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会考古诗文复习课件 新人教版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5530818 上传时间:2019-03-11 格式:PPT 页数:211 大小:51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 会考古诗文复习课件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11页
高中语文 会考古诗文复习课件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11页
高中语文 会考古诗文复习课件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11页
高中语文 会考古诗文复习课件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11页
高中语文 会考古诗文复习课件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 会考古诗文复习课件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 会考古诗文复习课件 新人教版(2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会考古诗文复习,文言文知识点 1、通假字 2、文言实词:一字多义和特殊实词用法 3、古今异义 4、偏义复词(同义复词) 5、词类活用 6、文言句式 7、文言虚词 8、文言翻译 9、文言断句 10、文言阅读(理解、分析和鉴赏) 11、文言背诵 12、文学文化知识,沁园春长沙 一、背诵 1、看万山红遍,( ); 漫江碧透,( )。 2、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 )? 3、携来百侣曾游, ( )。 4、恰同学少年,( ); 书生意气,( )。 5、( ),激扬文字, ( )。 6、曾记否,( ),( )!,劝学 一、通假字(红色字,本字和意义) 輮以为轮 虽有槁暴 则知明

2、而行无过矣 君子生非异也 二、词类活用(红色字,用法和意义) 輮以为轮 非能水也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三、古今异义(红色字,古义)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蚓无爪牙之利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四、文言实词(红色字,意义) 1、木直中绳 2、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4、而致千里 5、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6、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7、用心一也 8、金就砺则利 9、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10、劝学,五、文言虚词(红色字,用法和意义) 而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2、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4、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5、吾尝终日而思矣 6

3、、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7、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8、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9、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10、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11、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12、蟹六跪而二螯,于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焉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者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之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蚓无爪牙之利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所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六、文言句式(注意红色字的标志)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2、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4、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5、故不积跬步,无以

4、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七、文言翻译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 4、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5、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6、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7、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8、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八、文言背诵 1、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 ),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2、锲而舍之,( );锲而不舍,( )。 3、故

5、不积跬步,( );( ),无以成江海。 4、故木受绳则直,( ),(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5、( ),不能十步;( ),功在不舍。 6、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 )。 7、青,(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 8、积土成山,( );( ),蛟龙生焉; 9、积善成德,( ),( )。,九、文学文化常识 荀子,名( ),( )末期赵国人,( )代表人物。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的集大成者。 荀子为荀子及其门人所著,现存32篇。(论语孟子是语录体散文,没有标题,一般以第一句或第一句前两个字作为标题;而荀子是有标题的),师说 一、通假字(红

6、色字,本字和意义)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或不焉 二、古今异义(红色字,古义) 古之学者必有师。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吾从而师之 小学而大遗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於弟子。,三、词类活用(红色字,用法和意义) 1、吾从而师之 2、吾师道也 3、而耻学于师 4、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5、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6、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7、孔子师郯子、苌子、师襄、老聃。 8、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9、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 10、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四、文言实词(红色字,意义) 1、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3、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7、4、术业有专攻 5、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6、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7、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8、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9、吾未见其明也 10、作师说以贻之,五、文言虚词(红色字,意义和用法) 其 1、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 2、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3、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4、其皆出于此乎? 5、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6、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7、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8、吾未见其明也 9、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10、余嘉其能行古道 乃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乎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其皆出于此乎?

8、 之 人非生而知之者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也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则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焉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于 不拘于时,学于余 师不必贤于弟子 而耻学于师 所以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六、文言句式(注意红色字标志)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3、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4、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5、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6、不拘于时,七、文言翻

9、译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3、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4、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5、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6、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7、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八、文言背诵 1、师者,( )。 吾师道也,( )! 2、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闻道有先后,( ),如是而已。 3、人非生而知之者,( )?( ),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4、是故无贵无贱,无

10、长无少,( ),( )。 5、爱其子,( ),于其身也,( ),惑焉。 6、或师焉,或不焉,( ),吾未见其明也。 位卑则足羞,( )。,九、文学文化常识 韩愈,字退之,自谓郡望昌黎,故称韩昌黎,任吏部侍郎后人称韩吏部,韩文公,谥号“文”。 唐朝文学家,思想家,( )的倡导者,主张“文以载道”,提出“惟陈言之务去”“辞必己出”的口号。 作品集昌黎先生集 苏轼称韩愈“文起八代之衰”。 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1、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师说) 诗书礼乐易春秋 2、通五经,贯六艺。(张衡传) 五经: 诗书礼易春秋 六艺:六种技术和技能,礼、乐、书、数、射、御

11、,赤壁赋 一、通假字(红色字,本字和意义) 举酒属客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山川相缪 举匏尊以相属 二、古今异义(红色字,古义) 望美人兮天一方,三、词类活用(红色字,用法和意义) 1、击空明兮溯流光 2、舞幽壑之潜蛟 3、泣孤舟之嫠妇 4、正襟危坐 5、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6、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7、顺流而东也 8、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9、侣鱼虾而友麋鹿,四、文言实词(红色字,意义) 1、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2、举酒属客 3、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4、苏子愀然,正襟危坐 5、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6、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7、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8、洗盏更酌 9、固一世之雄也 10、

12、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11、托遗响于悲风,五、文言虚词(红色字,用法和意义) 乎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相与枕藉乎舟中 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知不可乎骤得 之 扣舷而歌之 凌万顷之茫然 目遇之而成色 诵明月之诗 然 其声呜呜然 何为其然也,夫 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且夫天地之间 虽 虽一毫而莫取 则 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所 而不知其所止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哀吾生之须臾 不知东方之既白 而卒莫消长也 苟非吾之所有,六、文言句式(注意红色字标志) 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2、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3、何为其然也 4、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5、固一世之雄也 6、而今安在哉 7、况吾与子渔樵于

13、江渚之上 8、相与枕藉乎舟中 9、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七、文言背诵 1、白露横江,( )。( ),凌万顷之茫然。 2、( ),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 3、少焉,( ),徘徊于斗牛之间。 舞幽壑之潜蛟,( )。 4、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 ),举匏樽以相属。 5、寄蜉蝣于天地,( )。哀吾生之须臾,( )。 6、( ),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 )。 7、其声呜呜然,( ),如泣如诉,( ),不绝如缕。 8、舳舻千里,旌旗蔽空,( ),( ), 9、( ),而今安在哉? 渺渺兮予怀,( )。 10、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而未尝往也;( ),而卒莫消长也

14、。,11、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 ),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 12、耳得之而为声,( ),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 八、文言翻译 1、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2、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3、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4、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5、何为其然也? 6、此非曹孟德之诗乎?,7、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8、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9、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10、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

15、之无穷。 11、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12、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13、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14、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九、文学文化常识 朔:农历每月初一。 望:农历每月十五。 既望:农历每月十六。 晦:农历每月最后一天。 赋是一种讲究辞采、体物铺陈的文体。(刘勰文心雕龙:“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赋,讲究讲求字句整齐和声调的和谐,描写事物极尽铺陈夸张之能事,而在结尾部分往往发一点议论,以寄托讽喻之意。它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的一种体裁。 中唐以后:文赋、散赋,受古文运动影响,又趋散文化,清新流畅。如杜牧的阿房宫赋、欧阳修的秋声赋、苏轼的赤壁赋(前、后)。,苏轼 (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北宋眉山人。是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诣。作品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