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单元卷 第三部分 第十四章 第一讲 限时跟踪检测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5556888 上传时间:2019-03-1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单元卷 第三部分 第十四章 第一讲 限时跟踪检测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2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单元卷 第三部分 第十四章 第一讲 限时跟踪检测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2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单元卷 第三部分 第十四章 第一讲 限时跟踪检测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2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单元卷 第三部分 第十四章 第一讲 限时跟踪检测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2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单元卷 第三部分 第十四章 第一讲 限时跟踪检测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单元卷 第三部分 第十四章 第一讲 限时跟踪检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单元卷 第三部分 第十四章 第一讲 限时跟踪检测(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时间:3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2011龙岩质检)读“我国能源生产、消费总量与GDP重心的纬度变化示意图”,回答12题。1根据三条曲线的纬度差异可判断()A南方能源结构优于北方B南方能源消费量小于北方C南方能源进口量大于北方D南方能源缺口量大于北方2三条曲线的时间变化说明了()A北方GDP总量呈下降趋势B北方单位GDP能耗呈下降趋势C南方能源生产总量呈上升趋势D南方能源利用率呈下降趋势解析:读图可知,能源生产总量重心在38N附近,且向南移动。能源消费总量重心由36N向南移动到34N附近,GDP重心由34N向南移动。第1题,根据生产和消费的纬度差异可知,南方能

2、源缺口量大于北方。其余各项都无法判断。第2题,从能源生产和消费重心都向低纬移动的趋势,可以得出南方能源生产总量在增加,呈上升趋势。答案:1.D2.C(2011宁德模拟)下图显示我国四个省2005年三种常规能源生产的相对比例(均已折算成标准煤)。读图,回答34题。3、代表的能源依次是()A石油、煤炭、天然气B天然气、石油、煤炭C煤炭、天然气、石油D石油、天然气、煤炭4M省可能是()A山东 B贵州C新疆 D河北解析:第3题,山西能源生产以煤炭为主,重庆能源生产以天然气为主,黑龙江能源生产以石油为主,结合三省的优势能源,可知、依次为煤炭、天然气、石油,C项符合。第4题,M省区三种常规能源生产相对比例

3、相差不大,新疆符合题意。山东天然气比例低,贵州油气资源生产比例低,河北天然气比例低。排除A、B、D。答案:3.C4.C5为了解决中国石油供应紧张的状况,根本措施是()A建立战略石油储备基地B鼓励国外大型石油石化公司在我国投资建厂C限制汽车产业发展D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开发利用新能源解析:石油属于非可再生资源,解决其供应紧张的根本措施是提高利用率,开发新能源。答案:D(2011皖南八校联考)读以下两个区域略图,回答67题。6两区域共同的特征有()A夏季高温多雨 B城市化水平高C水资源丰富 D重化工业基地7针对区域突出的环境问题,两区域目前采取的共同措施有()A植树造林,保持水土B大力发展新兴产业C

4、完善交通,建设水运网D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解析:第6题,题中右图中所示为德国鲁尔工业区,为重工业区,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冬温夏凉,降水季节分配较均匀,水土流失较轻,城市化水平高;题中左图所示为山西省,城市化水平不高;两地均有丰富的煤炭资源,重化工业均为主要工业部门之一。第7题,植树造林,保持水土为山西黄土高原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但不适用于德国鲁尔区;建设水运网,对河道较少的山西不适用;煤炭资源综合利用,不能根本解决环境问题;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新兴产业有利于区域可持续发展,是两地共同的措施。答案:6.D7.B唐代的法苑珠林中王玄策行传云:“吐蕃国西南有一涌泉,平地涌出,激水高五六尺,甚热

5、,煮肉即熟,气上冲天,像似气雾。”据此回答810题。8材料中所提及的“热”“气”是指()A水汽蒸发 B地热C石油 D岩浆活动9从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状况看,下列资源与材料中“热”“气”属于同一类的是()A石油 B煤C太阳能 D天然气10关于材料中地理事物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A主要分布在平原B主要分布在板块内部C主要分布在地壳薄弱地带D主要分布在海陆交界处解析:第8题,结合材料中的信息“激水”、“甚热”并和所学知识可以判断,材料中所提及的“热”“气”是指地热。第9题,按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状况,可将能源分为常规能源和新能源,地热和太阳能均属于新能源。第10题,地壳薄弱地带最有利于地下热量涌出。答

