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外能力检测10新人教版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5556894 上传时间:2019-03-1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7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外能力检测10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2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外能力检测10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2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外能力检测10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2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外能力检测10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2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外能力检测10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外能力检测10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外能力检测10新人教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外能力检测(十)地壳运动和变化一、单项选择题读世界某区域分布图,回答13题。1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图中P山脉的成因()A地壳运动中岩层断裂形成的块状山B地壳运动引起岩层上升形成的地垒山C属于板块张裂地带,岩浆喷发形成的火山D属于板块挤压地带,地壳隆起形成的褶皱山脉2图中A湖一直是周边国家争夺的要地,主要是因为哪种资源,其储存构造是()A水向斜B石油背斜C泉水地堑 D石油地垒3图中B地区外力作用主要表现为()A流水作用 B冰川作用C海浪作用 D风力作用13. 解析:结合经纬网和海陆轮廓可判断P山脉为大高加索山脉,其成因与阿尔卑斯山脉一样,处于板块的消亡边界,挤压隆起形成。A湖为里海,石油资源丰富

2、,背斜是较好的储油构造。B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区,气候干旱,外力作用主要表现为风力作用。答案:1. D2. B3. D读赤道上六大板块的分布示意图,且板块主要位于10W60E之间。读图回答46题。4板块是()A亚欧板块 B太平洋板块C南极洲板块 D美洲板块5根据板块构造理论,两大板块碰撞而形成的山脉是()A喜马拉雅山脉 B安第斯山脉C落基山脉 D阿尔卑斯山脉62010年9月4日发生在新西兰南岛的地震位于()A之间的交界处 B之间的交界处C之间的交界处 D之间的交界处46. 解析:由位于10W60E之间可知,为非洲板块,再依次确定为印度洋板块,为亚欧板块,为太平洋板块,为南极洲板块,为美洲板块。

3、答案:4. D5. B6. B读某国家轮廓图,回答78题。7从图示信息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图中有冰川侵蚀作用B图中河流水能较丰富C图示地区地势北高南低D图示地区北部多火山地貌8某勘探队沿图中一古河道自上游至下游依次在四个地点取样,地表的沉积物样品可能是()A黏土粉砂砂砾石B砾石砂粉砂黏土C黏土砂粉砂砾石D砾石黏土粉砂砂78. 解析:根据经纬网和山峰8844.43米的信息,可判断该国为尼泊尔,北部为喜马拉雅山,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跃,不稳定,地震活动频繁。由于该国北部山地海拔较高,有冰川活动;该国由北部海拔8000米以上降到南部200米以下,落差大,水能丰富;由等高线

4、信息可知该地北高南低;但是喜马拉雅山区,地壳较厚,几乎不存在火山喷发活动。河流沉积时颗粒大的先沉积,具有分选性。答案:7. D8. B(2009上海)板块构造学说是20世纪最重要的科学成果之一。下图为某种类型的板块边界示意图。读图,回答911题。9. 图示的板块边界是()A. 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的碰撞边界B. 大洋板块内部的生长边界C. 大洋板块向大陆板块的俯冲边界D. 大陆板块内部的生长边界10. 以下地貌单元中,成因与图示机理相关的是()A. 东非大裂谷 B. 日本列岛C. 阿尔卑斯山脉 D. 落基山脉11. 板块构造学说有助于人类进一步认识()海陆间水循环的机理洋流分布和运动规律地震分布

5、和活动规律矿产资源的分布规律A. B. C. D. 911.解析:由图中板块运动的方向可以确定此边界为消亡边界;由两板块的高度相似,可以确定两侧均为大陆板块。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挤压易形成高大的山脉,阿尔卑斯山脉符合此种情况。东非大裂谷位于生长边界;日本列岛与落基山脉均位于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的交界处,不符合题意。第11题,海陆间水循环主要发生在水圈和大气圈,洋流发生在水圈,二者均与板块构造无关;地震主要分布于板块的边缘地带,矿产资源的分布也遵循地质规律,故C项正确。答案:9.A10.C11.C地震的震源深度分为浅源地震(300千米)。下图示意北纬38附近两大板块交界带地震震源深度垂直分布,其

