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课时知能评估 新人教版必修4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5557147 上传时间:2019-03-1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9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课时知能评估 新人教版必修4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2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课时知能评估 新人教版必修4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2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课时知能评估 新人教版必修4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2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课时知能评估 新人教版必修4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2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课时知能评估 新人教版必修4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课时知能评估 新人教版必修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课时知能评估 新人教版必修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古希腊思想家泰勒斯提出了“水是世界的本原”的观点。春秋时代的管子书中的水地篇中也提出了“水是万物根源”的学说。据此问答12题。1二者共同探讨的哲学问题是()A水是否是物质B世界本原问题C人源于水 D意识能否反映物质的问题解析:二者都认为水是世界的本原,所以共同探讨的问题是谁是世界的本原,故选B项。ACD三项不符合要求。答案:B2材料中两人的观点中都有不足之处,那就是()A否认意识依赖于物质B没有辩证地看待世界C把物质与物质的具体形态混同起来D他们在自然观上是唯物的,在社会历史观上却是唯心的解析:两人的观点都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缺陷在

2、于把物质的具体形态等同于物质,故选C项。答案:C3右边漫画“心中有笼便有笼,心中无笼便无笼”的观点属于()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B朴素唯物主义C主观唯心主义D客观唯心主义解析:漫画认为心(主观意识)可以决定笼(客观事物)的存在,实质上是认为人的感觉是世界的本原,这是主观唯心主义的体现,故选C项。答案:C4(2011年徐州模拟)2010年举办上海世博会,是党中央、国务院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根据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从实践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出发,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这体现了 ()A物质与意识不可分割B物质与意识的性质不同C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D思维是对存在的正确反

3、映解析:根据中国的客观实际作出了重大决策,体现了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C项应选。答案:C5面对中国股市风云变幻、跌宕起伏的状况,新浪网友发表言论说:“股市常常是变幻莫测的,想把握住股市的变化那是徒劳的。”以下对这一观点的分析,正确的是()认为思维与存在没有同一性 属于不可知论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 是形而上学观点ABC D解析:股市的变幻莫测是社会存在,而认为人不能把握住股市的变化的观点没有认识到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属于不可知论,正确。这种观点没有正确地分析社会现实,错误。材料体现了联系的观点,不是形而上学的观点,错误。选A项。答案:A6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到辩证唯物主义,唯物主义的共同观点都是

4、 ()A坚持物质决定意识B承认物体是世界的本原C辩证地看问题D都承认物质世界是可以认识的解析:B项只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应排除。机械唯物主义没有辩证地看问题,C项不选。是否是唯物主义只能从对世界本原问题的回答上来判断,A项符合要求,D项不是对世界本原问题的回答。答案:A7下列与“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观点相一致的是 ()我思故我在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人病则忧惧,忧惧见鬼出气者,理之依也A BC D解析:题干中的观点属于唯物主义观点,是唯心主义观点,是唯物主义观点,故选D项。答案:D8下列说法中体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根本分歧的是()A“气者,理之依也”与“理生万物”B“生死有命,富

5、贵在天”与“物是观念的集合”C“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与“天不变,道亦不变”D“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与“秀才不出门,尽知天下事”解析:二者的根本分歧在于物质和意识谁是世界的本原,A项正确。B项都是唯心主义观点,C项是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D项都是实践的观点。答案:A9(2011年厦门模拟)在实际生活中常常有这样的一种情况出现,即人们对某种事物的存在与否感到难以预料,心中无底时,往往就认为信则有,不信则无。这种观点从哲学上说,是认为 ()A世界不是由神创造的,而是由人创造的 B社会存在是客观的,决定人的思维C思维是世界的本原,思维决定存在D世界观不同对事物的看法就不同解析:“信则有,不信则无

6、”这句话属于唯心主义观点,从主观思想“信”与“不信”出发,因此可先排除AB两项;D项迷惑性较大,但它不能直接表达题中观点,故排除D项,选C项。做此题关键在于对“信则有,不信则无”这种观点做出正确的认识。答案:C10“正是有了我和我的意识,才有了地球。”“没有地球哪有我们的意识”。这两种观点 ()是对哲学基本问题的讨论第一种属于客观唯心主义思想第二种属于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 A BC D解析:“正是有了我和我的意识,才有了地球”这种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因此排除;第二种观点属于唯物主义但不是辩证唯物主义,排除。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C项。答案:C据报道,国家级贫困县河南桐柏县,

