酶处理能消失的物质中一定含有 DNA 。 11 、 A 提示 过酸、过碱或高温均会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使酶永久失活。 0 的低温虽然使酶的活性明显降低,但酶的空间结构保持稳定,在适宜的温度下酶的活性可以恢复。 12 、 D 提示

8、 学生易误选 A 。血液凝固的快慢取决于相关酶的催化活性的高低。 35 最接近酶的最适温度,酶的催化活性最高。 13 、 B 14 、 D 提示 酶的催化作用都需要适宜的温度、 pH ,相关反应的进行通常都需要在水溶液中进行。 15 、 D 第二节细胞的能量“通货”ATP1 在水深 200m 的深海处,光线极少,能见度极低。有一种电鳗有特殊的适应性,能通过自身发出高达 5000V 的生物电,击昏敌人,获得食物,保护自己。电鳗生物电的直接来源是( ) A 葡萄糖彻底分解 B 氨基酸彻底分解 C 丙酮酸彻底分解 D 三磷酸腺苷的分解 2 ATP 之所以作为能量的直接来源,是因为( ) A ATP

9、在细胞内数量很多 B ATP 中的高能磷酸键很稳定 C ATP 中的高能磷酸键储存的能量多且很不稳定 D ATP 是生物体内唯一可以储存能量的化合物 3 “高能磷酸键”的“高能”是指该键( ) A 键能高B 活化能高C 水解释放出的自有能高D A 、 B 、 C 三者都是 4 30 个腺苷和 60 个磷酸基最多能组成 ATP ( ) A 10 个 B 20 个 C 30 个 D 60 个 5 三磷酸腺苷中任何高能磷酸键水解后均可放能 30.54kJ/mol ,那么, 1molATP 中所有磷酸键储存的化学能为( ) A 34.54mol B 61.08mol C 91.6mol D 介于 61

10、.08mol 与 91.6mol 6 下列关于人体细胞的 ATP 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ATP 虽在人体细胞中普遍存在,但含量不多 B ATP 在人体细胞中普遍存在,含量很高 C 它含有三个高能磷酸键 D 当它过分减少时,可由 ADP 在不依赖其他物质的条件下直接形成 7 下列生理过程中不需要消耗 ATP 的是( ) A 在核糖体上合成血红蛋白 B 在肺泡表面进行气体交换 C 小肠吸收氨基酸 D 神经冲动的中枢传导 8 下列关于 ATP AD P P i 能量的反应式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反应式中物质可逆,能量不可逆 B 反应式中能量可逆,物质不可逆 C 反应式中的物质和能量均

11、可逆 D 生物体内 ADP 转变成 ATP 所需能量都来自呼吸作用 9 绿色植物细胞的下列结构或部位中,不能产生 ATP 的是( ) A 叶绿体B 线粒体C 核糖体D 细胞质基质 10 草履虫的纤毛运动和变形虫的变形运动都是由肌动蛋白利用 ATP 提供的能量完成的。此时能量转换成了( ) A 机械能B 化学能C 渗透能D 电能 11 ATP 是细胞内的能源物质,医药商店出售的 ATP 注射液可以治疗心肌炎。若人体静脉注射这种药物, ATP 到心肌细胞内至少要通过的细胞膜层数为( ) A 1 B 2 C 3 D 4 12 ATP 形成 ADP 时最先断裂的是 A 腺苷与磷酸的结合键 B 两个高能

12、磷酸键 C 靠近腺苷的那个高能磷酸键 D 远离腺苷的那个高能磷酸键 1 、 D 2 、 C 3 、 C 4 、 B 提示 一分子 ATP 是由 1 个腺苷和 3 个磷酸基团组成的, 60 个磷酸基最多可形成 20 个 ATP 。 5 、 D 提示 ATP 有 2 个高能磷酸键,高能磷酸键水解时释放的能量达 30.54Kj/mol ;另外磷酸基团与腺苷之间的化学键也可水解放能,但能量少于 30.54Kj/mol 。 6 、 A 提示 ATP 化学性质不稳定,虽然在人体细胞中普遍存在,但很容易转化成 ADP 。 ADP 在形成 ATP 时,必须与游离的磷酸基结合。 7 、 B 提示 在肺泡表面进行

13、气体交换时,气体进出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不需要消耗能量。 8 、 A 9 、 C 提示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能够产生 ATP ;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是呼吸作用的场所,也可以产生 ATP ;核糖体上进行氨基酸的脱水缩合作用,是一种耗能反应,需要消耗 ATP 。 10 、 A 11 、 C 提示 ATP 穿过毛细血管壁时,经过了一层细胞(两层细胞膜);直接进入心肌细胞时,又需再穿过一层细胞膜。 12 、 D 第三节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1 、人体进行有氧呼吸的场所是( )。 A. 肺泡 B. 细胞质基质C. 线粒体D. 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2 、下列有关线粒体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线

14、粒体具有内外两层膜,内膜折叠成嵴,使内膜的表面积大大增加 B. 线粒体内膜和基质中含有许多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 C. 线粒体进行呼吸作用时必须有氧的参与 D. 细胞产生 CO2的部位一定是线粒体 3 、生物体吸收的 O2用于( )。 A. 在线粒体内含成 CO2 B. 在细胞质基质中与 H 结合生成水 C. 部分形成 CO2,部分与 H 结合生成水 D. 在线粒体内与 H 结合生成水 4 、用含18O 的葡萄糖跟踪有氧呼吸过程中的氧原子,18O 转移的途径是( )。 A. 葡萄糖 丙酮酸 氧 B. 葡萄糖 丙酮酸 氧 C. 葡萄糖 氧 水 D. 葡萄糖 丙酮酸 二氧化碳 5 、将鼠的肝细胞磨碎,离心后试管中有一层成分含许多呼吸酶。这些呼吸酶可能来自( )。 A. 细胞膜B. 细胞质C. 核仁D. 核膜 6 、马铃薯块茎进行无氧呼吸只能释放少量能量,其他能量( )。 A. 贮藏在葡萄糖中B. 存留于酒精中 C. 存留于乳酸中D. 以热能形式散失 7 、在四支试管中分虽含有下列不同的化学物质和活性酵母细胞制备物,经一定时间的保温后,能产生的 CO2的是( )。 A. 葡萄糖细胞膜已经破裂的细胞B. 葡萄糖线粒体 C. 丙酮酸核糖体D. 丙酮酸内质网 8 、在营养丰富、水分充足、气温适宜、黑暗密闭的环境中,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