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单元卷 第二部分 第八章 第一讲 限时跟踪检测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5556907 上传时间:2019-03-1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单元卷 第二部分 第八章 第一讲 限时跟踪检测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2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单元卷 第二部分 第八章 第一讲 限时跟踪检测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2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单元卷 第二部分 第八章 第一讲 限时跟踪检测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2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单元卷 第二部分 第八章 第一讲 限时跟踪检测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2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单元卷 第二部分 第八章 第一讲 限时跟踪检测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单元卷 第二部分 第八章 第一讲 限时跟踪检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单元卷 第二部分 第八章 第一讲 限时跟踪检测(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时间:3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2011深圳模拟)下图是油菜在同一时期不同地区的生长状况图。读图,回答12题。1产生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光照 B热量C水源 D土壤解析:从图例上和图中油菜生长阶段的分布可知是热量不同造成的差异。答案:B2a地种植的油菜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区的主导因素是()A水源充足 B土壤肥沃C地势平坦 D热量条件好解析:a地位于西藏南部的河谷地带,纬度较低且地势较低,热量条件好。答案:D(2010山东高考)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大城市郊区土地利用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3影响当地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的主导因素是()A气候 B水源C地形 D土壤

2、解析:本题考查地形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意在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图中显示的是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区“立体农业”的布局模式,这种农业的发展主要是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当地地形复杂、水热资源丰富的自然条件而发展起来的。答案:C4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郊区的农业结构将发生变化。下列土地利用类型在该地农业用地中的比重最可能降低的是()A稻田 B鱼塘C果园 D菜地花圃解析:本题考查农业区位的发展变化,解题关键在于审清题意。题中假定条件是“随着城市的发展”,这就需要学生明确引起该地农业结构变化的指挥棒应是市场这一重要因素,由此联想到城郊农业的发展对象主要为花卉、蔬菜、乳肉、果品等。答案:A5下图中,影响北京农业生产布局

3、的最主要区位因素是()A气候条件 B劳动力价格C水源条件 D市场距离解析:从农业布局可知离城区越近单位面积产值越高,所以影响其布局的主导因素是市场距离的远近。答案:D(2011湛江模拟)下图表示我国某农作物在三个地区位置。读图,完成67题。6该农产品可能是()A小麦 B棉花C水稻 D花生解析:在华北、西北、青藏高原三地都可种植的只能选小麦。答案:A7地生产该农产品的最有利气候条件是()A降水丰沛 B地势低平C光照条件好 D气温较高解析:地位于青藏高原上,地势高,光照充足,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答案:C8分析下表,从19801999年商品蔬菜种植面积分布的变化,符合实际的推断是()我国商品蔬菜种植

4、面积的分布区域1980年1999年大城市郊区70%20%其他农区30%80%交通条件改善农村地区种植业调整为以蔬菜种植为主城市居民食品结构多样化农村地区农业产业化发展A BC D解析:从表中可知从19801999年,大城市郊区商品蔬菜种植面积减小,其他农区商品种植面积增大,说明交通条件改善和农村地区农业产业化发展。答案:C(2010海南高考)读图,完成910题。9图示城市周围区域发展种植业的制约因素是()A土壤肥力 B热量C水源 D光照10与同纬度我国东部地区相比,图示城市附近地区()年太阳辐射总量高 多大风水能丰富 森林分布广A BC D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区域定位和区域地理条件。根据图中经

5、纬度位置可以判断出该地大致位于我国的南疆地区。第9题,由图中信息可以看出该地地处沙漠的边缘,且有灌渠分布,结合当地的地理背景可得出该地农业为灌溉农业,因此制约其城市周围发展种植业的因素为水源。第10题,该地区地处西北内陆,与同纬度东部地区相比,其一是受海洋影响小,降水少,晴天多,森林植被覆盖率低;其二是靠近冬季风的发源地,多大风天气。答案:9.C10.A读我国新疆棉花分布示意图和澳大利亚棉花分布示意图,完成1112题。11新疆与澳大利亚棉花生长共同的有利自然条件是()光热充足水热组合好有灌溉水源土壤肥沃A BC D解析:新疆与澳大利亚的棉花都分布在气候较干旱、光热充足,且有丰富灌溉水源的地方。

6、答案:B12与澳大利亚相比,新疆发展棉花生产的不利条件是()交通不便 劳动力价格低政策扶持力度小 科技水平低A BC D解析:澳大利亚经济发达、科技水平高,与澳大利亚相比,新疆的交通条件较差、科技水平较低。答案:C二、综合题(共40分)132009年10月1日60年国庆游行中,农民代表方阵彩车上巨大的稻穗寓意五谷丰登。结合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5分)材料1:新中国成立以来粮食产量“六连增”。材料2:我国某区域简图。(1)材料2图示地区属_平原,该地区优势粮食作物是_和_。(3分)(2)材料2图示地区农业发展的优势自然区位条件有哪些?该地区农业生产主要的不利自然因素是什么?(6分)(3)我国粮

7、食产量连续6年增产,结合我国农业生产的条件,填写下表。(6分)有利条件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人口资源农垦历史(4)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实现我国农业生产持续发展的积极措施。(10分)解析:第(1)题,由图中经纬度及陆地轮廓判断属华北平原,优势粮食作物是小麦和玉米。第(2)题,从气候、地形、水源、土壤方面分析有利自然条件,不利条件是旱涝、盐碱、风沙严重。第(3)题,根据表格相应内容分析。第(4)题,主要从耕地保护、科技投入等方面分析。答案:(1)华北小麦玉米(2)优势条件:属温带季风气候区,雨热同期,热量充足,平原地形,土层深厚,土壤肥沃。不利因素:旱涝、盐碱、风沙。(3)有利条件气

8、候资源大多属中低纬地带,热量条件优越,夏季普遍高温,雨热同期水资源地表水和地下水总量大,居世界第六位土地资源总量大,类型多,潜力大生物资源种属繁多,品种丰富人口资源劳动力丰富农垦历史历史悠久,经验丰富(4)采取有效措施,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切实保护耕地;加大农业投入,搞好农业基础建设;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农业单产水平;走高效、生态农业之路。14(2010全国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15分)下图中的三幅图分别示意某地区的地形、15月气温变化和降水季节分配。(1)评价图中城市所在河谷地区农业生产的条件。(6分)(2)指出20092010年冬春季节该地区降水和气温的突出变化,并说明其对河谷地

9、区农业生产的影响。(9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农业区位因素和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等相关的知识点,意在考查学生图像信息提取、调动和运用相关知识论证和探讨农业区位及影响的能力。第(1)题,河谷农业生产条件主要包括灌溉、热量、降水等条件。第(2)题,从图中右侧两图上可以看出20092010年冬春季节该地区降水量比多年平均值大,气温比多年平均气温低,农作物播种期推迟。冬春季降水量大,结合气温在4月末5月初快速上升可知,该地有可能形成融雪性洪水灾害。答案:(1)有开阔的谷地;有河流灌溉系统;热量满足发展一年一熟的耕作农业;降水量季节分配比较均匀。谷地边缘(灌溉条件较差)区域可以发展畜牧业(农牧业)。(2)突出变化:冬春季节的降水(雪)量高出多年平均值(约15%20%);从多年平均状况看,春季持续增温,2010年则表现为4月底以前气温持续低于0;4月末到5月初气温快速上升到0以上。主要影响:春耕期间气温偏低,播种期推后;冬春积雪量超过多年平均值,并在短时间内融化,易形成融雪性洪水灾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