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高三语文 社科文阅读单元验收试题(9) 新人教版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5559179 上传时间:2019-03-12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1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届高三语文 社科文阅读单元验收试题(9)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2012届高三语文 社科文阅读单元验收试题(9)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2012届高三语文 社科文阅读单元验收试题(9)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2012届高三语文 社科文阅读单元验收试题(9)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2012届高三语文 社科文阅读单元验收试题(9)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届高三语文 社科文阅读单元验收试题(9)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届高三语文 社科文阅读单元验收试题(9) 新人教版(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12012学年度上学期高三一轮复习语文单元验收试题(9)【新课标】命题范围:社科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历史文人笔下的居庸关在万里长城的关隘中,“九关第一数居庸”。在著名的燕京八景里,“山城薄日照居庸,抗岭回峦紫翠重”。千百年来,居庸关的险和翠,驰名世界,誉满人间。而今它成为中外来京人士必游的胜地。居庸关,自古为天下九塞之一。它位于北京城西北百余里的崇山峡谷之间,素有“绝险”之称。至少于居庸之名,则起于秦代。而设景“叠翠”,为骚客文人所瞩目,则始于金代章宗年间。据史书载录,最早描绘居庸关的诗,是唐代高适的使青夷军入居庸三首。其实,与高适同时代的祖咏的望蓟门比高适还要早些时候

2、。居庸关,唐代又称蓟门关,或军都关。望蓟门描绘了边塞军营景象,作者并没有描述美隘的地势风光,却展示了雄浑壮丽的古战场的战斗气氛,生动感人。高适在入居庸三首中描绘的则是另一番景象。诗中险峻、荒凉的古塞风光。正是当时居庸关的真实面貌。在此之前,从汉至隋的八百多年间,居庸关虽“常宿重兵,以谨管钥”,为兵家必争之地,但是,由于战事频仍,朝代多变,居庸关的战略作用也常有变异。汉代的居庸关,主要是沟通中原和塞外的要道。二陀魏把它同卢龙塞作为二险,据“以杜贼出入之路”。北齐改为纳款关,成为查缴赋税的关口,那时。居庸关的景物风光,尚未能引起人们的注目。最早的记述,是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其中的描写,颇有诗情画意

3、,把它当作最早描绘居庸的诗句,也未尝不可。在唐以后的八百多年里,情况则大不相同。从辽、金在北京建都时起,居庸关作为都城的西北门户,其战略地位跃居关隘之首。金史记载:“中都之有居庸,犹秦之崤函,蜀之剑门也。”随后,又命名为“居庸叠翠”,列入燕京八景之一。文人墨客对它的赋咏开始多了起来,著名诗人刘迎的诗作具有代表性。从刘迎的笔下可以发现,当时的居庸关,尽管精锐据守,军事设施加强,但仍然保持着汉唐以来的雄浑、苍莽、荒疏的自然风貌。明代永乐迁都北京之后,居庸关因作为都城的西北门户,受到朝廷的极大重视。其建设规模之大,大大超过以往历代。诗人陈子龙说:“险到居庸地脉分,何须长戍羽林军”。其实,居庸关设置卫

4、所,储备武器粮草,倒是常备不懈的。居庸关对于北京的防护,起了重要作用。明成祖朱棣肇建北京城以后,诗人邹缉作诗倡议重设北京八景,其中歌咏八景之首的“居庸叠翠”的诗作,虽多歌功颂德、之辞,但对居庸的险和翠则描写得比较成功。从此,诗人笔下的居庸关,险中蕴秀,翠衬险奇,多姿多彩,分外妖娆。康熙掌政以后,从历史经验出发,主张对边远民族实行“怀柔”、“德化”,故对长城及其关隘采取保而不修的方针。在其影响之下,清代描写居庸关的诗歌,一扫明人华丽、颂扬之风。大文学家朱彝尊在百字令居庸关一词中以沉郁的心情描述了景物的荒凉。万里长城一居庸关,作为军事工程,已经结束它的历史使命。而作为山河胜迹,则千秋壮丽,永放光芒

5、!1下列各项对“居庸关”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居庸关,名称起于秦代,素有“绝险”之称,且有“九关第一数居庸”的美誉。B居庸关在战事频仍、朝代多变的汉至隋八百多年间,其战略作用却一直未变。C居庸关设景“叠翠”始于金代章宗年间,“居庸叠翠”在明代成为燕京八景之首。D居庸关历史上既是军事工程,又是山河胜迹;而今成为来京人士必游的胜地。2下列关于历代文人对“居庸关”所进行的描写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唐代诗人高适的入居庸描述了居庸关险峻、荒凉的风光;祖咏的望蓟门则把壮丽雄浑的古战场的战斗气氛展示了出来,生动感人。B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是最早的对居庸关景物风光进行记述的著作,

