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第三部分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第1节区域和区域差异及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练习 中图版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5550878 上传时间:2019-03-1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9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第三部分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第1节区域和区域差异及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练习 中图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1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第三部分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第1节区域和区域差异及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练习 中图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1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第三部分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第1节区域和区域差异及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练习 中图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1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第三部分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第1节区域和区域差异及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练习 中图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1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第三部分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第1节区域和区域差异及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练习 中图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1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第三部分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第1节区域和区域差异及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练习 中图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第三部分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第1节区域和区域差异及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练习 中图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部分 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第1节 区域和区域差异及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一、选择题读“我国西部地区部分省区图”,完成13题。1湖泊b的水位近年来持续下降,著名的“鸟岛”已与岸相连为半岛。其主要原因是()A利用湖水进行灌溉较多B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C其流域的农业用水增多D气温升高,蒸发量增大2该区域畜牧业以耐寒畜种为主,这反映的区域特征是()A整体性 B差异性C开放性 D联系性3据报道,20世纪50年代修筑青藏公路a时,有人有意在高原上铲过一锹土,到现在,这一锹土的痕迹依然还保留着。这反映了青藏高原的()A生态系统非常稳定B内力作用大于外力作用C生态系统不易破

2、坏D生态系统极其脆弱解析:本题组以青海和西藏两省区图为背景,考查该区域的生态特征。第1题,湖泊水面下降,与利用湖泊水灌溉无关,因为青海湖为咸水湖,不能用湖水作为灌溉水源;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短时期会导致湖底升高,湖面上升;气温升高,蒸发量增大,会使湖面下降,但不是主要原因,主要原因是引用注入湖泊的淡水进行农业灌溉,使入湖水量减少,导致湖面降低。第2题,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发展耐寒畜种,这反映的是区域整体性特征。第3题,铲过一锹土,痕迹仍然基本保持原状态,并不能说明该地生态系统稳定和不易破坏,而是更加说明了该地生态环境脆弱。答案:1.C2.A3.D我国的三大自然区各具特色,区域间自然差异

3、显著,并且影响到人类的生产活动。据此完成45题。4从东部季风区到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再到青藏高寒区()区域面积依次减少,人口比重依次减小冬季气温逐渐升高,年降水量逐渐减少人类活动渐次减弱,自然生态变化逐渐减少土壤发育程度降低,生物种类由多到少再到较多A B C D5我国西北地区发展农业生产最主要的限制条件是()A土地资源不足 B化肥、农药不足C劳动力不足 D水资源不足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我国三大自然区的区域差异。由东部季风区到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再到青藏高原区,面积、人口比重都递减;年降水量最少的地区是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冬季气温最低的地区位于东部季风区;土壤发育程度降低,生物种类是由多到少;人类活动逐

4、渐减弱,自然生态变化逐渐减少。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发展农业最大的障碍是水源不足。答案:4.A5.D下表是中美两国的两个苹果产区与北半球苹果生长最适宜区的气候条件和生产成本的相关资料。据表回答67题。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mm)1月平均气温()夏季平均气温()生产成本(元/千克)中国某产区8124906608119230.64美国某产区15174705206818212.05北半球最适宜区8125607501419231.206.表中的美国产区最可能位于()A30N40N西海岸 B30N40N东海岸C密西西比河三角洲 D五大湖区解析:从1月份气温看,美国产区位于亚热带,从降水量来看不可能位于东岸,

5、原因是:东岸临大西洋,受来自掠过墨西哥湾暖流的季风的影响,年降水量高于1 000 mm,所以分布区只能是西岸的地中海气候区。答案:A7表中的中国产区与美国产区相比,具有的优势是()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条件更适宜气温年较差大,有利于苹果糖分的积累夏季光照条件较好劳动力成本较低A B C D解析:从中国气候资料判读,苹果分布区是温带季风气候,从年降水量看,基本上位于山东半岛地区,把中美两国的生产条件与“北半球最适宜区”的生产条件进行比较,可以发现中国与之最接近,据此可确定;气温日较差影响植物的呼吸作用,气温日较差大,植物体内的营养物质分解慢,积累的糖分多,而说的是气温年较差。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

6、雨,阴天多,光照不如夏季干燥的地中海气候充足,据此排除;从生产成本对比看,美国的生产成本远远高于我国,其中主要的是劳动力成本,美国经济水平高,人们的生活水平高,劳动力价格高,由此可确定。答案:C(2009广东茂名月考)“骑楼”是在楼房前跨入人行道悬空而建的,二楼向街心延伸,并使马路边房屋相互连接,形成自由步行的长廊。这是岭南民居的一个特色。回答89题。8建设骑楼的目的是()A体现当地的民族特色B使房屋建筑有层次感,体现了建筑美C节省建筑材料D便于行人避雨、遮阳解析:我国南方气候湿润,降水较多,而且夏季光照强烈,建设骑楼便于行人避雨和遮阳。答案:D9骑楼建筑反映了岭南地区()A地形多样,地表起伏