6、案:8.B9.C10.C陕西榆林地区“乌金(煤)遍地”,资源非常丰富。但在5年前,该地“村村点火,处处冒烟”,被人们戏称为“黑三角”。据此回答1112题。11在资源开发初期,当地适合发展()A食品工业 B高耗能工业C农产品加工工业 D高新技术工业12近年来,该地区逐渐形成图示的发展模式。有关该模式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实现了环境保护和经济增长的双重效益B增大了生产规模,延长了产业链C加强了对当地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广度和深度D扩大了污染范围和污染物的来源解析:第11题,该地能源丰富,资源开发初期适合发展动力导向型工业。第12题,该模式扩大了生产规模,对废弃物进行再利用,减轻了大气污染和废弃物的排放

7、。答案:11.B12.D二、综合题(共40分)13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材料1:矿产资源的储产比表示储量可供开采的年限;储消比反映现有储量对消费的保障程度。下表反映的是中国及世界主要矿产资源的静态保障程度。矿产石油煤炭天然气铁矿石锰矿石铬矿铜矿锌矿铝土矿钨矿稀土矿钾盐矿静态保障年限储产比世界43228641411002572724189871012327中国15.311344.248.323.31832.114.332.131.9324242储消比中国11.611344.239.221.64.112.519.130.562.2113514.5注:世界储产比约等于储消比。材料2:下图为

8、工业化过程中世界人均矿产资源消费量模式图。材料3:下图为典型发达国家人均能耗与人均收入的关系图。(1)材料1反映我国矿产资源静态保障程度的总体特点是_,保障程度较高的是_。(2分)(2)据材料2可知,进入工业化阶段后,世界人均矿产资源消费量呈_的特点;进入后工业化阶段后,世界人均资源消费量的特点是_。(4分)(3)典型发达国家人均收入达到较高水平后,人均能耗却保持了平稳增长,你认为这些国家在降低人均能耗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6分)(4)我国在落实科学发展观、保持经济较快增长的同时,应如何吸取发达国家的经验保障我国能源安全?(4分)解析:(1)通过分析表中的数据可以得出结论。(2)认真分析工业化

9、过程中世界人均矿产资源消费量“S”形模式,抓住不同发展阶段曲线变化的特征,分阶段进行描述。(3)人均能耗平稳增长应得益于降低能耗措施的实施。(4)从解决能源短缺的措施方面考虑即可。答案:(1)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稀土矿(2)与经济增长保持同步上升保持在一定水平,最后呈下降趋势(3)调整经济结构,采取节能措施,发展新技术等。(4)加大能源勘探力度,建立能源战略储备,提高综合利用效率,积极开发利用新能源,实行循环经济等。1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4分)材料1:中新网2010年2月4日电中国物流信息中心的数据显示,因国际煤价走高,预计中国今年煤炭进口量在1亿吨左右,低于去年水平。材料2:煤炭是我国

10、最主要的一次能源,占我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70%左右,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对煤炭的需求也将保持快速增长。材料3:下图为我国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区示意图。(1)我国煤炭资源的地理分布特点:以大兴安岭太行山雪峰山一线为界_,以昆仑山秦岭一线为界_;_。(6分)(2)我国煤炭的需求主要来自东南沿海等经济发达地区,谈谈如何进行煤炭资源的合理配置。(6分)(3)我国能源消费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隐患的具体表现有哪些?在今后发展中应如何解决?(8分)(4)A地区煤炭资源十分丰富,为了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除了大量的煤炭外运,你认为还应采取哪些措施?(4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煤炭资源的地区分布特点,煤炭的跨区调配问题,我国能源结构单一,能源供需不平衡,需要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答案:(1)西多东少北多南少分布广泛,相对集中(或答煤炭资源在全国绝大部分省区都有分布,而又相对集中分布在山西、内蒙古、陕西等省区)。(2)北煤南运、西煤东调、西电东送。(3)隐患的具体表现:能源消费结构单一,能源供需不平衡。解决措施:大力发展水电、核电、风电和生物能源等,实现能源生产和消费多元化;大力进行能源的跨区域调配,如实施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北煤南运等。(4)修建坑口电站,变输煤为输电;发展以煤为原料的化学工业;延长产业链,增加工业附加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