6、其中的描写很有诗情画意,应该可以把它们当作最早描绘居庸关的诗句。C诗人刘迎的诗作在金代诸多文人墨客对居庸关的赋咏中具有代表性,从刘迎的笔下能够看出,汉唐以来的雄浑、苍莽、荒疏的自然风貌仍在居庸关上存留着。D明代诗人邹缉歌咏“居庸叠翠”的诗作虽对居庸的险和翠进行描写,却多歌功颂德、之辞。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千百年来,居庸关凭险和翠驰名世界,誉满人间。从唐代诗人祖咏开始,许多诗人写诗描绘过居庸关,而唐时居庸关是以“蓟门关”、“军都关”之名出现在诗中的。B金史记载:“中都之有居庸,犹秦之崤函,蜀之剑门也。”可见金代居庸关的战略地位之重,那时的居庸关,应该既有精锐

7、部队据守,又在军事设施上有所强化。C明朝永乐迁都北京之后,居庸关又一次成为都城的西北门户,受到朝廷的极大重视。至此,居庸关的战略地位跃居众关隘之首,其建设规模之大,远远超过以往各代。D康熙执政以后,从历史经验出发,对长城及其关隘采取保而不修的方针。因为,在他看来,居庸关在历史上并没有起到应有的防护作用,只是被作为山河胜迹予以保留。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儒学传统的当代价值如何可能陈卫平讨论儒学传统的当代价值,无疑是以揭示和呈现儒学传统为基础的,主要体现在两方面:其一,哪些儒家学者足以代表儒学传统。谁最能代表孔子开创的儒学传统?唐代韩愈提出了“道统”说,他编撰了自尧舜以来至孔孟的“道统”

8、,并认为自己继承了孟子之后所中断的“道统”。宋明理学家程朱陆王接过韩愈的“道统”说,但把韩愈撇开,称他们是继承孔孟道统的。从“五四”以来的早期现代新儒家,直到如今的海内外新儒家,大体上是赞同“道统”说的。这样的揭示和呈现是有偏颇的。因为儒学传统的全部并非如此,早在20世纪四十年代,杜国庠先生就指出思想的发展,“其间实有一脉之潜通。但无道统的独霸”,而是贯穿着与之抗衡的“异端”。他和侯外庐等撰写的中国思想通史进一步系统地发掘了被“道统”所排斥的“异端”思想指出“有正统思想的法度化和庸俗化,就会产生反抗正统思想的异端”。他们所着重彰显的“异端”,有相当部分是儒家。就是说,他们揭示和呈现的儒学传统有

9、相反相成的两个方面:“道统”说的正统儒学和“异端”的非正统儒学。这样的揭示和呈现是有依据的。我们今天应平等地从这两个方面去发现儒学的当代价值。当代中国思想文化是由“五四”孕育而来的,余英时指出:“当时在思想界有影响力的人物,在他们反传统、反礼教之际首先便有意或无意地回到传统中非正统或反正统的源头上去。”这意味着非正统儒学的传统是“五四”开创新文化的重要凭借。所以探讨儒学传统在当代中国的价值,不能只提正统儒学。其二,儒家典籍的论述是否等于实际的儒学传统。我们现在揭示和呈现儒学传统的重要途径是引证典籍得出结论,而由此得来的只能说是“典籍”上的传统,并不能等同于实际存在的传统。某些典籍上倡导的传统,

10、并没有为人们普遍接受而成为实际的传统。就研究儒学传统的当代价值而言,把握实际的传统更为重要。对于当代中国实际产生影响力的儒学传统,基本上不是静滞在典籍中的东西,而是经过了中国近代以来的淘洗,其内涵整合了异质文化尤其是西学,在动态的自我更新中获得了与现代价值的相匹配性。1文中提到“这样的揭示和呈现是有偏颇的”,不属于这一说法的依据的是(3分)( )A考证儒学发展的历史,并非只有所谓正统的“道统”,而是存在着相反相成的两个方面。B儒学传统虽一脉相承,但并非道统独霸,而是自始至终贯穿着与之抗衡的非正统儒学。C当正统思想被“法度”化和庸俗化之时,被斥为“异端”的非正统思想就会应运而生。D非正统儒学在当