6、中乙板块向甲板块俯冲。据此完成1213题。12图示地带发生的地震()A以中源地震为主B多分布在海洋板块一侧C多分布在陆地板块一侧D震源越深的地震离边界越近13图中所示的甲、乙板块分别是()A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B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C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D美洲板块、亚欧板块1213.解析:由图中信息可知该区域地震多密集分布在70km以内的深度中,即以浅源地震为主。结合38N,及图中横坐标的经度140E144E之间,可知甲位于亚欧板块,乙为太平洋板块,因此地震多发生于亚欧板块一侧,即大陆板块一侧,震源深浅与板块边界不存在相关的关系。答案:12.C13.A14三峡大坝下游附近河床某测点,沉积物粒径

7、的平均值比建坝前大(如下图示意),其成因是() A侵蚀搬运作用B搬运堆积作用C风化侵蚀作用D沉积固结成岩作用解析:由于大坝的建设,大坝附近水流落差加大,水流速度加快,侵蚀搬运作用增强。因此在大坝下游附近,加快了的水流将原来河床沉积物中细小的颗粒侵蚀搬到更远的下游,较大的颗粒留在原地。答案:A二、综合题15阅读我国某区域图,完成下列各题。(1)图中甲山脉多低谷、山口,形成这种地表特征的主要外力是_作用;地质历史时期该山脉有多次岩浆侵入活动,由此推测该地可能出现的地理事物有_。(2)比较长江中游“地上河”(荆江河段)与黄河下游“地上河”成因的不同及其治理措施的差异。解析:第(1)题,根据甲山脉沿纬

8、线延伸,且纬度在25N南北两侧,当属我国最南一列东西走向山脉南岭。由于地处南方,外力作用主要为流水侵蚀;历经多次岩浆活动,其表现出的地理现象应为岩浆岩或金属矿产。第(2)题,南北两处“地上河”的成因及治理措施不同,应从各自的河流特征和所处的自然环境分析。答案:(1)流水岩浆岩(或花岗岩、或变质岩、或金属矿产)(2)成因不同:长江“地上河”:河道特别弯曲,水流不畅,泥沙容易沉积。黄河“地上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带来大量泥沙,下游水流平缓,泥沙大量沉积。治理措施差异:长江“地上河”:裁弯取直工程;建设长江中上游防护林。黄河“地上河”:黄土高原打坝建库(或打坝淤地),抽引水灌溉(或引黄淤灌),黄河

9、中游地区种草植树。16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材料一:青藏高原一直是一个神秘的地方,如今科学家惊奇地发现这个世界最年轻的高原竟然以每年730毫米的速度整体向北和向东方向移动。这种推移变化量很小,属于毫米级的。下图表示青藏高原移动的主要原因。材料二:青藏高原地形与地壳厚度示意图(1)材料一图中板块a是_板块,和材料二图中_(A或B)处的板块一致。(2)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最显著的外力作用是_。(3)据研究,喜马拉雅山现在仍在“长高”,这说明()A喜马拉雅山的形成,内力作用占主导地位B喜马拉雅山的形成,外力作用占主导地位C喜马拉雅山的形成,内外力共同作用,不分主次D以上说法都不对(4)珠穆朗玛峰的外形酷似尖尖的金字塔,形成这种山峰外形的主要地质作用是()A板块碰撞 B冰川作用C流水作用 D. 风力作用(5)根据材料一图示,从成因上看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地震的类型属于哪种?(6)由材料二分析地壳厚度与海拔高度之间的关系。解析:青藏高原位于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交界处,印度洋板块不断地的向北俯冲,导致青藏高原海拔不断升高,同时也造成此过程中频繁的地震活动。答案:(1)印度洋B(2)流水侵蚀作用(3)A(4)B(5)属于构成地震。(6)地壳厚的地方海拔高,地壳薄的地方海拔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