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课件 岳麓版必修3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5554172 上传时间:2019-03-12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5.0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课件 岳麓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高中历史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课件 岳麓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高中历史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课件 岳麓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高中历史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课件 岳麓版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高中历史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课件 岳麓版必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课件 岳麓版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课件 岳麓版必修3(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课程标准: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西汉初的经济状况,汉初,接秦之敝,诸侯并起,民失作 业而大饥谨。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 过半。天下既定,民亡盖藏,自天子不 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汉书.食货志,思考:西汉初为什么采用黄老之学?,从汉高祖到武帝即位约70年的时间 1 西汉初年,经济残破,百废待兴 2 吸取秦朝灭亡教训,“老”:老子的学说,黄 老 之 学,内容:治身(养生)、治国。,基础:早期道家理论,结合阴阳、儒、墨、法等各家学说。,“黄”:黄帝的学说,核心:“无为而无不为” :“待时而动、因时制宜、积极无为”,解释:萧何创立了规章制度,死后,曹参做了

2、宰相,仍照着实行。比喻按照前任的成规办事。,曹参在朝廷任丞相三年,极力主张清静无为不扰民,遵照萧何制定好的法规治理国家,使西汉政治稳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日渐提高。,他死后,百姓们编了一首歌谣称颂他说:“萧何定法律,明白又整齐;曹参接任后,遵守不偏离。施政贵清静,百姓心欢喜。”史称“萧规曹随”。,萧规曹随,汉初黄老之学无为而治起到什么作用?,使西汉经济迅速恢复 ,国力增强。汉初的“无为”为汉武帝时期的“有为”打下了坚实基础。,至武帝之初七十年间,国家亡事,非遇水旱,则民人给家足,都鄙廪庾尽满,而府库余财。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众庶街巷有马。

3、阡陌之间成群,乘牸牝者而不得会聚。守闾阎者食梁肉,为吏者长子孙,居官者以为姓号。后汉书.食货志,经过六七十年的休养生息,到汉武帝时经济得到恢复发展,但也存在着王国对中央的威胁问题。社会环境变了,统治者的指导思想是否也要随着变?怎么变?假如你是当时的皇帝,怎么办?,思考,课堂设问,既然黄老政治的实施对西汉初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发展起到如此重要的作用,为什么汉武帝时,黄老之学会被新儒学所取代呢?,二、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黄老之学衰落的原因?,(1)主观上,随着社会的稳定,经济发展,黄老之学不能适应强化中央集权形势的需要。(匈奴南下侵汉;诸侯“自为法令,拟于天子”-七国之乱) (2)客观上,儒家

4、学说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儒学的自我调节符合中央集权的要求吸收大一统的思想,发展出一套为中央集权服务的新理论体系。 (3)汉的强大使其统治者不满足于“无为”,推崇 “有为”而治。,汉武帝的作为,广设学校 推行儒学,抗击匈奴的主要将领,汉武帝改变了西汉初 期和匈奴和亲的政 策,靠“文景之治”积 累的财富和兵力,对 匈奴发动了大规模的 反击。,霍去病收复河西,张骞出使西域,长河悲风 有气吞万里如虎的气魄!这才是真正的汉军气质!,公元前二世纪中叶,中国衰弱的情势改善后,就转而反击,夺取了匈奴汗国最大的可供耕种的土地河西走廊,控制西域,跟更多的外国接触。于是西汉王朝和中国成为同义语,中国人被称为汉人、汉

5、民族,中国字被称为汉字,中国语被称为汉语。,汉武大帝时期的军队,汉代军队里普遍装备了“环首铁刀”,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一)原因 1.经济:经济发展,国家富强 2.政治:政治稳定,但臣下与君主、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尖锐 3.思想:黄老之学不能适应强化中央集权的需要 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顺应统治者的需求,问题探究:有人认为,儒学成为封建统治思想,是汉武帝放弃“无为而治”政策,希望有所作为的结果。若没有汉武帝,就不会有儒学统治地位的确立。你认为正确吗?为什么?,董仲舒生平,三年不窥园 汉景帝执政的时候,董仲舒经过苦心钻研,终于达到了“专精于述古”的程度,当上了官方讲授儒家经典的博士。可是,那时他还没

