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训练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及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5550885 上传时间:2019-03-1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训练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及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1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训练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及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1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训练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及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1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训练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及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1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训练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及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1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训练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及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训练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及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部分 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二单元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第1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及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一、选择题右图反映的是东汉时期狩猎、生产的情景,上半部分是弋射图,两个猎手正在向疾飞的群鸟弯弓瞄射。下半部分是收获图,描写农夫们收割、采实、挑运的劳动场面。据此回答12题。1右图反映的是人类社会的 ()A采猎文明时期 B农业文明时期C工业文明时期 D后工业化时期2关于这一时期人地关系的正确叙述是 ()A征服自然,试图成为自然的主宰B崇拜自然,对自然既恐惧又依赖C改造自然,开发利用土地、水等资源D寻求人地协调解析:我国东汉时期是典型的农业文明时期,人们从事的主要是农业活动,因此主要是通过耕作、灌溉、

2、施肥等农业技术手段,作用于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利用气候资源,生产出稳定而可靠的食物。在这一时期,人类已能通过一定的手段和生产活动改造自然。答案:1.B2.C读下图,回答35题。3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内容是 ()A人类与环境和谐共处 B人类尽可能地索取自然资源C人类不要向环境排放废弃物 D环境无条件地为人类服务4下列人类活动中,具有可持续发展意义的是 ()A20世纪30年代美国开垦中西部大草原,引起“黑风暴”B大力发展热带雨林迁移农业C在长江河床大力挖沙出售,既有经济效益,又疏浚了航道D我国在中西部一些地区实施“退耕还林”工程5我国古人的行为或主张蕴含了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是 ()A烧草为灰,取

3、灰肥田 B以人为本,人定胜天C竭泽而渔,焚薮而田 D封山育林,定期开禁解析:长期以来,由于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导致环境不断恶化,资源日益匮乏。如何协调人与环境的关系,保持资源的永续利用,成为当今人类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人类的唯一选择。本题涉及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思想、行为等,要联系我国实际理解可持续发展。答案:3.A4.D5.D(2010济南3月)“牧童经济”是一个生动的比喻,使人们联想起牧童在放牧时,只顾放牧而不管草原破坏的景象。它是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KE博尔丁提出的一种现有的对自然界进行掠夺、破坏的经济模式。其主要特点是把地球看成一个取之不尽的资源宝库,并且进行无限度的

4、索取,使自然生态遭到毁灭性的破坏,同时,造成废物大量积累,使环境污染日益严重。据此回答68题。6下列恶果不是由“牧童经济”造成的是 ()A土地沙漠化 B大气污染 C破坏性地震 D温室效应7下列经济模式不属于“牧童经济”的是 ()A刀耕火种,毁林开荒 B南北水调,发展生产C围湖造田,开垦荒山 D发展工业,任意排放8下列关于“牧童经济”的叙述正确的是 ()A它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产物,而在发达国家不会产生B是低投入、高效益的模式C体现了传统发展模式的优点D体现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尖锐矛盾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许多学生不理解“牧童经济”的实质,导致第68题错选。第6

5、题,要注意“牧童经济”是一种人为破坏,不包括自然灾害。第7题,有利于人类发展的经济活动不属于“牧童经济”。第8题,“牧童经济”使自然生态遭到毁灭性的破坏,同时,造成废物大量积累,使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答案:6.C7.B8.D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科学发展观所倡导的发展之所以是科学的,就在于它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即又好又快的发展,而不是片面的发展、不计代价的发展。据此回答911题。9下列四种生产方式或有关生产的叙述,同人地关系演变的四个阶段(崇拜自然、改造自然、征服自然、谋求人地协调)顺序相对应的是 ()轮作,间种,生态种养 人口增加,生产以粮为纲驯养野兽,

6、种植禾谷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A B C D解析:人地关系演变的四个阶段分别对应的是采猎文明时期、农业文明时期、工业文明时期及后工业化时期,从四种生产方式看应选D。答案:D10下列对“可持续发展”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B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人类应建立一种环境伦理意识C公平性是指同代人、代际之间、不同国家之间对可持续发展所尽的义务是公平的D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的协调发展解析:公平性原则包括同代人之间、代际之间、人类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不同国家与地区之间的公平,其对可持续发展所尽的义务是不可能公平的。答案:C11可

