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高考语文 阅读专项训练传记阅读(3)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5554028 上传时间:2019-03-12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9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高考语文 阅读专项训练传记阅读(3)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1高考语文 阅读专项训练传记阅读(3)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1高考语文 阅读专项训练传记阅读(3)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1高考语文 阅读专项训练传记阅读(3)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1高考语文 阅读专项训练传记阅读(3)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1高考语文 阅读专项训练传记阅读(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高考语文 阅读专项训练传记阅读(3)(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1高考语文阅读专项训练:教学资源网教学资源网教学资源网教学资源网教学资源网教学资源网教学资源网传记阅读(3)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感念夏征农同志写在辞海二00九年版面世之际 夏老离开我们快一年了,辞海二00九年版的编纂出版工作在新任主编陈至立同志的领导下也已经完成并面世了。此时此刻让我想起了夏征农同志。 最早听人说起夏征农这个名字还是在我的中学时代,那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期。那时夏老的儿子夏晓鲁与我同在上海市五十四中学念书。而且还是同一个年级。一九六六年初,“文革”风烟将起,学校的政治气氛也越来越浓。“五一六通知”下发后不久,同学之间纷纷在传“夏晓鲁的父亲、华东局宣传部部长

2、夏征农被打倒了,原因是一贯右倾,反对江青”。之后,我的许多同学的父母也相继被打倒了,从革命者变成了“反革命修正主义分子”。“文革”结束后,在揭批“四人帮”的过程中,我才知道了夏老被罢官的原委。一九六五年六月,夏老在上海抓华东地区京剧汇演,江青此时正在上海搞她的“样板戏”,江青对京剧汇演丝毫不感兴趣,要夏老抓“样板戏”。对此,夏老把江青的话顶了回去,说:“我们只能搞半成品,搞好后再给你去搞成样板戏吧。”不仅如此,夏老还在京剧汇演闭幕式的总结发言中指出:“如果有样板戏,那也应该分层次,有不同要求。省市应该有省市的样板戏,地区有地区的样板戏。应该发动戏剧界人士大家来搞。如果只有一种样板,只有几个样板

3、戏,这能占领社会主义戏剧舞台吗?”这下可惹恼了江青,事后江青向华东局负责同志提出要免去夏老的部长职务,由张春桥接替。 同年十一月,姚文元的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在文汇报发表,夏老其时正在南京,他读后认为,姚文元文章的结尾把海瑞罢官说成是反党反社会主义,这太过分了,并打电话给华东局宣传部和江苏省委宣传部说:“做出这样的结论,谁还敢参加讨论?”回到上海后,夏老对华东局要求宣传部三天汇报一次对姚文元文章的反映不以为然,把“球”踢了出去,说道:“这事我宣传部管不了,应该由办公厅来管。”这下夏老又一次触犯了江青。 一九六六年五月,在中央的一次会议上,江青发言大批夏老如何反对京剧革命,如何反对毛泽东思想

4、,由此夏老被免去华东局宣传部部长的职务,成为“文革”开始后,上海第一个被罢免的高级干部。 第一次与夏老面对面接触还是在一九八九年,我当时担任上海三联书店总编辑。一天接到夏老秘书的电话,说夏老约我和上海三联书店总经理林耀琛同志去谈一套理论读物的策划想法。在讨论中,夏老说道,八十年代中期以来,“马克思主义过时了”,“社会主义失败了”,“共产党不行了”,“社会主义不如资本主义”等等,成了部分青年学生的日常话题,也频频出现在我们的一些报刊上,这向我们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夏老指出,苏东剧变提醒我们,坚持什么样的社会主义道路至关重要。他认为,应该从人类社会变迁、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大背景下来认识社会主义的历史

5、使命,而不是简单地从教条出发去实践社会主义。他认为那些希望放弃社会主义选择,主张走西方资本主义道路的人不懂得中国的历史,尤其是中国近代史,不懂得中国的国情和文化积淀。在夏老的组织和指导下,上海三联书店后来出版了“时代新论丛书”,作为主编,夏老亲自为这套丛书撰写了序言。 记得是一九九五年,夏老约我去他家谈出版他的文集的事宜。我有幸与夏老抱膝而坐,聆听夏老娓娓细说他不平凡的人生经历。在编辑出版夏老文集的过程中,我系统地通读了夏老各个时期的文章,其中既有理论文章,也有诗歌、小说、戏剧,还有散文、随笔等。夏老的文章,对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不同主题充满着真知灼见,充分体现了一个马克恩主义者的战斗精神