7、耗费数千万元建造豪华办公“风水楼”,“风水楼”附近建有“聚宝盆”、“牌坊”、“龙眼”、“怪兽”等与办公环境无关的风水建筑,其不远处建有一排排大理石石柱,上面刻着许多神话故事或人物,石柱紧对着淮河,当地市民说:“这是政府官员们震慑河怪用的。”据此回答1112题。11桐柏政府官员的思想属于 ()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B主观唯心主义C客观唯心主义 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解析:桐柏政府官员的思想属于客观唯心主义,他们把客观精神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ABD三项不符合题意。答案:C12上述材料中的现象 ()是错误世界观支配的结果违背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要求我们必须注意加强对领导干部的世界观教育夸大了物质对意识的

8、制约作用A BC D解析:与材料中的观点相悖,符合要求,应选A项。答案:A二、非选择题(共40分)13(12分)取消哲学基本问题的看法主要是从实证主义哲学那里得来的。实证主义是现代西方哲学中的一种主要思潮,在科学主义流派中长期占据主导地位,在人本主义流派中也有很大影响。实证主义认为一切知识都以经验可实证的事实为基础,而无法被经验所实证的概念或命题,如关于世界本原究竟是物质还是精神之类的问题,均应从科学中排除出去。(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2分)(2)能不能取消哲学基本问题?谈谈你对此问题的看法。(10分)解析:第(1)问考查教材基础知识,属知识识记题,较容易,要求学生准确记忆教材基础知识;

9、第(2)问要求学生找准切入点,此问需要从哲学基本问题的重要性分析,确定这一答题点,结合教材基础知识回答即可。答案:(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2)不能取消。(2分)因为: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4分)对思维和存在究竟哪个是本原,思维与存在究竟谁决定谁的问题回答不同,哲学的性质就不同;对思维和存在究竟哪个是本原,谁决定谁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4分)14

10、(14分)材料一“五行”原指“五材”,即水、火、木、金、土。早期的“五行”说反映了人们对事物多样性及世界本原的认识。西周末年,史伯提出了“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的观点。材料二 霍尔巴赫是18世纪的一位著名哲学家。他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及其属性都是不变的,世界上形形色色的不同性质的事物和现象都是原子的结合和分离在空间位置的变化所造成的。材料三恩格斯说:“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物质本身是纯粹的思想创造物和纯粹的抽象。 当我们把各种有形的存在着的事物概括在物质这一概念下的时候,我们就是把它的质的差异撇开了。因此,物质本身和各种特定的

11、、实在的物质不同,它不是感性的存在着的东西”。(1)上述材料的三种观点共同体现了什么样的哲学世界观?(2分)(2)对以上三种观点作出简要评价。(12分)解析:本题考查了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第(1)问,只需答出唯物主义世界观即可;第(2)问,注意学会“评价”的方法。一般说来,既要指出其进步性,又要指出其局限性。这是复习迎考中必须掌握的分析、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答案:(1)上述材料的三种观点共同体现了唯物主义的哲学世界观。(2分)(2)材料一的观点把世界的本原看作是某种具体的物质形态,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从本质上讲是正确的,但这些观点只是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具

12、体的物质形态,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这就是唯物主义的第一种基本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材料二的观点虽把世界的本原看作是某种具体的物质形态,但这一观点是在结合了自然科学的基础上提出的,所以它克服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猜测性,但又把世界的物质属性等同于原子的属性,因而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这就是唯物主义的第二种基本形态:“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材料三的观点恩格斯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万事万物的共性:“物质性”,这是唯物主义的第三种基本形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它指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12分)15(14分)(探究题)某班一个研究性学习小组,以“世界的本质”

13、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在活动中收集到这样一则材料:圣经旧约创世纪上说,上帝第一天造出了白天和黑夜,第二天造出了空气和水,第三天造出了各种各样的植物,第四天造出了日月星辰,第五天造出了水中的各种动物,第六天造出了地上的各种生物和人。天地万物都造齐了,第七天就被定为休息日。(1)请你为这个小组提供几个搜集材料的方法,并提醒他们在搜集材料时要注意的一些问题。(4分)(2)小组中有一个同学由此材料得出一个结论:整个世界都是由上帝创造的。请你运用所学的知识对这个结论进行评析。(10分)解析:本题考查哲学的基本问题。第(1)问指出搜集材料的途径并指出应注意的问题;第(2)问借助材料对各种唯心主义观点进行批驳

14、。答案:(1)上网查阅、走访专家、去图书馆查阅等。搜集材料时要注意:一是要尽量多搜集一些;二是来源不要过于单一;三是尽量科学、权威等。(4分)(2)圣经旧约创世纪中的这段话是客观唯心主义观点,因而这个同学的观点也是错误的。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这个同学得出:整个世界都是由上帝创造的,犯了唯心主义错误。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它们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劳动在人类社会产生的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也是客观的。人的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特有的机能,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因此物质世界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物质决定意识。(8分)综上可知,构成整个世界的无论是自然界、人类社会还是人的意识,都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客观存在的。因此整个世界的本质是客观的,整个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并不是由上帝创造的。(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