7、持续思想在中国源远流长,下列言论中蕴含可持续思想的是 ()A竭泽而渔,焚薮而田 B盛世滋丁,永不加赋C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D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解析:“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体现了保护环境、持续发展的基本思想,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为今后或子孙后代留有发展的余地。答案:C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将人类社会划分为四个发展阶段,下图是人类社会不同发展阶段人口增长示意图,读图回答1213题。12人类社会由原始文明时代向农业文明时代转变,人口迅速增加的原因是 ()A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食物 B医疗卫生技术水平提高C国家独立与民族经济迅速发展 D全球气候的变化更适合人类生存解析:人类

8、社会由原始文明时代向农业文明时代转变,人口迅速增加的原因是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食物。答案:A13图中四个阶段中,地球上环境人口容量最大的时代和人地矛盾最为激化的时代分别是()A原始文明时代、工业文明时代 B环境文明时代、工业文明时代C环境文明时代、农业文明时代 D工业文明时代、环境文明时代解析:地球上环境人口容量最大的时代是环境文明时代,人地矛盾最为激化的时代是工业文明时代。答案:B二、综合题14读漫画回答问题。(1)甲图所反映的环境问题是:由于不断增长,以及不断增加,世界耕地面积已趋于零增长,甚至有所减少。(2)乙图所反映的问题是:不合理开发自然资源,开发速度超过了资源的能力。(3)甲、乙

9、两图共同反映的问题是:人类经济发展在满足当代人需求时了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从而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性、性原则。解析:由甲、乙两幅漫画可知:随着人口增加、城镇化的发展,耕地面积减少;过度捕捞。第(1)题,从图中可直接看出,人口增长、城镇化占用耕地。第(2)题,过度捕捞反映了开发利用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的再生能力,使资源不能够持续利用。第(3)题,耕地资源的破坏、资源的过度使用,都影响了后代人的资源利用,同时也会造成资源枯竭,影响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因而违背了公平性、持续性原则。答案:(1)人口建筑(2)再生(3)损害公平持续15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将人类社会划分为四个发展阶段。下图是

10、“人类社会不同发展阶段经济增长主导要素的构成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A表示_,它是决定_时代经济增长的关键要素。(2)分析影响工业文明时代经济增长主导要素的变化特征。(3)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四个阶段中,人地矛盾最为激化的阶段是_时代。试分析该阶段环境问题突出的主要原因。(4)环境文明时代人地关系的基本特征是_,此阶段社会发展需要遵循哪些基本原则?解析:(1)原始文明时代,社会生产力十分低下,人们主要以狩猎为主,到了农业文明时代,人们主要依附于土地进行农业生产,农业生产要素主要是土地和劳力。工业文明时代,随着工业的发展,依附于土地的农业生产比例大幅下降。(2)影响工业生产的区位要素主

11、要是资源、资本、科技、劳动力、政策等,从图中信息来看,主要分析资本、科技、劳动力、土地等要素的变化。从工业文明初期到工业文明后期,这几个要素所占比例发生了变化,说明它们在工业文明不同时期,所起作用是不同的。前期资本是主导要素,后期科技是主导要素,资本的影响在减弱,劳动力数量方面的要求在下降,劳动力素质方面的要求在提高,土地的影响力在下降。(3)18世纪以来,世界各国先后走上工业化道路,不断增强着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在这个阶段,人类试图成为自然界的主宰,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积累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人口过快增长,人地关系不协调,人地矛盾迅速激化。(4)随着人地矛盾的激化,人类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并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即社会、经济、生态协调发展,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遵守三个基本原则,即持续性原则、公平性原则、共同性原则。答案:(1)土地农业文明(2)资本是工业文明早期经济增长的关键要素,随着时代发展,其影响力不断下降;土地对经济的影响力下降;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力逐渐加强,后期成为关键要素;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不断提高。(3)工业文明人口压力巨大;片面追求经济增长;过度开发与利用自然资源;环境污染与破坏严重。(4)社会、经济、生态协调发展持续性原则;公平性原则;共同性原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