6、。 夏老在政治上的“定力”还集中体现在他主持四个版本的辞海编纂工作上。辞海常务副主编巢峰同志曾多次向我谈起一九七八年的故事。当时夏老以七十五岁高龄出任辞海第三任主编,倡导“求实”原则,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实事求是”成了解决辞海编纂中各种问题的钥匙。比如,从一九七五年毛泽东主席指示修订辞海后,辞海出现了两个“内部发行”的版本,即一九六五年的“未定稿”和“文革”中的“修订稿”。在编纂辞海一九七九年版时,遇到了采用哪个版本的问题,夏老旗帜鲜明地亮出了自己的观点:“修订稿”是极左路线的产物,应以“未定稿”为基础。这一“定调”,保证了一九七九年版辞海的修订方向,也为出版界拨乱反正开启了先河。 当时

7、,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还没有发表,“两个凡是”的思想仍有市场,于是,许许多多疑难问题摆在了编辑部的面前。“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阶级斗争”等条目怎么写?国民党以及涉及台湾的条目怎么写,陈独秀、瞿秋白、刘少奇、林彪、康生、谢富治等人物怎么写?夏老凭着长期革命斗争的敏锐和坚定,果敢地指出:“坚持实事求是,尊重客观事实!”为此,辞海常务副主编罗竹风专程去北京,就有关问题听取中央有关部门的意见,花了二十多天的时间,未果。在这样的情况下,巢峰同志在夏老和罗老的支持和鼓励下起草了一份(辞海)处理稿件的几点具体意见,共八条三十九款,大胆地否定了一系列“左”的提法和观点。对这份意见也有不同

8、的声音,领导部门又不愿意轻易表态,夏老听了汇报后当即说道:“我敢于定。如果有错误,我这个主编负责。” 一九八一年初,新版辞海出版一年多,夏老就确定要“十年修订一次”。他指出:“辞海是一部综合性的工具书,在编纂过程中有个吐故纳新的问题。什么词汇已经过时了,不适用了,大家不会去用,就可以去掉;有些新出现的词汇要收进去。吐故纳新,这是很重要的一条。”因此,有了辞海一九八九年版、一九九九年版和刚刚问世的二0 0九年版,有了“求实”和“求新”的辞海风格,使辞海得以公正权威、常出常新,成为广大群众最为信赖的大型工具书。 夏老虽然离开了我们,但是回想起他的事迹,重读他的文章,仍然感慨万千。 节选读书2009

9、年第l0期,作者:陈昕 注:辞海是我国唯一一部综合性大型辞书,我国最具权威性的中文工具书,自1936年出版发行至今已有70余年。1根据本文内容,分点概括传主夏征农的主要经历。(4分)2在作者“感念”的事件中,你觉得夏征农是一个什么品格的人?(5分)3有人指出,夏征农编纂辞海的“吐旧纳新”思想必须端正。请结合本文内容和下面 的材料,说说你的看法。(6分)材料: 新辞海取消的:“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批评和自我批评、井冈山斗争、增产节约等属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约七千个条目。 新辞海“纳新”的: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汶川特大地震、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华国锋、叶利钦、萨达姆,汪精卫、蒋介石、胡适、

10、李鸿章、秦桧等。 新辞海未收录的:超女、PK、冏等新词。答案:1一九六五年六月,夏老批评江青搞的“样板戏”,惹恼了江青。 同年十一月,夏老不同意姚文元的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的观点,再次触犯了江青。 一九六六年五月,夏征农被免去华东局宣传部部长的职务。(“文革”期间,夏征农被打倒。) 一九八九年,夏老讲述理论读物“时代新论丛书”的策划想法。 一九九五年,与夏老商谈出版文集事宜。 主持四个版本的辞海编篡工作。 (评分意见:列出主要经历和事迹即可。得罪江青被免职、打倒编篡四个版本辞海。共4分。) 2立场坚定,坚持真理;敢于探索,敢于直言,敢于担当;实事求是,勇于创新。(分点给分,共5分)3结合本

