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考点精析 新人教必修3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5557125 上传时间:2019-03-1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考点精析 新人教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2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考点精析 新人教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2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考点精析 新人教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2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考点精析 新人教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2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考点精析 新人教必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考点精析 新人教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考点精析 新人教必修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单元主题:文化的发展过程核心知识:文化的传播、继承和创新一、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传播1了解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1)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主要表现为民族文化的多样性。(2)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主要表现在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上。民族节日:蕴含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文化遗产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考点中要注意

2、的问题:(1)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可以通过语言文字、宗教信仰、思想理论、文学艺术、民居建筑、风俗习惯等,不只是体现在民族节日和文化文化遗产中,只是以它们为主。(2)能理解加强对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必要性。(必要时说明“现有保护不力,损坏严重”)2理解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1)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2)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又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3)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

3、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总之,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是个别与一般、特殊与普遍的关系,它们反映了世界各种文化的差异性和统一性的辩证关系。文化的世界性是各种文化普遍具有的属性,即世界各种文化的共性。文化的民族性是各种文化的个体性、独特性,它使世界上各民族文化相互区别开来。考点中要注意的问题:民族文化具有差异,各具特色,但并无优劣之分,因此必然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3理解尊重文化多样性(1)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世界文化的多样,可以通过语言文字、宗教信仰、思想理论、文化艺术、民居建筑、民族服饰、风俗习惯表现出来。(2)如何正确对待文化多样性?正确

4、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世界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原则: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原则。只有在民族平等的基础上,世界各国人民才能相互尊重、共同发展;只有在平等的基础上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和活力。(3)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考点中要注意的问题:(1)为什么要认同本民族文化?A、每一个民族的文化精粹都是这个民族历史发展的产物和人民智慧的结晶。B、在一个民族的历史中,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

5、的重要作用,是这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C、尊重民族的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的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2)为什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A、一个民族的文化成就,不仅属于这个民族,而且属于整个世界。B、世界上每一个民族的文化都以其鲜明的特色丰富了世界文化,共同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尊重和保存不同的民族文化,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C、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平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3)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原因(必要性+重要性、意义)民族文化具有差异,各具特色,但并无优劣之分,因此必然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6、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需要。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只有相互尊重,共同发展,才能保持文化多样性,世界才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和活力。4了解文化传播的多种途径(1)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2)文化传播的途径:商业贸易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交流文化;人口迁徙意味着大规模的文化传播,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之一;教育是文化传播的又一重要途径;(各国之间互派留学生和访问学者,则是一种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小到亲朋聚会、外出旅游,大到各种经济、政治、文化活动,都可以成为文化传播的途径。5

7、了解现代文化传播手段的特点(1)文化传播总要通过一定的媒介才能实现。传播媒介,简称为传媒。传媒大体经历了口语、文字、印刷、电子和网络等发展阶段(2)传媒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是以印刷媒体的推广为标志的。现代社会中的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形式,被称为大众传媒。(3)大众传媒成为现代文化传播主要手段的原因:大众传媒依托现代信息技术,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文化传播的途径与文化传播的手段之间的关系: (1)文化传播的途径指的是与人们文化传播相关联的社会交往活动,如商业活动、人口迁徙、教育,此外还有

8、留学、访问、聚会、旅游等。主要强调文化是怎样传播的问题。(2)文化传播的手段是指文化传播所借助的物质技术手段,传媒大体经历了口语、文字、印刷、电子和网络等发展阶段,主要强调文化靠什么传播的问题。(3)无论是文化传播的途径还是文化传播的手段,都直接影响文化传播的速度、广度和深度。考点中要注意的问题:(1)所谓大众传媒,是指文化传播改变了只能在较小范围内、在社会少数人之间的传播,形成了面向大众、使文化传播成了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的传播媒介。(2)新的传媒出现,并不意味着旧的传媒的消失。各种不同的传播都在以各自的方式影响着文化的传播,发挥着各自独特的作用。(大众传媒传媒)(3)现代社会中各种文化传播

9、方式的特点:人际传播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具有传播渠道多、方法灵活、意义丰富、反馈及时的特点报纸、杂志、书籍便于携带保存,经过处理可能在互联网上更广泛的传播电视动画、色彩,生动、形象、真实互联网同网、全球、受众主动、双向互动手机短信内容丰富、兼娱乐性、情感性、艺术性、哲理性,回味无穷6理解加强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1)意义:一方面,可以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播、世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另一方面,使外域文化传入中国,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2)正确做法: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

10、,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共同推动世界文化的繁荣发展。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交流的关系:(1)文化多样性是文化交流的前提。各民族的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使得世界文化呈现多姿多彩的景象,同时也为各民族在文化上的交流、借鉴、学习提供了可能。(2)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有利于促进文化交流。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文化,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原则,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有利于促进各民族间在文化上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世界文化的繁荣和发展。(3)文化的交流,是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发展本民族文化的过程,是不同民族之间相互借鉴,以“取长补短”的过程,因此,开展文化交流有利于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考

11、点中要注意的问题:中外互办文化年:实质是中外文化的交流,具有重大而现实的意义:文化意义中外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发展与繁荣。通过文化年举办,带到经济社会发展。政治意义:国际影响,国际竞争等。二、文化的继承与传播7了解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影响(1)传统文化的含义: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文化。其主要的表现形式:传统习俗风尚、礼节、习惯,对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传统建筑。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传统文艺古代文学、传统戏曲、传统绘画等文学艺术,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思想,

12、包括在长期历史积淀中形成的理论观点、学术思想和道德观,成为中华文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2)传统文化的特点: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过程中创造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我国传统文化的血脉中,始终涌动着对祖国统一的强烈认同感。(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每逢佳节倍思亲;大陆与台湾同祖、同根、同源)(3)影响:传统文化的相应内容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

13、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考点中要注意的问题:(1)统文化在其延续中体现了了文化的继承性。(2)传统文化是历史中形成的,对今天生活具有影响的文化。(3)传统文化中有精华,也有糟粕,应加以分析、区别对待。(4)传统文化的特点与中华文化的特点不能相混淆:中华文化的特点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5)不能认为“一民族如果具有厚实的传统文化,就一定能促进这个民族快速的发展与进步。”传统文化不会主动的自发影响这个民族,需要一定的途径,也需要人主动积极的加以应对。传统文化中有精华也糟粕,不能说它对这个民族

14、起到的都是积极作用,必须加以区别对待。即使是传统文化的精华,也必须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才能对民族的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8说明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1)正确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2)面对传统文化,要辩证地认识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留和发展。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加以改造或剔除。考点中要注意的问题:面对传统文化,我们我们需要继承,但不能“沿袭”更不能“抛弃”,“沿袭”即为守旧,导致民族文化的落后,

15、阻碍文化的发展。“抛弃”将使民族的发展失去根基。9理解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1)继承与发展是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在这一过程中,不断革除陈旧的、过时的文化,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这就是“推陈出新,革故鼎新”(2)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就是文化传承。(3)意义: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我们就能够做出正确的文化选择,成为自觉地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考点中要注意的问题:继承不是原封不动的承袭传统,而是要有所淘汰、有所发扬,从而使文化得到发展。10了解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1)社会制度的更替决定着文化发展的发展方向。(2)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3)思想运动(新旧文化之间的斗争)往往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促进文化的发展。(4)教育的方式与水平也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考点中要注意的问题: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分为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两大类,其中社会制度的更替是外部因素,也是决定性因素;科学技术、思想运动、教育是内部因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