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1.5 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限时规范训练 新人教版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5559688 上传时间:2019-03-1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8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1.5 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限时规范训练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1.5 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限时规范训练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1.5 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限时规范训练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1.5 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限时规范训练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1.5 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限时规范训练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1.5 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限时规范训练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1.5 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限时规范训练 新人教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2011惠州模拟)人类活动会导致某些自然要素的变化,进而带动其他要素的变化,其中水是比较容易受人类影响的自然要素。结合下图完成13题。1判断方框、相应内容的排序,正确的是 ()土壤水增多库区蒸发量增大蒸腾加强植被覆盖率增加A. BC D解析:修建水库一方面使得库区土壤水分增多,给植被生长提供更多水分,植被覆盖率增加,进一步导致蒸腾作用加强,使水库周围降水增多;另一方面水面增大,导致库区蒸发量增大,水库周围降水增多。答案:C2图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A整体性特征 B区域性特征C差异性特征 D不稳定性特征解析:该图反映了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

2、作用,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答案:A3阿斯旺大坝修建之后,对尼罗河河口地带产生的负面影响有 ()土壤肥力下降产生土壤盐碱化洪涝灾害加剧渔业产量下降三角洲面积扩大A. B C D解析:阿斯旺大坝修建之后,可以调节河流径流的季节变化,减少洪涝灾害的发生,同时大坝修建之后,径流趋缓,携带的泥沙减少,渔业产量下降,三角洲面积有减少的趋势。答案:D读世界某区域示意图,完成45题。4图中甲、乙、丙三处植被分布正确的是 ()解析:图示区域为南美洲南部地区,山脉为安第斯山脉,甲、乙、丙三处都位于西风带,由于受到安第斯山脉的阻挡,东侧的巴塔哥尼亚高原为温带荒漠。答案:B5图中乙、丙两处植被的分布主要体现了 (

3、)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D非地带性规律解析:由于受地形影响,乙、丙两处植被不同,所以其分布为非地带性现象。答案:D读下图,回答67题。沿南纬某纬线乙大陆主要自然带分布示意图6甲大陆东、西两侧的自然带对应的气候类型 ()A分别是温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B均为温带海洋性气候C分别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D均为地中海气候解析:图中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在北半球中纬度大陆(亚欧大陆)比较突出,东岸为温带季风气候条件下的温带落叶阔叶林带,西岸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条件下的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答案:A7甲大陆自然带与乙大陆自然带类型相同,关于其成因的叙述,正确

4、的是 ()A都是由于深居内陆,气候干旱而形成的B都是由于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气候干旱而形成的C自然带深居内陆;自然带地处山脉背风坡D自然带受西风带影响;自然带受寒流影响解析:是由于亚欧大陆内部远离海洋,气候干燥,降水稀少而形成的温带荒漠带;是由于安第斯山脉对西风的阻挡而形成的温带荒漠带。答案:C(2011临沂模拟)读北半球某森林带分布上限与经纬度的关系图,回答89题。8该森林带是 ()A常绿阔叶林带 B常绿硬叶林带C落叶阔叶林带 D针叶林带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森林带在低纬度地区分布在海拔4 000米左右的高山地区;而在平地上,主要分布在纬度大于60的地区,说明其是比较适应高纬生存环境的针叶林

5、带。答案:D9形成该森林带自沿海向内陆分布高度逐渐升高的主要因素是 ()A热量 B水分 C光照 D地形解析:由图可知,该森林带在不同的经度地区分布的高度也有差异,大体是沿海地区的分布海拔较低,内陆地区的分布海拔较高,这是由于沿海地区水分条件较好所致。答案:B(2011杭州模拟)读我国部分山地垂直带谱,完成1012题。10按高纬到低纬排序正确的是 ()A甲乙丙 B乙丙甲C丙甲乙 D甲丙乙解析:山麓地区的自然带与山地所在的水平带一致,同一自然带的分布,纬度越高,其海拔越低。答案:A11图中针叶林分布高度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A热量 B水分 C坡向 D地形解析:不同纬度同一自然带的分布高度差异,影响