11、文内容和材料,讲出观点和理由即可。 参考:(1)应坚持“吐旧纳新”的思想,结合本文内容与材料,举例分析。(2)“吐旧纳新”的思想没有错,关键是如何把握“吐旧纳新”的标准。分清哪些词汇是“已经过时了”的,哪些是新出现的、能经过时间检验的常用词汇。(3)“吐旧纳新”思想必须端正。(结合材料分析、讲出观点和理由各占2分,6分)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18分)三叔郁达夫的少年时期 郁风对于三叔达夫的记忆就像一幅非常熟悉的亲切的画,却是只有色彩没有线条,只有光影没有具像了。三叔达夫自幼聪明过人,七岁入私塾启蒙,九岁时就能作诗,他后来的自述诗有“九岁题诗四座惊”之句。他在一九二七年回顾童年时

12、写道:“我在小学中学念书的时候,学校的功课做得很勤,空下来的时候只读读四史和唐诗古文,当时正在流行的礼拜六派前身的那些肉麻小说,和林畏庐(即著名翻译家林纾)的翻译小说,一本也没有读过。只有那年正在小学毕业的暑假里,家里的一只禁阅书箱开放了,我从那只箱里,拿出了两本书来,一部是石头记(即红楼梦),一部是六才子书。”在富阳高小三年级(实际读了两年,十二岁)毕业后到杭州投考杭府中学,被录取了但又因一时学费不够而改入用费较低的嘉兴府中学读了半年,才又回到杭府中学。这时期他的全部兴趣都在读“闲书”和游山逛水,仅有的零用钱都送进叫做梅花碑的旧书店里,据他自己在自传中说,当时买来的书中使他狂喜的有三部:一部

13、是吴诗集览(清代诗人吴梅村的集子),一部是庚子拳匪始末记,这本书“使我满肚子激起了义愤”,还有一部是“署名曲阜鲁阳生孔氏编订的普天忠愤集,甲午前后的章奏议论,诗词赋颂等慷慨激昂的文章,收集得很多,读了之后,觉得中国还有不少的人才在那里,亡国大约是不会亡的。”他所处的时代、环境和这些前辈古人的民族正气文章,培育了他的爱国诗人的气质。稍后他又涉猎诗集词曲杂剧,他的自传中说:“真正指示我以做诗词的门径的,是留青新集里的沧浪诗话和白香山词谱。记得桃花扇和燕子笺是我当时最爱读的两部戏曲。”也可以说受这些作品的感染孕育了浪漫主义的萌芽。这时期的少年达夫已经像着迷似的作些诗词,并且私下里用笔名向报纸投稿,“

14、第一次投稿被采用的,记得是一首模仿宋人的五古,报纸是当时的全浙公报”,据他说直至两三年后,觉得投稿已有七八成把握,才用真名发表。那时的真名可能是“郁文”。读了两年中学,到了一九一年十四岁,他认为学校里教的中文已没有什么好读的,科学在当时也不被重视,算来算去只有英文是他所欠缺的,于是就转入了美国长老会办的育英书院。数月后由于参加了反对校长的学潮而被开除,又转入另一浸礼会办的教会中学,仍然看不惯那个教务长的奴颜婢膝,谀媚洋人,趾高气扬,压迫同学。他说:“是在这一年的年假放学之前,我对当时的学校教育,实在是真的感到了绝望,于是自己就定下了一个计划,打算回家去做从心所欲的自修功夫”。他的计划就是:订阅

15、上海发行的进步报刊,遍读家里所藏的四部旧籍和在杭州买的许多新书,在已读完第三册文法的基础上自修英文。“若能刻苦用功,则比在这种教会学校里受奴隶教育、心里又气、进步又慢的半死状态,总要痛快一点”。于是真的就住在富阳家乡那所老屋里两年,忍受着亲友长辈的非难和邻人的讪笑,阿太和祖母管不了他,能管他的大哥我的父亲又不在家,他是完全自由地读自己爱读的书,精读了资治通鉴和两部唐宋诗文醇和其他典籍,有时一个人到田野间去,接触到农民疾苦,再就是阅读上海寄来的报刊。他深有体会地说:“实际上这将近两年的独居苦学,对我的一生,却是收获最多,影响最大的一个预备时代。”如果说他在日本高等学校时期继续不同程度的搞通了英、日、德、法、俄五国文字,遍览世界名著,吸取了外国文学的成就,那么,在他去国以前的少年时期就已奠定了他的中国文学基础和养成了爱国诗人的气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