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专题检测 12人类与地理环境协调发展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5557003 上传时间:2019-03-1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3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专题检测 12人类与地理环境协调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2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专题检测 12人类与地理环境协调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2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专题检测 12人类与地理环境协调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2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专题检测 12人类与地理环境协调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2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专题检测 12人类与地理环境协调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专题检测 12人类与地理环境协调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专题检测 12人类与地理环境协调发展(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2届优化探究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专题检测:12人类与地理环境协调发展一、选择题(2011年高考课标全国文综卷)下图显示青藏铁路从拉萨向北上坡段某处的景观。其中T是为保护铁路而建的工程设施。据此完成13题。1据图文信息可以推断()A该段铁路沿等高线布线B该段河流冬季结冰C铁路沿P箭头指示向拉萨延伸DP箭头指示北方2M、N间的堆积物来源于() A坡B河流C沟D原地3T设施的主要作用是()A防御坡部位崩塌对铁路的危害B防御沟部位洪水及泥沙对铁路的危害C防御河流洪水对铁路的危害D方便野生动物穿越铁路线解析:第1题,根据题目文字材料“上坡段”可以排除选项A;根据图中河流流向可以判断,P箭头所指方向地势

2、越来越高,再结合文字材料可以排除选项C和D。青藏高原冬季气温低于0,故该段河流冬季结冰,正确答案为B项。第2题,根据图中信息分析可知,此段铁路对面是一条沟,可以推断M、N间的堆积物应来源于沟。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T设施上侧是一条沟,因而其主要作用是防御沟部位洪水及泥沙对铁路的危害。答案:1.B2.C3.B下图为受到不同程度的海平面升高影响的孟加拉国土地示意图。读图,回答45题。4导致海平面上升的主要原因有()酸性气体排放量增加臭氧层被破坏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毁林ABC D5海平面上升使孟加拉国沿海地带()A更适于港口的建设B土壤盐碱化程度加重C气候趋于温和湿润D土壤中水分增多,肥力增强解析:

3、第4题,由于矿物燃料的燃烧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再加上毁林减少了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逐渐增加,温室效应越来越强,全球变暖使极冰融化、海水膨胀,导致海平面上升。第5题,海平面上升会使海水对孟加拉国沿海地区的影响加剧,使土壤中盐分的含量增大,即土壤盐碱化程度加重。答案:4.D5.B“地球工程”包括:发射反光板到地球运行轨道、人工造云、人工制造巨型“树木”、人造“火山”向空中释放硫化物等。2010年10月29日联合国宣布在全球延缓实施“地球工程”。据此回答67题。6“地球工程”旨在遏制哪种环境问题恶化的趋势()A全球变暖 B湿地丧失C物种灭绝 D大气污染7依据整体性原

4、理,联合国延缓实施“地球工程”的理由不可能是()A影响生物多样化B减弱自然灾害风险C影响气候及生态系统 D增强太阳辐射强度解析:第6题,发射反光板、人工造云、人造“火山”等都是为了减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人工制造巨型“树木”可以吸收温室气体,由此可知这些行为均是旨在遏制全球变暖这一环境问题。第7题,“地球工程”中多数工程可以削弱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故选D项。答案:6.A7.D墨脱公路工程于2011年完成工程施工。届时,中国唯一不通公路的县墨脱县将实现公路通达。读图回答89题。8关于在墨脱修建公路的区位因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夏季是墨脱公路工程施工的最佳季节B资金不足是该地交通建设的最大障碍

5、C该地修建的公路为县级公路,等级较低,对技术条件要求不高D该地地质条件复杂,有河谷堆积地貌、冰川地貌和高山峡谷地貌等9关于该地聚落分布特点及其原因的说法,正确的是()A分布在北部,地势低,气温高B分布在河谷,取水方便,有便利的水运C分布在北部,地势抬升,降水较多D分布在河谷,地势低,气温较高,是主要的农业分布区解析:第8题,该地位于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夏季多雨,不适合施工;该地经济落后,但该公路由国家投资,故资金不是最大障碍;该地地质条件复杂,自然条件恶劣,对公路建设的技术条件要求高。第9题,该地位于青藏高原,地势高,气候寒冷,热量不足是其发展种植业的最大限制性因素,因而其农业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带

6、,而聚落则随农业的分布而形成。答案:8.D9.D2010年7月18日上午10时18分,在飘舞的彩旗和喜庆的鞭炮声中,由中国铁建二十五局集团承建的云桂铁路(云南段)站前工程YGT2标拉开施工序幕,标志着云桂铁路云南段站前工程正式动工。结合下图,完成1012题。10云桂铁路修建中遇到的最大自然障碍是()A高寒、冻土 B缺氧C地形崎岖 D经济落后11云桂铁路修建的决定性因素是()A自然因素 B经济因素C技术因素 D政策12云桂铁路修建的经济意义有()有利于开发西南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有利于促进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民族的团结有利于国防的安全A B C D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交通线路的布局。西南腹地广阔