7、不平B高温多雨的气候C降雨强度大D洪涝、台风等灾害频繁解析:岭南地区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降水量大,气温高。答案:B读某区域图,图中甲、乙、丙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完成1011题。10甲地区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主要是()A全年高温 B干湿季分明C多地下水和冰雪融水 D光照虽弱但日照时间长解析:甲地区位于河西走廊,位于我国的非季风区,降水少,光照强,气温年较差大;该地区的主要灌溉水源是冰雪融水和地下水。答案:C11甲、乙、丙三个地区共同种植的农作物是()A小麦 B水稻C棉花 D青稞解析:乙地区是宁夏平原,丙地区是湟水谷地,它们与甲地共同的农作物是小麦。答案:A二、综合题12读下图,回答问题。(1)在A

8、区域中,甲、乙两地年降水量较多的是_,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_。(2)在B区域中,a、b两地地势较高的是_,a处是比较完整的_, b处为_走向的高山峡谷。(3)在C区域中,、两地年平均气温较高的是_,从耕作制度看,地为_,地为_。北的变化为:热带北的变化为: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耕作制度由南北变化为:一年三熟一年两熟到三熟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一年一熟。答案:(1)甲海陆分布差异,即距海洋的距离不同(2)a高原南北(3)一年一熟一年三熟13继长三角、珠三角之后,中国第三个区域经济合作板块环渤海经济圈正加速崛起。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资料一环渤海经济圈狭义上指中国辽东半岛、山东半岛、京津

9、冀为主的环渤海滨海经济带,同时延伸可辐射到山西、辽宁、山东及内蒙古中、东部盟市。整个大的范围占据中国国土的12%和人口的20%。环渤海地区是中国最大的工业密集区,也是中国科技力量最强大的地区,仅京津两大直辖市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科技人员就占全国的四分之一。在环渤海地区5 800千米的海岸线上,近20个大中城市遥相呼应,数千家大中型企业云集,60多个大小港口星罗棋布。资料二(1)环渤海经济圈和长三角地区港口众多,两幅图标有数码的城市中,为东北石油和华北煤炭重要输出港的是_(填数码);为东北地区重要综合性对外贸易口岸的是_(填数码);为全国最重要的对外贸易口岸的是_(填数码)。(2)试比较长三角

10、地区和环渤海经济圈在资源、运输、技术、协作、劳动力等工业布局条件(区位条件)方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完成下列表格:比较方面长三角地区环渤海经济圈相同点运输技术协作劳动力不同点矿产资源运输(3)与长三角相比,环渤海经济圈发展工业在资源方面的不利条件是_。为解决这一问题,目前正在建设的项目是_。解析:(1)先根据所学知识判别出相应的城市,然后从图中找出相应的数码。东北石油和华北煤炭重要输出港是秦皇岛;东北地区重要综合性对外贸易口岸是大连;全国最重要的对外贸易口岸是上海。(2)填表比较时应注意:运输主要从运输方式和条件两方面分析;技术主要看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分布情况;协作主要看企业的多少和门类是否

11、齐全;劳动力既要看数量,又要看质量;矿产资源主要分析种类和数量。(3)北方多数城市水资源不足,水资源短缺影响经济的发展,因而要实施跨流域调水。答案:(1)(2)比较方面长三角地区环渤海经济圈相同点运输有大型港口、铁路、公路等,交通运输条件优越技术有众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技术力量雄厚协作大型企业密集,门类多,协作条件好劳动力人口密集,科技力量强,劳动力数量充足、质量高不同点矿产资源能源和矿产资源缺乏,需从外区域调入有丰富的煤、石油等能源资源和铁矿等矿产资源,资源条件好运输有长江“黄金水道”,内河运输条件好河流水量较少,有结冰期,内河运输条件较差(3)水资源缺乏实施南水北调工程14区域地理环境对

12、人类活动的影响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的改变而改变。下图为“某地不同发展阶段的示意图”,读图,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完成下列问题。(1)阶段一该地区工业发展的主要优势是_;该地区城市化发展的主要动力是_。(2)简述阶段二时期该地区工业城市的发展对当地的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_、_、_。(3)从阶段二到阶段三,该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整治,主要表现:工业结构的调整:_。工业布局的调整:_。生态建设:_。其他方面:_。解析:本题取材于教材而不限于教材,突出读图分析能力的考查。结合图例,阶段一主要开发煤炭资源;阶段二伴随着煤炭资源的开发,相关的工业迅速发展,城市化发展较快。对照阶段二和阶段三可分析整治的表现。答案:(1)矿产资源丰富工业化(2)环境污染加剧资源过度开采湿地破坏(写资源、生态、污染三个方面的问题,如果只写环境与生态两方面也可以)(3)煤炭、钢铁、机械、化学工业数量减少出现新兴电子工业钢铁、机械、化学工业等传统工业向城市东北方向河流下游方向移动,并趋于集中建立自然保护区、绿化防护带交通、科技、城市功能区合理调整等(任答两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