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单元卷 第二部分 第七章 第二讲 限时跟踪检测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5556905 上传时间:2019-03-1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单元卷 第二部分 第七章 第二讲 限时跟踪检测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2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单元卷 第二部分 第七章 第二讲 限时跟踪检测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2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单元卷 第二部分 第七章 第二讲 限时跟踪检测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2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单元卷 第二部分 第七章 第二讲 限时跟踪检测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2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单元卷 第二部分 第七章 第二讲 限时跟踪检测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单元卷 第二部分 第七章 第二讲 限时跟踪检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单元卷 第二部分 第七章 第二讲 限时跟踪检测(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时间:3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2010广东高考)读“2005年我国东部沿海某市各圈层间人口净迁移模式图”,完成12题。1可知该市()A中心区和近郊区为人口净迁出区B城区边缘区和远郊区为人口净迁入区C城区边缘区人口净迁出量最大D近郊区人口净迁入量最大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人口迁移的相关知识和学生对图示的阅读能力。从图中可以看出,中心区为人口净迁出区,近郊区为人口净迁入区;中心区人口净迁出量最大;近郊区人口净迁入量最大。答案:D2可推测该市()A处于城市化初级阶段 B出现郊区城市化现象C城市“空心化”现象明显 D城市人口规模逐渐减小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城市化的进程。

2、根据图中的信息判断,近郊区人口迁入量最大,因此可推测该市出现郊区城市化现象。答案:B读世界城市人口比重增长图,其中四种图例分别表示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人口和农村人口(与表示发展中国家,与表示发达国家),完成34题。3图中表示城市人口的图例是()ABCD解析:正确读图是关键,发达国家“二战”以后,城市化发展迅速,城市人口逐渐超过农村人口;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起步晚,速度快,比重低。答案:D41960年以后,发达国家城市化的速度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原因可能有()A发达国家的人口呈现负增长的趋势B发展中国家城市的快速、健康发展C发展中国家民族经济迅速发展,带动城市化速度加快D发展中国家城乡之间经济差

3、异逐渐缩小解析:20世纪中期以来,发展中国家政治独立,民族经济迅速发展,因此,城市化速度加快。答案:C下图为台湾城市发展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5从1950年到1989年,该地区城市发展的特征是()A东部地区发展快,西部地区发展慢B从分散到集中,出现城市群C大城市增长快,中小城市增长慢D中部地区城市发展最快解析:结合图表材料可知,该地区从1950年到1989年,城市数量逐渐增加,尤其是中小城市增长速度较快;就地区而言,北部和西部城市发展速度快;此外,该地区的城市发展,从分散到集中,出现了以台北为中心的城市群。答案:B6图中大河的河口处均没有形成大城市,其主要原因是()A降水少,河流径流量

4、小B台风频率高,易形成风暴潮C河流短促湍急,航运条件差D泥沙淤积严重,不利于建设港口解析:城市选择在河流入海口处布局,一方面是为了获得丰富的水资源,另一方面是为了具有便利的水运条件;台湾岛的河流短促、水流急,航运条件差,故在河口处均没有大城市分布。答案:C读人口变化图(甲图)和三国城市化进程图(乙图)(20112050年为预测数据),回答78题。7关于人口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1950年中国人口数量与欧洲相当B1980年后印度人口数量超过欧洲人口数量C2035年中国人口数量和印度人口数量大致持平D欧洲和印度尼西亚人口增长较快解析:从图甲中可以看出欧洲和印度尼西亚人口增长缓慢。答案:D8关于中

5、国、印度、印度尼西亚三国城市化进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20世纪80年代中期三国城市化水平基本持平B目前城市化水平最低的是印度尼西亚C工业化是推动三国城市化的主要动力D进入21世纪后中国城市化进入加速发展阶段解析:从图乙中可知,2010年印度尼西亚城市化水平在三国中是最高的。答案:B读某大城市不同功能区气温统计图和该大城市某干道在市区与郊区间路段双向车速变化曲线图,完成910题。9住宅用地是城市中最为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其区位一般应选择在图中的()A甲、乙两处 B乙、丙两处C甲、丁两处 D甲、丙两处解析:因城市人口众多,工业发达,汽车尾气排放量大等,城市气温高于郊区,形成热岛效应。从图中气温曲