6、因素是热量和水分条件的组合,热量因素是主要的。答案:A12丙图中苔原带缺失的主要原因是 ()A纬度低 B海拔高度低C处于阴坡 D处于背风坡解析:苔原带的缺失是由于丙山所在的纬度低,气温高,而山脉的高度不够,达不到苔原带所需要的较低温度。答案:B二、综合题(共3小题,共52分)13阅读我国某地区的自然景观综合标志图,回答有关问题。(14分)(1)图示最有可能是我国的_地区,该地区各自然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突出反映了地理环境的_性。(2)该地区河流出现汛期的季节一般是在_和_,其原因分别是_。(3)若该地区森林面积锐减,则对本区内的土壤和河流有何主要影响?解析:根据图中的“三面环山、平原中

7、开”“冷湿的温带季风气候”“色暗的肥沃土壤”等信息,可判断该地为我国的东北地区;东北地区的河流一年一般有两次汛期;本区森林锐减,水土流失会加剧,土壤肥力下降,河流含沙量增加,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加大。答案:(1)东北整体(2)春季夏季春汛的主要原因是春季季节性积雪融化;夏汛主要是夏季风带来的丰沛降水(3)对土壤:腐殖质减少,水土流失加剧使得土层变薄,肥力下降。对河流:含沙量增加;降水多时易形成洪水,无降水时河流水量锐减甚至断流。14某位同学对照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画出了亚欧大陆自然带分布的理想模式图(见下图),以便更好地记忆。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8分)(1)填出图中各自然带名称:_,_,_

8、,_,_。(2)图示自然带名称相同,而其气候类型不同的数码是_;自然带名称不同,但气候形成原因相同的数码是_。(3)没有画出的自然带是_,因此,不能详细呈现该自然带的_规律。(4)在影响自然带的因素中,画此图时没有考虑的因素是_。解析:解答本题应依据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分析归纳。第(1)题,由图中自然带的分布可知,为亚寒带针叶林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第(2)题,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对应的气候类型是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下的自然带不同,但其气候成因都是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第(3)题,没有画出的是中纬度内陆的温带荒漠带,因此

9、不能详细呈现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第(4)题,理想模式下没有考虑洋流、地形起伏等因素。答案:(1)亚寒带针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2)(3)温带荒漠带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4)洋流、地形起伏等15读南美洲南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过程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20分)(1)图中山脉西部海域位于_板块。根据板块构造理论,说明该山脉高度的变化趋势及原因。(2)图中山脉东侧的荒漠景观属于_现象,简要说明其形成原因_。引起图中地理环境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_,该变化过程体现了地理环境的_。(3)若此山脉变为平地,试分析其可能给南美洲自然环境带来的影响

10、。(4)图中D处的植被会对全球环境产生什么影响?(5)据国际环保组织研究统计,近年来亚马孙河流域某些地区的降水减少了约20%,但流入江河的水量及洪水反而增加了,试分析其原因。解析:第(1)问,读图可知,该山脉为安第斯山脉,它是由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挤压碰撞而成,所以有可能升高。第(2)问,图中山脉东侧的荒漠景观属于非地带性现象,是因为山脉(安第斯山)的隆起阻挡西风进入,使该地降水少;引起南美洲南部自然环境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地壳的运动,它说明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第(3)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4)问,D处植被为热带雨林,它能调节全球气候,维持全球生态平衡。第(5)问,该地区的雨林被大量破

11、坏导致亚马孙河流域某些地区降水减少,森林涵养水源的功能下降,水土流失加剧。答案:(1)南极洲该山脉可能升高。原因:该山脉位于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的挤压碰撞处。(2)非地带性山脉(安第斯山)的隆起阻挡西风进入,为背风坡,降水少地壳运动(或地形抬升)整体性(3)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可能会横贯大陆东西;东南沿海地区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可能会消失;亚马孙河可能向西流,注入太平洋。(4)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影响地球上大气中的碳氧平衡;调节全球气候,维护全球生态平衡。(5)森林被砍伐,其涵养水源的功能下降,降水以地面径流的形式汇入河流;水土流失加剧,河床淤积,水位抬高,泄洪能力下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