6、有得到汉景帝的重视。于是,他写了一篇士不遇赋,感叹自己生不逢时,壮志难酬。从此,他不再出家门,整天坐在家里,专心致志地钻研儒家经典学说。,他屋后有个园子,虽不算很大,但景色却颇有别致。园内种满了各种奇花异草,冬秋不衰,春夏尤艳。还有那曲径小道,幽雅清逸。为了领会春秋中的微言大意,他狠下心来,刻苦攻读,三年不进园子一步,甚至眼睛也不朝园子望一望。成年累月地读书,连阳光也不见,他变得面黄肌瘦,呼吸短促,还得了肺病。经过整整三年的闭门苦读,他终于精通了春秋,成了闻名一时的鸿儒。,孔圣人的“韦编三绝”靠的是力气,名儒董仲舒“三年不窥园”凭的是力气,李白的磨杵成针,苏秦的悬梁刺股,匡衡的凿壁偷光,也大都

7、是力气活。 钱钟书是公认的才子,博闻强记,才华横溢。其实他的成功,也多半靠力气。考进清华园后,他的目标是“横扫清华图书馆”,拼的就是时间和力气。在西南联大时,恃才傲物的钱钟书曾口出狂言:清华没人配带我读研究生。但他最崇尚的仍是力气和才气。当然,他的运气也不错,考大学时,虽然英语和国文成绩极佳,但数学是零分,好在招生人员破格录取了他,要不然,他后边的路还不知怎么走呢。 鲁迅的文学成就可以说至今无人能望其项背,可是他自己说:我哪里有什么天才,只不过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也用来学习罢了。他的英年早逝,大概也与他平时花费力气太多甚至透支有关。有人来请教“弄文学”的门道,他老老实实地说:“弄文学的人,只要(

8、一)坚忍,(二)认真,(三)韧长,就可以了。” 渴望成功的青年朋友,一定要记住这样的道理:才气是稀缺资源,运气则可遇而不可求,惟有力气,取之不尽。一个人可能才气不大,运气不佳,但只要坚忍、韧长,持之以恒,同样会取得成功。,良师益友,(二)董仲舒新儒学的内容,1) 提出“春秋大一统”的 主张,认为大一统是天地的常理,国家的需要;要维护政治的统一,必须实行思想上的统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 提出 “天人感应”学说。认为天是万物的主宰,天子受命于天,所以人民和诸侯都要 服从天子的统治;如果天子无道,上天便会降灾于他。人君必须遵循天道,实行仁政。,3)还提出了 “天道”就是“三纲五常”(三纲:君

9、臣、父子、夫妻 五常:仁义礼智信)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和仁、义、礼、智、信五种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 即“三纲五常”。,人教版,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天,头,地,日月,雷霆,江河,金石,草木,阴晴风雨,足,眼睛,声音,血脉,骨节,毛发,喜怒哀乐,先秦之儒和董仲舒之新儒的区别,独尊儒术的实施与影响:,1、起用大量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由于儒家学说成为政府选拔人才、任官授爵的标准,士人纷纷研习儒家经典,儒学得以大兴。 2、规定儒家经典为学校的教科书。汉武帝规定诗书礼易春秋为“五经”,并设立专事研究和传播五经的教官,称为“博士”。自此,教育为儒家所垄断。 从此,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

10、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影响,1.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打击割据势力;,2.确立了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秦始皇的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他的手段是刑罚的裁制;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他的手段是利禄的诱引。结果,始皇失败了,武帝成功了。 顾颉刚,结合汉以前儒家思想的发展,我们不难看出 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同时我们也不难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当某种思想文化适应社会环境的发展和统治者的统治要求时,便容易被统治者所接受,也就往往能够成为当时时代的文化主流。,汉武帝,黄老之学,罢黜百家,背景 1 西