7、,资源丰富,云桂铁路的修建,可以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同时促进沿线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并带动沿线旅游业的发展。由此可知经济因素对云桂铁路的修建具有决定性作用。修建该铁路,要经过云贵高原,地形崎岖是最大的自然障碍。第12题,不属于经济意义。答案:10.C11.B12.A二、综合题13(2012年预测题)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2010年8月31日,中国第四次北极科学考察队已圆满完成北冰洋科学考察任务,在北冰洋考察期间,“雪龙”号向北最远航行至北纬88度22分海域,随冰漂移到北纬88度26分,再次创造了中国航海史上的纬度新高纪录。而且部分考察队员成功到达北极点实施考察作业,创造了中国北极科

8、考位置的最北端纪录。“雪龙”号船长沈权说:“在北纬85度的北冰洋还有如此多的清水塘,确实令人感到不可思议。这些天来,雪龙号不是在走冰道,而像是在走水道,从一条水道跨到另一条水道,层层向北迈进。”材料二第四次科考路线图。(1)说出雪龙号科考船在返航时先后遇到的洋流名称。(2)根据“雪龙”号船长沈权的话分析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并推断该种现象对图示阴影区域水循环的影响。(3)你认为材料二中M岛的人口主要分布在哪里?简述判断依据。(4)说明近年来图示海域的“西北航道”越来越受关注的主要原因。解析:第(1)题,注意是返航时的洋流的名称,顺序不能颠倒。第(2)题,水循环的环节主要是包括蒸发、水汽输送、大气

9、降水、径流等。第(3)题,M岛为格陵兰岛,通过降水量的分布以及纬度来回答优越性。第(4)题,要求回答西北航道的优越性,从沟通的大洋、缩短距离等方面去回答。答案: (1)千岛寒流、日本暖流。(2)全球变暖。使水循环增强,蒸发量增加,降水量增多,(地表和地下)径流量增大。(3)西南沿海。纬度相对较低, 受海洋影响显著,沿岸有暖流经过,沿海地势较低,所以热量条件相对较好,西南部受海洋影响相对较大,降水较多。(4)该海上航道沟通大西洋、北冰洋、太平洋,是联系亚欧大陆、北美大陆的捷径。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通航时间变长,航运价值提高,有利于海洋资源开发。14下表是位于我国两大地形区上甲、乙两地的气象和农业资

10、料。据表回答下列问题。(1)甲地区的气候类型是_,其成因是_。(2)甲地区适宜发展的农业生产类型是_。简述促进该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措施。(3)乙地区农业生产的地域类型是_。简要分析该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有利条件。(4)简要分析乙地区农产品商品率低的主要原因。解析:甲、乙两地位于我国大地形区上,再结合表中资料可知甲位于内蒙古高原上,乙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上,甲地以牧业为主,乙地以季风水田农业(水稻种植业)为主。答案:(1)温带大陆性气候离海远;处于大兴安岭的背风坡(2)牧业改良品种;改善交通;加强牧场建设;加强畜牧产品的深加工等。(3)季风水田农业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充足,雨热同期;地势平坦;

11、劳动力充足;市场需求量大等。(4)生产规模小,总产量不大;地区人口多,口粮及饲料用粮比重大。15读我国某区域图(图1)高度:(m),并结合图2,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郑州市所在地区重要的经济作物和粮食作物分别是_、_。(2)经过郑州市的铁路干线是_和_。并说明影响图中铁路走向的主要自然因素。(3)图1所示地区的地势特征为_。(4)在图1中用圆圈标出河流可能发生凌汛的河段。(5)结合图2,简述该地区37月可能会遭遇哪些自然灾害,并说明理由。解析:第(1)题,由图中信息可知,该处位于华北平原,主要河流为黄河,城市为郑州市。第(2)题,南北铁路干线为京广线、东西干线为陇海线,影响图中铁路走向的主要自然因素考虑地形、河流因素。第(3)题,直接由等高线和河流流向不难判断图中地势西高东低。(4)河流发生凌汛的河段在由低纬流向高纬的河段。(5)华北地区37月可能会遭遇春旱、夏涝等自然灾害。答案:(1)棉花(冬)小麦(2)京广线陇海线地形、河流。(3)西高东低(4)凌汛发生在河流右侧河段由低纬流向高纬处。(5)春旱,理由:该地3、4月份气温高于常年,蒸发量大,而降水量远低于常年;夏涝,理由:6、7月份降水量远超过常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