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第2讲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社会变革和文化随堂检测 岳麓版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5550769 上传时间:2019-03-1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第2讲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社会变革和文化随堂检测 岳麓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1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第2讲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社会变革和文化随堂检测 岳麓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1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第2讲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社会变革和文化随堂检测 岳麓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1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第2讲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社会变革和文化随堂检测 岳麓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1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第2讲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社会变革和文化随堂检测 岳麓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第2讲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社会变革和文化随堂检测 岳麓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讲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社会变革和文化(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一、选择题1(2009年郑州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质量预测)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生产方式发生重大变化,其突出表现为()分封制的大力推行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井田制的瓦解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产生ABC D【解析】本题题干有两个限定:一是时间,春秋战国时期;二是内容,社会生产领域的变化。属于政治方面的内容,且不符合此时期特征;属于生产力的变化;属于经济基础的变化;属于阶级关系的变化,是由于生产力的提高引发的社会关系的变化。其中不符合题干的条件限定,排除,正确答案应是有的C选项。【答案】C2(2009年江西南昌一模

2、)下面描述的是古代生活在关中地区的一个人发迹的故事。你认为这四项可能真实的是()他在公元前350年发生的一次战争中立功,得到国君赏赐的50亩土地第二年,他辛勤耕种,喜获丰收,政府免除了他的徭役第三年,他又买了几十亩土地,成了大地主几年后,他卖掉土地去经商,得到了政府的奖励A BCD【解析】从题目中的“关中地区”和“公元前350年”可以判断这个故事发生在战国时期的秦国,且在商鞅变法之后。能够反映出奖励军功,能反映出奖励耕织,能反映出土地私有,所反映的问题与商鞅变法措施中的重农抑商政策相违背,由此可排除。【答案】A32006年1月1日,我国正式取消农业税,河北灵寿农民自己出钱铸青铜鼎,记录“告别田

3、赋”这一亘古未有的大事。我国最早向个体农户征收“农业税”出现在()A西周B春秋C战国D西汉【解析】我国最早向个体农户征收“农业税”开始于公元前594年,鲁国的初税亩,这是由于春秋后期,由于铁农具使用和牛耕的推广,私田增加,鲁国国君为增加收入而采取的措施。【答案】B4(2009年天星网试题调研)管仲改革和商鞅变法()A内容相同,性质相反B都废除奴隶制度而确立了封建制度C都壮大了本国的军事实力D都改变了所在国家的社会性质【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比较问题的能力。解题关键是明确管仲改革和商鞅变法的内容、作用及影响。二者的内容显然不同,故可排除A项。B、D两项只适合商鞅变法而不适合管仲改革,也应该排除。

4、【答案】C5(2009年武汉调研)战国时期实行“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夺淫民之禄,以来四方之士”的主张打击了()A新兴地主B奴隶主贵族C商人D农民【解析】第一句材料主要反映了奖励耕战,而对理解本题具有直接作用的是第二句材料中的“夺淫民之禄”,关键是对“淫民”的理解,在当时享有“禄”的是奴隶主阶级,所以这里的“淫民”应该指奴隶主。【答案】B6老师发现小明考试作弊,想找他谈心,这时候老师可以引用孔子的主张是()A“因材施教”B“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C“温故而知新”D“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解析】针对学生作弊,老师的教育内容应为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答案】B7下列各

5、项中,属于中国古代和谐社会思想主张的是()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ABCD【解析】本题中的是商鞅变法后出现的社会现象,是所谓的“和谐”社会的表现,而不是其主张,均是和谐社会、和谐文化的思想主张。【答案】D8下图中的幼儿随母亲三次搬家,这是第三次搬到一个学堂附近。这个幼儿长大后提出的主要观点是()A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B制天命而用之C天与人不相胜D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解析】图片中是一位母亲领着孩子,看到学堂中儒生鞠躬作揖行礼进退,再结

6、合题干中的“三次搬家”,可知这是“孟母三迁”的典故,因而需要找出孟子的观点。A是韩非子的观点,B是荀子的观点,C是庄子的观点,D是孟子的观点。【答案】D9“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知足常乐”、“浪费粮食伤天理”,这些俗语反映了中国古代哪些学派的思想()儒家道家墨家法家ABCD【解析】从材料内容分析“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反映儒家思想,“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知足常乐”反映道家思想,“浪费粮食伤天理”体现了墨家节俭思想。【答案】C10(2009年哈尔滨市高考复习质量检测)“以法治国”是近代社会文明的象征。古代韩非子“法治”思想的实质是()A把法律作为至高无上的准则