11、汉初年,经济残破,百废待兴 2 吸取秦朝灭亡教训,内容 内容:治身(养生)、治国。 基础:早期道家理论,结合阴阳、儒、墨、法等 核心:无为而无不为 待时而动 积极无为,影响 使西汉经济迅速恢复 ,国力增强。 汉初的“无为”为汉武帝时期的“有为”打下了坚实基础。,背景 1.经济:经济发展,国家富强 2.政治:政治稳定,但臣下与君主、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尖锐 3.思想:黄老之学不能适应强化中央集权的需要 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顺应统治者的需求,内容 春秋大一统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天人感应;三纲五常,影响 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打击割据势力 确立了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本课要点,1、从汉高祖到汉武帝

12、即位约70年间,一直是政治上的指导思想,在社会上居于支配地位的是: A、黄老思想 B、法家思想 C、儒家思想 D、墨家思想,A,2、西汉初年,统治者尊崇黄老之学的根本原因是: A、适应西汉初年经济恢复和统治的需要 B、儒学思想已经过时 C、统治者对黄帝和老子的敬仰 D、黄老之学的无为思想,A,C、黄老之学包括“养身”、“治国”两个方面,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黄老之学不仅包括道家思想还有儒、墨、法家等思想,B、黄老之学对西汉恢复元气起了推动作用,D、黄老之学适应了汉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D,4、到汉武帝时,黄老之学被新儒学所取代的主要原因是: A、黄老之学不能适应强化中央集权形势发展的需要

13、 B、儒家思想自我调整,整合出一套为中央集权服务的新理 论体系 C、黄老政治的实施使西汉社会大伤了元气 D、汉武帝本人的素质勤于治国,A,5、董仲舒对儒家学说作了较大的改造,其本质意图是: A、向汉武帝谋取高官厚禄 B、发扬光大儒家学说 C、提醒当前者要实行仁政 D、使儒学适应政治统一的需要,D,6、汉武帝接受新儒学的根本原因在于: A、其“仁政”思想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 B、适应了君主专制和国家统一的需要 C、吸收了各家思想,适应了不同阶级的要求 D、汉武帝对先秦之儒的不满,B,7、儒学到了汉被赋予了新的含义: A 人定胜天 B 君权神授 C 无为而治 D 仁政思想,B,、董仲舒新儒学有限制君

14、主权力过渡膨胀目的的内容是: A、“天人感应”学说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君权神授”说 D、“制天命而用之”,A,9、汉武帝的“独尊儒术”主要利用了儒学的: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民贵君轻 C、性善论 D、大一统,D,10、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大一统”两者关系的确切理解是: A、政治统一确保思想统一 B、思想统一服务于政治统一 C、思想统一与政治统一相互对应 D、政治统一从属于思想统一,B,11、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的转变体现了: a 中央集权的强化 b 思想控制的加强 c 大一统的形成 d 儒学之外其他各个学派的消亡 A、bd B、abd C、acd D、abc

15、,10、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大一统”两者关系的确切理解是: A、政治统一确保思想统一 B、思想统一服务于政治统一 C、思想统一与政治统一相互对应 D、政治统一从属于思想统一,B,D,12、下列观点与黄老之学相符的有( ) 人只能顺从自然,无法发挥主观能动作用 倡导“待时而动” 倡导“因时制宜” 强调“无为而无不为” A. B C. D,B,13、对西汉初年黄老之学“无为而治”思想的理解正确的是( ) A要求统治者以“清静无为”的方式稳定统治 B要求统治者不要统治人民 C要求统治者无所作为,享受荣华 D要求统治者把人民的疾苦放在首位,A,高考典题 链接 14、汉武帝问策贤良文学,董仲舒对

16、曰:“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引自汉书董仲舒传) 董的对策 A.指出了汉武帝弱点 B.违背了汉武帝初衷 C.触犯了汉武帝忌讳 D.迎合了汉武帝意愿,D,有人认为:就其实质而言,“罢拙百家, 独尊儒术”与秦朝的“焚书坑儒”是相同的 请回答:你认为上述观点是否有道理?结 合秦汉史实指出依据,探究学习,自我测评: 1、汉初黄老思想的主要特点及其影响是什么? 2、试分析董仲舒的思想体系,并谈谈“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历史意义。,材料1: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也。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论语为政 材料2:仲舒复对曰:“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