6、线可以看出乙处气温最高,应位于市中心,而住宅区应位于与市中心有一定距离的地区,应选择在图中的甲、丙两处。答案:D10下列有关图中a、b两曲线的说法正确的是()Aa曲线反映了8时左右汽车流量较小,道路畅通Ba曲线反映了由郊外住宅区向市中心工作区的车速变化Cb曲线反映了18时左右汽车流量最大,道路畅通Da、b曲线反映了城市道路交通流量的大小变化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a曲线在8时左右车速最慢说明此时道路拥挤,应该是上班高峰期,B正确;b曲线18时车速慢说明道路拥挤,应是下班高峰期;流量是单位时间通过的车辆,根据车速的大小不能判断汽车流量的大小。答案:B某城市发展研究课题组从“四大维度”出发来设计城市

7、与地区和谐发展指数,即“经济增长指数”、“人文发展指数”、“社会进步指数”和“生态文明指数”。读某城市“体检”图,回答1112题。11图中城市“越来越胖”体现了城市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是()A城市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忽视人文、社会、生态建设B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C城市环境质量不断下降D城市人口规模不断扩大解析:从图中城市和谐指数来看,城市经济增长指数高,其他指数较低,由此可推断,图中城市在发展中片面追求经济增长而忽视了其他方面的发展。答案:A12图中所示表明,和谐城市主要看()A经济、社会、人文、生态的综合、平衡发展B城市人文、社会的发展情况C城市生态环境的建设D城市经济发展水平解析:从图中城市和

8、谐发展指数可知,城市的和谐发展是经济、社会、人文、生态的综合、平衡发展。答案:A二、综合题(共40分)13(2011厦门质检)近30年来,下图中某市的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读图回答问题。(20分)(1)据图说出该市城市化进程的主要表现。(6分)(2)简析国道改道的主要原因。(2分)(3)从环境因素考虑,分别指出该市钢铁厂和化工厂的布局是否合理,并说明原因。(12分)解析:第(1)题,从两幅图的对比上可知城市化进程的主要表现为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城市功能区分化明显。第(2)题,国道穿过城区会导致城区交通拥堵。第(3)题,从风向玫瑰图可知东北风为最小风频;钢铁厂布局在最小风频的上风向

9、是合理的。化工厂位于河流的上游,且位于最大风频的上风向对河流和城区污染严重,故不合理。答案:(1)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出现明显的功能分区。(2)为了缓解城区的交通拥堵。(3)钢铁工业布局合理,因为钢铁厂大气污染比较严重,布局在居住区外围且位于最小风频的上风向,对居住区的影响较小。化工厂布局不合理,因为化工厂是大气污染和水污染比较严重的工业,布局在最大风频的上风向,其大气污染对居住区影响较大,且其布局在城市河段的上游方向,对城市水质影响较大。14(2011茂名模拟)下图为我国某聚落1968年、2005年相同比例尺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20分)(1)分析当地最初形成乡村聚落的原

10、因。(6分)(2)当地政府计划把甲处果园建成商品房。试判断建成后房产销售情况并说明理由。(6分)(3)根据图中信息,分析该区域未来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趋势。(8分)解析:第(1)题,最初村落的形成条件应从地形、气候、自然环境、农业发展等方面去分析。第(2)题,影响房地产开发的因素主要从位置、交通、环境等方面分析。第(3)题,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是相互推动的两股力量。城市化促进当地工业化进程,工业化带动城市规模扩大。答案:(1)农业生产条件优越,沿河分布,地形平坦,利于耕种;居住环境舒适,依山傍水,环境优美。(2)房产销售看好。原因:地势较高,通风、采光好,风景优美;基础设施齐全,交通便利等。(3)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是两股相互推动的力量。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会促进当地工业化的进程,沿高速公路向东(东北)形成新的工业区;工业化又会带动城市规模进一步向东(北)扩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