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1.4.1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限时规范训练 新人教版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5559679 上传时间:2019-03-1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6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1.4.1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限时规范训练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1.4.1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限时规范训练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1.4.1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限时规范训练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1.4.1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限时规范训练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1.4.1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限时规范训练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1.4.1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限时规范训练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1.4.1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限时规范训练 新人教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2011豫南九校联考)如下图:为石灰岩,为页岩,为在不同的地质条件下两种岩石发生变化,形成的新岩石。据此回答12题。1形成、岩石的地质作用为 ()A风化作用 B沉积作用C变质作用 D固结成岩作用2岩石的形成,需具备的条件有 ()高压石灰岩分布岩浆活动风化侵蚀作用强A. B C D解析:石灰岩和页岩都是沉积岩,是沉积作用形成的;石灰岩在高温条件下可以发生变质作用形成大理岩。答案:1.B2.B(2011许昌调研)下图为“某地岩层及地貌分布图”。读图完成34题。3该类地貌主要分布在我国的 ()A皖、赣、湘 B陕、甘、宁C桂、滇、黔 D冀、鲁、豫4形成图示岩层及地貌

2、的地质作用不包括 ()A地壳运动 B沉积作用 C侵蚀作用 D变质作用解析:第3题,图中漏斗、石灰岩层等显示该地应为喀斯特地貌,这类地貌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云贵高原和广西境内,故答案为C。第4题,该地分布有大量的沉积岩,推测其历史时期可能发生过地壳的升降运动。另外,喀斯特地貌主要受流水的侵蚀、沉积作用而形成,而变质作用的发生需要经历高温高压的过程,图中没有相关显示,故答案为D。答案:3.C4.D读某大陆海岸变迁示意图,回答56题。5引起图中海岸变迁的主要作用可能是 ()A海浪侵蚀 B流水沉积C风力沉积 D冰川刨蚀解析:读图可知,该地区的海岸线不断向海洋推进,主要是由该地区河流携带的泥沙沉积而成。答案

3、:B6图中海岸最不可能见到的地貌是 ()A三角洲 B海滩 C沙丘 D沙洲解析:该地区河流密度大,说明该地区降水丰富,所以该地区海岸最不可能见到的地貌是沙丘。答案:C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水平距离单位:千米,等高距为10米),完成78题。7图示区域位于 ()A青藏高原 B江南丘陵C内蒙古高原 D云贵高原解析:从等高线图看,海拔高度1 000多米,有一定的起伏,符合云贵高原的特征。答案:D8造成图示地貌的地质作用主要是 ()A风力侵蚀 B冰川堆积C流水侵蚀 D火山喷发解析: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发育,它是流水的化学溶蚀作用而形成。答案:C读下面的地形素描图或地质图,回答910题。9下列说法最全面的是 (

4、)A甲、乙均为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B乙、丙地貌所受外力作用相同C甲、乙、丙均为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D甲、乙、丙、丁的地貌成因一样解析:从图中不难看出,甲是洪积扇或冲积扇,乙是河口三角洲,都是流水堆积地貌;丙是沙丘,是风力堆积地貌;丁是向斜,是内力作用形成的。答案:C10下列关于甲、乙、丙、丁四幅图所示地形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甲地形区的聚落往往表现出明显的条带状,蜿蜒分布于山前一般来说,乙地形区土壤肥沃、水源充足,往往成为人类的聚居地丙地所在气候区,乡村聚落多集中连片分布丁地形区应大力发展水泥加工业,以提高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从而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A B C D解析:甲地形

5、区的聚落往往表现出明显的条带状;河口三角洲地区是人类分布最稠密的地区之一;丙地气候干旱不利于聚落的形成;丁地是向斜,两翼的岩层以花岗岩和玄武岩为主,不适合大力发展水泥加工业。答案:A右图中等高线表示最近被地质地貌专家认定的一种新的岩石造型地貌。读图回答1112题。11该种岩石造型地貌是 ()A山东“岱崮地貌”B广西“乐业天坑”C广东“丹霞地貌”D云南“喀斯特地貌”12此类地貌是由 ()A内力作用形成的B外力作用形成的C内外力共同作用形成的D人类活动形成的解析:从图中可知800 m等高线以下为陡崖,以上为平地,所以为“崮”地貌,它是由内外力共同作用形成的。答案:11.A12.C二、综合题(共3小

6、题,共52分) 13右图中等高线表示一种风力堆积的地表形态。读图,回答下列问题。(20分)(1)图中地貌名称是_。(2)该地风向是_。(3)该地貌是外力作用中的_而形成的。(4)它所造成的危害有_等。(5)该地貌在世界上许多地区呈扩大化趋势,其原因是_。(6)我国的这种地貌主要分布在_,治理的重要生物工程是_。答案:(1)沙丘(2)西北风(3)风力搬运堆积(4)淹没村舍、道路、牧场、农田(5)人为原因:破坏草原、林地,盲目开荒;自然原因:气候异常,干旱面积广(6)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三北”防护林14(2011肇庆模拟)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6分)(1)甲处地貌是_地貌,它是由_作用形成的;

7、这种地形在_地区常常见到。(2)甲、乙、丙三处易出现涌泉的是_。 (3)试在右图中绘出丙处地下岩层和地貌的形成演变过程并加以说明。解析:本题通过地质构造地貌图,考查内外力作用及对地貌的影响 。第(1)题,甲处位于河流出山口,流水堆积形成冲积扇地貌。第(2)题,在岩层断裂处,地下水容易沿裂缝出露地表形成涌泉。第(3)题,根据图中岩层变化及地表形态进行说明。答案:(1)冲积扇流水堆积河流出山口(2)乙(3)见下图:15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6分)(1)A图表示的是在_作用下形成的_地貌。(2)B图是_地貌 ,往往形成于_地区;近年由于人类_等不合理的活动,B图中的景观出现不断蔓延、扩大的趋势。治

8、理这种危害应采取的措施为_。(3)根据等高线数值判断,C图中地形是五种基本类型中的_,判断理由是_;根据岩层露头的新老关系判断,图上的地质构造是_,判断理由是_;此处地形的形成原因是_。解析:A图地貌为三角洲,该地貌是由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B图是流动沙丘,是由风力沉积作用形成的,在我国主要分布在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在我国西北,由于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土地的荒漠化等问题严重,因此,人类要退耕还林还草,合理放牧,大力植树种草,继续营造“三北”防护林。C图是对地质构造和地形的考查,首先要弄明白地形和地质构造的区别:地形是指地表所表现出来的形态(山地、丘陵、平原、谷地、盆地等),而地质构造是指地壳运动后所留下的痕迹,即地下岩层的状况(背斜、向斜、断层等);其次,要明白用等高线判断地形,用岩层的年龄判断背斜、向斜。若是背斜构造 ,又是山,则是内力作用形成的;若是谷地,则是由外力侵蚀作用形成的。若是向斜构造又是谷地,则是内力作用形成的;若是山,则是由外力侵蚀作用形成的。答案:(1)流水沉积三角洲(平原)(2)沙丘干旱、半干旱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退耕还林还草,严禁过度放牧(3)丘陵地势起伏不大,坡度比较和缓,等高线数值小于250米向斜中心岩层较新,两侧岩层较老向斜槽部受挤压,岩石致密(坚硬)不易被侵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