11、代亦有价值,“五四”开创新文化的重要历史凭借便是这种非正统儒学。2根据文意,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只有了解和把握了儒学传统,讨论儒学传统的当代价值才有可能。B对谁最能代表儒学传统这一问题,韩愈做出了系统而明确的回答。C程朱陆王继承了韩愈之说,认为自己继承的是孟子之后所中断的道统。D学界揭示呈现的儒学传统,基本上是“道统”之一脉相承的历史。3请指出典籍上的儒学传统与实际中的儒学传统的一个不同点。(3分)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教育与儿童的双重异化教育对休闲的双重排斥,导致教育与儿童的双重异化。学校与休闲在起源上的同义,绝不是巧合。从本质上看,教育是人这一特殊的物种享受休闲

12、的特有方式。动物只有嬉戏,没有教育。人类除了有儿童自在的游戏玩耍之外,还创造了一种新的休闲方式,那就是教育。通过这种特殊的休闲方式,人类创造的文化得以传递并不断创造出新的文化。但现在的教育通过不休闲和不教育这两种方式排斥了休闲,变得只与工作有关,而与休闲毫不相关,那这教育还是教育吗?从自然的角度看,学校和教育应该顺应儿童的生活,并在顺应的基础上引导儿童的生活。换句话说,在童年阶段,儿童生活的特性,就是这一阶段的人性内涵。学校和教育首先应该顺应儿童生活的这种特性,然后才是引导和提升。如果学校和教育排斥了休闲,儿童一进入学校和教育场域,就好像一下子进入了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其原有的生活方式戛然而止

13、,这种落差是不是也太大了?如果适应不好,就会被贴上终身都可能难以揭除的标签;如果能够适应,其本性的压抑与丧失该有多大!儿童要么不适应,要么得改变本性来适应,那这种教育不是异化的吗?尼尔波兹曼认为:“由于局限儿童于书本学习,由于他们受制于书本学习者的心理以及学校和家长的监督,印刷向儿童关闭了日常生活的世界。”儿童一进入排斥休闲的学校,其日常生活世界的大门就被关闭了。自在的、游戏的、独立于成人的生活方式在学校里没有空间,学校排斥儿童日常生活的这些特性,而倡导刻苦的,规律的,功利的“工作化”的成年人的生活方式。需要说明的是,我们并不是一概地反对刻苦的,规律的,功利的生活方式,而是反对将学校生活变成这

14、种单一的生活方式。为什么不能将儿童日常生活的一些特性,比如游戏性延展到学校生活中,使其成为一种整合的、互渗的生活呢?在两种生活之间竖起一道门墙,将儿童的特性关在门外,既异化了教育,也异化了儿童。在教育对休闲的双重排斥下,儿童在人生的初期阶段就开始了繁重的“工作”学习,使学生变成了“工作化的儿童”。身着校服的儿童与身着工作服和职业装的成年人没什么两样,都是早出晚归,都是行色匆匆。正常的参加工作时间是成年之后,起码要到18岁之后,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儿童只要达到入学年龄,似乎就开始“上班”了。要不然我们为什么常说“学生的本职工作就是学习”,“学生的天职就是把功课搞好”呢。实际上探究是人的天性,人是

15、天生爱学习的动物,处在人生初级阶段的儿童,无时无刻不在通过游戏等自己的方式探索着自己生活于其中的物质世界和社会世界。排斥休闲的教育将学习“工作化”,一个明显的后果是剥夺了学习的快乐。符合儿童探究天性的学习,在排斥休闲的教育体制中变成了类似于成年人为养家糊口不得已为之的枯燥乏味的“工作”,真是教育与儿童的双重异化!(摘自新华文摘)1下列对“双重异化”这一概念的表述,最准确的一项是( )A教育不让儿童休闲,又不对儿童进行休闲教育。B学校教育不顺应儿童生活的特征,将学习变为乏味的“工作”。C儿童在异化了的教育环境中,本性被压抑与丧失,只有通过改变本性来适应“工作化”的学习生活。D教育不顺应儿童特征而将学习“工作化”,儿童改变本性丧失本性来适应“工作化”的学习。2对“学校和教育应该顺应儿童的生活,并在顺应的基础上引导儿童的生活”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学校和教育首先应该顺应儿童生活自在的游戏玩耍的天性,然后才是引导和提升。B如果学校教育完全排斥了儿童原本的生活,那么这样的提升和引领必然让孩子异化。C排斥儿童生活的学校和教育,无论学生适应与否,都会导致教育的异化或儿童的异化。D学校和教育应该完全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