7、B用法律约束每个人的行动C法律是君主治理天下的工具D用法治代替君主个人意志【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法家思想的理解。在中国古代,王权至上,A项错误;韩非子的法家思想强调全国臣民都要服从君主,君主凌驾于法律之上,B、D项错误;而法律是统治者意志的体现,是君主维护统治的工具。【答案】C1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至春秋中叶的诗歌三百多篇。孔子在编订诗经时,为何没有将韩国的诗歌收选进去()A韩国与鲁国当时是敌对的国家B当时诸侯国中还没有韩国 C孔子曾周游至韩,没有受到礼遇D韩国文化落后,无诗可选【解析】春秋时期始于公元前770年,结束于公元前476年。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分晋,始有

8、韩国,晚于诗经记载的最晚时期春秋中叶。【答案】B12(2009年湖南四校质检)下列文献记载中,留下了世界上最早的关于哈雷彗星记录的是()A“鲁庄公七年,星陨如雨”B“元光元年六月,客星见于房”C“七日己巳夕,有新大星并火”D“秋七月,有星孛入于北斗”【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再现教材和理解材料的能力。世界上最早的关于哈雷彗星的记录是春秋中的“有星孛入于北斗”,这里的“星”指的就是哈雷彗星。A项中的“星陨如雨”反映的是流星雨;B项和C项是关于新星的记载而不是关于哈雷彗星的记载。【答案】D二、非选择题13(2009年湖北五市联考)不同时期的不同政策、同一时期的不同政策会对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产生不可估量

9、的影响。材料一 张荫麟在中国史纲中指出,“当战国开场的前后,秦在七雄中算是最不雄的一国直至孝公变法时,秦人还不脱狄之俗。”材料二剑桥中国秦汉史认为,“不管人们是否佩服秦的成就,但必须承认这个成就:它在质和量的方面都大大地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以致它可以名之为革命”(1)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战国开场”时秦的“国情”和所面临的“时代潮流”分别是什么?(2)从社会转型角度看,秦所取得的“大大地改变了中国的面貌”的“成就”主要指什么?请以孝公时期商鞅变法中的若干具体措施为例,简要分析这些决策与“成就”之间的关系。【解析】本题以战国七雄之一秦国的发展作为切入点来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

10、知识分析阐释历史事物的能力。第(1)问秦的“国情”只需从材料中概括即可得出,至于所面临的“时代潮流”则要结合战国时期的阶段特征,从政治、经济等方面加以分析阐述。第(2)问实际上在考查商鞅变法这一知识点,学生只要熟悉商鞅变法的内容和作用,即可准确得出答案。【答案】(1)国情:七国之中最落后的国家,文明程度较低。时代潮流:铁农具使用范围扩大,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诸侯争霸,战争频繁,统一趋势逐步形成。(2)成就:实现了从井田制向土地私有制的转变,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成为主要生产方式;完成了从分封制到中央集权制的转变。(若学生答出使秦国从奴隶制逐渐转变为封建制等,亦可)分析:废井田,确立土地私有制;奖励

11、军功与按功受爵,废除了贵族世袭特权;废分封、行县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1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仁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论语颜渊材料二梁惠王曰:“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寡人耻之,愿比死者一洒之,如之何则可?”孟子对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

12、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孟子梁惠王上材料三2008年5月汶川地震现场,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关心受灾儿童请回答:(1)由材料一可知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什么?结合相关知识谈谈你的看法。(2)孟子在政治上的主张有哪些?对此你是如何评价的?(3)材料三体现了什么执政思想?(4)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谈谈你的认识。【解析】解答本题应注意提炼分析三段材料,把握贯穿始终的仁政思想。【答案】(1)“仁”的学说。孔子说,“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这是进步的朴素的人文主义思想,但是他的“仁”的学说也含有维护传统制度的旧思想。(2)施行“仁政”,并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主张“政在得民”,反对苛政。孟子的政治主张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学说,因此有“亚圣”之称。(3)仁政爱民。(或执政为民)(4)认识:孔子为总结中国古典文化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他的思想有保守的倾向,主张恢复周礼。孟子提升了儒学的理想,主张爱惜民力。温家宝总理关乎国计民生,进一步诠释儒家思想的优良内涵,“仁政”凝聚了民族力量,给中国人民以极大鼓舞,同时在世界上产生了积极影响。儒家思想博大精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